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审计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29 01:55:12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1)

引 言

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推行“三集五大”管理工作体制下,物资,作为企业的三大核心资源之一,在当前智能化电网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其科学管理的重要性。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是物资管理的核心与源头,如何提升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水平、提升物资集约化管理工作效能是当前物资管理重点工作之一。

一、传统物资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

通常一个项目的物资需求计划是在实施阶段和预算执行阶段才开始编报,计划工作缺乏前瞻性,而且计划提报时间节点没有限制,导致工作随意性大。

(二)计划管理工作规范性差

传统的物资需求计划因其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加之管控与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计划规范性差。

(三)计划管理工作缺少信息化系统支撑

传统的物资计划通过电子邮件和纸质材料进行申报,传送时间周期长,管控漏洞多,导致工作效能不高。

(四)物资计划执行严肃性差

物资需求部门在编制需求计划时因随意性大、规范性差等原因,导致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得不到保障。

二、物资集约化管理体制下计划工作的特点

(一)强化了计划工作的引领作用

物资集约化管理体制下,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财务预算为基础,同步编制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充分发挥计划的龙头与引领作用。

(二)强化了计划工作的全面管控

建立了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物资管理运行机制,在计划管理环节将所有项目建设所需物资、应急储备和固定资产零购等物资,全面纳入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中,全面涵盖各项目部门贯穿全年的物资需求内容。

(三)强化了计划编制的规范性

国家电网公司推行统一的物资采购标准,引入ERP信息系统管控平台,在计划编制工作中物料编码的选取、交货期与预估价格的填报、技术规范书的编制等内容统一纳入规范化管理,并辅以严格的考核机制,为集中规模采购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了规模采购工作效能的提升。

(四)强化了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在计划申报环节,建立了五级审核审批机制,从基层供电公司的项目部门、物资部门到网省供电公司的项目主管部门、物资部门层层把关,计划一旦列入规模采购,强调必须执行,并从计划执行准确率、合同签订完成率、物资到货完成率指标进行考核评价,确保了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三、如何加强物资集约化管理体制下的计划管理工作

(一)建立全面需求计划管理机制

全面物资计划管理改变了过去从项目实施阶段和预算执行阶段开始编报物资需求计划的方式,转变为以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为起点,同步编制物资需求计划。以国家电网公司集中招标采购批次计划时间安排为导向,充分考虑工程进度、物资采购规模、采购方式、需求种类、供货周期、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准确把握工程建设里程碑计划和重要紧急项目实施进度,强调计划编制的及时性、准确性,强化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强化物资需求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的对接,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引领作用,实现综合投资计划与物资计划之间的协同。

(二)规范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流程

以地市供电公司为例物资计划编报工作流程如下:

1.依据上级单位(省电力公司)年度批次计划安排,市供电公司物流服务分中心物资计划专责按照时间节点向各项目部门发送批次计划上报通知。

2.项目专责接到批次计划上报通知后,根据年度综合计划、里程碑计划、可研批复、初设(预)评审情况及工程需要,通知设计人员按照最新的物料编码及技术规范书编制符合物资采购标准的采购清册和技术规范书。

3.设计人员根据项目部门要求编制采购清册,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编写技术规范书并提交项目专责审核。

4.项目专责对采购清册和技术规范书进行初步审查,审核内容包括物料编码、需求数量、单位、估算价格和技术规范书等,如有错误,应立即通知设计人员进行修改。

5.项目专责将审查通过的采购清册及技术规范书ID等信息导入ERP系统,在ERP系统内创建采购申请并提交物流服务分中心进行审核。

6.物资计划专责在ERP系统中按项目部门分别导出需求计划清单并下载技术规范书。

7.物资计划专责对需求计划清单及技术规范书进行初审,重点审核是否选用标准物料编码,估算价格是否合理,交货期是否考虑采购周期及设备合理生产周期,技术规范书中物料描述及需求数量是否与计划清单中采购申请一致等重点事项。

8.物流服务分中心组织召开内部审查会,内部审查会必须有项目部门主管、项目专责、设计部门等人员参加。

9.物资计划专责负责在内部计划审查会上通报计划初审情况,并将需修改内容反馈给项目专责。

10.对于选取国网公司非标准物料编码的采购申请,项目专责同意更换为标准物料的,需重新选取物料编码并创建新的采购申请,同时在《需求计划变更单》上签字确认;项目专责不同意更换为标准物料的,需提交《非标准物料申请单》,并经项目主管领导签字及省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批复同意。

对于技术规范书中需修改内容由项目专责通知设计人员按照标注问题进行修改:(1)项目专责ERP清单修改完毕后,物资计划专责按照国网采购目录在ERP系统中进行招标批次的预设;(2)项目专责将修改完毕后的技术规范书重新上传至ERP系统,核对无误后填写《重新上传技术规范书确认函》并签字确认;(3)在物流服务分中心计划截止日期后、内部审查会结束前上报的采购申请,项目专责需填报《超期计划申请单》并签字确认;(4)物资计划专责从ERP中导出修改后的需求计划清单及技术规范书进行复审,并将复审中查出的问题及修改要求及时反馈给项目专责并抄送至项目部门主管领导;(5)项目专责对复审中出现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完毕并重新上传ERP后及时反馈物资计划专责;(6)物资计划专责对复审修改情况再次验证无误后,在ERP上完成招标批次的预设,并通知项目部门开始在ERP上进行一级审批;(7)项目部门主管在ERP上完成一级审批,并通知物流服务分中心进行二级审批;(8)物流服务分中心主管在ERP上完成二级审批,通知项目部门申请省公司项目主管部门进行三级审批;(9)在三级审批过程中,任何一级审批时发现问题需要修改时,由审批人在ERP上退回,项目专责进行修改后恢复审批;(10)物资计划专责从ERP上导出批次计划上报总清单,并按照省公司统一要求进行分类汇总、统计,最终形成《地市供电公司物资需求计划审核单》与《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工作情况汇报》,经项目部门主管、物流服务分中心主管以及项目主管领导和物资主管领导签字后加盖公章,上报至上级单位(省公司)物流服务中心。

(三)建立科学的奖惩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全面物资计划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奖惩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考核计划申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考核指标如下:

批次计划合格率=计划及时率×0.5+计划准确率×0.5。

计划及时率=(1-批次计划申报截止时间后补报条目数/批次计划上报总条目数)×100%。

计划准确率=(1-(招标文件审查会前变更条目数/批次计划上报总条目数×0.2+招标文件审查会时变更条目数/批次计划上报总条目数×0.3+招标文件审查会后变更条目数/批次计划上报总条目数×0.5))×100%。

在每批次计划通过上级单位审核后,对不合格的计划条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形成“一次一审查、一次一分析、一次一通报、一次一考核”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于完成工作指标较好的项目部门进行奖励,对于完成指标较差的项目部门进行通报并扣除相关绩效奖。

四、结束语

物资部门应定期对进展顺利、管控较好的工作指标总结经验、保持优势,对管控力度不足的工作指标转变思路、寻求最佳提升方法,通过科学分析、持续改进,努力提升基层供电公司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2)

二、以问题为导向,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物资计划管理存在以下问题:数据混乱,响应速度慢。物资需求计划的成功申报需要项目的可研批复、项目核准以及下达的年度综合计划等资料,而不同物资的采购标准、采购范围、需求预测等又分布于不同平台,数据混乱,需要人工核对查找,降低工作时效,响应速度慢;人工被动跟踪采购批次节点。不能及时梳理项目所需物资,导致计划管理与项目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存在漏报、错报、迟报等问题;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物资计划管理手段往往依靠人工操作,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度不高,造成工作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甘肃电力公司结合公司总部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应用大云物移智现代技术,构建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智慧供应链-智能物资计划管理场景。

