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8 02:37:44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1)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消防专业核心课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施工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把消防风、水、电、气四大核心系统连接起来的关键环节,也是消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消防系统项目施工管理、检测、运行维护岗位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但课程知识内容抽象,操作过程复杂、效果难以观测,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难点。为此,本文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加以融合,构建了一个可观测、可体验、可交流的学习环境。

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实施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并运用虚拟场景、拼图游戏、远程视频会议和web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案例导入、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案例再现六个环节展开教学。教学课时2学时,共90分钟。

(1)案例导入。播放20秒火灾视频案例,主要内容是着火后无法联动相关消防设备引发群死群伤,突出学习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2)创设情境。运用3DMax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将火灾自动报警、喷淋、防排烟等系统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鼠标点击设备上的热点区域,则弹出该设备的说明窗口,激活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同时,配以工程图样作为电子导航,随着光标的移动,虚拟场景随之变换,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在此场景中可以任意漫游,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号标记,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点击之后则引出发生火灾后各个消防系统是如何实现联动控制的。

(3)确定任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总的任务分解为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子任务。

(4)实施任务。在实施任务环节,教师给出实施线索,学生紧紧围绕任务中心,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的信息,以体验、探索和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方式一:体验。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设置多人互动游戏。在游戏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充当不同的消防系统,按照联动程序,协作完成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顺序启停工作,实现复杂的联动控制流程。同时在游戏的场景中,教师布置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示意图,将工作在建筑物不同位置的这些消防系统集中展示出来,并将各消防系统间信号的发送、传输、接收等动态情况模拟出来,让学生可以边操作,边思考,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做而不能看的限制。方式二:探索。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往往不易察觉,而又难以再现。为此,教师设计一个拼图游戏,让学生可以任意搭接设备和管道,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必要考虑实训材料的损耗。如果方案可行,则系统测试成功;如果方案不当,则给出必要的提示,从而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式三:交流。利用网络环境,将学生划分成虚拟工作组,展开阶段性的小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和纠正,形成更为合理的运行方案。同时,还利用远程视频会议平台,将企业专家也轻松地请进课堂。专家在施工现场向学生展示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引领,并且现场答疑。在实施任务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web技术随时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必要时通过锁定和解锁按钮灵活地调控教学进度。

(5)总结评价。学生在实施任务环节的积分将由电脑自动记录生成过程性评价。学生之间对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进行主观性评价。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方案进行总结性评价。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动态考评体系。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2)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这五年中,我们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队伍经受住了考验。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可以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对环境保护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抛弃“两高一低”,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努力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统筹协调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压力,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势必增加环境承载力。目前,欠发达、欠开发仍是我市的基本市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国家初步确定西部省区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COD和NH3-N(氨氮)8%、削减SO2和NOX(氮氧化物)10%的目标。结合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口基数大和排污总量剧增的实际,发展和污染减排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环境保护的工作压力很大。第二,环境污染发生转移,农村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植被被破坏,土壤受污染,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如果这一发展态势不能受到根本控制,后果不堪设想。第三,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远跟不上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发达地区,得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投资,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工作成效明显。在我市,尽管“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有所发展,但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是为环境执法提供数据基础的环境监测能力严重缺失,存在着人员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环境保护能力不容乐观。第四,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压力巨大。“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迎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两大历史机遇,加之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试验区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加大,我市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按照产业梯次转移规律和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第二产业将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化工、煤炭、电力、原材料、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将加快发展,资源开发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幅增长。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基本格局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十分巨大。第五,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大领域,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处理得好,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多赢;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现在,环境污染威胁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环境保护已成为群众的热点领域。这说明,人民群众越来越把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保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期望越来越高,诉求越来越多。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及时解决。此外,近期我国各地发生的环境事件,如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安徽怀宁电源厂污染儿童血铅超标等,无不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

“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上衔接,抓紧制定环境保护控制指标和监管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力、有序推进。2011年,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管理,围绕目标定任务,围绕任务抓落实,切实开展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快推动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又要考虑环境容量,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努力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要在区域布局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要大力推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新兴技术,大力发展应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环境保护产业和低碳经济。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事业统筹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十二五”工作中是相互促进的,“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一定要立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还维持“十一五”状态的话,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新的进步,那是很难的。为此,必须下定决心,通过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决不手软。如果我们的产业还是以那些污染排放重、能量消耗大的产业为主体的话,那势必会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

二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控体系。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完善措施,健全污染防控工作体系。一是抓源头治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等“源头防治”措施,严厉惩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认真开展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积极探索重大决策环评方法,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达到环评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要真正抓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好污染排放“总闸门”。“十二五”减排增加了两项指标,总体难度比“十一五”更大。对于市政府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各单位要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确保完成。二是抓综合治理。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传统落后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完善资源回收利用,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三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抓好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的饮用水主要来自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为三类水体标准。然而,这一全市人民的生命之源近年来已经受到了污染,水质有富营养恶化趋势,必须加大污水收集处理和农业面源治理力度,不断改善水质量,保障市民饮水健康。二是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要把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长效机制作为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三是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为环境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四要及时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增多,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环境污染扰民投诉日益增多。要坚持预防与处理并重、执法与服务兼顾的原则,转变工作思路,寻求合理解决环境纠纷的正确途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健全机制,完善环境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大环境处理工作的执行力。要对全市环境进行调查处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专人登记、领导批阅等制度,及时上报信息并向主管领导汇报处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赶赴现场做好调查处理、回访反馈等工作。二是严格把关,有效预防环境投诉。要做好前置审批,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对新建项目选址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不予办理,杜绝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预先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没有意见的再行办理,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投诉的发生。三是严格环境执法,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政策明确、需要解决的合理诉求,一次性解决到位,让群众息诉罢诉;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同时逐一落实措施,防止矛盾积累和激化;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做到领导包案,采取定时限、定责任、定方案的方式,一包到底,限期处理问题,实现“人要回去、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工作目标。四是定期排查,集中整治,消除环境隐患。要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相对集中的特点,开展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排查,努力做到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范、早处置,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早发现,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齐抓共管,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单靠环境保护部门很难取得重大突破,务必做到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应急管理水平。要以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违法行为。要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管理,重点加强对河流沿岸和人口密集区化工、采煤、洗选企业的监管,规范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

