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2 00:34:10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1)

学校邀请文学名家、语文名师走进校园,通过事迹报告、社团指导、专题讲座、技艺传授、技能培训、座谈、沙龙、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和名家近距离接触,感受名家名师的人文素养和学者风范,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向学生传播艺术精神,培育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学校希望通过名家名师的言行感悟学生、激励学生、滋养学生,让优秀的文化传统、精湛的民间工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助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2015 年9 月29 日,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莅临学校,围绕当前的教育形势对好教师的四个标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报告。2016 年3 月12 日,朝阳区教研中心初中教研室庄国先主任做《中考变化深度解读》的报告。2016 年3 月15日,故宫博物院研究所所长章宏伟教授做《紫禁城从皇宫到博物馆》的报告。2016 年4 月26 日,北京二中全国优秀语文老师常作印做《一辈子学做好老师》的报告。2016 年5 月26 日,全国著名改革家魏书生做《民主教育与科学管理》讲座,魏老师指出,教育就是要敬畏、认识、遵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规律,不断经历从无心无意到三心二意,到半心半意到诚心诚意,到忘记规律,到与规律融为一体的过程??

名家名师走进校园活动,拉近了名人名家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名人名师渊博的知识阅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当中起到了良好的反响。

听说读写齐上阵,才艺大比拼

学校本着对学生长远发展负责的原则,利用丰富的活动提升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遨游语文书海,进行学科深度拓展

阅读 针对《语文学科改进意见二十一条》的建议,学校备课组开展了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对比阅读名著阅读等各种拓展阅读活动,并结合拓展阅读,开展了朗诵比赛、读后感写作、拓展阅读课、读书交流会、手抄报等相关拓展阅读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既增强了学习能力,也培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的视野,使其情感在活动中得到美化与提升。

第一,文言文拓展阅读。如《桃花源记》,撰写桃花源导游词《核舟记》,按空间顺序完成说明文,介绍核舟;《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把栏杆拍遍》,品读辛弃疾,完成苏东坡人生行旅途,为记承天寺夜游撰写对联;《答谢中书书》,仿照课文,改写《三峡》;《湖心亭看雪》,赏析楷书、行书、草书版课文,完成对联;《观潮》,学写宋词,观潮;《送东阳马生序》,读古人勤学故事,学习古人勤学精神;《马说》,读古人故事,论环境与成才的辩论活动,完成辩论稿;《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作品的系列阅读,理解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与朱元思书》,看写景名篇,赏祖国美景拓展阅读活动;《小石潭记》,看写景名篇,赏祖国美景拓展阅读活动;《醉翁亭记》,主题阅读,体会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对比阅读,体会苏轼与欧阳修作记侧重点的异同;《满井游记》,对比阅读,品味公安三袁的写作风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路难》,对比李白、杜甫诗歌风格,完成我为李白、杜甫点赞的推荐文??

第二,现代文篇目主题阅读和对比阅读。如《藤野先生》,鲁迅的老师拓展阅读,赞美我的老师活动;《我的母亲》,对比阅读名人写母亲,体悟母爱活动;《喂出来》,展开想象的翅膀,科幻小说续写活动;《俗世奇人》,品市井人物,绘俗世奇人系列阅读及写作活动,进行精彩片段批读,书写身边的俗世奇人;《云南的歌会》,品味沈从文的写景手法和描绘人物的手法,改写刘三姐对歌片段,解读班歌,推荐最喜欢的三句歌词并点评;《春酒》,阅读系列作品,体味琦君对故乡、对母亲的情感,进行重点批读,查找家乡的名人、家乡的美食,向同学介绍家乡的名人,推荐家乡的美食;《吆喝》,整理老北京春节习俗、诗歌,推荐介绍北京小吃,书写心中关于北京的记忆;《端午的鸭蛋》,对比阅读汪曾祺美食文稿和梁实秋《雅舍谈吃》比较异同,体会其中的情味,介绍自己喜欢的北京小吃??