三、现代智慧供应链

现代智慧供应链按照“专业守正、提升质效”的总体思路,以智能采购、数字物流、全景质控、智慧运营的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为基础,打造专业品牌形象,促进资源共享、数据融通、供需对接、价值创造,形成供应链“+互联网”新模式,实现采购设备质量、采购供应效率、用户服务效果、业务规范水平的全面提升。如图1所示。

(一)现代智慧供应链-智能物资计划管理场景建设

1.现代智慧供应链构建需求计划储备库

该场景通过工程管理模塊维护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编码、工程类型、标准WBS结构、可研批复、项目核准等重要信息。设计人员根据采购标准库中的物料主数据、固话ID库、典型方案模板编制项目清册。

此场景的业务亮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合信息化管理思路,前移物资需求计划提报工作,项目需求单位预先储备项目计划,设计单位结合“三通一标”,根据储备的典型模板进行清册预编制,完成物资需求计划并实现预储备,实现各单位业务协同机制及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工作全程管控。

第二,通过采购标准管理中的物资主数据、物资采购标准管理、技术规范书管理、物资供应周期等数据资源,预先开展需求计划编制工作,多维度提升采购计划申报及时、准确、规范,达到物资需求计划全过程的数据贯通。

第三,引入需求计划储备库理念,工程可研初设结束后,即可一次性全量提报物资需求计划,存储至物资计划储备库中,待采购批次开发后,快速将储备计划转正式计划提交,提升采购计划提报工作质效。

第四,应用信息化手段,依托项目规模、物料清单及技术规范书ID等逻辑关系,实现物资需求计划申报过程中的物料精简智能校验、物料成套逻辑智能校验以及固话ID逻辑智能校验,提高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及智能程度,减少业务执行中的纰漏,提高业务运转效率。

2.现代智慧供应链构建采购计划提报智能提醒

采购计划提报智能提醒场景设置申报提醒、批次提醒以及编制提醒。申报提醒功能主要是指采购批次截止日前三天提醒项目单位及时申报采购计划,以免错过采购批次。批次提醒和编制提醒功能主要是指依据公司总部的年度采购批次安排,在采购批次截止期前一个月提醒项目单位准备申报物资的所有资料,包括编制技术规范书、创建储备计划等。

通过采购计划提报智能提醒场景,实现了采购计划“柔性匹配、在线预警、智能提报”,解决了传统物资采购计划提报模式中工作流程传递的逻辑断层以及错报、漏报、迟报等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各部门无缝对接、共享采购计划申报数据,从而使人工工作变为机器工作,避免数据交叉混乱、不易管理,提高了物资需求计划提报阶段的管理水平,实现了全过程管控。

3.现代智慧供应链构建采购计划智能审查

采购计划智能审查场景针对省公司层面的集中审查采购计划而建设,主要包括审查会信息维护、审查专家维护、专家信息查看、计划智能审查、审查任务分配、审查结果录入、计划审查管理、预审报告导出、统计分析管理、审查意见查看等10个模块,业务流程为:审查会信息管理专家库建立任务分配管理计划智能审查审查结果录入计划审查管理统计分析管理。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3)

1.物资集中规模招标计划申报的发展概述

物资招标工作的初期管理模式为统一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实施,参加省电力公司集中规模招标;组织项目部门参加省电力公司物资集中规模招标计划审查会审定申报计划,线下审技术协议,以技术协议为准确定物资型号及数量,并向大会提报审查后的技术协议。

物资招标工作的现在管理模式为统一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实施,参加国家电网、省电力公司集中规模招标;属国家电网、省电力公司物资集中规模招标目录内的物资采购,必须通过国网、省公司物资集中规模招标;严格控制非标准物资的使用。

现在管理模式与初期管理模式的主要变化体现在:由只参加省电力公司集中规模招标,扩展到参加国家电网集中规模招标;由通过SG186上报物资计划,过渡到SG186和ERP双轨上报物资计划,最后确定只从ERP上报物资计划;由线下审技术协议到引入电子商务平台审技术协议的全新概念;增加内审环节,审查申报项目计划手续是否满足招标要求、通过ERP申报的物资数量是否准确、交货时间是否合理、ERP申请物资名称及型号与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协议是否一致、技术协议是否按要求填写;初期的管理模式是在没有确切的物资可填报时可用相近的物资代替,最终以技术协议为准。而现在的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协议与ERP申请物资名称及型号必须一致;引入考核机制,即物资采购标准的执行率及物资计划的合格率(由及时率、准确率组成)纳入同业对标考核。

通过对物资集中规模招标计划申报管理的发展概述的分析,清楚了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思路及集团化运作的目标。也给物资计划申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模式必须创新,对原来的物资集中规模招标计划申报管理模式彻底修改、完善,制定出切实、可行,适合现在物资集中规模招标计划申报的管理模式。明确责任、规范流程、确定目标、加强考核,使物资采购标准的执行率达100%、物资计划的合格率进入前列。

2.物资集中规模招标计划申报的主要做法和具体措施

2.1主要做法:

明确物资计划申报过程各自的责任。

1)物资计划申请由有物资需求的项目部门通过ERP常态申报;

2)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协议由项目部门委托设计人员上挂;

3)参加物资集中规模批次招标的项目,由项目部门提供满足招标要求的相关文件;

4)物资供应公司负责通知物资集中规模批次招标计划的时间及内审安排;

5)内审物资计划由物资供应公司负责提供;

6)内审会由物资供应公司负责组织,有物资需求的项目部门按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审;

7) 内审会审出的问题,由该项目的项目部门参审人员协调解决;

8)内审通过的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协议审定后,产生的ID号,由项目部门组织上挂ERP;

9)内审通过的物资计划由物资供应公司负责向省公司物资部提报;

10)由物资供应公司负责协调解决在ERP物资计划提报后至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前的ERP计划维护事宜;

11)由物资供应公司负责编写预审报告及上报收集资料;

12)由物资供应公司负责通知、组织有物资需求的项目部门参加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协调审查会上的相关事宜;

13)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上,项目部门参审人员负责计划、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协议的被审;

14)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上,审查通过的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协议由项目部门参审人员组织提报;审查通过的计划由物资供应公司负责提报。

2.2具体措施

制定“物资集中规模招标计划申报流程”规范物资计划申报过程

1)物资供应公司收到省公司物资集中规模批次招标计划通知后,及时在MIS网发通知,明确ERP物资计划上挂的截止时间、省公司关于物资招标的有关要求及预审安排;

2)参加省公司物资集中规模批次招标计划,由有物资需求的项目部门在规定时间内通过ERP导出,原版用电子版发给物资供应公司指定邮箱,作为上报计划。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发给指定邮箱的物资计划,视同非本批次物资计划不安排内审、上报;

3)物资供应公司依据项目部门提供的ERP导出物资计划,编制各项目部门上报内审计划;

4)由物资供应公司按照内审安排,组织内审技术及商务专家,对项目部门的物资计划内审,内审的主要内容:

项目计划手续是否满足招标要求(有相关批复的电子版);项目计划是否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ERP所挂物资的型号及数量是否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是否采用标准物资、单价是否正确、供货时间是否符合要求;ERP所挂物资与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协议的描述是否一致,技术协议模板选用是否正确,技术协议填写是否规范、完整;

对内审审出的问题,限时修改;对不满足要求的项目计划及物资将从计划中删除;对规定时间内不参加内审的项目计划不列入本批次招标计划;

5)对通过内审的项目物资计划,分别由项目部门负责、参审专工、设计人员及内审专家签字确认,物资供应公司以此为依据,作为正式上报计划,于省公司物资计划上报截止时间前,通过ERP核对上报;

6)在ERP物资计划提报后至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前的ERP计划维护事宜由物资供应公司协调解决,确保上报计划的准确性;

7)物资供应公司根据内审情况编写内审报告,汇集相关资料,在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上上交;

8)物资供应公司收到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的通知后,及时通知有物资招标需求的项目部门安排相关人员携带相关资料按时参会;

