基建工程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2 17:52:09

基建工程管理

基建工程管理篇(1)

基层管理体制混乱是现阶段我国电网基建工程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方面的。主观方面,由于现阶段的工程管理制度还不够科学严谨,不少地方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十分老旧,不能满足新时代基建管理方面的新要求,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无序,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客观方面,电网基建工程中参与的部门和人员众多,工程流程比较繁杂,多则易乱,这是基建管理中自身性质所决定的,无可厚非。在进行走访调查过程中就经常看到很多基建工程的施工现场杂乱,施工材料堆放无序的现象。在这种十分混乱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建设,不仅会发生原材料丢失等事件给施工方造成损失,更是无法保障电网基建工程的质量,从而为电网基建工程质量和群众的用电安全埋下不少隐患。

1.2基建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由于电网基建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涉及到电力、信息、机械、材料、地质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综合度和知识跨度都很大,因而对于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会比较高。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基建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等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要熟记管理制度,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只有这样在面对基础建筑建设过程中出现突况时,才能显得游刃有余,从而有效的保障工程按既定计划顺利进行。但是现阶段的基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还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3成本控制效率较为低下,监管无力

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收益,高水平的成本控制能把工程款花在“刀刃”上,花费较少的资金得到高质量的基建工程,然而现阶段的基建管理由于监管体制不够完善,间接导致了成本控制效率的低下。由于电网基建工程的建设工程量大、子项目多、工期长、建设资金数额巨大且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所以在工程设计、地质勘测、材料及设备的购进、施工队伍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就会与预算有所出入,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2优化电网基建工程管理的相关措施

2.1明确基建管理思路,完善基建管理体制

首先管理者要有一个整体的管理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顾全整体的协调性和关联性,避免处处“打游击”的现象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建管理的水平。其次,管理者一定要尽快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完善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具体可以采取对原先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挖掘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完善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从而抓住核心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较为明显的效果,将一切不良念头全都扼杀在摇篮中,避免“走过场”或是“治标不治本”的现象的发生。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的头上,从而保障基建管理体制的有效性,保障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满足国标的相关要求。

2.2采用“5+3+5”质量闭环管理新模式,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1)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五到位”:质量管理专责人员到位;质量工作责任到位;协同管理措施到位;质量检查监督到位;激励考核评价到位。(2)强化队伍培训建设,做到“三达标”;充实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调动职工和一线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广泛开展TQM教育培训和QC小组活动,建立质量管理分级培训机制,实现人员配置“三达标”(人员资质达标、专业技能达标、职业素养达标);(3)创新质量管理手段,实现“五提升”:提升质量管理创新争优水平;努力推广变电站施工现场远程视频在线监控系统,提升施工现场实时掌控水平;完善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管理,提升工序质量水平;优化应用基建管控系统,提升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抓好关键环节质量管理,重点抓好标准施工工艺在现场的贯彻落实,提升施工过程把控水平。

2.3工程管理信息化,实现基建管理与互联网并轨运行

在信息化的今天,电网基建工程的基建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配各种繁杂事务,可通过相关的电脑软件协助管理工作,如及时有效的与参建各单位保持一定的有机联系,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实时监控,自动生成相关的财务报表,自动进行技术验收资料的工作等,让计算机完成某些繁琐重复的工作,从而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保证工程的规范化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建工程管理篇(2)

2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电力基建工程建设在各个地方大力开展,但是电力基建工程在管理上仍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安全两个方面。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由于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体制,现场监督也不到位,所以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导致很多问题没法从根本上解决。

2.2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素质

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和不完善,导致有些管理人员作风不正。较多单位的安全措施没有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而且还发生违纪违规等现象,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管理水平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人员有很多缺乏管理素质,与工作岗位不相符,会对施工质量有所影响。

2.3电力基建工程管理责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佳。有些人员对法律规范不够了解,相关工程的管理人员不具备责任心,也不具备实际管理经验,不大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导致施工不顺利。