二要进一步明确各镇乡办事处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环境保护执法的监管责任。严格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环境保护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和各镇乡办事处要通力合作,对因决策失误或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规划背景

随着全国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山地小城镇迎来了建设发展的契机,新区规划、旧城改造、用地扩建等频频出现于集镇重点建设的项目清单中,城镇面貌也焕然一新。但大多数山地小城镇建设不注重地域特色及建设条件,采取平原城镇式的建设,大挖大填,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决策者过分追求形式,地域文化、民俗特色被现代风格所取代,城市风貌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消亡。山地城镇的特点是地域特色突出、生态资源丰富、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为了延续这些特点,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山地小城镇建设,作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总体规划,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其地域资源,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把城镇建设引向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凸显地域特色、促进经济增长为重点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本文以大鹏镇为实例,探讨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山地小城镇的建设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大鹏镇作为典型的山地城镇,地处大瑶山南麓,位于平南县最北端,与金秀县、桂平市相接,四面环山。其建设条件有着典型的山地城镇特性:①耕地、林地较多,生态资源丰富,景观条件好,具有营造生态景观的良好条件;②平坦的可建设用地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人地矛盾突出;③集镇被山水阻隔,各集镇之间缺乏区域协作、经济交流和交通联系;④地域特色明显,建筑依山而建;⑤地质条件敏感,易发生地质灾害,使集镇总体用地布局受到限制。为了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方针,满足城镇建设的更高要求,大鹏镇在充分考虑以上建设现状和山地城镇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规划编制(规划年限为2012年~2030年),明确了发展方向,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生态景观健康的目标。

2.规划理念

通过综合分析大鹏镇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等现状基础资料,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以下理念。

(1) 生态理念。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首要遵循的原则便是生态保护优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城镇生态和城镇环境,实现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人文理念。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区域文化、历史文脉及民俗风情。规划应充分尊重地域特色,遵循原建筑布局形式,对于民俗住宅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风格,在立面改造中适当加入民俗元素。

(3)个性构建理念。在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个性的体现尤为重要。大鹏镇可谓背山面水,集镇的建设、人们的生活已与山、水完美融合,这一个性在总体规划编制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3 规划重点内容

规划针对大鹏镇典型的山地城镇特征,综合分析其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趋势、交通等情况,对大鹏镇空间结构布局、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用工程、防灾减灾、环境工程等方面作了统一、协调、合理地安排。

3.1 空间结构布局

根据用地布局现状分析,结合影响镇区空间发展制约因素分析,针对空间的近期发展,综合近远期的发展布局,确定镇区的总体规划结构采用“一心一轴三片区”的形式。“一心”:即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一轴”:即沿大鹏河形成的城镇发展轴;“三片区”:城北居住片区,城西工业片区、城南居住片区。

3.2 土地利用

规划居住用地72.4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2.39%;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9.6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34%;规划生产设施用地6.46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3.78%;规划仓储用地面积2.36公顷,占建设用地1.38%。至规划期末,镇区绿地总面积达到24.19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14.16%(见附图1)。

图1用地布局图 图2 道路系统规划图

3.3 道路交通

平容二级公路镇区段作为镇区内部交通干线,沿线建筑控制后退距离,保证道路畅通。镇区接周边村庄公路按9米水泥路面规划。规划结合该镇现状建成区的路网结构及地形的特点,主要道路骨架为六横二纵。规划道路用地29.4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17.24%。镇区的道路分为二个等级:干路红线宽度24米;支路红线宽度12米(见图2)。

3.4 公共工程

目前大鹏镇供水工程能保证全镇居民的生活用水,规划在镇区北部建设大鹏水厂,使镇区供水能力达到0.5万m³/d,满足远期镇区居民用水需求(图3)。根据大鹏镇规划布局及地形情况,结合城镇的发展进程,为了保护大鹏河水环境,规划考虑将大鹏镇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输送到镇区南部的污水处理用地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用于农业灌溉或市政用水(图4)。规划汇水分区内雨水管道根据道路、地形坡向设置,就近排入水体。

图3给水工程规划图 图4道路系统规划图

3.5 防灾减灾

在城镇建设及建筑设计中,要严格控制防火间距,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在改造老镇区时,要拆除耐火等级低的破旧房屋。新建建筑耐火等级要达到一级或二级,加强旧城区消防通道整治,完善新建镇区消防通道建设。要加强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工作,对建筑电器线路加强维护管理,消除火险隐患,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大鹏镇镇区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防,同时按照贵港市及平南县相关防洪规划的要求,做好镇域沿大鹏河和各行政村防洪堤建设。

3.6 环境工程

规划期末镇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4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绿地总面积24.19公顷。控制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以保证镇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控制各类水污染物排放,以保证周边主要地表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Ⅲ类标准。控制噪声的排放,以保证镇区的声环境质量可以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BG3096-93)》所规定的相应标准要求。