9)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上,由项目部门专工拿会议组汇总物资计划到对口主管部门被审,审查通过后的计划,由项目部门专工签字交物资供应公司上报;

10)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上,由项目部门专工组织设计人员到相应的技术协议审查组接受审查,审查通过后,由项目部门专工组织向会议组提交;

11)在省公司物资计划审查会上原则上不得取消计划、删除及增加物料、更换物料型号、修改物料信息。必须取消计划、删除及增加物料、更换物料型号、修改物料信息的必须由项目部门申请主管领导签字;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4)

2退库平台管控理念

遵循“集中管控、严格把关、闭环流程”的理念,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完善退库审批手续,规范并优化退库业务流程,坚持“谁积压,谁利库”原则,落实退库物资利库责任部门,明确各层级管控职责,相互衔接,环环紧扣,高效有序地开展物资退库业务。集中管控:对退库操作流程进行集中管控,实现申请、审批、入库操作、跟踪查询等功能操作同一平台、同一入口;明确职责划分,规范、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简化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把关:严格把守物资“退库关”。退库前先对退库物资完成技术鉴定,在系统上增加退库申请环节,由退库部门完成退库物资信息录入并提交申请。按退库原因不同,自动划分审批层级,由相关负责人审批并由库管人员核对确认后才能进行入库办理。闭环流程:按照“退前先申请、审批多层级、退后保利库、流程全监控”的业务流程,各环节环环相生又环环相扣。申请、审批、退库、利库、跟踪查询,形成一个良性长效的退库利库机制,同时在循环中不断积累、完善和优化退库物资管理的思路。

3物资退库管控平台的主要应用流程

3.1退库管控流程

物资退库管控平台遵循“退前先申请、审批多层级、退后保利库、流程全监控”的业务流程(见图1)。退前先申请:退库部门先提出退库申请,对退库物资项目、责任部门、数量、原因、鉴定意见、利库计划等信息进行维护。审批多层级:按照退库物资金额大小和比例的不同,分4级、5级或7级退库审批流程,最高流转至公司项目、物资部门,加强对退库物资纵向管控。退后保利库:退库部门负责按照计划利库时间、去向完成退库物资的利库处置,否则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绩效考核。流程全监控:从发出退库申请到利库处置出库全流程无缝跟踪,随时查看物资退库时间、退库原因以及责任部门等信息,督促退库部门尽快处置出库。

3.2主要流程说明

物资退库管控平台主要业务流程如下:物资退库申请物资退库审批物资信息维护物资退库操作退库物资跟踪。3.2.1物资退库申请(1)退库部门在确定需要退库并组织专业部门对拟退库物资完成技术鉴定的前提下,通过ERP系统退库管控平台找到需退库的物料。(2)退库部门在ERP系统退库管控平台中维护退库物资相关信息:数量、存储地点、项目类别、责任部门、退库原因、鉴定意见、计划利库去向、计划利库时间以及相关附件上传等。(3)提交物资退库申请。3.2.2物资退库审批(1)当退库申请金额小于或等于50万,或申请退库数量与发货数量比例小于或等于30%时,审批流程为4级审批:退库部门负责人退库部门分管领导物资部门分管领导物资部门计划专责。(2)当退库申请金额大于50万小于等于100万,申请退库数量与发货数量比例大于30%而小于等于50%时,审批流程为5级审批:退库部门负责人退库部门分管领导物资部门分管领导主管领导物资部门计划专责。(3)当退库申请金额大于或等于100万,申请退库数量与发货数量比例大于50%而小于等于100%时,审批过程为7级审批:退库部门负责人退库部门分管领导物资部门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市公司项目主管部门市公司物资主管部门物资部门计划专责。(4)退库部门的单位分管领导、物资部门分管领导以及主管领导都采用线下纸质版签字的方式进行审批,物资部门计划专责在审批时需将上述领导纸质签字的审批信息输入系统中。3.2.3退库信息维护(1)库管人员依照审批后的退库申请单,核对物资的品名、规格、数量(含重量)、相关资料(合格证、说明书、技术资料等),并在系统上进行维护。(2)若退库物资存在实际数量与申请数量不符、退回实物不完整、退库物资必备资料不齐全等问题,无法进行正常退库时,库管人员将拒绝退库申请并返回退库申请提报人进行退库物资信息修改。3.2.4物资退库操作库管人员办理实物入库后,在ERP系统按原出库单号办理冲销或返回交货,打印退料入库单,经库管人员、仓储主管、移交人签字后,由物资部门、财务部门、退库部门留存。3.2.5退库物资跟踪对退库物资所有系统操作进行跟踪记录,包括转项目、转批次、转物料编码、转报废、出库等信息,实时监控物资退库状态,并在计划利库时间前30天启动预警功能,督促退库责任部门尽快领用出库。

4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4.1存在的问题

(1)利库意识仍需增强盘活利库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各单位虽按要求实现“零积压”,但仍有部分单位存在物资退库随意性强、数量较多、金额较大等现象,对退库物资的利用缺乏积极主动性,需要物资部门人员反复督促办理。(2)退库审批流转时间较长物资退库管控平台中,退库申请按金额大小及退库原因分4~7级审批,涉及多部门、多岗位人员协同参与。由于系统操作人员不熟练,且缺乏执行进度工作台提醒功能,各环节审批流转时间相对滞后,甚至出现计划利库时间已到但还未完成退库审批的情况,影响退库物资利库及时性。

4.2采取的措施

(1)加强物资退库宣贯、培训针对ERP系统退库物资管控平台,结合退库利库相关机制及管理指标,定期对项目部门、物资部门相关操作人员开展现场宣贯及培训。同时,定期收集各单位对物资退库业务的意见及建议,不断优化调整系统操作。(2)增加物资退库进度监控、预警功能优化退库管控平台功能,完善物资退库进度监控预警功能,在系统中实现工作台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告警的智能化机制。同时,继续深化、改进数据统计分析报表功能,通过图表方式的不同维度、不同量级对退库物资部门、数量、金额等指标进行展现。(3)积极探索总结退库原因通过将项目物资退库条目数、金额与项目物资采购的条目数、金额进行对比分析,结合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多种因素,积极探索总结物资退库原因,努力减少因需求计划不准确而导致的退库,逐渐强化物资计划刚性,提升项目设计精度。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9)06-0170-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提出,对环境违法突出的流域实行“流域限批”、加大重点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等5项重点工作。虽然5项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收效并不明显。据国家环保部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总体水质与上年持平,总体为中度污染,其中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197条河流407个断面中, 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的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水质为Ⅱ类占7.1%,Ⅲ类占21.4%,Ⅳ类占14.3%,Ⅴ类占17.9%,劣Ⅴ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监测的26个湖(库)中,重度富营养的2个,中度富营养的3个,轻度富营养的9个。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表明,环境行政部门的单一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环境监管的需要,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已成为必要。环境审计正是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鉴证、评价的独立性监督行为。自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环境审计以“水资源”为主题,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各国依据具体情况,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环境审计工作,使环境审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2]。国外环境审计发展的总体状况是实务先于理论。环境审计理论方面,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审计定义、内容、目标、主体、方法等最基本的理论,尚未形成较统一的理论体系;在实务方面,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发达国家环境审计开展的较为全面,已逐步向绩效审计发展[3]。美国是最早开展环境审计的国家[4],荷兰的环境审计范围十 分广泛,包括中央政府13个部委的23个政府机构以及森林、供水、公共设施等公共管理部门,主要是调查和评价这些部门机构的能量节约、内部环境管理和降低流动性等情况[5]。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环境审计起步较晚,但经多方努力,研究已深入到各个方面,研究范围包括环境审计理论基础 、动因、本质、职能、目标、假设、原则、准则、程序、方法、主体、对象等,总体而言,研究关注宏观环境问题,对审计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主要针对政府审计,缺乏系统性,与环境学科的融合不够,尚未打破传统审计研究框架,难以取得适应环境审计实务开展的突破性进展。实务方面,自1998年审计机关被明确赋予环境审计的职能后,先后开展了对部分城市环境保护资金、46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试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青藏铁路环保资金使用情况等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环境保护区域的审计,进行了有益的环境审计探索[6~8]。环境审计逐步成 为我国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范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专业审计的个性特征,但目前的环境审计实务,多采用项目为导向、以资金审计为重点的审计模式,没有突出区域环境审计的整体效应,难以适应逐步向绩效审计发展的环境审计的需要。新型的、遵循环境领域自然规律、符合政府审计特点的审计模式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审计发展的瓶颈。

