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9 05:27:50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1)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raining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in surface ship force

HE Yao1,2 LI Hai-lin1

(1.Dep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Naval Univ. of Engineering,Wuhan Hubei 430033,China;2.Center of Equipment Acquisition, Naval Dept. of Equipment, Beijing 100071,China)

【Abstract】In the training activities of surface ship, training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military training,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military training, making the military training close to the combat training. The level of training management plays a direct impact on combat effectiveness. In this paper, the theories of management maturity are referenced,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of surface ship is established, a methods of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n train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is explored. Which contributes to assess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for naval troops, and find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various stages of training management, besides, it also contributes to fully realize the actual management situation for the higher authorities, and provide a clear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training management.

【Key words】Surface ship force;Training management;Maturity;Implement method;Assessment

0 引言

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训练,是指水面舰艇部队为掌握水面舰艇及其武器装备、技术器材的操纵使用,熟练水面舰艇单独或协同其他兵种遂行海上作战任务,全面提高水面舰艇部队海上作战能力所进行的技术、战术训练[1]。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是指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管理者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海上综合作战能力,依据海军军事训练法规、制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军事训练实施科学计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正确指导、有效调控,使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的各种资源发挥恰当的作用,不断提高部队军事训练质量和效益的管理活动[2]。以美军为代表的军事强国,在军事训练的管理活动中,大量借鉴了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3-5],起到了明显的管理效果。目前,在我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训练管理活动中,缺乏一种能够有效评价部队训练管理水平的工具。部队管理人员很难直观的从全局上掌握部队总体的管理水平和各个管理阶段的管理状况。造成了水面舰艇部队对于自身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薄弱环节难以及时发现和改进。一旦问题出现,通常的解决方式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一个可量化的、阶段性的改进目标来全面的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训练管理人员“施训方”的主导地位难以有效发挥,部分受训对象训练积极性不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阻碍了训练质量效益的提高。

1 管理成熟度概念

在管理领域,成熟度模型是一个热门话题。1987年,位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首先在软件行业从软件过程能力的角度提出了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经过该研究所反复修订,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模型[6]。SEI将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定义为:用于定义、实施、测量、控制和改进其软件过程的一种阶段性描述[7]。该模型可以使得对现有过程能力的确定,以及对软件质量和过程改进的重要问题的识别变得方便,从而为选择过程改进策略提供指南[8]。自CMM面世以来,在各国软件界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其在解决软件过程存在问题方面较为成功,使得其它相关领域也纷纷采纳并效仿其模式,出现了许多基于CMM的模型,比如人员能力(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K-PMMM)、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SE-MM)等等[9]。

为了掌握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水平,并对训练管理水平进行量化评价。本文借鉴并引入“训练管理成熟度”的概念。通过对训练管理成熟度研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分析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出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设性建议。为达到这一研究目的,本文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成熟度理论是否适用于水面舰艇训练管理?二是应用成熟度理论进行水面舰艇训练管理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在解决这两个问题后,我们可应用成熟度理论,针对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的具体内容,进行管理的成熟度评价,并给出提高训练管理成熟度的有效措施。

2 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建立

军事训练活动也可看作特殊的项目管理活动[10],对舰员的训练也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有共通之处。因此,运用成熟度理论解决训练管理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合理的运用成熟度理论的经验及方法,可以帮助水面舰艇部队改善训练管理能力和水平,取得水面舰艇部队内部和外部的训练管理人员以及有关领导机构对训练管理能力状况的信任,及时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起到提高部队训练管理水平的目的。

在水面舰艇训练管理中运用管理成熟度理论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一是对水面舰艇部队当前训练管理水平有总体的把握和认知,为下一步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指明了方向。

二是可以对训练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分析,找到训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为训练管理水平的改进提供支撑和依据。

三是有利于训练管理实施者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及时掌握改进后的训练管理水平,为新的管理优化提供支撑和依据。

根据水面舰艇训练管理的特点,结合现有管理成熟度的相关理论,可以建立一个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的成熟度模型。该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应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初始级、管理级、量化级和优化级。如图1所示。

3 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实施步骤

成熟度模型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成熟度理论应用于水面舰艇训练管理的重点。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模型的建立阶段、评估阶段、改进阶段和继承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及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实施过程

3.1 模型的建立阶段

模型的建立阶段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建立模型实施团队和模型实施培训。在该阶段,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部门需要使部队人员了解训练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开展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工作的意义。“成熟度意识”的建立是做好训练管理成熟度工作的前提,应在部队内部建立训练管理人员和相关受训人员初步的“成熟度意识”,形成全员重视训练管理工作和开展成熟度模型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后期开展成熟度模型应用打下基础。同时,训练管理部门应建立成熟度模型实施团队,模型实施团队应由水面舰艇部队主管训练的相关领导、部队机关有关专业的业务长、资深的高等级舰艇长、教练舰长和训练管理部门抽调相应兼职参谋人员共同组成,其成员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实施团队人员组成结构

模型团队负责人(可由水面舰艇部队主管训练的有关领导担任)领导模型实施团队开展相关工作,总体把控模型实施团队的工作进度。模型实施全过程的具体工作,由训练管理部门的兼职人员负责。模型建立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见表1。

表1 模型建立阶段工作汇总表

3.2 评估阶段

评估阶段是模型实施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中,模型实施团队利用问卷调查法或者专家评分法得到相应的评估数据。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得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成熟度评估模型或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评估模型分析并得出部队训练管理成熟度所处的阶段和初步的短板问题后,应根据需要进一步以访谈的方式,详细了解处于该阶段的训练管理重要的短板问题所在,形成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成熟度诊断报告,并交由训练管理部门审核。该阶段模型实施团队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评估模型中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成熟度评估分析,分析结果的沟通和形成管理成熟度诊断报告。评估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见表2。

表2 评估阶段工作汇总表

在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评估分析时,由于训练管理涉及到部队的所有层级,问卷的发放也应覆盖到部队内的所有层级,尤其是舰艇上的官兵等普通受训人员。因为普通受训人员是训练管理活动的具体行动者,其对部队训练管理水平的认识最为直观。在回收问卷后,模型实施团队可视情运用一些定量化的方法,对训练管理成熟度水平做出初步评价,并获得部队现阶段训练管理的短板所在。

在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评估分析时,可根据需要成立相应的专家评分团队。评分指标和标准的确立应符合成熟度模型的评估需要,从训练实践和管理的角度综合考量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使专家的评分结论为模型的顺利实施服务。应重点考虑吸纳舰队级的训练管理决策人员、水面舰艇部队中主管训练以及训练安全的军事和政工领导、资深的高等级舰艇长和部队有关专业的业务长共同组成评分团队。获得专家对各项指标的评判数据后,得出部队目前训练管理成熟度阶段和短板问题。