4.结语

通过大鹏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实践,个人认为加强山地小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通过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引导产业转移、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加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更多地吸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另外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的重点在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打破交通瓶颈,利用好小城镇独有的生态资源,创造舒适、安全、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从整体思维考虑总体规划,将能真正实现以保护为主、以人为核心的规划目标,同时也将推动小城镇建设向着民俗和文化特色凸显、环境与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4)

一、正视差距不足,高质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实

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中央和省市督察反馈问题为导向,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持续巩固。但工作中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存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一是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个别乡镇和部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认识还不到位,主动抓、亲自抓的力度还有差距;一些部门对工作推诿扯皮,特别是整改环境问题时各自为政,存在牵头部门一家干、配合单位旁边看的现象。一些河(湖)长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仍停留在到河边转一转、随便看一看,盯办整改河湖“四乱”问题不够有力。二是监督管理不够有力。主要是环保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落后,自动化监控程度不高,存在执法不严、心慈手软的现象。

      有些行业主管部门没有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监管责任,一些环境问题屡改屡犯,比如,个别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出现反弹,城区燃煤小火炉取缔不彻底、部分餐馆油烟净化设施运行不正常,冬季牛谷河城区段污水管网破裂或堵塞导致污水外溢河道,等等。三是问题整改不够彻底。一些部门对中央和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不够重视,整改措施不具体、整改时限不明确、台账资料不规范,存在整改质量不高甚至虚假整改的问题,充分暴露出个别行业主管部门督查考核不到位、问题移交不及时、问责问效不严厉,对《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执法不严格,倒逼责任落实的有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年,也是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年,大气环境质量要在202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要全面完成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在今年全面落实,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责任导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治理整体战、绿色发展持久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抓实抓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从今年1月份开始,省委、省政府把县区空气质量纳入考核,实行“红黑榜”公示。考核采取每月与上年同期比较排名,各项空气质量指标不降反升排名后五位的县区列入黑榜,连续三次列入黑榜的将进行组织处理,这对我们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各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排查、管控、整治力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要持续加大煤质管控力度。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要加快推进煤炭供销体系机制建设,在煤炭经营秩序整治、煤炭质量提升、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大煤质抽检频次,对销售不符合环保标准煤炭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确保煤炭市场规范有序运行。要有序推进土炕、土灶、小火炉煤改气、煤改电或洁净煤替代工程,持续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确保达标排放。

    二要严格落实建筑扬尘管控措施。县住建局要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六个100%”防尘措施,对规模以上土方施工工地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开展检测。对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及时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要加大物料堆场密闭贮存和道路洒水降尘,避免二次扬尘。

   三要大力排查整治危险废物。要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重点监管单位实行清单管理,依法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纳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投保范围。要严格落实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统筹做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形成焚烧、填埋、综合利用等多种方式并举的综合处置系统;要认真排查工业集中区环境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行为。

    四要着力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要深入开展重点区域涉重金属行业排查和整治,年内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要加快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列入名录且未完成治理修复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加大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力度,深入实施“厕所革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抓实抓好环境问题整改销号。中央第一二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省级整改“回头看”及复查复核、市级专项巡察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执法岗位大练兵反馈我县的xx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还有x个(x个重复)没有整改到位。各整改主体要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紧盯时限要求,对已完成整改的67个问题适时开展“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回潮;对正在整改的x个问题,加快措施落实进度,强化跟踪问效,确保今年10月底前整改清零,切实以问题整改促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同时,要全面推行生态环境领域“双随机”执法检查,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健全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全力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三)抓实抓好水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河长要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扎实推进全县河道治理工作,持续改善提升水生态环境。

      一要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xx县河流污染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加大xx等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力度,集中排查整治重点河流污染源,全力推进河流污染专项综合整治。各级河长要认真履职尽责,按照县级河长每季度至少专题巡河督导1次、乡镇级河长每月至少专题督导1次的要求,全面开展专项巡河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建立工作台账、确定责任领导、明确整改时限,全力推动整改,确保年内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实现全域水质达标。

    二要持续推进“清四乱”专项治理行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河长要对标“清四乱”重点领域整治标准,统筹推进集中整治和支沟排查,确保发现一处、整治一处,达标一处、销号一处。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河湖管理,在关键河段、砂厂设置视频在线监控,提升日常监管效率。

   三要持续做好水域岸线统筹规划和保护。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和县水务局要持续推进与河、湖、库环境有关的“多规合一”规划,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牛谷河、义陇河及锦屏水库的管理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年内完成常家河、苦水河、安逸河、清溪河、牛洛河、金牛河等6条县级河流的确权划界。县自然资源局和县住建局在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要坚持保护、开发、治理并重,充分留足河湖管护空间,不仅要满足防洪抢险安全的基本需要,更要满足河湖功能持续发挥、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需要。

    四要持续抓好地表水质达标治理。县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要对城区排污口全覆盖排摸,确保管网全接入、污水全收集,彻底解决牛谷河出境断面水质不达标问题。同时,要结合拆危治乱“百日行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督导乡、村两级河长落实治理责任,持续抓好房前屋后、河塘沟渠等重点区域清淤疏浚,确保农村水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四)抓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谋划争取。由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负责,注重长短结合,精心编制好全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全县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好任务书、编排出时间表、划清楚责任田。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按照以县城和乡镇污染治理为根本、河道水质净化和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流域水源涵养和清水补给为基础、流域管理和监测监控为保障的思路,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认真谋划符合渭河流域(xx段)实际的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项目,争取纳入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支撑生态环境加快改善。