1 水体污染特点与水环境审计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 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9]。水体污染主要有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类。点源污染主要是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集中排入水体。面源污染是农田肥料、农药以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水体;或随大气扩散的有毒有害物质,由于重力沉降或降雨过程进入水体。水体污染的特点体现为区域性、复杂性和累积性。①区域性:水体污染是排入 水体的污染物引起,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必然随水体的流动而迁移扩散,传播到排入点下游的所有流域范围,故具有区域性;②复杂性:水体污染机理复杂,非单一物质所致,一般有物理、化学及生物 性质,指标较多,如:温度、色度、酸碱度、氮、磷、硫酸盐、有机物、大肠菌群、细菌等,其性质较为复杂,处理技术多样;③累积性:自然水体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在未 达到水环境容量之前,污染物可以通过水体自身的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水体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逐渐增加,水体的污染才显现出来,一旦水体污染超出水环境容量时,水生态平衡就被打破,需要持续有效的治理措施水体才能恢复原状,因此,水体污染及治理恢复的效果均具有累积性特点。2004年国家审计署已开展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审计,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已认识到流域的概念,以流域整体范围为审计对象,体现出流域审计的思路。然而在审计内容上,没有切实结合水体污染物的性质以及水体污染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审计的主线并不十分明确,内容广泛但缺乏深度。而且,在审计依据和对象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到水体污染及治理累积性的特点,选取2001年至2003年国务院先后批复的太湖、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为审计对象,对采取的治理措施所致的水体环境的恢复效果难以评价。因此,水体污染的原因和特点,决定了水环境审计方案的制定、方法的选择、内容的界定、结论的可靠,水环境审计必须体现流域整体特点,以水体污染物为导向,才能使审计过程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2 水体污染物为导向的流域环境审计模式的总体思路

水体污染物为导向的流域环境审计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开展水环境审计时,除传统审计关注的资金使用问题外,要结合和遵循水体污染区域性、复杂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划分流域环境审计区域,确定审计对象和内容,选择审计方式。具体而言就是:

(1)根据水体污染区域性的特点,将受污染流域的所有区域划定为审计范围。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必然随水体的流动而迁移扩散,传播到污染点下游的所有流域范围。由于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有多种输移途径,在划定审计范围时应充分考虑污染物在水体中输移的特点,区分环境审计大范围和重点关注区域。

(2)根据污染物复杂性的特点,在制定审计方案时,应筛选主要污染物质或特征污染物作为审计的主线,围绕导向污染物质展开审计。

水体污染机理复杂,非单一物质所致,一般有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指标较多。若对引起水体污染的所有指标进行审计,则分散了审计资源,难以发现区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在审计方案制定时,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流域主要污染物质或特征污染物,并以此为主线,确定审计内容,从多层面查明流域导向污染物治理的效果。

(3)根据水体污染及治理累积性的特点,选择一段时期内持续治理的项目 为审计对象,避免对近期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水体污染及治理恢复的效果具有累积性,在审计对象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累积性特点,关注持续治理的项目,并经充分长的时间,待治理效果显现后,再做出审计评价,回避对近期采取的治理措施进行评价而带来的审计风险。

3 审计模式构建

3.1 划分审计区域

污染物质在水体中输移的主要途径是对流和横向、纵向扩散混合[10]。对流是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随水流的运动;横向扩散是由于水流中紊流作用,在流动的横向方向上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混合;纵向离散是由于主流在横、垂方向上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分散混合。通常情况下,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后,在垂向上会很快混合,但往往需要流动一段距离才能达到横向完全混合,横向混合区下游是完全混合区,污染物在河流断面上完全混合,一些较大型河流,横向混合可能达不到对岸,在河流中形成“污染带”。

根据水体污染物随河流迁移的特点,对流域进行环境审计时,要考虑河流两岸点源和面源形成的污染物随纳污河流的迁移所造成的污染影响情况,将可能产生污染的区域划分为环境审计的大范围,再将污染物迁移沿线划分为环境审计重点关注区域。例如,太湖流域的环境审计理论上应将太湖流域整体划分为一个审计区域,但是太湖流域范围较广,如果进行全流域审计,必然使审计力量分散,审计周期加长,增加审计成本,应根据水体污染物输移规律,将河流水质突变断面的下游作为环境审计的重点,如河流流经某区域后水质从Ⅲ类变为Ⅳ类,那么流经区域及下游区域应作为审计重点。

3.2 调查导向污染物质

筛查流域主要污染物或特征污染物是确立环境审计主线和重点的关键步骤,由于污染物调查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往往审计人员难以掌握。本文将建立几种调查导向污染物质的方法,以供实务参考。

(1)专家评价法。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评估中心的专家库调取某流域专家资料,经过筛选,确定专家评委,采用远程匿名评价的方式,对该流域的环境本底污染物质进行排序,再综合专家意见确定流域导向污染物。此方法的优势是成本低,关键是选取的专家是否对该流域进行多年的研究,出具的意见是否具有权威性,因而风险较大。

(2)文献调查法。调查近五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质量公报对于某流域的环境主要污染物质的公布信息,结合期刊文献有关某流域的研究性论文的成果,确立流域环境污染导向物质。此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文献基数较大,避免了少数专家可能带有主观意见的风险,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对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有要求,调查人员的素质往往对调查结果影响较大,存在审计风险。

(3)实地监测法。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的方法,对拟进行审计区域进行实地监测。调查范围应尽量按照将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达到水域使用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当下游附近有敏感区域(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时,调查范围应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流域涉及行政区划的,在分界处应进行监测。湖泊主要污染物调查时,应将河流和湖泊分别调查。调查的水质指标尽量全面,除环境规划指标外还应加测有潜在可能的污染指标。该方法,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专业性强,一般需要委托专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导向污染物确定的审计风险较小。但是各地权威的环境监测机构通常是环境质量公报数据的提供者,因此,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结果和公报数据基本一致,只是行政区划界面数据,河流、湖泊指标更为具体,对后续审计工作在评价各地环保责任履行方面会有一定的帮助。

从上述三种方法来看,在确定重点流域导向污染物时,考虑到国家和各地环保部门较为重视,相关研究也较多,宜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评价法;对于小流域,或单个环保项目审计时,采用实地监测法效果较好。

3.3 选择审计对象

在选择环境对象时,应充分考虑流域水体污染和治理效果的累积性特点,将其分为两个层次,即环境治理项目的审计和生态恢复效果的审计。

环境治理项目是指为治理流域污染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建设项目,如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提出的治污工程计划中,要求至2005年底,江苏省将形成264.48万t/日的污水处理规模,浙江省将形成249.1万t/日的污水处理规模,上海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其处理规模为6.5万t/日,总体具备削减COD 16万t、TP 0.36万t和NH3-N 0.9万t的能力。对于环境治理项目应在其建成并正常运行后进行环境审计。对于生态恢复效果,又可分为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审计和环境政策制度效果性审计,其累积性特点明显,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如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提出的湖滨带建设工程、前置库和湿地建设工程、水生植被恢复和重建工程等生态恢复系统工程,在投资完成后,经过充分长的时间,人工生态系统才能稳定,对其评价才有意义。对于流域水环境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效果性审计也应遵循水污染治理效果累积性的特点,持续的对政府采取的不断调整的水环境政策和制度的效果性进行评价。