2.4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应急工作需进一步细化

由于一些企业的应急措施没有细化,导致存在问题时不能及时将问题处理到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人员不具备防范意识,不了解应急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时,工程无法顺利进行。

3加强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对策

3.1落实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电力基建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要用负责的态度处理安全质量问题,将国家的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到位,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使整个电力基建工程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3.2加强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企业管理

电力基建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方面必须符合质量的要求,无论设计还是施工,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电力基建工程建设必须杜绝无证企业,要对施工企业进行严格检查。

3.3强化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为了树立良好的施工作风,建立一个文明、舒适的施工环境,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单位要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保障施工安全质量。施工现场管理要分区进行责任管理,道路交通、消防和材料管理等,都应该实现专人管理,每个区域实行责任制分工,使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得到强化。电力基建工程要从人员上一一把关,在施工前和施工后都需要进行检查。对新上岗的员工还要进行教育、培训和监督等,严格审定基建管理人员资质。

3.4安全施工,预防为主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除了要保证安全施工,还要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生产力。电力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整个电力基建工程。如果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遇到突发状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3.5确保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安全资料的真实性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动工前需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审核,以确保其安全资料的真实性。现如今,施工单位存在很多假资料、代签字等现象,这都是严重违规的,资料的审核不能用复印件代替,需要原件。对于施工方违章操作所造成的事故或人身伤害,需要有责任地鉴定。所以,资料真实有效,能够对违规工人、企业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

基建工程管理篇(3)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涉及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多方面的工作, 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调试、设备、物资等, 使沟通和协调的工作非常困难, 大量的信息需要有效的管理。

1.电力基建工程管理重要性分析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好坏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由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决定着。电力基建工程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2008 年南方冰雪灾害为例,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冰雪灾害严重破坏了电力设施,导致铁路运输停运、通讯中断、厂矿停产等,灾区的各种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暴露出了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由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决定着。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水平高,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就好。反之亦然。电力基建工程承担着电力供应的重大责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对提高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电力基建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责任不到位,素质有待提高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一些管理人员不具备管理资质,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埋下了隐患;再者,一些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责任意识差,也在影响着工程的质量。

2.2 成本控制效率有待提高

成本控制电力是电力基建项目中关键的步骤,而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由于成本的控制出现问题,一些企业通常是超支投资。尤其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财务的不稳定又导致债务压力加重,职工待遇不足,甚至出现拖欠职工工资等严重问题,这样就造成人心涣散,企业凝聚力和核心价值观得不到有效的维持。

2.3 管理机制落后

中国很大比例的电力基建企业本身的体制仍然没有跟上市场化体制,虽然他们自身也有不断努力,但总体上内部机制改革不力。特别是随着大规模基建项目的展开,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

3.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对策分析

3.1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供电企业强化基建工程管理重在分析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基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使基建管理在有条有理、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探索完善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重在从源头抓起,将一切可能的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做到狠抓、实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2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1)人事任用必须考虑其综合能力是否能胜任相应岗位,强化对管理人员的资质认定;(2)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完善电力基建管理制度,严格按电力基建程序办事,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抓起,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与监督;(3)在电力基建工程中严把廉政关;(4)坚决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建设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大力提高招投标的透明度;(5)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依照建设法规、相关规范、具体操作规程组织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来确保基建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严格工程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6)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检标准,编写并归档保存所有验收记录、纪要及相关资料。

3.3 完善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

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加强和完善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其一是认真总结分析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其二是大胆改革创新。双管齐下,不固步自封。

3.4 落实基建管理人员责任制

从管理人员本身入手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通过以往基建工程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分析增强自己对风险的忧患意识和法制观念。完善责任制度,使各自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3.5 加强对基建工程合同签订、履行的管理

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合同恰好是这三者的纽带,因此合同管理在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基建工程的参与单位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体现法律的强制性。须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情况及与合同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分析,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原因、责任,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提高合同履约率。