二、紧盯重点领域,全方位落实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措施

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边组建、边防范、边应急”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持续提高,风险监测预警水平全面提升,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责任落实不够。一些乡镇和部门属地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一线查隐患、解难题、疏堵点不及时,脱节断档、脱管漏管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隐患治理不实。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三超一疲劳”、农用车违法载人、摩托车违章行驶等现象屡禁不绝;一些商场、超市、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生命通道”不畅、消防器材不齐备;一些企业对隐患熟视无睹,xx物业公司原物资公司站的蓄热罐十多米深的基坑,无任何防护且无人看管,存在严重隐患。

    三是宣传教育不深。面向企业一线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载体不多、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理想;一些复工复产企业安全基础不牢固、技术保障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监管责任落实缺位等现象非常突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刻汲取以往事故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认真落实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个必须”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同安排、同落实。各复工复产企业要严格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全面做好员工健康状况排查、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分散用餐和通风消毒、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坚决防范疫情输入传播。县应急管理局要督促指导各行业主管单位,始终坚持“监管与服务、监管与指导”相结合,积极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中的问题和困难,重点加强对涉及生产消杀类、防护物品的企业、保运转企业和其他高危企业的服务,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全面排查整治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去年,我县境内发生了多起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损失。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汲取事故教训,从严从细抓好本辖区、本行业的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因监管不到位发生灾害事故。

      一要持续抓好各类安全隐患整改。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加快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紧盯人员密集场所,突出道路交通、消防、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危化品、油气输送管线等重点行业领域,按照“六查六看”工作法(查安全风险,看是否有效标明;查责任制度,看是否签订安全责任书;查操作规程和制度,看是否严格执行;查设备设施,看是否安全运行;查经营资格,看是否合法规范;查安全预案,看是否管用有效),扎实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漏任何盲点、不留一个死角。要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销号管理机制,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落实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监管措施,采取约谈曝光、挂牌督办、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整改,坚决做到隐患全消除、问题不反弹。特别要注意的是,去年全县降水多,黄土崖体土体含水量基本饱和,今春土地解冻后,有些地方极有可能再次出现黄土崩塌,各乡镇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措施落实,在去年排查的基础上,对仍处于易崩塌危崖体下和滑坡地带农户,逐家逐户宣传安全防范和防灾避险知识,组织动员及时疏通、改造水路,降低灾害风险;需整修的危险崖体,要动员群众集中整修、消除隐患;需拆除的废弃房屋,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坚决予以拆除;对因灾受损和年久失修等新增的危房,要及时纳入改造范围进行改造。

      二要高度重视各领域风险防控。县应急管理、公安、交通、教育、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协同配合,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全面排查管控安全风险,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重点领域不出任何问题。要持续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力度,严查超速、超员、疲劳驾驶、非法载人、超限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要重点加强客运站的安全检查,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一监管”措施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从源头上消除隐患、预防事故。要持续深化烟花爆竹经营安全专项治理,突出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燃放等各环节,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生产、非法运输等行为,从严整治前店后宅、下店上宅、集中连片经营以及销售超规格或不合格产品等问题。要从经营、运输、储存和经销等各环节着手,加强危险化学品罐区、气柜等重点部位安全管控和用火等特殊作业的升级管理,严防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和爆炸事故的发生。要深刻吸取2019年12月31日县鸿兴供热公司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加大对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电梯等设备的安全监管,全面排查治理隐患,确保运行安全;要加强对用电、加气站和燃气使用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督促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触电和爆燃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扎实开展对小微企业、小加工作坊等场所的专项监督检查,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涉氨制冷、粉尘爆炸之类的企业要重点管控,督促加强设备检测检修,切实做到防微杜渐、抓早抓小。特别要把“九小场所”(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店、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牢牢抓在手上,严防发生事故。

        三要持续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县应急管理、住建、自然资源、综合执法、交通、公安和消防救援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政府火灾防控和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治理专项行动,紧盯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型商业综合体、易燃易爆场所、养老服务机构、宗教场所、文物建筑、餐饮场所、农村麦场等重点场所和重点对象,逐行业、逐区域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查处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单位,对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违规用火用电以及“三合一”等突出隐患,要依法实施警告、罚款处罚;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采取查封、关停、强制拆除等硬性措施,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四要持续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当前已进入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加之气候干燥、清明祭司,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更加严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甘肃省2020年森林草原防火命令》,筑牢用火审批、入山检查、日常巡护、联防联保“四条防线”,坚决查处森林草原防火区烧荒、烧秸秆、烧枝桠、吸烟、烧纸、烧香、野炊、使用火把、点火取暖、焚烧垃圾等一切野外用火行为,坚决禁止野外燃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各乡镇要将防火责任靠实到村、社,靠实到山头地块、林区小班、林缘村庄、坟头户主,确保预防、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缝隙,严格管理可能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严防人为火灾事故发生;要广泛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重要性、安全用火常识以及违法用火法律责任知识,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公众预防能力。

(三)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补齐各类短板,全面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体系。

      一要健全责任体系。县应急管理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以构建“大应急”格局为目标,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压紧靠实乡镇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二要筑牢预防体系。县安委办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危化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灾害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做到精准预警、精准治理隐患、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要健全完善社会共治体系,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着力构建群防群测群治新格局,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要健全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全面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5)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力动员做好夏季灭蚊环境整治工作