3.4 确定审计内容

目前理论研究认为环境审计的内容包括环境政策法规执行审计,环保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审计,环境管理系统审计,环境报告审计,环保投资项目审计和建设项目环境审计等方面[11]。开展的水污染防治资金效益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来源、 总额、投向和管理使用情况;水污染防治效益评价;调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水污染现状及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实务中仍然以水污染防治资金的审计为重

点,内容涉及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所有方面,目标是能对水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效益评价。

然而就以上内容来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广泛而分散,缺乏主题和主线;二是信息点过多,使审计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有深度的审计成果。本文认为,应结合水体污染的区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合理划分审计区域的基础上,以区域主要污染物或特征污染物为导向,从政策制度、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等三个层面确定审计内容。

(1)政策制度层面。导向污染物质是流域内主要污染物或特征污染物质,确定审计内容时,首先应重点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导向污染物质控制方面是否制定针对性措施,将政策文件作为审计依据,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制度建设情况作为审计内容,评价政策制度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否对导向污染物质的治理有持续、正面的干预作用。如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质为总氮、总磷,在对太湖水污染防治效益进行审计时,应重点审计一段时期内国家和地方是否有针对氮、磷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制度,环境管理中是否有效的采取措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否有利于氮、磷污染治理,以及政策制度文件中关于氮、磷污染治理条款的效果性,而对流域内其他与水污染有关的政策制度仅作参考,缩小了审计范围。

(2)项目管理层面。管理层面上,重点审计流域内导向污染物质的治理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主要是评价一定时期内流域内的水体治理项目对导向污染物的治理能力和运行情况,以 及生态建设项目的效果性。如太湖流域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氮、磷,若对其审计,应重点关注污染治理项目中是否有氮、磷污染的治理措施,氮、磷污染治理项目是否在污染治理项目中占据主导,生态建设项目是否有氮、磷治理能力,稳定性如何等。例如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提出的治污工程计划中要求,2005年底前,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总体形成520.08万t/日的污水处理规模,审计中不仅要调查规模是否已完成,还应重点调查具有氮、磷去除能力的污水处理规模占总规模的比例;“十五”计划还提出湖滨带建设工程、前置库和湿地建设工程、水生植被恢复等生态恢复工程,审计要调查这些生态建设项目是否有氮、磷去除能力,所占比例如何等。

(3)专业技术层面。审计调查流域内污染治理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采取的对导 向污染物质治理技术的效果性。通过排污口导向污染物监测数据评价治理项目中采取技术是否有效;调查流域监测断面导向污染物监测数据,评价水体生态恢复建设项目和治理项目的综合效果。如氮、磷去除工艺很多,流域相关政策仅要求新建和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应采用具有除磷脱氮工艺的二级或二级强化(A2/O法)处理工艺,但对具体采用什么工艺不作规定,治理中因工艺选择不同,治理效果显然存在差异,审计应调查评价这种差异,提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生态建设项目是否采用有效维护措施,例如湿地植物在秋冬季若不收割会有释氮、释磷情况,使水体在冬季氮、磷指标异动,应对是否进行周期性收割等维持项目有效的技术措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

以上确定审计内容的过程,是以查明流域导向污染物治理的效果为审计主线,将审计内容围绕导向污染物从政策、管理、技术三个层面进行分解,层层深入,节约了审计资源,挖掘了影响污染治理效果的深层次原因。

3.5 审计方式

基于水体污染的三大特点,应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采取周期性审计和周期内跟踪审计的审计方式。

(1)周期性审计。

所谓周期性审计就是以流域中期污染治理计划的时间为周期,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周期性的事后审计。如太湖流域制定过水污染防治“九五”、“十五”计划,计划完成年的下一年就应该作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周期性审计的时点。周期性审计方式主要是针对流域治理计划中的污染治理项目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制,因其具有切实的考核指标,以一定周期对其进行审计调查和评价,有利于及时掌握污染治理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下一个周期的治理经济活动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决定的依据,同时监督承担流域治理的责任部门切实履行环境治理义务,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周期内跟踪审计。

水体污染和水体生态恢复均具有明显的累积性特点,生态恢复措施的效果性也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因此,应在周期性审计的基础之上,在周期内对流域生态功能恢复进行跟踪审计,对生态恢复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事中审计,持续监督流域环境保护政策的连贯性,评价为恢复水生态所采取的人工干预行为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充分体现政府审计作为国家免疫系统的本质要求。

实务中,可将两种审计方式相结合,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也可以将跟踪审计的内容分配到例行审计工作中,例如在流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关注环境责任,以达到监督流域环境治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4 结束语

水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日趋严重。实践表明,单一环境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环境保护的需求。区域经济的安全发展需要第三方环境监督,即环境审计。而目前开展的环境审计实务和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多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资金审计为重点,难 以满足环境效益审计的需要。为此,本文结合水体污染产生、迁移的规律,以及生态恢复的特点,构建新型的以流域主要污染物或特征污染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其对环境审计的促进作 用有待审计实务的检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ww w.zhb.省略 /plan /zkgb/2007zkgb/200808/P020080825228750586787.pdf,2008-08-25.[Min istry of Enviro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lletins on th 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s of 2007th[EB/OL]. zhb.省略/plan/zkgb/ 2007 zkgb/ 200808/P020080825228750586787.pdf, 2008-08-25.]

[2]陈超,胡聃,陈基湘,等.从环境审计本质的研究看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J].环 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41~43.[Chen chao, Hu ran, Chen jixiang, etc. Attention on the Devel 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udit in China From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Audit [J]. Envi 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7(5):41~43.]

[3]祝圣训,李晓龙,谢芳,等.国内外环境审计发展状况比较评述[J].中国环保产业,

2004(8):19~21.[Zhu shengxun, Li xiaolong, Xie fang, etc. Comparative Explanation on D ev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udit at Home and Abroad[J].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 stry,2004 (8):19~21.]

[4]郭志明.浅议美国环境审计及我国环境审计制度建设[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3):23~24.[Guo zhiming. On 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Au diting and Environmental Auditing System in China[J].Joum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Institu te(Social Science ed.),2002,4(3):23~24.]

[5]贺桂珍,吕永龙,王晓龙,等.荷兰的政府环境审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审 计研究,2006(1):30~34.[He guizheng, Lv yonglong, Wang xiaolong, etc. Environmental Audit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J]. Audit resear ch,2006(1):30~34.]

[6]李雪,杨智慧,王健姝.环境审计研究:回顾与评价[J].审计研究,2007(2):53 ~57.[Lixue,Yang zhihui, Wang jianshu.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Audit: Review and Evaluatio n. [J]. Audit research, 2007(2): 53~57.]

[7]王本强.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中国审计,2006(12) :11~12.[Wang benqiang.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Audit in China. [J].China Audit, 2006(12): 11~12.]