3.6 严格对基建管理人员资质认定的措施

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纸上谈兵、只说不做现象。在管理人员任命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严防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的滋生。对不具备管理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换,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处罚。

3.7 严防不良风气的滋生,不断加强廉政建设

通过加强管理,层层把关可以减少不良风气,但要将其彻底消灭必须把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个人价值观、法制观相结合。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使法制观念、廉洁理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供电企业只有强化并大胆创新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才能打造精品工程、清白工程.为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服务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 项目管理的深度必将进一步深化,包括管理的细致程度和专业程度。而细致程度决定于管理系统的客观条件和管理者自身素质的主观条件。在现有条件下, 利用系统建立的契机,使电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 并随着系统的应用和完善, 用不断培训的方法, 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者的系统管理的思想意识和技能素质, 提高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细化管理工作, 从根本上实现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的科学管理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葛建国.优化现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方案[J]. 科技风. 2010(23)

基建工程管理篇(4)

1基建工程的管理内容

质量管理。质量是电力基建工程的灵魂,不仅涉及到施工企业和单位的声誉,还直接影响建设完后对电力工程的使用,何况电力基建工程在整体质量上比别的建设工程有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要想有效满足电力工程需求,实现预期目标,一定要在实施中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这样才会提升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按照预防为主和“安全第一”原则,是国内建设工程一定要遵守的,也是电力基建工程在实施中的重点内容。成本管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是很重要的,研究项目的管理成本时,要做到有效研究控制方法。在施工中,企业的资金投入应该有客观数据展示与分析,为企业财务部门给出一个科学的参考依据,以此使投资者对企业运行有明确掌握。在对成本控制时,如果对其计算偏高,在利润上相对较小,对于能分配利润是相当有限的;相反,在项目控制过程中,对成本计算太少,在利润上会过高,从而造成对利润分配时有空虚现象但实际上是亏损。所以,只有科学地管理项目控制,使在建设过程耗费资源在使用中能达到较高利用率,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其才能得到较高收益并花费成本较小,达到利润最大化。进度管理。从根源上考虑,电力基建工程的进度管理和其他管理内容有相互关系,在开展电力基建工程过程中,必须及时增强进度管理,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规范建设过程,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顺利开展。

2电力基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基建工程中,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不负责、不清楚自身管理、存在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法律意识薄弱造成管理成了口号,对工程质量与安全产生隐患;另一方面对管理办法没有实施好造成一些管理没落实,员工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基建工程中合同纠纷。电力基建建设中,建设、总承包、施工与监理这些单位间发生合同纠纷和违约是经常见到的,其直接原因为盲目或者不合理签订所需合同、合同不完善有歧义或者漏洞,在签订时有相互隐瞒和欺骗,履行所签订合同时钻相关法律空子,其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合同失效。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资质与经验。基建工程质量与投资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取决于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工程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有关管理资质,或其本身只有管理理论没有经验。更有甚者没有管理理论也没有实际经验,从而发生在其位而不谋其职,或者有心无力,这种管理一定会对基建工程产生质量与安全隐患。不良风气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同所有不正之风斗争是长期的任务,因为电力基建往往工程量大、项目多、定点没有确定和资金数额较大同时关系到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多个单位,其工作人员不计其数。这些因素对人事和财务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在这种关系复杂情况下。部分工作人员经不起利益诱惑,发生等违法犯罪活动,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3提升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策略

基建工程管理篇(5)

    根据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基建项目将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招标,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摆在所有基建企业面前。电力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各方面都迫切需要树立全球经营化思想,从管理理念上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广大电力基建施工企业推进了项目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对当前电力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一)电力基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虽然任何一种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都要经过一个改革、尝试和总结的过程,但是往往因为改革力度不够、没有大胆的尝试、没有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而使得基建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有待改进。

    (二)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基建工程中,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不负责任、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存在惯性思维、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而使管理成为一句口号,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实施没有到位,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三)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四)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发生各种合同纠纷、合同违约屡见不鲜,其直接原因就是盲目签订合同、不合理签订合同以及合同本身不完善存在歧义或漏洞,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相互隐瞒欺骗,在履行合同时钻法律空子偷工减料。