在条件允许时,以上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

通过以上两个方法获得的结论只作为对部队训练管理成熟度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与部队各层级人员的进一步沟通,了解成熟度水平和管理问题短板存在的具体原因、具体方式。本次沟通的层级应包括水面舰艇部队机关的领导,司、政、后、装等部门下属的相关科室领导及人员,部队各舰艇的舰艇长、舰艇相应的部门长以及舰艇普通受训人员。

最后,模型实施团队应形成诊断报告。诊断报告在报经训练管理部门审核后,形成最终诊断报告。诊断报告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诊断结论。包括水面舰艇部队现阶段所处的管理成熟度等级、训练管理的短板所在。二是对诊断结论的说明。包括水面舰艇部队成熟度水平的具体表现,以及各评价指标的具体得分和相应分析;在管理短板问题上,需要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情况。三是解决方案的简要描述。模型实施团队需要对管理短板提出简要的解决方案,为下一阶段的改进工作打下基础。

3.3 改进阶段

在改进阶段中,模型实施团队需要依据诊断报告,结合部队实际情况选择改进方向、确定改进内容,制定改进方案,在改进方案中应同时考虑改进相关的配套管理体系。

成熟度诊断报告中包括了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短板问题,但是部队和模型实施团队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模型实施团队需要从众多的短板问题中判断并选择出部队最为迫切且较为容易进行改进的方向。在训练管理部门进行诊断报告审核时,也应着重分析报告中改进方向的合理性。改进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见表3。

表3 改进阶段工作汇总表

根据明确后的改进方向,模型实施团队需要进一步确定改进内容,并制定改进方案。改进方案中,应该明确改进目标、内容、方法、节点和责任人。在制定方案的同时,模型实施团队还需要与模型实施中可能涉及到的水面舰艇部队有关部门、科室等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使相关部门了解模型实施情况并获得其一定的支持和理解。改进方案在获得水面舰艇部队的广泛认可后,便可实施改进。改进过程中,模型实施团队还需要对方案进行有效管控,以便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情况下,对于水面舰艇训练管理的改进,都会涉及到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配套管理体系的相应改进。因此,在改进训练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配套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3.4 继承阶段

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工作,水面舰艇部队的训练管理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出现的管理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但模型实施团队的工作并未结束。在模型实施的继承阶段,模型实施团队还需要对本次模型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和继承,并制定模型的再次实施计划,使水面舰艇部队的训练管理问题的处理形成闭环,以便促进部队训练管理的持续改进。

模型实施团队在模型的实施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实施资料,包括文档类资料和一些非文档类的信息,如模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原始的文档需要由模型实施团队进行相应的整理、分析和加工,使之成为对以后的模型实施活动产生重要的价值的资料。在对实施资料整理分析后,模型实施团队还应按照一定的规范将资料进行归档入库,以便于实施后评估和再次进行模型实施时查阅使用。继承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见表4。

表4 继承阶段工作汇总表

模型实施后的评估,在工作程序上应与评估阶段相同,但可相对简化,只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前后的评估得分并结合改进方案,模型实施团队便可直观的发现改进效果是否明显,进一步可以分析并得到改进后的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水平较以前有较大提高的结论。

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实施是一个持续不断并循环往复的过程。模型实施团队在实施后评估结束后,水面舰艇部队应该根据实施后评估的结论,结合部队实际,制定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再次实施计划,从而保证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水平不断提升。

4 结语

本文以水面舰艇部队训练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管理成熟度理论,建立了一套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实施步骤和流程,使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活动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评价、改进、再评价的总体方案,并且将训练管理中出现的短板问题形成闭环。通过训练管理成熟度评价,训练管理人员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目前部队所处的管理成熟度等级,使训练管理人员和部队上级单位清晰的把握训练管理改进的目标,为水面舰艇训练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永义.海军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2]刘杭军,戴生斌.海军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0,03:4-5.

[3]伍敏,刘德增.借鉴美军管理经验做好我军人力资源规划[J].军事经济研究,2006,09:58-60.

[4]王瑞.美军院校开展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02:68-71.

[5]王永彪.外军管理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7.

[6]乔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研究综述[J].科协论坛,2009(2):143-144.

[7]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The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and 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D],USA: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2002.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2)

根据项目总体施组安排,二0一一年八月八日开始架梁,二0一二年三月十日结束。为有效满足架梁条件,管段内十字墩施工计划二0一0年十月二十日开始,二0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结束。由于十字墩的施工是影响架梁的关键性工作,因此能否快速、高精度、高质量地完成十字墩任务,不仅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将直接影响全线的总工期。

二、选定理由

公司质量方针:优质高效,追求卓越

理由一:本工程是我公司在湖北市场的一个重点工程,对拓展湖北市场意义重大,公司要求必须做好。

理由二:目前在十字墩墩身竖直度,普遍存在十字墩墩身竖直度偏差较大,急需解决。

理由三:我工区年计划完成全部下部构造,项目及公司领导极为重视,理由四:十字墩竖直度技术含量高,精度要求高,质量要求严。

理由五:工程实行优质优价,严格实行奖罚每个月兑现,精度、质量、进度责任到人,问题直接关系经济效益。

三、现状调查

1、6月20日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对龙洞沟1#大桥、龙洞沟2#大桥、老君沟大桥、水西沟大桥进行检查,共检查了40个墩柱,竖直度满足规范要求的36个,总体合格率为90%,导致十字墩竖直度偏差较大的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工人安装模板不水平;2、测量放样精度不够;3、技术人员马虎,监管不到位;4、其它。

四、课题目标

(一)设定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最终将十字墩竖直度目标值确定为100%。

(二)目标可行性分析

有利因素:1、项目各级领导全力支持小组活动。配备精干高效的技术骨干力量和专业化的施工作业队伍,还有领导严密的组织管理。 2、造成十字墩竖直度不够的原因都是人为的。

不利因素:1、精度要求高,质量要求高,而进度又要求快,工序相对繁琐。

(三)十字墩施工方量大,物资保障难;工期紧,工人缺少定期的培训。经过现场技术人员、质检人员严格把关,人为因素完全可以消除掉,对不合格的模板停止使用。

五、原因分析

2011年11月15日晚,本小组成员对“工人安装模板不水平”及“放样精度不够”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及经验总结,深入地探讨了各种可能因素,得出关联图如下:

六、要因确认

从上面的关联图中我们找出了影响这两个主要问题的所有末端原因,并逐条进行了要因确认。

确认1:缺少培训

项目部制定了每月员工培训计划,但没有定期按照计划对职工进行技术规范、验标等方面的培训。由于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工期紧,对工人的需求量大,导致工人的流动量很大,所以每道工序工人的岗前培训率只有60%左右,工人普遍存在责任心差、质量意识浅薄、施工经验不足,并且对十字墩高精度、高质量的要求认识不到位。

确认2:奖罚制度不健全

查阅并分析了桥梁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章制度里的奖罚制度内容全面,对象明确,奖罚分明合理,并有明确规定每道工序及工序当中的每个环节的奖罚措施,但奖罚不能落到每个工序的工人上。针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小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8份。认为执行严格的65份,认为比较严格的14份,合占总数的80.6%。