第三,立足课本,延伸阅读,读写结合,开拓眼界。如《背影》,补写看父买橘时的心情;《阿长与 山海经》,补写阿长买《山海经》片段;《信客》,为老信客撰写墓志铭;《芦花荡》,续写二菱看老头子打鬼子的心理活动;《蜡烛》,补写老妇人放蜡烛时的心理活动;《亲爱的爸爸、妈妈》,反驳日本作家的看法;《老王》,为老王画像;《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故宫博物院》,完成故宫导游进阶手册;《我的母亲》,妈妈的小习惯;《岳阳楼记》,描绘我心中的洞庭美景??

第四,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如2015 年12 月15 日,姜海才老师的研究课感动你我,刘雪来的研究课千秋君臣我评说,都是通过阅读、评价、整合的形式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分享体会。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和平街一中特级教师王健龙、原东城109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素珍老师、朝阳区教委基教一科电子书包、写作课题组负责人刘唯老师听评课。2016 年3月,学校结合假期阅读任务,开展了《草房子》阅读汇报展示活动,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整理阅读感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能力。2016年3 月,全校组织弘扬传统文化古诗词朗诵大赛活动,激发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朗诵和欣赏水平。2016 年4 月,组织传统文化讲故事比赛,推选20 多名学生参加朝阳区比赛,包括演讲和相声等,分别获得了奖项。2016 年6 月,学校组织初一全体学生参加弘扬传统文化知识笔试竞赛,多人获奖,并给学生赠送书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各年级备课组带领学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完成手抄报展示。

我手畅抒我心,开展个性化创新写作学校结合文学校园课题,进行了影评、书评续写等系列的活动。如《红岩》,制作手抄报、主要人物心理活动扩写;《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制作人物卡片;《信客》,观看《那山那人那狗》为老信客撰写墓志铭;《品读苏东坡》,完成苏东坡人生行旅图;《三国演义》,对比阅读《易中天品三国》完成主要人物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的对比报告,绘制三国人物关系图、人生大事记,完成三国人物简历;《海底两万里》,设计绘制鹦鹉螺号航海地图,设计绘制鹦鹉螺号的外观及内部结构图;《四世同堂》,观看四世同堂话剧,完成观后感《战争中的小人物》;雾霾天停课,撰写北京市教委雾霾停课通知迎新年联欢会,撰写工大实验全体学生召开新年联欢会新闻稿,撰写一则说明文,介绍联欢会会场,帮助学生顺利按时达到联欢会场地??

细品传统文化,感受趣味无穷日

常生活 学校结合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开展了中国文化知识的深度学习。如莲文化,整理有关莲的诗歌,了解莲的谜题,整理我国赏荷圣地,收集对联;桥文化,收集关于桥的诗歌,互讲说桥的传说故事,设计未来的桥,并进行文字说明;书法文化,了解行书,了解王羲之,欣赏行书作品,并试写书法点评,了解草书,了解怀素、张旭,欣赏草书作品;京味文化,阅读老舍、梁实秋、汪曾祺等名家关于老北京节日、小吃、胡同、吆喝等文化的篇目,整理老北京春节习俗、诗歌,推荐介绍北京小吃,书写心中关于北京的记忆;家乡文化,阅读琦君、汪曾祺关于家乡的文章,搜集家乡的名人、美食,推荐介绍自己的家乡? .