    二、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在基层供电企业的重要性

    (一)08年,中国南方遭受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造成数以千亿的巨大经济损失让人难忘。其中,电力设施直接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大面积的铁路运输停运、通讯中断、厂矿停产等,市政和事业单位难以开展工作、居民生活不便。由此可见电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而电力基建设施却是电力生产传输和一转换的平台。

    (二)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而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基层供电企业作为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单位,在电力基建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电力供应的重大责任。基层供电企业的工作目标是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其前提是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其手一段是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

    三、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基层供电企业强化基建工程管理,重在分析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基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使基建管理在有条有理、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探索完善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重在从源头抓起,将一切可能的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做到狠抓实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二)加强对基建工程合同签仃履行的

    管理基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合同恰好是这三者的纽带。因此合同管理在电力基本建设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基建工程的参与单位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经营。签订合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遵循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体现法律的强制性。须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情况及与合同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分析,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明确问题的性质、原因、责任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提高一合同履约率。

    (三)严格时基建管理人员资质

    认定的措施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纸上谈兵、只说不做现象。在管理人员任命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严防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的滋生。对不具备管理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换,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处罚。

    (四)加强电力工程成本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关键在于控制项目前期工作的成本,即项目规划和设计方案时的成本控制。项目负责人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可以具体从组织、经济和技术等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五)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第一,施工中的管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图纸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案施工,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质量标准检查、监督。

基建工程管理篇(6)

2.健全管理组织、加强协作,强化工程资金管理

医院建设工程周期长,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除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组织,加强协作,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此,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基建、监审、财务等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组成了工程审核和协调委员会,专门负责工程预算、招标、议标等重大事项的审定。在对工程项目的审计和监督工作中,我院重点把好“三关”,即,由基建部重点把好工程质量和造价关,由监审部重点把好工程造价审计关,由财务部重点把好工程造价复核及工程款支付关。实践证明,只有三方互相协作,相互制约,才能确保医院基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避免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强化基建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方面,一是要设立基建专用账户,要求所有基建开支从基建账户进出。当单位同时有多个基建项目时,应严格分清各项目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建设资金不能盲目一次拨入基建账户,而应根据工程进度逐笔拨入;二是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财务部门应直接参与基建项目经济合同的洽谈、签订、并着重在付款进度、价格、违约赔款等方面把好关。在确定付款进度款时,要注意预留一定的工程款,待等到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决算审核通过后再行支付,以避免发生过度付款或验收时因质量等原因需扣款而无法扣回等情况发生;三是基建会计要对基本建设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会计监督。要加强经济核算,控制基建支出,以提高投资效益,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监督建设过程中各项耗费是否经济合理,督促基建部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计划、概算和预算。

3.加强施工现场检查、监督,做好基建档案材料收集和管理

基建工程管理篇(7)

一、引言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物资是工程构成的重要部分,资金所占比例达到工程总造价的50%~60%,它是决定工程项目最终盈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物资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满足基建工程项目对物资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按量、及时、齐备、经济地将工程建设所需物资供应给需用单位,是基建工程中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物资采购成本主要分为三部分:物资的购买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和存储成本。要想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就要从购买成本、管理成本、存储成本同时下手。随时掌握物资市场信息,制定科学有效的采购策略,是降低购买成本的基础;对内严格审核采购计划,对外与供应商加强沟通,确保采购的质量,同时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控制现场库存,降低物资的管理成本和存储成本。

二、计划是源头和基础

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是物资采购程序的源头和基础。制定需求计划要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及时、准确、全面,要有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因此要求参与项目建设的负责人要掌握工程进度,能够按照工程进度上报物资需求计划,同时能够依据工程合同对计划的内容进行核对,对有特殊要求的物资进行界定和说明,提供详细准确的技术规范,并对所提出的需求计划负责,杜绝了计划的随意性,保证采购的质量。