确认3:检查不严格

现场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及工班长对现场十字墩的质量控制不到位,模板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清理,浇注后清理不到位,导致安装模板时混凝土残渣遗留太多,严重影模板安装的水平度;对模板的检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模板的变形。

七、对策制定及实施

(一) 加 强 培 训

项目领导为了让员工对十字墩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多次组织去中铁七局、湖北路桥、福建路桥、中铁十七局二公司参观十字墩的施工,项目领导把好的施工方法、施工管理、施工经验等都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桥梁队,各施桥梁队组织进行学习;项目部还制定了每月员工培训计划,定期按照计划对职工进行作业指导书、技术规范、验标等方面的培训,对全体施工人员按工班分组进行了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模板、工字钢、钢筋绑扎及绝缘、模板安装、合理的吊铅球、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收面、混凝土修补及养护、《验标》、《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并且人手一份相关作业指导书,加强理论学习。

(二)加大奖罚力度,加强质量管理

为了科学、优质、高效地完成十白高速十字墩的施工,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全面达到高速公路相关质量标准验收要求,各桥梁施工队专门设置了质量检查员,项目部为了能高精度、高质量的完成十字墩施工,实行了质量互监,派设了专门的质量监察专员。各施工队制定了详尽的经济岗位责任考核管理办法,把每道工序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工班以及具体的作业人员身上。项目部每十天对施工现场的精度、质量、进度进行评比,出问题的给予处罚,精度达到100%表现突出的各施工队队及个人给予奖励。

(三)加强精度控制

十字墩施工的关键因素――放样的精度,我们在桥梁的左右幅轴线位置设置了测量控制点,所有桥梁的测量都尽可能在其轴线点上架设仪器,并安排专人负责测量工作,减少由于测量人员的变动和仪器视觉的不同带来不必要的误差。

实施效果检查:经过测量人员认真细心反复的精调,使十字墩的中心点、高程、间距都满足了规范要求,从而提高了十字墩竖直度的精度。

八、效果检查

(一)目标实现情况

2011年11月10日小组对十字墩竖直度进行了现场调查,总共调查了50点,其中满足精度要求的有50点,十字墩模板不合格的全部停止使用,模板安装到位,各项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

(二)经济效益分析

小组开展次此活动,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按每套模板平均资金约10000元,不合格模板停止使用的损失金额约3×10000=30000元,而由于一套模板不合格导致十字墩竖直度不够,需返工一个十字墩的损失仅单纯钢筋、混凝土的费用就为360×200+5200×31=233200元,再加上不合格模板反复使用导致的费用及耽误的工期,由此可见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通过此次波动,提高了十字墩的竖直度,避免了路线、高程不合格十字墩的出现,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要大得多。

(三)社会效益

十字墩施工在精度、质量、进度等各方面得到了十白高速的一致好评,对集团公司开拓以后的湖北市场有重大的意义。

(四)技术效益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积累了关于十字墩竖直度控制的施工经验,为桥梁的整体质量打下了基础。

(五)其它效益

通过实践激发了小组成员的QC活动兴趣,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九、巩固措施

(一)将自身总结的经验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桥梁施工队,巩固活动成果。

(二)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在全项目推广,确保有效的对策措施继续得到落实和保持。

(三)小组每十天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随时监督、指导施工。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3)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18

1 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实训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

总体来说,实训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环节在设置时,都是带着学习任务进行的。在任务面前,学生们为了解决它,通常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找各种资料,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视频资料等,然后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训环节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寻求答案,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角度来说,动手做获得的效果也远比老师讲要来得好。

(3)实训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实操性的实训内容,如搭设脚手架项目,必须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同工作才能完成。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等,这些非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工作也是极其有利的。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作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型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抓好实训环节的应用,发挥其作用,推动教学的进行。

2 实训环节的类型分析

2.1 室内设计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但教学内容上还是存在大量理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相应的实训项目可在室内进行。如各种桥梁结构、构造的学习,这些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工程量计算能力。另外,还可根据桥梁结构、地域环境特点等,要求学生进行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等。这些实训内容,只需在室内,给出特定的桥梁图纸及其他设定条件即可进行。

2.2 室外操作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还有大量的设计桥梁施工的内容,如施工放样、工艺流程的学习,质量检测等内容,仅给出图纸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到实际的施工现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体来进行。当然,如模板的设计及拼装;支架及脚手架的设计及搭设;混凝土的搅拌、振捣、养护等内容也可在实训室内进行,但这需要学校有配套的综合实训室才能进行。

3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1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切合桥梁建筑市场的能力需求来进行,在教学上应该与时俱进,多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等,而对市场逐渐淘汰的施工方法、工艺等,则可少讲或不讲,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也应符合此要求。因此,课程实训项目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应精心挑选题目进行设计,以便将实训所获能较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根据桥梁建设市场的需求,对用人要求有识图、算量、放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技能。根据这些要求,分别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的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结合具体桥梁构造图(如板桥的梁板构造图,轻型桥墩构造图或重力式桥台构造图等),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要求学生正确计算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工程量,以考核学生的识图、工程量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上部结构布置图(如一定跨径和宽度的梁桥或拱桥结构布置图),进行模板、支架的计算及设计,或进行桥跨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前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模板、支架荷载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模板和支架结构设计,并完成模板的拼装,支架的搭设及拆除等工作。后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桥梁的各种施工方法,并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灵活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

(3) 结合具体钢筋结构图,进行梁体钢筋绑扎任务。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钢筋结构图,正确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熟悉梁体的钢筋构造,并完成钢筋骨架的绑扎任务。

(4)结合具体桥梁施工项目,进行桥梁结构的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及成品质量检测等。要求学生具有桥梁放样能力,基本的施工管理能力,并熟悉桥梁各部位的检测要点,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等。此实训任务相对来说最难完成,因为桥梁工程总是不断完成的,要找到一个符合学生实训项目难度,并具可操作性的项目实体对教学来说是一大难题。若有配套的实训建设基地,能够不间断提供工程实体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是最好的。

3.2 实训教学项目的实施

以“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为例,介绍实训项目的实施步骤。

首先,由教师写出内容翔实可行的实训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这是实训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任务书应写明实训目的,内容,要求,提交成果,考核方法等。指导书应写明实训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应注意事项等。

其次,在任务实施前,教师需将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下发给学生,进行任务交底和安全交底,将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考评方法等一并交代给学生,确保每位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操作步骤和要点,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

再次,要求学生按照实训任务书做一定的相关准备。例如:学习《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规范》《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知识,进行脚手架构造图设计,绘出脚手架构造详图等。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脚手架搭设和完成后,还要分别组织学生对搭设过程和拆除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将正确做法进行总结和积累,以便今后使用。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后,在学生中取得一定好评,感觉受益颇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了扣件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学习了脚手架的构造要求,搭设要点及安全技术。通过该实训项目,同学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氛围。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同学们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和避免办法等。