学生经过三年的锻炼,在活动中锻炼胆量,树立信心,做到善于倾听识重点,谈吐大方有逻辑,读书万卷明真理,下笔如神有见地。

综合活动多开展,乐趣在其中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2)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19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研究目标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师:通过研究希望获得某一(些)教育教学规律,落实在知识产品上,表现为教师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经验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等。

2.学生: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培养人才的目标,落实在学生的身上,表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

3.学校: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学校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落实在学校工作过程中,表现在学校的效益上。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将研究题目依据研究目标展开、细化为若干小问题。课题越大,内容越多,越要具体,研究范围较大的课题应列出各子课题的内容。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例如:《初中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两种方法。比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什么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教学论文、专著、影像资料(含课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3)

二、奋斗目标

本学期语文教研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教学质量要攀升,课改研究再深入,教研创新显活力。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提高每次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力量,实现资源共享。

2、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在统筹全组工作的前提下,备课组长分工负责,备课组教研时间为单周星期三第七节

3、继续加强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创新。一是加强对新标准、新教材的学习研究。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我们教师从理论上廓清概念,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旧的、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开展语文教学观摩,研究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名着导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的教法、学法和评课标准。三是开展专题讲座制,本学期拟定3—5次讲座,由语文老师轮流主讲,选题自定,材料人手一份。

4、密切关注毕业班的教学指导工作。召开教研组专题会议,积极探索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定期召开初三备课组会议,传达有关中考改革的动态和设想。交流教学心得体会,认真落实县教研室的“07年中考质量析会”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5、继续抓好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目前,作文教学随意化,缺少规范和序列训练。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1)要加强写字训练(书写工整),重视作文文面。(2)重视写作材料和写作技巧的积累(3)加强文体训练(文体规范、章法合理)。(4)加强思维训练(立意高远)。(5)加强语言训练(通顺—流畅—有文采)。

6、继续抓好活动课教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外阅读、课外写作、听说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等。具体的如: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书法比赛、办墙报、办手抄报、新闻采访、组织文学社团以及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7、扎实做好常规教学教研工作。

(1)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背诵。学生还可以自由选取一些短小的广为流传的课外古诗文进行阅读,名句名篇尽可能会背。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4)

农村中学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但实际上任务的重点在后一“为”上。

这种教育脱离农村实际,与社会需要脱节,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如果升不上学,则所学知识在农村无甚大用,而有用的又学得少或没有学。最近对本校256名农村学生进行了一次“应用文”写作测试调查,取样统计数据表明了如下几点:

1.学生因缺少练习,未能掌握已学过的某些应用文的写法,如一般书信、介绍信、证明信等。

2.能写介绍信、合同书、说明书、电报、广播稿等8种应用文的学生均不超过被调查人数的17%,其中会写合同书的只有11%。

3.会写演讲稿、广播稿的人数占8%,能作对联的只占2%,会写调查报告的只占3%。

4.能识、会写“农村实用杂字”的,能写毛笔字的只有5%。

通过以上调查说明,农村语文教学脱离农村实际需要。不少农村初中对应用文的教学很不重视。

二、结合农村实际改进语文教学

如何使语文教学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认为,根本出路就在于接通农村生活这个源头,在改革第一课堂的同时,注意丰富第二课堂,促进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一)适应农村需要,加强应用文教学。应用文体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农村中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对他们来说,会写各类应用文就是一种实用本领。

1.从发展农村经济现实来说,要让学生学会写合同、广告词、请示报告,产品说明书、发票、契约等。

2.从民俗礼仪来说,应让学生掌握请柬、祝辞、题词、讣告、悼词、碑文、对联等七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3.从参与行政管理来说,学生要能写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等。

4.从宣传与民事活动来说,要能写通讯报道、演唱材料、广播稿等。

5.从普法方面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增强了,知法、执法、护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要能写写、答辩状等。

(二)选择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文章,作为补充教材或乡土教材。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初中的培养目标,加快教材改革步伐。选择反映农村生活的优秀文章作为教材,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使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三)结合农村社会调查,进行写作训练指导。调查前,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基本要求。

1.说,是调查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调查中应让学生着重把握以下环节:(1)提问(向对方提出要了解的问题);(2)引问(被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可能偏离主题,怎样引导他回到正题来);(3)层递(怎样使提出的问题层层深入地围绕主题发展下去);(4)趣味(采访时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双方都进入角色)。

2.听,着重于“听记”方法的指导。应让学生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抓住契机。有的内容很重要,而说话者常作简述,这时就应指导学生抓住时机,让对方进行深入的表达。