病媒生物防制特别是灭蚊环境整治工作是确保我镇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创省级卫生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党委、机关高度重视,会议研究,由行政综合服务中心领导该项工作,拟定工作方案,要求全单位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安排,扎实有效实施了深入宣传动员广泛发动群众,把夏季灭蚊和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当前爱国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标本兼治,防治结合,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双管齐下,做到了措施落实,工作扎实,有安排、有检查、有效果,使蚊蝇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二、突出重点,科学防制,不留死角,全面整治防杀

我中心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和行政综合执法队配合,加强了对我镇各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等重点区域的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对蚊虫做到了防杀结合,确保了防制效果,坚持科学消杀,不流于形式。各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和固卫标准要求,通过认真做好组织安排,落实消杀工作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坚持科学消杀,规范药物使用与管理,切实保证消杀工作质量。并进一步完善各类防蚊设施。全面落实“清、疏、装、防、灭”五环节,即:消除蚊虫孳生地,疏通排污沟渠,实行垃圾日产日清,采用药物喷洒、灭蚊等多种方法杀灭,通过综合治理措施,集中开展蚊虫孳生地环境卫生整治,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卫生防病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三、加大宣传,增强公众卫生防病意识

为让全镇广大群众掌握灭蚊知识,科学、有效地全面开展灭蚊工作,我中心通过专栏、宣传资料、电子显示屏、板报等多种形式在辖区内进行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增强了居民对蚊虫危害性的认识,使辖区居民掌握了灭蚊防病知识,形成了人人了解灭蚊、人人关心灭蚊、人人参与灭蚊的良好氛围。广泛发动广大经营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消除一切卫生死角和蚊虫孳生地,要求门前“三包”,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自觉做到了不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维护好清洁、生态和谐的镇域卫生生活环境,确保了人民身体健康。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6)

(一)不断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体系

3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暨生态市建设大会,对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部署了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原市长张秋波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7年度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新一轮责任书在总局制定的生态县指标体系上增加了辐射环境安全、环境应急系统的建立健全、河流水质出境断面考核、燃煤电厂脱硫等内容,使责任书内容更加的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市政府在*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生态市建设列入要着力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下发了《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认真实施《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

《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于2005年6月通过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论证。该规划主要分为启动和推进阶段、发展和提高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安排了工业结构调整,生态工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等9大类、152个、总投资为315.65亿元的生态市重点建设工程。确保在2018年前,把聊城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市和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国江北水城。围绕这一规划目标,我们对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开展了督查工作,有关责任单位也都采取有力措施,制订工程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力争按期竣工。

(三)狠抓污染防治,完善环境污染应急反应机制

为改善环境质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点源治理为重点,组织编制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努力抓好水污染防治。二是组织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治污情况进行了检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经消毒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三是对各电厂完成脱硫任务作了计划安排,督促各火力发(热)电厂加快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对进度慢的电厂下达了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四是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修改完善了《聊城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反弹

通过采取110环保联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在重点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等多种形式的执法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认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和“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认真论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城市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深入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超标排污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地遏制了污染反弹,保障了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五)“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以来,我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从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全面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模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28项指标已达到了国家考核标准,10月31日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12月12日,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创模”技术核查,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家技术核查组反馈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迎接国家环保总局的最终验收。

(六)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全市深入开展了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生态市建设。一是建成了莘县、东昌府区、东阿县等3个部级生态示范区,冠县、临清、高唐、茌平、阳谷等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二是高唐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生态县建设试点,阳谷县和东阿县也积极开展了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三是建成了东昌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了6处森林公园、2处风景名胜区,受保护国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达8.42%。四是聊城凤凰新城、中通时代豪园、高唐怡园小区、大田小区等4个住宅小区开展了省级生态居住小区创建工作。五是冠县梨园、马颊河度假村、东昌府区姜堤乐园、阳谷县景阳冈等4个风景区开展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七)生态林业建设成绩显著

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聊城的决定》,全市上下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工程,构建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不断完善提高绿色通道工程,努力优化树种结构,着重抓好黄河故道、引黄沉沙池等重点区域的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使林业生态防护能力不断提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截至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已达到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了26.13%。

(八)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进

全市不断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力度,重点抓了10个农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启动了畜牧场中、小型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全市新建沼气池7500余户,是去年的3.5倍,累计建池可达23000户,全年我市共争取财政资金支持1225万元,目前已到位765万元,专款专用补贴给农民,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沼气生态家园新建2000户,是去年的3.3倍,累计可达8000户。新建“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温室200余处,累计达2700处,建成了东昌府区大屯生态家园新村、东阿县大成“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园、东庙沼气示范村。

(九)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突破

目前,全市共有9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工作中,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始终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当作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来抓,通过努力,今年全市共有27个乡镇提出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创建工作,4年来,全市共批准三批90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试点,其中有37个通过了生态示范乡镇、村的验收。有力的促进了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在农村的深入开展。

(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全面铺开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市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9月初,各县(市、区)通过大量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完成了土壤调点区域的摸底调查工作,对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和省环保局的有关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审核。10月份,我们又按照《土壤污染状况调点区域选择原则和布点要求》对75个重点调查区域进行了认真核查,确定了66个重点调查区域和约17000个监测点位,从而为做好下一步调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生态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产业占较大比重;个别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偷排偷放超标污水现象时有发生;生态居住小区、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太小。今后,我们继续突出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近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为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生态市建设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保护生态的法治意识,积极引导社会和公众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生态文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构建现代生态文化体系。

(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资源的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和合理开发。搞好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彻底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系统推进企业、行业、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循环经济试点。

(三)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各项指标要求,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加强对水污染、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船舶污染、生态及面源污染的治理等工作,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力争春节前通过国家“创模”验收。