4 实训教学项目的评价

实训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综合得分。

学生在完成实训后,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自己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总结意见。然后,同学们之间互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对于该实训项目应如何操作才能做得更好。最后,由老师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成绩。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4)

1 引言

综合航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系统,随着飞机航空电子系统设备、功能不断增多,交联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软件呈规模化增长,导致航空电子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需要工程人员不仅熟悉单个设备,而且要熟练掌握系统的交联,对工程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民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航电系统在总装车间的机上地面功能试验操作的复杂性及掌握内在机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总装上岗员工的培训则是非常必要的。

2 重要意义

在总装机上地面功能试验中,利用真实飞机培训代价大、培训周期较长,不能满足人员上岗的培训需求,并且使用真实飞机开展人员操作培训,存在误操作损坏飞机的隐患。因此,探索航电系统新型总装试验培训平台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仅可以提高上岗人员培训效果,而且可以降低总装飞机的低效占用,对于提高总装的工作效率、缩短机上功能地面试验的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航电系统新型总装功能试验培训平台可以开展机上故障复现,系统内部工作机理理解等工具,从而提高民机总装测试能力。建立一套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实训平台,对总装系统安装调试人员、机上功能试验人员的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展开实训,可以大大的提高总装试验效率。

3 新型功能试验平台总体设计

基于对总装功能试验培训平台的应用场景,该平台具有以下几个能力:

(1)完成对总装系统安装调试人员、机上功能试验人员的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实训,通过进行机上地面功能试验、开展操作实训,以便在早期掌握试验操作要领;

(2)要根据飞机各个系统之间的故障警告和设备自检信息模拟飞机各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并模拟机组人员按照操作程序对发生的故障按照预先设计的处理程序进行人机交互,该仿真系统能够初步培训新员工熟悉飞机驾驶舱仪表、面板的处理操作和人机交互的实物体验;

(3)受训人员利用该平台逐步培训技能操作人员按照机上功能试验测试程序和维修手册规定模拟飞机功能试验操作或进行维护和维修的程式练习;

(4)通过该实训平台的培训,最终使员工达到深入了解飞机各系统间的逻辑关系、熟悉驾驶舱仪表、面板的指示与操作以及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1 平台组成

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仿真平台以某机型为仿真建模对象,通过数字化仿真技术,依据机上功能试验测试程序和维修程序,实现的高逼真度的模拟训练平台。平台具有能够模拟飞行动态参数、飞行内外环境、驾驶舱人机接口、飞机告警、飞机测试监控等座舱内航电系统,通过模拟状态测试场景对系统总装、机上地面试验等的工作人员进行实训,从而达到支持新上岗人员熟悉航电系统及上岗培训的目标。

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仿真平台主要包括驾驶舱操作程序仿真、环境仿真、参数仿真、告警及重要故障仿真、飞机重要参数监控以及数据互联平台等部分。

平台组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

3.2 平台主要功能

平台主要用于完成对总装系统安装调试人员、机上功能试验人员的综合航电系统功能试验实训等。本平台将具备如下能力:

(1)通过数字化仿真系统,仿真飞行动态参数、飞行内外环境、驾驶舱人机接口、飞机EICAS、飞机测试监控等试验功能,同时模拟状态测试场景,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2)支持飞机多电系统的集成协同仿真;

(3)支持系统总装、机上地面试验等的工作人员熟悉系统和实训平台支持,完成故障的复现;

(4)进入服务后,支持新上岗人员熟悉航电系统及上岗培训。

3.3 新型功能试验平台的实现

为了满足学员实训的需要,新型功能试验平台在实现中应该紧密的结合应用场景,如OATP程序、ATP程序等,并使平台拥有较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平台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并兼顾后续机型。

3.3.1 平台基本构成

新型功能试验平台由模拟驾驶舱部分、计算机仿真系统部分、飞行参数仿真部分、飞行外坏境模拟部分、断路器模拟部分、主控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使用以太网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

(1)模拟驾驶舱部分。模拟驾驶舱部分是模拟驾驶舱环境,模拟驾驶舱舱体、显示仪表板、中央控制台、顶部操纵板、左/右操纵台、操纵杆及断路器控制板等构成,用于实现高逼真的驾驶舱试验环境。

(2)计算机仿真系统部分。计算机仿真系统部分包括飞行内环境仿真计算机、视景计算机、系统互联/重要参数监控计算机、故障仿真算机、显控数据管理计算机、以太网交换机、配电模块、UPS电源、机柜等,是软件运行、系统互联的重要部分。

(3)飞行参数仿真部分。飞行参数仿真系统包括工业计算机和ARINC429总线板卡、模拟量板卡、离散量板卡等,用于模拟真实的物理航电设备信号。

(4)飞行外环境模拟部分。飞机外环境模拟部分包括投影机、投影幕、音响系统等,用于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外部场景。

(5)断路器模拟部分。断路器模拟采用实物模拟的方式实现,能够模拟真实的断路器开关的通断状态,用于故障仿真过程中的排故操作。

(6)主控台。主控台主要包括显示器和键盘、鼠标操作设备,用于整个平台软件系统的运行控制和操作。

3.3.2 平台功能模块

平台软件由驾驶舱操作程序仿真软件集群、飞行环境仿真软件、飞行参数仿真软件、飞机驾驶舱告警及重要故障仿真软件、飞机重要参数监控系统和数据互联系统等部分构成,整个软件以数据互联系统为中心,分系统之间通过以太网通讯实现互联。主控系统负责各系统的统一操控调用,各系统之间依据培训任务、试验任务的不同,相互交联并与硬件系统构成完整的闭环系统。如图3所示。

整个软件系统由驾驶舱操作程序仿真、环境仿真、参数仿真、告警及重要故障仿真、飞机重要参数监控以及数据互联平台等部分构成,软件模块组成如图4所示。

3.3.3 系统总成

平台通过驾驶舱操作程序仿真、环境仿真、参数仿真、告警及重要故障仿真、飞机重要参数监控以及数据互联平台等部分的硬件与软件相互协同构筑成有机的整体,相互支持协同支持民机航电系统总装功能试验操作模拟培训。并根据试验任务和任务的需要,基于平台开发教学的课件及评估程序,不断地提高实训效果及上岗人员对系统工作原理的认知。另外,后续还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对平台的功能进行扩展,建立1+N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让该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人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4 新型功能试验平台关键技术

该新型功能试验平台在平台的架构设计、人机交互式体验、底层通信互联、面向应用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

(1)架构设计方面,整个系统由模拟驾驶舱部分、计算机仿真系统部分、飞行参数仿真部分、飞行外坏境模拟部分、断路器模拟部分、主控台等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使用以太网进行连接,即保证模块的独立性,又兼顾了系统之间的耦合与完整性;

(2)飞行参数仿真系统,可与机载航电设备交联,输出与真实设备一致的接口物理信号;

(3)断路器实物模拟,通过信号采集与故障仿真进行交互处理,融入驾驶舱试验环境;