(2)以点带面。即由一点想到与此相关的“面”,从而纵观全局。

(3)提纲挈领。对被采访对象的言论进行过滤,分析、归纳、综合,再作记录。

3.读,着重于写作鉴赏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心中有一个“参照物”。

4.写,这是写调查报告重要环节。先讲写作方法,进而“导写”勾划写作系列线,确立专题,划分小组--观察与采访笔记--调查报告--通讯或特写--议论杂感--“采珠”,搜集生动形象、丰富简明的群众口语,借鉴运用--谈整个写作过程。

这种写作训练在课堂内是无法进行直接有效训练的,应借下乡调查之机让学生在调查中写,在写中调查;在调查中改,在改中调查。

(四)结合生活进行适应农村特点的语言交际训练。当前,农村文化站(室)大多已经建立,需要大批文艺节目创作和表演人才;村广播室也需要采编人员和播音人员。所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辅导也是必要的。

(五)扭转忽视写字教学的倾向,开设书法课;加强书法训练与小学衔接,迅速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书写能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5)

从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开发意识。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笔者的家乡――嵩县,历史悠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很丰富:陆浑湖、白云山、天池山、两程故里……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在青山、蓝天、白云间,在竹海、桃园中,在百鸟争鸣的音韵里,学生观察着、感悟着,他们发现着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着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他们想把这一切表达出来,就象课本中的美文,于是他们尝试着说,尝试着写。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的思路,实践活动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二、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的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不同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形式多样,目的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警句收集、报刊摘要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专长,发展个性……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教师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

联系生活学语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这时不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如指导学生对本地区水资源利用进行调查,分组分工查找有关文献资料,采访有关人士,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本地水源的特点和问题,邀请专家指导,写出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等系列活动。这样做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6)

初中英语的学习一定要从听说开始,并逐步引导学生向读写过渡。英语是一门强调应用的语言,因此在英语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仔细聆听并大胆地说出来,这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这种做法也是展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性的一种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好的听说习惯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往往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及新鲜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把握这一好的机会,培养学生形成好的听说习惯,这样学生从学习开始就有愿听、愿说的习惯,并敢于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让学生养成模仿录音的习惯。而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生动流利的口语,配备以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制造深刻的语言印象。另外积极引导学生从听说开始,为学生开口说、读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熟练的运用礼貌语言“Good morning”、“Hello”、“I?蒺m sorry”、“Thank you”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从简单的教学用语做起,对一些经常用到的词汇重复使用,例如:“Look at the blackboard”“Read after me”等,这样通过多次的重复,学生听的多了,就会在大脑形成一定的记忆,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二、在上课前的三分钟要求学生讲英语

将每节课的开始三分钟设定为学生讲英语的时间,在这三分钟内让学生轮流作自我评价、值日报告等。具体做法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由小短语到整篇的逐步展开,在作报告时应该从简单易懂的内容逐步过渡到题材广泛,最终使得学生所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在这个活动开始时,老师首先编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印发给同学们,选择几个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做示范,再在全班轮流做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自由谈话及小故事等。在做报告的最开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模式来进行: “I?蒺m on duty today. It?蒺s Sunny today. Today is Monday. We are all here…”等,随着学生学习到的句型、词汇量的增多,学生还可以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结合实际添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评析,纠正学生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学生讲的好的地方给予适当表扬。在上课前引领学生讲英语,这种简单的英语讲说训练虽然所用时间很少,但是其可以带起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并为学生口语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其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课前几分钟讲说英语将是提高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