[8]西南科技大学课题组.我国环境审计运行的模式[J].上海会计,2001(7):54~56.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Group. The Running Mode of Environ mental Audit in China[J]. Shanghai Accounting, 2001(7): 54~56.]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6)

一、引言

所谓GPDP,中文简称“全球动力传动系统开发流程”,其是我公司(简称“SAGW”)在学习GM(通用汽车)和SMPV(上海汽车)的GVDP的基础上,结合变速器产品特点,在现有APQP开发流程基础上,全新制定适用SAGW公司变速器总成从预研究到推向市场整个过程的全球变速器总成开发流程。

二、GPDP主要内容

1.GPDP里程碑节点

GPDP涵盖了从产品预研、概念及设计开发、开发认证、批产的整个项目开发过程,整个开发过程有5个阶段组成,又设置了8个需要评审的里程碑节点,这8个里程碑节点涵盖了从项目启动、概念设计、项目批准、设计、试验验证、试生产直到批量生产的整个产品开发交付过程,通过将所有开发任务分解到8个里程碑节点,可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属于受控状态,确保最终顺利完成项目。

2.各里程碑节点交付物

GPDP流程设置了8个里程碑节点,每个节点上都有交付物内容,共有340个交付物,分别由10个相关职能部门(或功能块)具体负责完成每个交付物所规定的工作任务。交付物是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证明,须在评审时汇报,通过交付物可反映项目真实的状态。每个阶段的交付物内容是不同的,对工程设计来说,从PG8-PG5每个节点所需提交的交付物数量逐步上升,而从PG4-PG1每个节点所需提交的交付物数量逐步下降,这是由于项目早期重点工作由工程部门承担,而后期则由制造部门承担。

(1)下表所列为GPDP各里程碑节点交付物汇总

(2)里程碑节点评审

节点评审是GPDP最重要工作,是检验项目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了当前节点评审阀,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节点,只有通过了全部8个里程碑节点阀的评审才能确保整个项目按时间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每个节点交付物可由Checklist来检查,Checklist的作用是确保里程碑开阀所需的所有输入信息均已完成。此表不但显示了每一输入信息的状态,且涵盖了里程碑开阀所规定的所有交付物。对于高风险项(红灯)、一般风险项(黄灯)项建立里程碑问题跟踪表,跟踪直至有效关闭。

(3)里程碑节点评审方法和要求

里程碑节点评审分为:预评审和正式评审两个层次。预评审由项目小组内部实施,主要对各部门负责的交付物内容逐条进行评审,并由该交付物客户确定是否认可。正式评审由公司执委会实施,主要针对预评审中出现的高风险交付物内容进行评审和决策,制定措施及计划,推进项目实施。

里程碑节点评审要求:各部门交付物由项目小组中对应的各部门成员负责完成,并预评审前必须经过部门领导确认,确保提交的交付物内容真实、准确。如因没有及时完成相关交付物内容或提交交付物内容不准确而影响项目实施将按公司有关条例考核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新项目开发级别定义

为合理配置公司资源,规划项目开发周期,GPDP将新产品开发项目按设计开发、过程开发划分为2大类型(A类、B类),每类按项目大小共分4个等级(Ⅰ、Ⅱ、Ⅲ、Ⅳ),项目等级表示为A-Ⅱ、B-Ⅲ等项目等级由项目管理部负责在每个项目立项前确认。

项目的里程碑计划规定了项目自启动到正式投产的整个开发周期的计划。针对不同客户、不同产品开发类型的项目,其开发周期需根据客户需求、公司资源,并在各横向职能部室充分沟通、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并获得批准。

Ⅰ级项目:

(1)项目管理部牵头编制项目里程碑计划;

(2)各相关职能部室负责编制、签署各自的二级计划,并对里程碑计划进行会签;

(3)项目管理部总监审核;

(4)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条线)批准。

Ⅱ、Ⅲ、Ⅳ级项目:

(1)项目管理部牵头编制项目里程碑计划;

(2)各相关职能部室负责编制、签署各自的二级计划,并对里程碑计划进行会签;

(3)项目管理部总监批准。

设计开发Ⅰ、Ⅱ级项目里程碑计划需在PG8节点评审前完成初稿,并在PG6节点评审前完成批准(过程开发Ⅰ、Ⅱ级项目需在产业化投资批准前获得批准);

Ⅲ、Ⅳ级项目里程碑计划需在PG8节点评审前完成批准。

项目里程碑计划一旦获得批准,不得擅自更改,如因特殊原因必须变更的,需按《新产品开发项目变更管理办法》实施。

这样,预研究的项目在前沿技术研究与开发,作为技术储备或为产业化做准备的项目,由技术中心负责牵头编制立项报告,上报内审会/总经理办公会进行立项审批,并负责实施;项目管理部进行阶段性跟踪。而产业化的项目则是在经过前期交流(销售部、技术中心主导,项目管理部参与),对于已明确客户产业化需求(包含但不限于:SOP节点、产量预测等),需按产业化实施的项目,由销售部负责获得客户相关信息(SOR等),牵头召开SOR分解会,由技术中心、项目管理部、质保部、物流部、规划部等相关职能部室参加,分解客户要求,项目管理部在会后根据客户信息及各部室评估结果,编制初始项目里程碑计划。

项目立项及PG8阀前,由销售部牵头召集项目启动会,技术中心、项目管理部、质保部、采购部、财务部、规划部等相关职能部室参加,对各立项内容进行评估,并对初始项目里程碑计划进行平衡。

启动会开启后,项目管理部牵头收集整理立项及PG8报告,并于两周后上报内审会/总经理办公会进行立项审批,产业化项目由项目管理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内审会/总经理办公会要素有:项目背景,项目产量预测,开发任务书,PG8交付物情况,项目里程碑,人员配置,项目开发预算,产业化投资初步方案及关键节点计划,经济性预测。

如在立项时,尚不具备PG8开启条件,为满足客户需求,经内审会/总经理办公会审核,可先行立项,同时明确后续开启PG8的时间节点,当条件满足时开启PG8。

三、小结

GPDP开发流程是在公司原有开发体系基础上的深化和飞跃,为公司的项目管理部门提供了日常管理提供有有效的管理目的和手段。项目管理员和项目经理可以依据每个里程碑所需要的提交物,去有意识的进行跟踪;并在某些提交物所对应的部门有困难时,有目的的进行项目例会,通过问题的逐级递增,将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简到难,一一将其解决。而这,也是GPDP开发流程的价值所在。

随着公司GPDP推行,必将会与以往的一些要求和做法产生一定的矛盾,这就需要在GPDP运行过程中不断总结,及时协调和完善流程内容,让GPDP真正成为公司开发工作的唯一准则,能真正指导公司所有新产品项目以及所有项目参与者如何更好地完成开发任务,确保顺利完成公司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提升公司研发实力!

参考文献:

[1]孙清超,魏静,孙伟,臧含书.项目制造环境下项目计划协同优化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03).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68-01

1 前言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电网建设规模正在稳步扩大.业务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显得格外迫切。提高电力物资管理水平是实现集约化管控的必然要求.其中,作为物资管理的基础环节,物资计划涵盖了采购以及电力物资的供应、调配等内容,对于物资管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企业发展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2 电力物资计划审核概述

物资计划指的是物资需求部门将工程建设或者电网运行的实际需要作为参考依据,合理确定的物资安排计划。当前形势下.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工作的开展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基层审核+集中审核”,其中,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采购清册、规范书;项目专责实施初步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侧重于物料编码、价格以及数量等,之后将其导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内。会审工作应由供应中心负责组织专家进行,确保挑选的专家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责任心.对于会审工作必须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会审工作必须依据相关的规定合理进行,依据审核工作的要点.进行仔细的逐项审查,明确计划清单是否能够满足实际要求以及规范书和计划清单是否相符.对于技术规范书,重点要进行规范性和完整性的审核。在审核之后,相关的设计人员和负责部门应依据审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修改,接下来.还必须由省电力企业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实施最后一级的审核.如果其中存在不妥之处.应经过ERP系统退回,再由项目专责负责实施修改、审批。

3 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力物资计划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审核工作的效率、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由于物资计划审核任务有时候比较集中,内容比较多,再加上审核工作的流程比较复杂,导致的后果就是审核效率很低。此外,有待审核的条目过多,导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逐条审核需要工作人员依次进行比对,工作量很大,并且审核过程中很难保障完全不出错.审核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同时,部分审核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需要进行反复的退回、修改和审核,导致审核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对于某些问题,人工审核的准确率不够高,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时滞问题,影响物资的正常供应.导致工程建设被延误,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二、审核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就当前来看,物资计划审核工作人员中.有很多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部分工作人员对于ERP系统的使用方法没有熟练掌握。对于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很不全面,在实践中很难确保规范操作。其中也不乏一些审核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和转变的工作人员,或者是缺乏丰富经验的审核人员,总而言之,审核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三、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当前背景下,电力物资计划审核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控制机制不够全面,很难形成完善的监督,对于其中存在的内控缺陷很难及时发现和改进。为了促进管控目标的实现,就必须重视完善相应的控制机制,但是在目前来讲,尚未能完全实现。四、信息化水平低。当前的审核尚未全面普及自动化设备,对于ERP的利用效率还比较低,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是审核效率低下的影响因素之一。