三、采购策略是先决条件

电力基建工程的物资管理与电力生产期物资管理相比,具有一次专用性强、时间要求快、库存时间短、管理要求高等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具有预见性、灵活性、机动性的采购策略是影响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对采购的物资要从购买成本、采购管理成本、技术性能都要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工程建设所需各类材料的市场价格、资源供量、质量状况及运输条件等市场信心,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

1.集中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模式是将分散的采购行为集中起来,打破地区局限和供应商数量的有限性,充分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增加与供应商的议价空间,避免了因各自采购造成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可以在交货时间、付款方式、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更加优惠的条件,有力保障了工程项目的履约进度和质量。同时集中采购可以使采购信息高度集成和广泛共享,能够充分发挥整个集团层面上的调控作用增,加采购公开透明,有效防范采购风险。

2.分级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模式优势很大,但不是所有采购都适合集中采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分级采购的管理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采购量小、单位价值低、市场价格透明、供应渠道多的零星物资采购,应选择采用流程短、评审快、成交快的网上询比价方式完成,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和网上交易平台,快速完成采购工作,有效缩短采购时间,保障工程进度的要求。

四、采购制度和标准流程是必要条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建立健全标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严谨的规章制度同样是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和约束,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良性运转的最有效工具,严谨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采购人员的日常行为,可以规范采购管理程序,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标准的工作流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的主观随意性减少工作失误。标准的采购流程可将物资采购的各个环节置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现采购信息公开、采购过程公开、采购结果公开的阳光采购。

五、物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

随着采购活动的增多和采购范围的扩大,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丰富经验、较强的市场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物资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因此,对物资管理人员应该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逐步使每一个物资管理人员都能够根据采购价格和供应数量的变化,而随时改变采购策略,寻找到稳定货源,能够逐步摸索到市场价格规律,掌握市场行情,以此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和依据。

六、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寻求共赢已经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也是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之一。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后,在合作、互信、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良好和谐的供应关系,在产品设计、价格、供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和更优惠价格,从而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控制好采购成本,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同时可对供货时间进行精确控制,在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库存管理的成本。

七、物资的存储管理

物资的存储成本也是构成采购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要有严格的现场物资管理办法,定期会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设备、材料进行盘点,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因发生设计变更、材料代用、进度调整时可能导致物资供需的变化,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物资供需计划,做到供需平衡,防止误订和浪费。

八、通过信息化手段精细管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支撑和有效手段,信息化在物资管理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固化标准的管理流程,对物资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基建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它是以项目概算为源头,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实时反映从计划到合同的签订、履约、出入库、结算等信息完整的物资闭环管理过程,使各管理层能实时地得到管理数据,了解项目情况,并能对数据而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多环节一体化的动态管理。

九、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物资采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持币购物,而是企业控制外部资源,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战略举措。因此,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为基础、集团化采购为主导、电子化采购为手段、供应商管理为重点的采购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管理提升、控制采购成本的必要措施。

基建工程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DF417 文献标识码:A

基建工程安全管理一直是石油企业乃至全国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今海塔会战正蓬勃开展,保障人员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多年来,公司强制实行了基建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了基建市场的准入控制,并多次加强对基建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检查力度,使得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海塔更是重视安全生产的管理,基建中心定期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通过对各种事故案例分析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分析安全形势使得大家懂安全关注安全,把安全管理提到了新的高度。在基建施工中,挖沟铺管作业比较频繁,下面就某管沟塌方事故案例来分析下安全管理。

1 常见事故分析

1.1 管沟坍塌事故概况

在某站外系统工程供水管线抢修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亡人事故,死亡2人。因冬季气候异常寒冷,某联合站注配间的供水干线发生冻堵,冻堵长度约5公里。经生产会议决定对管沟进行二次开挖晾晒解冻。随后发现管线在距阀井2.7公里附近有漏点,遂进行管沟开挖放坡对漏点进行处理,由于未采取有效措施发生了塌方事故。