三、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仔细地听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应该从教学开始就做起,让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听说能力同步发展。通过长期行之有效的训练,学生倾听能力与表达能力提高后,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也会显著提高。在训练时还应该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尽量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例如有人问“Have you had your breakfast?”那么就应该回答“Yes, I had.”,而不应该说“Yes, I have had my breakfast.”。另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词汇,而是要看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大胆地说,大胆地讲,即使讲错也没关系。在这种长期行之有效的倾听与说讲练习中,通过慢慢积累,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四、鼓励学生运用英语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适当的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展,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提高之后,必然带来更加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掌握好英语教学的开头,将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促进老师进行听说训练的基础。另外要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当的鼓励学生运用英语来相互交流,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新语言交流过程中的快乐。在这里学生因为刚开始接触英语口语能力很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错误,老师应该选择合适的交流话题和材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材料可以是课堂上所学到的例文,也可以是练习册上的小短文,或者是最为简单的交际用语,如:“Good morning.”“Hi.”、“Can I help you?”、“Yes.”、“No.”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相互交流的内容。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应该合理把握,首先应该注重学生听英语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带动学生的说译写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才能大大提高。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7)

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读、写是相互紧密依赖的四种技能。新教材中明显体现听、说为先,先听、说,后读、写,通过听说能力的加强达到读写的进步,使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全面提高。鉴于此,我简单地谈如何初中生提高听力水平。

一 影响听力的主客观因素

1.影响听力的主观因素包括:①听者的情绪状态,即听的动机和听得自信心。无兴趣听、不愿听,自然听的效果不会好;担心听不懂而焦虑紧张,就会分散注意力,干扰听的过程。② 听力理解中的障碍,包括词汇、文化等等障碍。

2.影响听力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教材难度和听力材料的速度。

二 要用英语组织教学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材展示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而且是文化知识,特别是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风俗习惯等。学习外语的过程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个社会的过程。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的引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只有坚持以听说为主,才可能是养运用英语听说能力的良好开端和基本保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的表演者,要尽量用英语介绍情景、辅之各种直观教具、图片、表情、动作、姿势等来表情答意。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英语非常好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及时抓住这个契机,促使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的养成。老师尽量用英语表达简单问候,例如:Class begins! Stand up! Sit down! Open your books. Listen to me.等等。从第一节课起,教师就要求学生听的时候认真专心,积极应答,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表扬那些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三 要强化课堂英语实践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听说教学的关键。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听”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最基本的形式。但“听”并不是一种消极地接受信息的活动,而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语言知识,通过听,从语流中获得信息的一种积极活动。而“说”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以下的教学活动实现:

1. 要把好语音关。音标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其次注重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记忆单词,而且要根据拼读规则来记忆。每节英语课利用前3-5分钟用简单的日常用语与学生对话,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2. 坚持每天做值日生报告。要使学生尽快适应一种全新的英语环境,我们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英语听说。刚开始可以让学生汇报天气、出勤、值日生报告制度等等方式激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可以扩大报告内容,让学生用英语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等。

3. 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寓教于乐,激发他们听英语、讲英语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拟打电话、问路情景、看医生、购物等对话。坚持情景教学,课堂教学成了交际的小舞台,学生的听说得到全面的训练,从而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4. 坚持听说与看有机结合,通过形象的视觉提高听说的能力。听说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看一些简短、有趣的英语教学短片或录像,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理解情景对话的能力,以及对不同人物、不同语言的反应能力。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看、听、说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更大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 加强听说能力的层次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1. 多听课文录音多模仿。

我们先把听力分成初级阶段和中级阶级,初级阶段是从初一到初二上学期,这是听与模仿相结合的时期,学生刚接触英语,对外国语言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对英语的学习有急切的期盼。在教学中可以经常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模仿地道英语的语音、语调,使他们习惯于英、美人的发音。同时要选择内容生动有趣的对话,让学生跟着外国人领读的录音带进行跟读,鼓励他们模仿里面角色人物的语言、语调进行朗读。

2. 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听写训练。

听写是最朴实、最简便的听力训练方式,也是提高听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环。听写限时性强,输入量大,需要高度集中一个人的注意力。听写作为一种固定的日常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因此,我每节课都利用上新课前的3-5分钟进行听写。听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单词、词组开始,逐步过渡到句子、段落。