(四)以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围绕实施“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南水北调工程和饮用水源地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重点抓好燃煤电厂脱硫工作,运用高新技术加快造纸、化工、电解铝、水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的提升改造,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7)

一、坚持科学发展,把环境保护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光荣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五”期间,我们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得到缓解,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改观。在自治区工业化加强推进、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凝结着全区环保战线同志们的智慧和汗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环境保护方面长期积累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而新的问题又在不断产生,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实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友好的要求差距比较明显;个别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重点城市的大气污染、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全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认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有的地区、有的干部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思想认识仍然不到位。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生产设备投资轻环境保护投入的倾向不同程度地有所存在。二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尽管“十五”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总体上产业层次还比较低,工业结构以重为主,能源资源消耗高,排污总量较大,还没有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方式。三是执法监管比较薄弱。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突出,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为此,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依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不仅成本高、效益差,而且难以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就是以较小的环境投入和成本,换取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而且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这个角度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国家进行生产力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已经成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环境标准已经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的关系,变被动适应为主动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的良性互动。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是建设和谐内蒙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达标。完成这些目标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力度,在努力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同时,确保完成资源环境的约束性目标。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是一个地区发展条件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迫切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实实在在的政绩,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这件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地区发展形象的大事抓紧抓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空气,确保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时期。自治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明显好转。全区90%以上的重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水质达标;60%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在2005年基础上,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8%和6.7%;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稳定在国土面积的13%以上,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基本建成机构健全、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环境事故应急体系,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对于我区这样一个能源、资源性产业比重较大的产业结构,实现降耗减排的约束性目标,难度很大,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总理提出的“三个转变”的要求,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扎扎实实地把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确保完成各项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污染治理,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是污染防治,当务之急是抓好水和空气等污染的突出问题。要抓好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全面完成保护区规划,保护集中饮用水源地,确保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要认真执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水污染隐患排查力度,落实防治责任制,严防发生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抓紧制定鼓励节约用水的政策,尽快建立高耗水行业用水限额制度。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努力改善空气质量。组织实施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抓好电力、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源防治。要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要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机动车辆、噪声、烟尘污染,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村牧区面源污染。

(二)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创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生态平衡,既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也是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实践证明,相对于污染治理,生态系统破坏后的恢复是一个更加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尽管近年来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生态环境仍然非常脆弱,必须毫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以恢复生态功能为重点,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保护好天然植物和生物的多样性。各地要科学划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的优化布局和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要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落实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做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要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统筹协调。

(三)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是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途径。一是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非资源型产业,积极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向集群化、基地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通过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下决心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严防区外落后生产能力向我区的转移。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大清洁生产的推进力度,推动企业内部循环。以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建立企业间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机制,推进工业园区的内部循环。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和服务业,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体系。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要积极开展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攻关,加快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努力将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加强环境保护,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加大财政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能力建设,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把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要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保护环境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级政府要对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把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解决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环保任务,将环境质量各项目标层层分解,实行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要建立环境保护问责制,对因决策失误、行政干预、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要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到“十一五”末,国家给我区下达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14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是27.7万吨,按照国家的要求,自治区要将这些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给各地,各地要尽快将指标逐级分解并落实到排污单位。对自治区政府下达的指标,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要加快节能减排指标统计体系、动态监测体系、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建设。今后,自治区政府将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让社会和群众监督。各地要拓展思路,坚持多渠道落实总量控制目标。在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中,要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排放总量;在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治理中,要通过环保工程减少排放总量;在城市环境设施建设中,要通过污染防治基础设施降低生活污染总量;在重点企业的环保工作中,要通过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削减总量;在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中,要通过增量带动存量调整来消化总量,做到科学合理利用环境容量,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在完成环境目标的同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要建立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推进的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土地规划、资源开发、开发区建设等重大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估价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积极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完善规划环评专家审查机制,从决策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今后凡是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8)

2低碳消防

2.1火灾中物质燃烧会排放有害物质物质的燃烧,必然要排放CO2等有害物质,不同物质燃烧乃至物质燃烧量的多少,决定着排放出有害物质的多少。比如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1987年5月6日发生大火,燃烧了28d,焚毁了10万hm2森林,其有害物质排放量相当大,对人类的危害也大,在这场森林大火扑救过程中,有193名人员殉职,这些殉职者多是吸入有毒烟雾过多身亡的。又比如1997年6月27日21时,北京东方化工厂储油罐区发生火灾。该灌区共有31个储罐,罐内分别储存乙烯、丙烷、液化气、汽油和柴油等1.9万t。大火持续燃烧40h,焚毁油料,损失1.17亿元,在扑救火灾中,有8人殉职,40人负伤。这么多的油料燃烧,要排放多少有害物质。近年来,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火灾10万起,排放有害物质也是相当庞大的。

2.2关于灭火剂的使用我国传统的灭火剂是水,水能克火,但是消火过程中,最忌讳过量射水,以避免造成水渍损失。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火灾中燃烧物的不同,化学灭火剂应运而生。适量向火场注射化学灭火剂是必要的,但从低碳的观念出发,过量注射化学灭火剂所造成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水渍的二次污染。曾有一家建在黑龙江畔的化工厂,当油罐火灾时,大量注射化学灭火剂,经过一番苦战,大火虽然被扑灭了。但是灭火剂混合油污一起流到江水中,造成跨省乃至跨国污染。