(4)软件系统中各子系统通过千兆以太网交互及反射内存,有效的保证了系统之间信息传输的实时性;

(5)模拟驾驶舱显示器、CDU、RTU、CCP、FCP、DCP、RSP、ACP、电气断路器面板等均采用1:1的半实物功能替代件,有效提高学员侵入式无差别体验;

(6)采用新型的驾驶舱内部互联系统架构,采用以显控数据管理为中心的“一加多”模式,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功能,包括航线、航点、机场等信息数据库,多个显示仿真设备的数据同步,提高操作关联的协同性;

(7)计算机资源和线缆均预留50%的冗余,充分考虑后续的扩展,特别是与信息数字化平台的互联。

5 结语

在对民机航电系统总装工作中的机上地面试验、ATP、机上故障定位等的试验需求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民机航电系统新型总装功能试验培训平台的设计方案,并对其硬件方案与软件方案进行了论述,由于篇幅有限,未做全面展开。经过项目的实施,大大的提高了上岗人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近年来,国外大型民机制造商及航空企业纷纷建设类似实训平台,此实训平台在我国的建设尚属首例,该平台的建设提高了我国民用航空总装生产线的调测水平和工艺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全新,严林芳等.民机非航电系统模拟器综述[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8,12(04):1-4.

[2]文彬,曹全新等.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新型航空电子集成测试平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1(21):118-119.

[3]龚京忠.基于功能-行为-结构的产品概念模块设计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72-75.

作者简介

徐小龙(1986-),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艺技术组组长,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用飞机电子电气系统装配及调试工艺研究。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5)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简介

建筑工程系成立于2009年,在7年建设期间中,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建筑工程系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2013年4月份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从原来的只有500平方米的旧实验室搬到了新建的实训大楼。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主要分布在层和二层,总面积约为1 350平方米,设备总造价约600万元,共分15个实训分室。建筑工程系如今已经设计开发了60多个实训项目。这些实训室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市政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使用。实训室中有7个实训室为理实体化实训室,可以进行一体化教学。

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现状与发展

1.现状

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按照建筑工程观摩工地样板标准,高标准建设20个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样板,学生在企业能工巧匠的指导下按照实物样板,进行设计施工的综合训练,另外学生们还可以在室外训练场,进行施14大工种单项训练(包括钢筋工、架子工、砌筑工、模板工)。通过以上单项与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专业认知、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4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2.发展

通过多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可以让每一个固定的、已成型的工程实体模型“活”起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变原有实训室的空间与时问维度,让原本的三维空间,加上了由虚拟现实视频与可交互式的3D模型带来的时间轴发展过程。静态的实训室,有了“生长”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建筑工程形成过程中工艺与方法的认知程度。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因素,诸如设备昂贵、材料价格限制、破坏性等等,许多实训是根本不可能普及甚至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解,学生无法深入的了解。而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建工技术实训室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进行加工操作。甚至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指导学生进行限制性的破坏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可以变身成为“大力士”对构件进行任意的移动与调整,不受限于外界因素与设备局限,也不会因为各种失误造成安全事故。

建筑模型实训室现状与发展

1.现状

建筑工程模型室位于实训大楼一层,总面积为70平方米。模型室有建筑、桥梁、道路构造模型83件,可以提供50人同时进行相关实训,实验设备总价值为21.2万元。主要模型设备有房屋剖面图的形成示意,楼梯问的全剖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配筋构造,建筑基础构造,轻钢结构厂房,钢结构施工构造,应变桩城市高架桥形式,地铁站布局构造,城市污水排水系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构造,砌筑方法,循环给水系统等工程构造模型。

2.发展

建筑工程模型室可以增加设备,转化为一个由多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和临场环境模拟器组成的工程体验中心。如头戴虚拟现实显示器主要负责让学生可以通过视觉进入我们事先设定好的工程实际场景中。临场环境模拟器起到营造虚拟现实感的辅助作用,将听觉、触觉、温度、湿度和环境声等模拟感觉融入虚拟现实的感受当中。从而完成一个工程从设计、建筑到维护等场景的模拟体验。

比如,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当中,就可以利用新建筑工程模型体验中学,让学生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中,逐一的、多角度的、立体的认识不同的房屋构造特点。

结语

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新技术能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实训项目。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将成为高校实验与实训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方向。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66-02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纺织服装企业的结构调整,工业样板的制定成为服装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是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核心课程。为此,必须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目的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普遍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但仍必须以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形式贯彻教学任务。《服装工业制板》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它更注重实践过程中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操作方法、操作速度和操作准确度应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相一致。课程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为学生营造与企业实践更接近的学习环境和过程服装企业工作环境与学校学习环境的区别在于真实程度的不同。学校教学过程更注重教师授课,学生完成作业并获得学分。当我们接触实际工作任务时却发现能力与学分并不成正比,工作环境和过程也很复杂。因此,尽快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岗位职业适应能力是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将课堂营造成与企业实践更接近的学习环境,包括工业制板的工具、文案,完成工作任务时涉及的相关部门等,应尽量与服装企业的真实环境相一致,专业教学过程即是完成工作任务的真实过程或模拟过程。虽然适应环境的要求和变化是每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但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使学生适应企业工作要求的时间缩短,能力增强,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新的角色,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早日体现自我价值。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环境是外在的因素,能力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因素,两者缺一不可。课程模式改革的内容为训练学生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时的创新能力而设置,《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应按工作流程对重要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强调知识点的应用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过程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只有多实践才能使学生多掌握制板的技能,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推陈出新,体现个体的创造性。当然,个人的智慧并不能处处适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路,从而完成工作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内容《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内容根据企业工作任务组织教学,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接触服装企业真实、现行的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流程和要求。由于服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流行性,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相反,必须与时俱进,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的要求往往随款式、面料的变化而变化。工业制板是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不仅要求专业技能熟练,更要求操作者应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思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过程

高职教育通过改革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服装工业制板》课程首先将理论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以工作任务中的具体案例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明确教学不仅是完成工作任务,更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它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尽快地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应提高工业制板的理论知识和工业样板制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服装工业制板》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应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组织课程教学,按照实际生产服装款式的流程设计教学进程,重新整合原有的教学内容,对各工作流程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强调工业制板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职业技能训练。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整个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要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讲解工作方法与步骤。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涵、应用专业知识,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完成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标准和规范,积累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

课程模式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评价具有检查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情况的功能、教学活动导向的功能以及评价和激励的功能。服装工业样版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由学生、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构成。评价的途径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的方法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等,构成立体评价体系;评价的标准以项目课程标准和课程培养目标为导向,衡量项目课程实施前后学生的服装工业样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提升情况,并对项目课程的有效性、适用性做出综合判断。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分阶段对学生的工作方案提出评价。其次,在总结性评价中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我评述,再进行小组互评和企业评价。其中,企业评价对项目化教学具有针对性。再次,通过对比各种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教师对比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总结,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在评价体系中,不仅需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考核其在团队中的学习态度、规范操作程度、质量意识、工作期限观念及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要点