1.2 原因分析

1.2.1 管沟内清理作业面时,双侧放坡不够,也未采取其它相应有效措施,导致塌方事故。

1.2.2 现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进入管沟内清理作业时,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

1.2.3 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风险识别不到位,在双侧放坡不够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管沟进行作业。

1.2.4 施工作业监护人员未履行监护职责,参与管沟内清理作业。

1.2.5 动态风险识别不到位,地质条件及环境气候较为特殊,由于冻层的存在,易导致管沟壁随晾晒逐步塌方。

塌方事故发生后,有人也许会质疑为什么人当时没有及时从土堆里站起来。虽然没人会拿活人来做实验,但是可想而知,如管沟塌方后,人最初会有的反应就是恐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土没有覆盖整个身体,人在极力挣扎和及时救助后还有一线希望,但是如果人被整个埋在土堆里就会面临缺氧的问题 ,由于人的呼吸胸腔需要一定的空间,在缺氧的状态下的胸腔被挤压而没有伸缩的空间人就会窒息而死。一般人在缺氧状态下4-6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如果采取的救助不及时方法不正确基本很难救活。

2 海塔基建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施工队伍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分包队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承建单位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管理理人员,使施工人员得不到足够的安全生产培训,因此造成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2.2 施工现场不规范,私拉乱接成习惯

通过油田公司以及指挥部几次典型的安全大检查可以看出,不安全环境随处可见,如暂设用电私拉乱接、施工机具材料等随意摆放,暂设与料场距离过近,消防设施不齐全等等,经过几次整改已经趋于规范化。

2.3 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

此现象较为普遍。安全管理没有得到认真落实,抓安全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口号上。从安全检查来看施工方部分安全员属兼职人员,安全力量投入还需提高,且承建单位普遍存在有制度不健全、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无针对性、安全检查不彻底等缺陷,这些间接的因素往往会演变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

2.4 赶工期抢进度、安防设施不全、安保投入不足

因为工程进度要求随意压缩工期,无形中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造成夜间施工、冬季施工频繁,从而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同时还存在承建单位安全资金不到位,使得必要的安全投入捉襟见肘,安防设施不足,甚至完全达不到安全规范的要求。

2.5 图纸多变,导致重复施工

海塔基础建设面临各方面情况较为复杂,常出现图纸更改致使重复施工,如此一来容易产生组织协调不力或断档,施工人员情绪怠慢等现象,间接产生安全隐患。

3 基建工程各阶段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基建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控制安全事故发生,必须从设计到竣工各个阶段抓起把安全风险最小化。

3.1 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基建工程设计涉及选址、确定使用需求、结构安全等相关内容,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项目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故从设计阶段就应该严格把好安全关,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从现在基建项目来看,以后的老改维修项目将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设计部门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后期老改维护问题。

3.2 工程招投标阶段安全管理

中标队伍整体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质量、安全,对该阶段的安全管理要重视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严防不符合工程资质要求的单位竞标甚至中标,要重视对施工单位资金能力考察,重视对施工单位技术力量、所拥有的机具设备的考察,通过严把招标关减少安全问题发生。

3.3 施工阶段安全管理

施工阶段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1)施工方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安全规章制度,而不仅仅是应付检查的过于笼统的规章制度。(2)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都必须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3)安全培训教育必须做到全员长期性开展。安全培训应该以典型事例典型工序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安全教育应当面向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应当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并作为一种长期工作来抓。通过长期安全教育,施工人员才会形成安全意识,了解该工作可能发生的安全状况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了解违章操作可能诱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4)加强风险评估,做好重点管理。基建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并对每个项目具体化,做好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5)保障足够的安全投入。必须保证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设备以及职工生活设施的配备,同时还要注意为操作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6)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建议制定“日志周会月考”制度即每日分析记录可能的安全问题,每周召开安全例会,每月对典型安全事例给予考评,从真正意义上把安全植入员工心中,杜绝各种安全隐患。(7)搞好“五定”,认真落实。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3.4 竣工验收阶段安全管理