3. 对学生进行听法指导。

在训练听力时对学生进行听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在做听力练习之前,特别是短文时,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要让学生了解语言材料的背景,然后浏览题干及答案,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此项练习,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先准备一些简单的选择,要求学生听小对话或小短文选择正确答案,要求学生先看清试题,再认真听,抓住所需的重要信息,如:人名、时间、地点等等。再次,要告诉学生不要过于计较一两个单词的得失,要抓住关键词,抓主要线索,抓整体。进行听力测试时要尽量记录下材料的基本事实。引导学生平时多用英语来思维,不要把每个句子都翻译成母语,并且提醒学生掌握听力技巧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8)

二、文献评述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教育部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1. 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 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task)——计划(planning)——报告(reporting);3.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分析(analysis)——操练(practice)。

这三个阶段在任务型写作教学课中体现为:在前任务阶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收集与写作相关的素材;在任务环阶段,学生将前一阶段获取的信息通过连词成句、连句成章,形成文章并汇报展示;在语言聚焦阶段,学生在其它小组成员和教师的分析下,进行复看和修改,进行操练和巩固。

三、实验设计

下面以牛津版八年级(下)Unit4 Writing A Letter of Advice to An Exchange Student为例,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并完成一节英语写作课:

1. 前任务(Pre-Task)——范文阅读、归纳信息、引入任务

牛津版8B Unit4围绕Educational Exchange展开话题,在这个单元的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教育交流的话题。本节课写作任务前,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育交流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收集与写作相关的素材并进行取舍。

(1)询问学生:Which country do you want to go as an exchange student?

通过一个头脑风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抒己见,讲出自己想去的国家,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文阅读:8B Unit4 Writing课文中一封写给去英国教育交流学生的信。

引导学生阅读并归纳出文中建议做交换生要注变几个方面的问题:天气、饮食、与人交往等。

(3)小组讨论:If you go to another country as an exchange student, which aspects should you consider?

小组讨论可以唤醒学生的记忆,为学生写作任务的构思阶段提供素材。

(4)引入任务:假设你的笔友准备来广州。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在广州的经验,将给对方提供哪些方面的建议?

(5)讨论结果口头汇报

小组代表将他们讨论的结果汇报出来,基本上围绕天气、饮食、习俗、与人相处、购物、交通、景点等展开。

在前任务的阶段,教师设计的问题和小组讨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引入本节课的写作任务。学生在热闹的课堂讨论气氛中畅谈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信息得到共享和丰富,为写作任务做铺垫。

2. 任务环(Task cycle)——明确任务、构思计划、报告分享

呈现任务: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笔友Simon准备来广州进行教育交流。他希望你能给他一些建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布置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具体的写作任务。

(1)构思、计划:各小组成员在认真阅读题目的基础上,展开必要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文章框架、写作时的人称和时态、要点、句型、词汇、连词等。

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对前任务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再次提炼并形成初稿。

(2)报告:由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

这个环节不仅是各小组汇报任务成果的环节,同时也是小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环节。

任务环是任务型教学课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信息得到共享,每个学生在小组和班级中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成果的展示更增加了学生成功的喜悦,因此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习得英语。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反馈、修改、操练

(1)分析:通过记录其它小组的报告,并根据教师提供的中考写作得分要求,学生分析其它小组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反思本组习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反馈。

(2)操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本节课讨论出来的文章框架和写作内容等,运用英语完成与话题相关的新的写作任务。

四、结果的讨论

教师在这节课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是这节课的核心。整个教学过程则是以多种形式实现的,比如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而教师设置的任务不仅贴近中考的书面表达要求,而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造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五、理论和教学上的启示

1. 初中英语写作课中设置的任务应具有实际交际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是围绕教师设置的任务进行展开的,而在写作课中,教师设置的写作任务就是核心。初中英语写作课的任务不仅为了帮助学生为中考做准备,更是帮助义务学习阶段的学生为日后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打好基础。