2.3低碳消防的概念低碳消防就是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减排防灾。依法加强消防监管,倡导在城乡建设中提高耐火等级,减少火灾荷载,降低燃烧物在火灾中排放有害气体的浓度。在消火过程中,采用洁净低碳灭火剂,尽快淘汰不环保的灭火剂、采用快捷灭火方式,以减少火灾燃烧范围,下大力预防火场上危险气体、液体的泄漏,减少灭火剂的流失,确保火场周边的大气、大地和水域少受污染。因此,做好防火工作,力争减少火灾发生,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并在火中科学使用灭火剂这是低碳消防的一项重要内容。

3探索低碳经济和低碳消防的结合模式

3.1近年的环境污染和雾霾的形势据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9日电: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专家称趋势仍会增强。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大气中PM2.5浓度处于较高水平,伴随PM2.5等环境浓度的升高,东部地区的环境空气呈现出多污染物共存、相互影响等复合大气污染特征。2013年10月21日前后,史上最严重雾霾袭击东北,清晨哈尔滨市区大部分地方的能见度,有的地方甚至能见度不足10m。北京市2013年污染减排任务确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这四项主要污染物均要比2012年削减2%。但是,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天公不作美,北京的高浓度雾霾天数持续上升。仅2013年6月,北京雾霾天气高达18d,是近10年同期雾霾天数的3倍。面对雾霾,北京和全国各地应急响应不断,停驶部分公务车、企业减排或停产、部分工地停止作业。部分专家认为,天气变化并未出现较大起伏,“人为因素”影响环境、大气污染仍在累积、环境容量下降,是雾霾高发的根源。因此低碳消防是低碳经济的必然。

3.2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重在于“防”在低碳经济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人认为凡是节能的建筑材料就是低碳材料,例如:将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芯材或者硬质聚氨酯芯材的挤塑彩钢板,推上大雅之堂。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胶州路高85m,28层的教师公寓大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8000m2,58人死亡,86人受伤。2009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五),建在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在建服务楼发生火灾,该楼30层159m,建筑面积103648m2,过火面积22000m2,全部外墙保温材料及其幕墙框架被焚毁,内部结构和设备也有不同程度的烧损。直接损失150721938元,在灭火过程中有一名消防警官殉职,五名消防警员受伤。2011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一),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AB两幢高层建筑被大火吞噬。过火面积10839m2。A座距离B座数10m,A座着火后,B座外墙保温材料也被燃烧起来。以上这三场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起因都是其外墙保温材料采用了可燃烧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挤塑板,这些材料如遇到焊接火花、烟花爆竹就会带来灾难。据调查目前我国各地城乡,使用聚苯夹心彩钢板盛行,几乎遍地“开花”,然而,对于这些材料给火灾带来的危险性用户并不知情。这种白色污染建筑材料是十分危险的。目前建材市场上的彩钢板或挤塑板通常多是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者硬质聚氨酯为芯材,其外包金属多为锌铝制品,这种板面遇到高温时极其易容融化流淌,熔融点为418℃。其聚苯芯材在65℃温度条件下即开始排放出有毒气体,自然温度为300~500℃,燃烧时会产生浓烟和细小微粒在空气中漂浮扩散。它对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会使吸入者头痛、失聪,对脑神经有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3.3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也离不开科学的“灭火”低碳经济和低碳消防以及二者的结合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消防辖区内创建低碳生态区或许是低碳经济和低碳消防比较好的结合方式。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北部地区,将成为北京城最大的低碳生态区,区域内建筑将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按照“北京市海淀区北部地区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据称:所有入住项目,不管是公共建筑、研发建筑、工业建筑,还是居住建筑,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开发商须要政府部门签订承诺书,把达到建筑标准明确写在合同里。所有新建建筑都必须是绿色建筑,已建成未达标的建筑也将改造成绿色建筑。这样一个区域相当于海淀区消防支队50%的辖区,以后如果有条件会逐渐创建全区域内的低碳生态区,使这里的消防安全条件大大得到改善。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9)

一是以自己敢于担当、认真负责、以身作则的态度,带出了一支业务过硬,作风顽强,敬业爱岗,且充满朝气的消防队伍。为消防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一名队长应有的作用,有效的控制了火情火灾的发生和蔓延,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几年来没有因消防不力影响到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一直保持了公司无消防责任事故记录,为公司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

二是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消防管理水平。按照公司和消防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三级”消防管理体系,组织拟订了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消防定期试验制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管理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灭火预案》等20多个制度,明确了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落实以防火、防爆、防盗、防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突发事件为重要内容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高了消防管理水平。

三是注重技术培训,善于学习,提高消保队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坚持对消保队员每年组织一次为期30-40天的消保理论和实操训练,全面提升消防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处突能力。牵头组织每年对全厂义务消防人员进行1-2次消防知识培训,培训面达80%。按期组织并完成了消防应急实战演练,提高消防人员实战能力和安全意识。

四是坚持查隐患,抓整改,重落实,营造消防安全环境。带领队员在认真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了对消防设施设备的巡查和整改力度,将全厂消防设备、设施日检消缺工作纳入每天的日常工作,每月进行1-2次消防安全大检查,每天对重点消防部位进行多次消防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防设施随时处于良好有效的状态,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生产环境。

五是带领全队积极配合协助消防施工单位完成消防整改项目,为省消防总队对兴电的消防合格验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环境消防工作总结篇(10)

(一)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是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的重要延伸