首先,由于《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安排教学内容,故应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规范的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如在校内建立服装样板研发中心,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指导教师,作为与企业的合作窗口和实训基地。学生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参与其中,教师起主持和指导作用,带领学生参与产品开发,承担企业的工作任务。一方面,研发中心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缩短专业教学与服装市场的距离,为新一轮的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做准备。

其次,在完成一项或一组相关工作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将完成该工作的过程和经验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可增强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陈述不同观点的信心,也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工作的过程是掌握样板制作要领、积累制板经验及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有的工作任务可以由一人单独完成一系列工作,如样板的推档及套排,也有的需要每一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如样衣的确认。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人员的综合素质往往起决定作用。当学生学会总结和聆听时,他们积累的经验将成倍增长。通过交流分享也可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合作平台和工作氛围,这些素质都是学生走向社会乃至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团队更可以从实例个案中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课题,建立相应的工作任务服务库或知识库。

再次,教师的能力提升是贯彻《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教师不仅要主持完成企业工作任务,更应该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因此,教师应具有独立完成企业制板工作的经验、组织学生完成制板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个人应与时俱进地触到服装企业的脉搏,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目标要求,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信息,遴选专业教学内容,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将新技术、新理念带进课堂,使服装工业制板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或自编专业教材,教材内容做到及时反映服装行业发展动态,推陈出新,以一定的信息量和速度传授给学生,部分内容应适度超前或超越现行职业能力标准。

《服装工业制板》课程模式的改革实践,可通过强化工作过程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地区行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在促进高技能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洁.《服装工业制板》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J].纺织教育,2009,(8).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徐秀维,张江.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9).

[4]刘明星.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的组织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7)

0 前言

车身修复专业是目前汽车行业中紧缺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学生通过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几周的技能实习,并不能满足就业单位对员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需要就业单位再培养,所以培养车身修复专业技能型人才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以技能训练方法的探究,研究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技能水平的训练方法,这样既能提高我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能为每年我校参加车身修复全国性的技能大赛培养出好的学生,开发相关的实训内容及训练方法,在满足教学的需要基础上,节约耗材,还能锻炼教师,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1 比赛项目向教学内容的转化

车身修复技能大赛共三个项目,包括板件更换,门板修复,电子测量和大梁校正,这三个项目是多名专家结合实际维修过程设立的,项目设立不在多在于精,需要将这三个项目分割再整合,确定适合教学内容的项目。

首先是板件更换,比赛项目的确定是模拟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汽车结构件例如前纵梁变形损伤太大无法修复,不能更换整个前纵梁,只能更换变形部分,就需要将损伤部分切割下来,将新板件定位后使用焊接与原部分连接在一起,板件更换项目可以确定多个教学项目,包括板件画线、板件切割、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点焊四个教学内容,其次是门板修复项目,它是模拟在碰撞过程中覆盖件的凹陷损伤的修复过程,有漆层打磨、预应力消除、组合工具使用、介子机使用、钣金锤和垫铁的使用、精修等多项内容,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但是涉及教学内容要复杂的多,需要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来学习,最后是电子测量与大梁校正,主要是学习超声波电子测量设备和大梁校正仪,比较大的碰撞损伤,就可能对结构件造成损伤,首先通过使用测量设备测量损伤程度,也就是变形量,再通过大梁校正仪对变形进行校正,可以确定为超声波电子测量和大梁校正两个教学内容。

通过将比赛项目分割整合确定教学内容,实现了技能比赛向教学过程的转化,弥补了以前技能大赛只能培养部分学生的缺点。

2 车身修复实训教学探索

要完成车身修复比赛向教学过程的转化,教学内容的确定只是一部分,对车身修复比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解决,包括比赛中设备成本高,投入量大,实训工位少,缺乏适合的指导教材,师生比例不科学,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

2.1 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在比赛训练中,要提高训练效果,首先要制定完善有效的训练方案,这和教学之前必须要有教学计划,熟悉课程标准一样,良好的训练方案是好的开端,指导教师首先要吃透比赛方案及评分标准,确定标准操作流程,结合实际维修的需要,模拟比赛环境,预测在比赛中碰见的问题,并给与解决的方法,参赛选手一起进行学习,确保有良好的训练环境,这是好的开始。

2.2 阶段性训练过程

在训练中要循序渐进,第一阶段,基础性训练,每个比赛项目都是由几个基本的操作组成,在进行完整的训练时,每个基本操作过程都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所以第一阶段的基础性训练很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过程,很多学生忽视这个过程,直接导致在比赛中失利,第二阶段操作流程训练,这一阶段学生接触到完整的操作流程,但是并不是真正的操作,而是对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的训练,要做到每一步烂透于心,操作中不能出现当机的现象,同时基础性训练不能间断,这个时期是巩固精进,才能进入到综合操作阶段,到这个阶段学生将基础性训练和流程操作整合一起,完整的操作整个项目,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除了完成项目外,还要保证质量,处理突发事件,最忌讳的是操作时拖拖沓沓,到时间还在继续操作,给学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一定要保证到比赛时间内完成整个操作流程,一气呵成,才能训练有效果。

2.3 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2.3.1 总结归纳法

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每次训练项目完成后都不能保证训练效果的完美,总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怎么避免下次训练中出现这种问题,就需要记录下来,就给予解决,例如比赛时间的问题怎么缩短、工具的摆放等,进行归纳总结,下次训练之前仔细揣摩,务必保证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3.2 观摩讨论法

在训练中一人操作,其他人进行观摩,记录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操作完毕后首先由操作人员根据训练效果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后由其它观摩人员对其进行评价讨论,主要是评价操作中好的与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大家学习,不好的地方,大家惊醒同时对于操作者也是一种提高,我相信经过反复的训练反思讨论,总会有提高。

2.3.3 对比竞争法

在同一组别训练的学生一般都有两名,在训练中,可通过适当竞争进行对比,对好的进行表扬,对差的批评并鼓励加油,相信多次比较后学生心中都想比好,这就是竞争带来的效果。

2.3.4 现场模拟比赛法

在实际训练中,都是单个训练项目进行操作,而在比赛中需要连续完成三个项目,需要较好的体力,同时在比赛环境中,我们是紧张的,这时消耗的体力更大,在不熟悉的环境比赛,难免会出现紧张,所以在综合训练阶段,就要开始模拟比赛环境,完整的操作一遍,增加学生紧张气氛,这样平常训练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久而久之当学生适应了环境,比赛的效果也会有所提高的。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8)

一、系统需求分析

(一)系统总体需求

一个完整的专项培训管理流程涵盖了以下环节:申报项目――项目审核――获取管理后台账号――录入学员名单――开展培训――调查问卷――培训问卷填写――培训成绩登记――学员打印查询成绩――培训结束――项目自评――项目绩效评估――项目结束。