(1)初中英语写作应按照中考要求设置写作任务

教师应在平时的写作课中加强对学生各种书面表达形式的训练,设置符合中考书面表达要求的写作任务。

(2)初中英语写作任务应为实际交流打好基础

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到任务中习得的英语,为日后交流打好基础。

2. 初中英语写作任务型课堂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任务型教学法以教师设置的任务为核心,围绕此核心任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课。

教师设计写作任务的同时,要围绕此核心任务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比如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现、分析他人成果、自我评价等。丰富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学习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并最终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初中英语写作任务前应提供学生足够的信息支撑

(1)听说读写相结合

在写作课之前,教师应当围绕单元话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相关信息,为写作任务做好准备。在前任务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范文获取有用的信息,对文章框架也有一定的了解;而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小组讨论和汇报则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书面表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文章框架、要点、常用句式等的讨论与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任务展开对文章框架、要点、常用句式、连词人称和时态等的讨论,不仅帮助层次较低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模式,还使层次较高的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实现信息共享、得到启示。

4. 初中英语写作任务型课堂中应有教师适当、适时的反馈与评价

(1)提供写作评分标准

教师为学生提供中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有助于学生在语言聚焦阶段更客观、科学地分析自己的写作任务,并且实现语段篇章、好词好句在将来的写作任务中得到适当操练的目的。

(2)实时性评价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前任务阶段,教师适当地运用激励和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开展积极思维;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根据仔细观察和专业判断,对学生运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和任务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价和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地分析和判断自己的成果;在语言聚焦阶段,教师根据中考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学生必要的反馈和辅导,为将来开展更好的写作做好准备。

六、结论

本次探究以实际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为例,重点分析任务型教学法的三个步骤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的实施和运用,得到了一些教学上的启发。

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任务型教学法可依据一定的模式和方法展开:

1. 前任务阶段:围绕写作话题开展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归纳信息,为写作做好充分准备并引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激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思维。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9)

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我们安溪,历史悠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很丰富:文庙、大龙湖、茶叶公园、茶都、凤山公园……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在碧水蓝天、千亩茶园中,在百鸟争鸣的音韵里,学生学着观察、试着感悟,他们发现着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着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他们想把这一切表达出来,就象课本中的美文,于是他们尝试着说、尝试着写。在接触自然中他们甚至还产生了许多疑惑,好奇心驱动他们去询问师长、去查寻资料,去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而这时初中学生最爱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及科普科幻读物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如清水岩、铁观音的美丽传说,还有一些民间故事……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综合性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论、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当然,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1、联系生活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这时不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如指导学生对蓝溪水资源利用进行调查,分组分工查找有关文献资料,采访有关人士,通过电脑咨询、下载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化学实验和分析进一步了解本地水源的特点和问题,邀请有关专家亲临指导,师生共同研讨写出调查报告,进行宣传展览,通讯报道,倡议保护水资源、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等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在活动中他们还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整个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交有关部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形式,如当读报员为小朋友和老人读报;当小记者报道新人新事;当采风员收集介绍家乡民俗;当发言人宣传科普知识……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生活充满温情和乐趣,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篇(10)

阅读课在整个外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它是全面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扩大知识面、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大纲也规定英语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译五会并举,因此提高阅读课的讲授质量,改进传统的单一性教法,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阅读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我认为,阅读课的任务就是通过学习阅读技巧、打好阅读功底、进而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知识、语感程度、背景知识等。另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亦是泛读课的教学任务所定,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借助于参考书和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自由运用该语言去获取专业所需要的内容和信息。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方能进行成功的教学。