基建工程管理篇(9)

1.在质量管理中工程项目暴露出来的问题与探讨

1.1信息来源渠道不顺畅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建筑体的质量可靠性。工程管理公司受业主委托可以行使业主工程“管理”全面或部分职能,负责业主委托工程从前期准备到设计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移交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在工程管理公司内部,来自工程项目的外部信息也不会直接传达到需要这些信息的项目组成员,要经过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递渠道到达项目组成员。同样,项目组成员产生的信息要反方向流回到外部才能具体在工程中运用。信息流通的不畅通直接影响项目经理的决策,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的判断。由此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和事故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1.2质量管理权责范围界定不够清楚

在整个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权责范围界定不清而导致有的任务多头管理,然而有的任务却没人去管,结果是出现质量问题后相互推诿、相互指责。而出现这些问题多是由合同没有明确所致。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建筑过程就是质量的形成过程,坚持并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办事,把好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也是各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更值得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坚持把关质量,建造放心工程。加强质量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强化意识

质量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意识,使建设、施工单位意识到工程优质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其质量责任感。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个由多部分、多层次、多因素组合的整体,因此,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全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2.2 加强检测

施工现场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最具体的体现和操作,其工作的严格程度、科学程度和细致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在现场质量检测过程中应遵循三个“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质量原因不放过、不认识到质量事故的危害不放过、无整改措施、整改不当、整改不彻底不放过。

2.3 提高队伍素质

当前些施工企业的管理是非常松散的,特别是一些施工企业在调整企业内部机构后,削弱了管理工作。因此,要引导施工企业加强科学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可先推行GB/T 19000系列标准。在规范建筑市场中,先要规范市场主体各方的行为,特别是要规范建设位的行为。另外,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2.4 实施全过程监理

目前,国内的监理工作仍局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几乎已经开工,造成监理人员边干边熟悉情况,对工程的掌握深入程度不够,这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监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理。

3.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分工明确是职责划分,加强责任制的一个很好方法,所以企业也要建立分明的组织团队,把职责分工,保证质量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完善的治理班子,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基本程序,工作的规范和管理的要求。在企业内部要建立统一的责、权、利质量责任制,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要大好提前量,所以项目组在工程开工之前就要对质量进行管理,对于整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展开详细的分析,还要制作成册,指导书、报告等等,这样规范质量管理的人员,对于难的地方可以设立专项施工图对解决,对于有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有一定的应对措施,监理部门的审批下来才可施工。整个工程要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责任到人。

3.2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制定并督促执行

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然而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是质量管控目标管理的环节。其中目标的规定是要依据企业的质量目标,以及在管控中没能全面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和客户的要求等。目标展开主要是目标的分析和落实。目标的实施主要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只有无论什么专业还是工序围绕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面的规范管理,才能发挥工程质量的保证的效力,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3.3 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一直在强调的质量管理,其实控制是需要提前预防做好准备的,这就就把危险熄灭在萌芽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策划既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质量缺陷、降低质量事故和成本的有效措施。所以真正有可行力的施工组织设计对质量管控很重要。那么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人才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预结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几个岗位,项目部依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数量并进行职能分配。施工操作人员准备。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最有执行力,所以他们的要求就必须要精,所以要选择那些施工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的施工人员。

施工材料的准备。建筑材料及设备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质量这一关要严把,不合格的材料直接在施工前就取缔,对于采购人员的要求就要有所提高,选货从优,了解厂家的材料,仔细检验,仔细核对其品种、型号、规格、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是否符合制造标准及是否符合工程特点。

3.4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施工阶段中质量控制施工阶段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阶段,对于各个环节的检验都必须是严格的,要对质量进行认真的解析。这样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各尽其责,各自按照自己的工作保准完成任务,并随时上报,对其管理和考察。实际的记录结果存入档案。而对于工地材料的管理,采用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要签单,管理库房的按单发货,从而即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最后的验收就是工程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样就是一个很大的标志,标志着工程投产和使用的标志,对每一个施工工艺流程各个阶段进行划分,确定具体分项工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验收来控制工程质量。