4 改善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工作的相关建议

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和职能,理应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为了改善审核质量,就必须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正常的审核秩序。

4.1 加强上报批次管理,确保审核时间充足

依据实际情况,物资供应中心应将批次安排以及物资的生产周期、供货周期学隋况作为参照依据,合理进行上报批次安排,实现对于上报进度的科学管理,以批次时间节点为准,把项目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加强上报批次管理,能够确保为审核预留足够的时间,可以有效的防止审核任务堆积,避免出现时滞问题,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审核工作人员的负担,确保审核工作可以有序开展,不仅提高了核效率和质量,对于提高审核准确率也有一定的贡献。

4.2 重视开展审核人员的培训

审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审核工作效率和质量低下、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审核工作需要依靠人力进行,所以,审核效率与质量实际上也受到审核工作人员的影响,因此,目前来看,提高审核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是重中之重。审核工作人员水平不一,再加上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导致其对于自身职能和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全面.工作能力有限导致审核质量比较差,因此,作为提高员工业务能力有效手段之一的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审核工作的质量,改变目前的审核现状,就必须重视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完善,不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力度。由于物资计划审核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相关的审核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为确保审核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在每次进行审核之前,对于审核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最新的要求和规定。另外,也可以采取专家指导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工作人员整体能力的提高。为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工作质量的改善奠定基础。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部分优秀专家派遣出去交流、学习,这样做对于其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电力物资计划审核是一项流程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于工程建设或电网运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审核工作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审核工作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审核效率低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出现了时滞问题,对于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效益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电力物资计划审核工作的改善显得尤其迫切。在开展审核工作的过程中.加强批次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重视审核培训是较为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于改变审核工作现状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推动了电力物资计划审核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嘉欣.信息化紊件下的电力物资超市化管理技术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5(07).

[2] 陆平.浅谈如何提高电力物资计划管理水平[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9).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一、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县局自筹项目即项目的资金来源是由县局自行筹措,项目的归属属于县局,物资账也是归属县局的物资账。

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为了加大物资管理的力度,加强对物资采购管理的管控,加大集中采购的集中度,年初正式要求自筹资金的一、二级物资不许供电局自行采购,也就是自筹项目的一、二级物资也要将需求计划上报到网、省公司,由网、省公司统一进行采购及分配。由于自筹项目的特殊性,自筹项目的一、二级物资由网、省公司统一采购和分配后,由县局自行根据系统的分配结果来签订合同并履约。这在物资管理系统流程里就有一个分支,如果这个流转的分支因为没有识别出项目是否是自筹性质,就会将流程走错,将自筹项目的需求计划按照市局项目的需求计划的正常流程来操作,这会使得本该由县局签订的合同被网、省公司签订,从而无法对合同进行正确的履约手续。这个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时有发生并带来一定麻烦,会延误县局签订合同的时间,同时降低了合同签订、供货及合同履约的及时性。

那么如何让自筹项目的需求计划能及时的被识别,在系统中能顺利的完成正确的流转流程,对提高县局自筹项目一、二级物资的合同签订及时率和供货及时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

自筹项目在整年度的项目里所占比例较小,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没有设置识别和过滤的功能,虽然比例小,但是在录入和审核过程中易出错,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各个环节的延误。以2016年的非主网非配网项目(大修技改等项目,见表1)的框架招标为例:

由表1可看出,全年度的非主网配网项目一、二级物资需求计划总条目数6960条,总金额15169万元;其中自筹项目一、二级物资需求计划总共1843条明细,总金额2768万元;未审核出的有134条,总金额22万元,占总条目数的1.9%,占总金额的0.15%。虽然条目和金额所占比例较小,但是这134条物资需求计划明细涉及了6个自筹项目,也即会造成这6个项目的各环节工作的延后。

三、导致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全网所使用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自筹项目只能体现在2个地方。一个是配置项目信息时,会有“资金来源”和“物资账归属”可供选项选择,资金来源可选“其他”,物资账归属可选“县局”,即可表示是自筹项目,但并没有“自筹”字样明显识别。配置项目这一环节一旦完成,该项目的所有信息会被锁定,不能被修改。项目若在配置项目信息时这2个信息录入出错,则项目的性质也出错。另一个是录入物资需求计划时,要先录入项目相关信息,这一步是将项目配置时的一些信息自动关联出来,再录入一些联系人、联系电话、送货地址等信息(如图一所示)。在这一步县局计划员须在备注栏备注“自筹项目”字样,才能明确项目是否是自筹项目,若因县局计划员的疏忽没有在备注栏备注自筹字样,那么就会导致需求计划到了市局计划员处被视为市局项目来处理;若县局计划员在备注栏备注了“自筹项目”字样,但发送到地市局计划员名下时,市局计划员因疏忽没有审核出是“自筹项目”,则会将需求计划按照市局项目的需求计划流程报送。该系统在市局计划员“地市局汇总”界面时,所有物资需求是按照物资明细呈现,这一界面没有“自筹项目”的明显识别信息,若需要查看项目信息“备注栏”,需要逐条点开查看,在工作量较大时,每天都有成百上几千条的物资计划明细要审核,这一工序是相当费时费人力的,若市局计划员漏点开一条,就有可能造成自筹项目的遗漏。

如图1所示,在编辑需求计划时,基本信息中的资金来源和物资账是可以由项目信息自动关联,录入的员工可以看到,并可以在备注栏里备注上“自筹项目”字样。但是这一信息在地市局(厂)需求汇总这个界面是看不到的,如图2、3所示:

如4图所示,在地市局(厂)需求汇总这个界面不能清晰地看到在编辑需求计划时录入的备注信息,必须在点开每个物资名称时才能看到备注的内容。当审核量达到上百上千条明细时,是无法确保能不无遗漏的点开每个物资名称去看它是否有备注。在这种情况下,就确实会存在遗漏的问题。但从上图中又可以看到,“项目名称”是可以清晰看到的,而且当这条计划推到省需求汇总时,“项目名称”也可以被清晰地看到。

综上所述,造成自筹项目没有被及时识别出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系统没有自动识别和筛选功能,在每个审核报送流程的界面没有清晰的固定字样可识别;二是县局计划员在录入项目信息时,由于疏忽的原因没有在备注栏备注自筹项目字样;三是地市局计划员在审核过程中,由于疏忽或工作量大等原因,漏看备注,没有识别出自筹项目,从而没有在明细备注里统一备注自筹字样,使得省物流计划员未能识别。以上综合客观和主观等原因,会造成自筹项目没有被及时审核识别出来,使自筹项目的需求计划被按照市局项目的需求计划来推送采购流程。

四、解决的办法

通过对原因的分析,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满足这3个原因的办法――在任何界面都可以清晰看到的内容,即“项目名称”里标明自筹字样。因为项目名称在各个界面和流程下都能被看到,不管是在项目配置界面,还是项目信息录入界面;不管是在县局计划员需求计划汇总处,还是地市局和省物流需求计划汇总处项目名称都能被较清晰的看到,所以在项目名称里明显标明“自筹项目”字样,是目前系统没有设置自动识别功能的前提下最有效的办法。因此,各县局在编制项目计划时,把自筹项目的名称完善,那么在正式计划下达后的物资计划录入中,就可以顺利完成自筹项目的审核流程。

参考文献:

[1] 刘芸,李卫军.简述电力行业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模式[J].商,2012(11):126.