二、传统阅读课教法的弊端

回顾过去,我认为传统阅读课教学之所以不成功,不受欢迎,这是因为它有以下缺点:1.旧大纲对阅读课无切合实际的要求。2.教学安排上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3.教学指导思想有误。4.教学无法可依,凭主观加减阅读量。5.没有合适的教材。6.缺乏灵活的阅读方法。除此以外,我针对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无外乎有以下两种授课方式,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上把阅读材料发给学生,然后大量的时间由学生阅读,之后做阅读理解题,教师只起到一个核对答案的作用,授课方法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效果不佳。另一种教学把阅读课当做精读课讲授,逐次逐句地指导学生做分析式阅读,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学到了不少语言点,但是学生的阅读速度及兴趣程度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实行阅读课教学的改革,长此下去,势必造成学生知识面的狭窄,语言能力难以全面发展的局面。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突出阅读,兼顾听说。由于传统教法有碍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课中同样受到听、说、写、译的训练,因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社会对英语口语能力的需要,学生对所听能力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听力测试中的泛听部分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二者密不可分。因此我在阅读中加入了听、说、写、译等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充分利用课上的五分钟,组织学生作英语读书报告(Reading reprot)。

第一学期:闲谈(Free talk)

因为新生刚入学,还不大适应大学生生活,也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因此在要求学生作报告时不宜要求过高,让他们站在讲台上随便用英语讲个笑话或介绍一下自己,或者由老师提问几个小问题,诸如:你喜欢阅读吗?你爱读什么小说?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爱好是什么等简单问题,这样学生们再与老师的对话中会逐渐消除初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的恐惧心理,从而坚定了自己的自信心。

第二学期: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报刊杂志、小说等或听广播。看电视之后就某一热点新闻写成报告形式并在课堂上表述出来,这一轮的训练使学生们在阅读收集资料中既获得了课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进而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学期: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小说等,然后写读后感。重点放在观点陈述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进而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及读后的感受。

第四学期:(Oral composition)

我准备了近50英语作文题,制成题签形式,让学生当堂抽签,稍做准备,然后表演出来,经过了前三轮的口语训练,学生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此项训练我经过了几届英语专业班学生的尝试,因为学用紧密结合,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个教学环节很受学生的欢迎。

其次,利用好课上的45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十分钟快速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在十分钟内读一至两篇快速阅读材料,依据难易而定。学生阅读后,按要求做出答案,并由老师填好速度测试表,即每名学生每次的每分钟阅读的字数(wpm),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材料的数量不断加大,内容逐渐加深、加难,wpm也应稳步提高。

(2)指导阅读:课堂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时,授课重点不应是让学生分析词、句之间的关系,而应让学生围绕着一个专题收集信息。这其中,老师应讲述该材料的适当背景及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对材料内容有个初步印象,然后要求学生速读材料,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内容,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个别新词,难句、不易理解的段落做少而精的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快速取文章精华的能力。然后老师以问答、对话、讨论等方式对文章的内容组织学生自由陈述。让学生既巩固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又锻炼了言语实践能力。这种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感到课上学生实践活动多,外语气氛浓,生动活泼。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阅读能力普遍有较大的提高。

另外,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高翻译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章,从中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课上时间是微不足道的,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3)课外阅读:根据课上不同体裁的文章,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些文章内容有趣,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利用学生兴趣十足的感觉要求学生课后写出读后感,另外有些文章取材于英美著名小说、文学作品、剧本等因此适时地布置学生查找原版著作或作者简介、背景资料等,并挑出课文中某些生动形象的句子,让学生们翻译,这种练习,由于句子均为原版文学名著,使学生们初步尝试到了做一回翻译的感受,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除此以外,我要求每位学生每月读一本简易的英文读物,并提交读书报告,教师定期给予讲评。通过课外作业这一环节,学生们在广泛的阅读中既牢固地掌握运用语言的各种能力,又促进了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上教学实践表明,把单一的阅读教学变成以阅读为主的语言实践教学是阅读课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弥补了精读、泛读课本的不足,紧跟了时代,促进了口语、听力、写作课等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扭转以往学生“重精轻泛”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它为培养将来的多种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总之,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以达到大纲“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从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1991.

上一篇: 学校医务室医生 下一篇: 社区两委成员履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