市场生态环境新理念的提出,是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把对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探索提到了新境界、推上了新高度。生态环境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概念,将这一自然科学的概念引入到社会科学中,借鉴自然生态环境的性质和规律,运用于市场监管领域,从而使市场经济秩序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和谐统一。所谓市场生态环境,是指市场运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基本条件,是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相互竞争、制约和合作关系的总和。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通过达到投资与消费的安全性、交易与竞争的公平性、信息的对称性、资源的流动性等动态平衡,使市场内利益各方实现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市场生态环境”这一新概念,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工商监管的职能和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预见性,揭示了监管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是贴近辖区实际,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活动之后,北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首都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建设世界城市作为首都工作新的奋斗方向。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给予“总部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的西城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三个北京”的目标,西城提出了新“三区战略”。即努力使西城区成为“人文北京”的示范区、“科技北京”的精品区和“绿色北京”的先行区。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给辖区经济主体提供更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推动西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是实现新“三区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三)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是落实“四个只有”要求,切实转变工商职能的重要举措

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提出了“四个只有”的指导思想,与“四个统一”、“四个转变”、“四高目标”共同构成了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深入阐述了新时期工商机关的职能作用,指明了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方向。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是“四个只有”在基层工作实际中最好的践行方式和实践途径。是工商工作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的根本落脚点。我们要深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把“四个只有”和营造首善的市场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力的市场监管执法,打击违法行为,优化投资环境,维护交易公平,保障消费安全。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为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环境提供智力支持

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关键因素在于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推进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提高履职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适应现代化经济监管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提高监管能力人手,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大力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深化岗位职责管理,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努力构建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

(一)深化价值观建设,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提供思想保障

2010年,北京市工商局提出了“职业六感”的价值理念,即融入首都工商集体的职业归属感,个人职业发展与工商事业发展休戚与共的职业使命感,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职业责任感,运用公权力服务社会的职业成就感,同舟共济争创优秀团队的职业荣誉感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幸福感。这是“两甘精神”的具体体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首都工商统一职业价值观的内涵。以“两甘”精神为核心的统一职业价值观是首都工商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我们带队伍、干事业、促发展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支柱。继续深入开展以“两甘”精神为核心的统一职业价值观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六感”理念,有效提升各项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以开展大讨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统一全局建设良好市场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形成思想上热爱工商事业、行动上于好本职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专业化培训的针对性,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提供人才保障

围绕分局“学习力建设”年主题活动,以“建设学习型班子,带出学习型队伍,创建学习型机制”为目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更新观念,强化干部对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环境的理论思考和自觉实践;强化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党性政风教育,提高干部的道德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坚持专业化培训导向,实现练兵比武常态化,促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升,有效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强化绩效考核,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提供机制保障

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常量、工作标准和督察考核”相融合的“六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是基础、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是过程、工作标准和工作常量是要求、督察考核是手段”的理念,将关键点控制和风险点防范引入岗位职责,形成更加规范和符合工作实际发展的岗位职责。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与深化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明确科所职能划分,实现执法资源的科学整合,进一步完善人员调配机制。

三、围绕区情特点。全力打造具有西城特色的首善市场生态环境

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就是促进市场各要素的和谐发展,做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把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同服务市场主体、促进市场发育、完善市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中办实事、求实效。在服务中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的服务。

(一)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客观、科学的市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市场生态环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什么样的环境才是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标准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和完

善。西城区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和首都功能核心区。具有国家行政办公职能、综合性文化职能、商业商务活动职能、高品质生活居住职能等,特殊的区域定位和环境因素给我们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环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立足区情,我们提出了营造具有西城特色的“首善”的市场生态环境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客观地设定监管绩效考核标准,科学评估辖区市场秩序指标,提升对辖区市场秩序的整体监管效能,全力打造首善的市场生态环境。

(二)紧贴职能,打造具有辖区特色的登记注册服务产品

认真贯彻落实市工商局《贯彻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文件的意见》,建立对园区内大中型企业的“跟踪登记制度”,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对照中关村、德胜园区发展模式,以金融街区为服务工作突破口,打造“金融街区企业品牌”,研发适应街区发展的信息服务产品。建立“登记注册服务工作站”,为金融街区内的高端用户提供贴身服务。以“社会所需、市场主体所求、工商机关所能”为原则,加强企业注册事前行政指导,为企业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搭建交流平台。

(三)强化风险源控制,实现辖区市场秩序风险日常防控能力的有力提升

借鉴奥运会和60年大庆保障期间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依托市场主体监管系统,健全市场秩序风险的日常防控机制。结合监管重心的转变开展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相关机制,细化工作标准。强化对风险环节的“痕迹化”管理,规范日常检查工作流程,强化痕迹巡查,规范巡查档案管理。

(四)深化工商行政指导,不断提高行政指导效能

进一步完善助成性行政指导和调停性行政指导的项目和机制,科学评估行政指导在预防违法、规范行为、化解矛盾、改进机制等方面的效能。在全面梳理行政指导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行政指导程序,统一行政指导统计口径,完善行政指导评估考核方式。加强对行政指导典型案例的整理汇总。强化课题调研,抓住立项、审批、实施、考核四个环节,确保行政指导工作顺利开展。在行政指导立项中,加强调查研究,咨询论证,使指导项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普遍立项的基础上。抓好重点行政指导课题的转化应用工作。

(五)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椎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推动“社会化检测机制”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者风险防范措施,引导帮扶有条件的食品经营单位建立自检实验室及检测设备,实现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对“食品检测进社区”的分类指导,强化社会监督工作机制。探索“商场超市、食杂店及有形市场分类准人”的监管工作机制,优化执法效果。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社区食品店物流配送机制”建设。在辖区食品批发企业中实施“一票通”制度,推行电子台账制度。

上一篇: 精彩瞬间荣耀时刻 下一篇: 干部选任工作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