[2] 伍约任.电力物资需求计划审核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9):120.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9)

1.1物业公司根据管理需求编制资金预算

物业公司每年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维持基础设施以及物业管理工作正常运作。为了保证资金能够及时到位,物业公司在年初会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根据物业管理中实际的资金需求调节资金额度,保证资金预算计划能够符合物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确保物业公司在管理过程当中能够有足额的资金予以支持。

1.2物业公司按照财务流程提交资金使用计划

基于物业管理实际情况,物业公司在资金计划制定过程当中,需要了解实际的资金需求,同时应当要求下级管理部门及时上报资金用途和资金计划,按照现有的财务流程对资金计划进行审批。在资金预算的基础上,所有的资金计划都必须涵盖在资金预算当中,预算以外的资金不予支持,使物业公司的资金使用计划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虚报资金计划的情况发生。

1.3物业公司要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严格审核

资金计划关系到物业管理公司具体的服务质量。物业公司能否有效开展物业管理服务,就要看资金的分配情况。物业公司应当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核,不但要保证其提交程序的正确性,同时要保证资金使用计划的准确性。在审核资金使用计划时,既要审核其额度,也要审核资金的使用环节。通过对资金使用计划的审核,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要做到专款专用

2.1计划投资要明确资金用途

计划投资是物业管理获得的主要资金,计划资金确定额度之后,就要对资金的用途进行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专款专用,同时也能够避免发生资金挪用的情况。由于计划投资是物业管理中主要的资金来源,明确资金用途是保证资金有效利用的重要前提。所以,计划资金要对资金的用途进行明确,物业公司也应当对资金的流向和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2.2计划投资要符合物业管理需求

结合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计划投资应以满足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主,无论是计划投资的金额还是计划投资的用途,都应当以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准,应当以物业管理的需求为导向,做好计划投资方案。计划投资也应当围绕物业管理需求来确定额度和用途,提高计划投资资金的使用率,满足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

3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要提高资金使用率

3.1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应控制额度

计划投资的额度是固定的,在物业管理中,应当在总体额度范围内进行使用,超出额度的部分,没有资金予以支撑,这就要求物业公司应当根据计划投资的额度,制定相关的资金投放计划,保证资金投放能够在允许的额度之内,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同时避免出现超投资的现象。通过对计划投资额度的控制,能够保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3.2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应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由于计划投资额度固定,并且计划投资对物业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合理制定方案。为了要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既要根据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做好资金投放,也要明确资金用途。对于相关联的物业设施和管理环节,可以优化管理环节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降低投资额度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实际的管理需求,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3.3计划投资在物业管理中应避免重复投资

在物业管理中,由于需要资金较多,因此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可以通过配套施工和优化管理流程能够实现降低资金额度的环节,我们应当减少资金投入,严格控制资金支出,避免重复投资的现象发生。对于管理流程的资金,适当减少。对于必须要满足的硬件设施更换的资金,应予以支持。此外,在硬件设施更换或维修,还要采取公开招标和集团化采购的方式降低投资额度。

4结语

物流审计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 ERP系统 物资计划管理

一、前言

物资供应管理直接关乎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物资供应计划在该过程中尤为重要。石油企业要依据自身生产条件及实际需求等,对市场供求规律进行考量,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使库存和储备定额达到平衡,并对石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进行物资需求计划编制,为石油企业提供优质物资,实现其经济效益及利润最大化。

二、借助ERP系统,优化物资供应计划管理

ERP系统本质是管理信息系统,其以财务为核心,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确保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实施ERP能够使石油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等。将该系统应用到计划管理中,通过各系统及平台整合,实现物资供应信息实时共享,并进行信息的查询和输出,通过业务流程优化,提高物资供应效率。

(一)物资供应信息实时共享,实现物资采购计划编制

物资采购计划编制中,要确保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对库存和储备定额进行综合平衡,以明确采购数量。物资供应信息实时共享,便于数据信息的随时查询和统计等,为物资计划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可靠的数据来源,确保物资计划的预见性、严谨性和可行性。物资供应部门要依据石油企业生产情况,在计划编制过程中,明确其品种、规格和安全库存量等;部分生产设备长年积压,未合理利用相关配件;具体工程实践中常会出现设计变更问题,导致工程余料遗留过多。采用ERP系统,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改进和加工等,使物资采购计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减少库存积压,加快资金周转。

(二)通过集成变更,使需求计划更加准确

ERP需求划功能提升系统,使物资供应更加标准、精细。该系统借助非集成需求计划的线上提报功能,实现需求计划变更、审批和标准化管理,使其更加准确。它的管理功能是通过线上提报、审批和信息共享,实现物资需求计划集成,并在管理平台上进行同步记录,统一分析管理。该系统记录详细,能够对记录检维修和工程项目物资需求变更进行有效跟踪。物资供应部门在物资需求计划变更管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减少了石油企业库存积压,使物资供应计划管理更加标准和精细。

(三)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物资供应计划管理流程极为复杂,主要通过ERP系统实现,依据采购申请,实现资料备案和流程交接,不需要进行纸质采购计划审批单编制,更不需要相关领导签字审批,需求计划创建、提交、审批、变更、采购计划下达等各环节操作都会自动留下痕迹。物资计划管理中,将纸质计划和线下采购计划审批流程取消,有助于提高物资采购质量及效率,对石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石油企业ERP系统中的物资计划管理方法

(一)加强基层单位需求提报人员业务培训

ERP系统的应用和执行非常严格,业务人员需要正确进行新增物料提报,明确物料描述规则;定期对计划提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一旦出现岗位变动,新增人员要快速进行工作交接,并掌握相关技能;加强计划人员综合素质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在物料提报过程中更加标准和规范,使需求计划更加真实、准确,降低该过程中的失误率,达到良好的物资计划管理效果。

(二)下达整改通知,明确考核指标

借助石油企业门户网站发出整改通知,对需求计划及时性考核指标具备清晰的认识,明确各指标含义。各需求单位要对需求计划进行及时提报,预留充足的审核和执行时间,依据各类物资制造周期,进行需求时间设置,以满足实际采购要求。在系统中给出提示,使需求日期更加合理,对各需求单位提出要求,使其对到货日期进行认真核对,确保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预留充足的时间,提高需求计划及时率,如期完成采购任务。

(三)监督需求计划执行过程,主动进行物资供应管理

构建需求物资跟踪机制,加大需求计划执行力度,注重主材料设备供应,明确各节点要求。申请ERP外挂需求计划执行情况跟踪系统,借助该系统中数据统计功能,对物资采购情况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已完成供应需求进行核销。对物资供应中的各类问题进行规避和解决,明确物料消耗情况及执行过程中的停滞原因。引导生产单位和管理部门参与进来,对需求计划执行状态进行查询,明确库存信息,以对后续预算和需求计划进行准确提报。物资供应流程改造过程中,需求计划执行跟踪机制极为必要,其不仅能够提高内部管理效率,而且使物资供应更加主动。注重内部衔接和外部协调,使供应部门和需求单位建构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明确需求物资执行状况。

(四)完善物资计划管理系统,注重计划管理结果考核

物资寻求计划管理与企业内部供应链整体绩效具有直接相关性。借助ERP系统,使各单位、部门实现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共享,该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主体性,认识到需求计划管理重要性,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使物资计划管理系统更加完善,与当前物资供应管理要求相契合。加大需求计划管理考核力度,采用正确的方法,对监督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物资计划管理考核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和细化,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标准,明确各类计划提报时间、计划量和审批流程。针对因设计变更或需求计划提报不科学等导致的物资积压问题,需要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标准,明确该过程中的责任主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物资计划管理在石油企业日常运营及发展中尤为重要,其为物资采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物资管理人员要结合石油企业运营发展背景及实际需求计划,对各类物资进行及时采购和供应,并在该过程中坚持集成需求、计划控制、批量采购和保证供应的原则。以ERP管理系统为载体,提高物资计划管理质量,使物资供应更加科学、合理、规范,促进石油企业快速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 劳动保障个人工作总结 下一篇: 六年级数学复习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