(二)系统角色分析

系统中分有5类用户组,拥有不同的权限。

1.超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管理权限,管理整个系统平台,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进行学员学习管理、培训工作总结、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管理、培训机构管理、问卷调查、培训统计、流程控制、模块管理和项目指派管理等。

2.业务管理员。业务管理员负责上级业务/行政机构的管理工作。在培训前,审核培训项目,下发培训机构的账号和密码;在培训期间,调查问卷和监察培训情况;培训结束后,组织项目绩效评估专家进行项目的绩效评估。

业务管理员需管理8个子栏目:项目审核,学员学习管理,绩效评价、培训工作管理,专家账号管理,培训机构账号管理,指标库管理,问卷管理。

3.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负责具体培训项目的管理工作。在培训前,申报专项培训项目,通过后登录专项培训机构管理平台熟悉平台功能,在平台录入参训学员名单;在培训期间,督促学员参加调查问卷,录入学员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成绩;培训结束后,提交学员成绩信息,开展项目绩效评估自评,并提交自评表和自评报告。

4.评审专家。根据不同的审核内容,分配不同的权限,如项目审核、绩效审核、基地评审、教学督导等。

5.学员。参加项目培训的学员,可查看个人信息、学习成绩、填写提交调查问卷。

(三)系统的功能性分析

1.申报与审核管理

(1)项目指派管理

将不同的专项培训项目分配给对应的评审专家进行审核。需实现一个专家可以分配到多个项目,一个项目可以指派给多个专家,但绩效审核专家、项目审核专家、基地评审专家、督导专家各司其职,互不关联。

项目指派管理模块中的各项按钮需求如下:

查询:按项目罗列指派状态、指派数量、评审专家人数、绩效专家人数、基地专家人数、督导专家人数;点击项目列表中评审专家/绩效专家/基地专家/督导专家,新页面查询已指派专家。

项目指派:勾选N个项目,点“批量指派”/选择专家类型(评审专家、绩效专家、基地专家、督导专家)/勾选N个专家,点“指派”。

指派删除:可删除已指派专家。

(2)申报模版管理

每年的项目申报模板可能会存在变化,新增申报模板管理模块时,项目申报界面可自动匹配到当前模板。

可管理已有的模板,如选择模板类型、项目类型等。

也可创建新模板,复制或新建模板,以半透明覆盖层方式覆盖原页面。设有模板年度、选择模板类型、选择项目类型和填写模板名称。模板名称填写后,做重复性验证,不允许重复。选择复制方式,显示旧模板下拉框;选择新建方式,隐藏旧模板下拉框。

(3)申报审核管理

项目申报。由培训机构选择模板类型、项目类型,填写申报机构信息,进行项目申报。各功能按钮需求如下:

保存:在项目表中插一条记录,信息包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年度、通知邮箱、院校(机构)等,同时保存各模块的HTML片段。

预览:检查每个模块是否都关闭编辑。新页面预览当前填写状态的申报表,相当于申报表查看功能。

提交审核:检查每个模块是否都关闭编辑。改变项目审核状态(专家立项审核和上级立项审核状态都为待审核)。

自动保存:每隔5分钟自动保存一次。间隔时间在后台(XML文件中)可配置。

完善信息:编辑该项目的申报表,申报表页面的功能参照“项目申报”。

申报表查看:查看项目的申报表,申报表中的信息项只读。

打印:根据申报表的格式把申报表导出到word文档。

项目申报审核。包括立项审核和经费审核。立项审核包括两级审核:专家审核和上级审核。专家审核是专项项目审核专家进行审核,上级审核是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审核。经费审核是上级财政局下拨经费后,由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审核。申报单位提交审核后,专家未开始审核,申报单位可以撤回,修改申报表后再提交审核。专家立项审核完成后,上级立项审核未开展前可以撤回,重新审核。上级立项审核通过即立项审核通过。此时,上级经费审核状态为“待审核”。财政局下拨经费后,业务/行政管理员进行经费审核。

2.项目绩效管理

(1)培训过程管理

学员学习管理

培训机构在培训之初要导入学员名单;学员可在培训期间,通过学员平台参加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学员完成调查问卷,培训机构可录入学员成绩,如学员没完成问卷,培训机构则不能顺利录入学员成绩。可查看一个项目的学员信息,包括所属区域、学校名称、姓名、学号、问卷完成状态、学时、分数。需设置同步学时数据、学员名单导入、学员成绩导人、学员名单导出和删除学员等操作按钮。增加实时统计学员人数合计、学员填写问卷人数合计、优秀学员人数统计等。

培训工作总结。项目培训结束后,专项培训机构必须先提交项目培训总结,才能录入学生成绩和培训课时。

调查问卷管理。录入调查问卷:当项目审核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录入一个新的调查问卷,无需人工操作。管理员可以针对某一个项目的调查问卷进行删除、新增的操作。可删除程序自动关联的调查问卷,如果删除,需要在辅导教师工作平台手工创建新的调查问卷来关联该项目。

培训问卷填写:填写人员为所有参训学员;线下培训一周内学员需上网参与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学员获得成绩的必要步骤;若不参与问卷调查,则培训机构在登记成绩时提示该学员未参与问卷调查。上级业务管理员可查询、查看、删除问卷调查。

(2)项目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模块主要用于对应查看专项培训的学员调查问卷的情况,不同的用户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

专项培训机构管理员:提交培训绩效总结、提交项目自评。

学员:做问卷调查。

绩效专家:进行专家评价。

上级业务/行政管理员、平台管理员:查看项目自评、学员评价、专家评价、培训绩效总结。

3.培训统计管理

各级管理员可根据需要查看各个项目的状态,按多种规格导出项目信息,包含年度、编号、名称、学时、申报单位、专家审核、上级审核、当前状态等。也可由业务单位根据需要勾选并导出培训项目信息,主要包括:培训机构、编号、项目名称、计划培训人数、学科(领域)、项目属性、培训经费预算、培训学时、培训时长、计划开班时间、项目负责人等信息。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

系统有各级业务管理单位、培训机构、专家和学员等众多角色参与,且功能较复杂。整个系统逻辑结构上分2层来构建:

1.整合开发基础支撑组件,以模块化、低耦合的方式设计,供业务模块调用,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度。

2.按专项培训项目开展的主体流程构建项目申报审核、专家管理、培训基地管理、参训管理、基地任务管理、项目绩效管理、基地绩效管理、培训机构绩效管理、成绩管理各业务模块,满足业务开展和管理的需要。

(二)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1.申报与审核管理

通过项目指派管理,业务管理员对不同的培训项目及其过程指派不同类型的专家;通过申报模板管理,业务管理员可管理现有的模板,通过创建新模板功能,业务管理员可以设计、创建和一个新的模板;通过项目申报功能,培训机构填写项目立项的相关信息,提交项目申请表,培训机构填写项目申请表并提交审核后,由业务管理员和指派的评审专家进行审核。

以评审专家为例,项目申报审核管理的执行步骤为:登录系统――选择项目审核――填写项目审核意见――提交。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9)