3.5 积极探索新科技,提高工程管控水平

基建工程管理篇(10)

市场经济下,业主、承包商等单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加强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对企业自身的工程质量、建设资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探讨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施工造价管理。

一、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对施工前的造价需要进行必要的成本管理。

在建筑地基基础上进行施工,要把握好总承包合同的签订,对工程成本进行合理预测。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很多情况下的总承包合同中的大部分条款都会涉及到工程中的造价。在条款中要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可能的索赔和反索赔的因素,力求在合同中转化风险和限制风险,为今后索赔建立一定的理论根据。

在招投标时标志的技术标以及商务标是为了中标。在为了不影响中标,应采取技术措施。商务标编制时,可以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同时要保证能够不提高总报价,以便有利于资金的周转和工程成本的卓有成效的改善。

进行必要的成本管理要对工程成本要进行合理预算。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最大化的一项手段。在工程开工前,要以定额标准为依据,探索能够使成本降低的途径,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所要进行工程项目的目标的成本核算。

在工程开工之前,要签订合理周密的分包合同和包清工合同。单项合同签订完成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责任成本目标具体到每一个人,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并且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优化的工程质量。

二、 进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要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中控制造价。

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但是与之相反的却是利润越来越低。那么,通过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合同以及造价的管理,是让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以及核心的内容。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其中动态管理要让工程造价的变化始终处于合理而有效的范围之内,不要出现忽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以及控制,使工程造价不断增高。在合同签订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对工程的造价也要加强相应的管理,要重点把握工程实施的预算和实际产生的造价之间的平衡关系。

2、 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控制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等造价。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是国家直接参与管理的经济活动。企业在不同的阶段的概算以及预算要对政府负责。在施工进行阶段,这些主要因素工程管理者要做好事中控制。对建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进一步减低返修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控制造价管理要能有效控制进度计划、进度检测等。

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通过动员一切积极的因素,保证总的工期的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是关键。对于进度计划要提前编制,若发现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时候,要能够及时调整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工程的实施阶段,要以项目的竣工投产甚至是交付顾客使用为目标进行恰当的安排。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进度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能有效弄清项目的进展。对个别施工工序以及分项工程要能够及时平衡,采用流水作业等辅助功能来检查纠正偏差,还可以适当调整施工内容、增减工作量、修改施工技术或者方案、弹性工作时间甚至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法,以达到及时调整进度计划达到按期完工的目的。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进度可以以网络的形式呈现,单位内组织局域网,在整个项目实施中,可以通过对各部门的施工活动纳入网络计划,以便能够及时分析,并果断采取恰当措施,保证全面执行计划。

4、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的体系。

法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能够不超越造价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按程序办事,明确工程质量必须依靠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监督。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法律法规的文件认真履行。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层与全体员工的认识,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工作,要将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符合性以及可操作性尽量简化和标准化,并为体系的高质量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实行经理负责制,要制定与质量体系配套的奖惩制度。

在建筑过程中,对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确定好要点,包括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技术人员要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使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并领会施工意识。对施工的设备,要认真保养、维护以及管理。操作人员要严格遵照操作规程,重视施工设备的维护。

管理人员要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的现场监督以及检查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按技术和作业要求施工,确保管理人员管理到位,不得缺岗运行。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把地基基础的工程设计变为硬件产品的一种过程,它需要通过产品的检验和实验来完成验证。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为了避免在使用后或者后期工序中出现问题,就要确保施工质量。质量有了保证,施工造价自然就会降低。只有严格控制住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严格性。

总之,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进行造价管理,管理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期上,不能拖延,在技术上、组织上要采取加快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按期完成,同时在不增加施工强度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叶伟胜.价值工程在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8,31(2):50-53.

上一篇: 督导市场工作计划 下一篇: 计算机与网络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