0 引言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打板与车板》是我校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在2007年被首批确定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师资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实现了四个关键性的转变。

1 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定位,学生的就业岗位实现了由“劳务型”向“技术型”转变

近年来,我国服装企业发展方向已由追求规模效益的成本路线转向谋求高附加值的效益路线,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产品的品牌和知识技术型,因而服装企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文化层次较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服装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培养大批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主要由中职服装教育来承担。我校服装专业在充分调查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要求,制定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为:能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CAD制板放码员、跟单员、质检员等技能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服装打板与车板》被确定为本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

服装打板即打样板,服装车板即做样衣。《服装打板与车板》将中职服装专业原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两门专业课合二为一,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对服装打板与车板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成衣制作的专业知识和必备技能,为今后从事服装制板、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等工作打下基础,积累实践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

《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服装企业多个技术岗位,提升了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再就业的能力,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再是简单的流水线操作工,实现了由“劳务型”向“技术型”的转变,符合高速发展的服装行业用工岗位的需要。

2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由“独立分散”向“优化整合”转变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中不能把他们分开。我们将原有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两门独立的专业课合并整合为《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编写了《服装打板与车板》校本教材。合并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服装设计定制工初、中级的考核内容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职业岗位的作业流程将服装结构、制板、工艺等知识和技能要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重点的技能项目配写了实训指导书。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每一模块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品种的打板与车板为技能教学与实训项目,分阶段确定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面上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职业知识、岗位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呈螺旋式上升。

《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还结合服装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发展,将《服装CAD》教学整合在课程之中,组建了能将电脑绘制的样板按1:1输出的CAD制板室,让CAD教学与《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了课程的科技含量,拓宽了学生的技能项目。

3 师资从“理论型教师”向“企业技工和现场专家”转变

精品课程建设还要求有一支师德崇高,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实践能力强、梯队合理的“双师型”“创新型”师资队伍。《服装打板与车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决定了课程的主讲教师既要有相应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师所缺乏的。我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从校外实习基地常年聘请技术员作为现场专家指导教学;2)每位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学习,鼓励参与企业的技术工作,并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带到教学中;3)实行“双师证”,给教师施加压力和动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到目前为止,本课程团队的80%的教师取得了“双师证”;4)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规定在每年发表数篇有质量的教研教改论文;5)鼓励教师建立专业教学工作室。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双重素质。

4 教学模式从“封闭的课堂”教学向“开放的课堂”教学转变

《服装打板与车板》属于技能培养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从“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开放式”教学转变,就必须淡化学校与社会的界限,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淡化学生与劳动者界限。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首先是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广泛实行项目式教学法,在企业现场专家的制导下,我们将《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的三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要点与典型的服装款式结合起来,从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板、服装工艺流程、服装成品制作、服装质检等诸方面,精心设计教学任务,编写教学与实训指导书,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教师示范、学生实习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有效地掌握服装打板与车板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另外,我们还以项目教学法为切入点,正积极探索如何将工作室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以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要求100%的主讲教师能熟练使用富怡服装CAD操作软件,服装打板的课堂教学,有80%的教学内容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次是实习实训模式的改革。具体做法是:1)建立了由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生产实习与毕业综合实习组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链。根据课程教学模块的技能目标,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校外顶岗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改变了多年来沿用“2+1”模式。2)建立和完善实训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参考国家服装设计定制工初级、中级考核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制定了《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实训大纲和考核大纲,《服装打板技能实训与考核方案》、《服装车板技能实训与考核方案》、《关于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专业开展教师技能教学考评的方案》。课程考核分两大部分进行,一是平时的教学考核,教学考核分学期、按模块进行。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考核。二是对学生毕业考核,实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制度,要求有90%的学生必须获得服装设计定制工中级证书。这样既突出课程的技能教学,又规范了课程教学标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精在创新、重在实践。《服装打板与车板》课程作为省级精品课程特色鲜明,它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必将对其他课程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模板工程实训总结篇(10)

一、引言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采用系统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以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运行平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2014年与大型咨询公司埃森哲合作,计划三年内将ERP系统16个模块在企业内全部上线完成。在国华老总和项目负责人郝柱海的带领下,ERP项目组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制定了试点三省、第一批五省、第一批九省、第二批十四省的上线计划。2015年ERP项目组共在全国邮务板块和速递板块完成总账、应收、应付等9个模块的上线工作。

二、关键用户培训

关键用户也可称之为内训师,是从各省遴选的专业水平高、技术性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员工。关键用户在整个上线及培训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在负责各自省里的系统上线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培训最终用户的责任。2015年的培训工作在邮务板块和速递板块中开展,共举办了13个培训班,培训关键用户1470人次,培训量为14192人日。培训工作可以总结为密度大、范围广、专业性强,但在培训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人员流动性大。同一模块的学习,有些省份会更换两人甚至三人轮流学习,这样虽然减轻的员工的压力,但各个员工知识面掌握不全,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第二,基础知识薄弱。培训过程中发现有些员工存在专业水平较低,信息化技术较弱,甚至跨专业岗位的现状。导致专业知识无法完全理解、掌握,系统无法正常、流畅操作。第三,人员紧缺。按照规定每个关键用户学习1-2个模块的专业知识。有些省份由于人员紧缺,让每个关键用户学习3-4甚至5个模块的课程。

三、最终用户培训

最终用户是指工作在第一线实际运用ERP系统的员工。让最终用户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是ERP培训的最终目的。2015年全国共组织培训班139个,培训范围为邮务板块和速递板块,培训内容包括总账、应收块、应付等9个模块以及系统。关键用户及各省牵头单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用户的培训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对项目认可度高,培训积极踊跃。最终用户的培训人次达40487人次,参训比率达到了102.4%。可见ERP项目组及各省牵头单位宣传到位,并且广大邮政员工也非常认可该系统。第二,考试积极性较低。在参与培训的40487人次员工中只有25983人次参与了考试,参与率为64.2%。经过分析发现很多省份没有组织培训考试。第三,培训创新性强。在最终用户培训的过程中、内蒙、青海等省采用了集中培训与电视电话会议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法,电视电话培训总人次也达到3688人次。

四、远程培训

第一,远程培训参培率和考试通过率一般。远程培训总参培率为73.5%,总合格率为72.2%,和最终用户培训的102.4%和96.3%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部分远程培训监管力度小。部分远程培训的参培率仅为52.9%,考试通过率仅为41.4%。映射出了远程培训的缺陷。第三,新模块上线积极性高。新模块上线学员的参培率及考试率都非常高,但模块补充后的二次上线,参培率及考试率都非常低。说明新模块对学员的新引力较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ERP系统培训在2015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ERP受众达数万人次。但刚刚起步的中国邮政ERP系统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培训也不例外。通过分析2015的培训现状,得出ERP系统培训在培训人员、培训考试、远程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上一篇: 政治思想个人总结 下一篇: 文学文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