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4 22:23:56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1)

 

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对培育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锻炼创新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价值正日益凸显。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和功能发挥的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成为新时期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摘要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1、第二课堂活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教育应该是在学生的互动参与中完成的,而不应是单向的灌输。在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育管理论文,学生对于参与过程有充分的选择权、自主权,因此第二课堂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和中和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互动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的是“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差,而第二课堂则多以团队活动形态存在,较好地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使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个性、不同需求的团队成员通过知识的互通、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获得相互的交融与促进。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突出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学生自主性强,学生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创造性

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相比,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身亲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体验生活与社会、领悟人生哲理论文网。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阵地,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得到训练。在获得锻炼和体验的同时,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当前社会竞争的形式和就业的需求,完成“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4、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创造精神

第一课堂多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而第二课堂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受到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将第一课堂中学到的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开阔视野,培养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想象能力,发挥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创造精神。

二、现阶段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

现阶段,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尚不成熟,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范运行机制当前教育管理论文,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诸多不足。

1、第二课堂活动与教育发展趋势的不适应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生活、交往、学习、工作的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化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太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许多活动的开展是就活动而搞活动,缺乏系统考虑与设计,没有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且许多活动的内容呆板、形式单一、层次不高,往往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步调不一致。

2、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成长需要的不适应性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越来越强。不仅在第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作用越来越多,而且在第二课堂活动上,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许多与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弊病,也存在着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如,缺乏活动场所、经费短缺、活动内容不丰富、层次不高,活动多而杂、系统性不强等现象。

3、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活动相结合的不适应性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学术科技、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社会适应性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它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与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差等缺点,特别是由于一些高校没能把第二课堂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与其他教学工作系统考虑,使得第二课堂活动往往与第一课堂教学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导致教学与学生工作的矛盾,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二课堂活动受到影响与冲击。

4、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机制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适应性

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对各种学生组织(含社团)的管理也是松散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目的性、科学性不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没有比较与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活动,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跟踪、调查与反馈,即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

三、优化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措施

1、促进学生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高第二课堂的参与度

有关调查表明,第二课堂主要是部分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组织的,虽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同学没有参与第二课堂,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采取如学习互助小组、“一助一”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两个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更多同学参与第二课堂,切实扩大第二课堂的影响力。

2、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思想需求,进一步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论文网。在保证不偏离社会主义大学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满足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不同需求,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第二课堂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比如,可以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焦点、热点问题,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解决他们思想和精神上的困惑。

3、提供活动开展的资金保障,进一步改善第二课堂的物质条件

资金是第二课堂组织自身建设和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第二课堂组织的资金有多种来源渠道,其中主要途径是学校院系拨款、企业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要摆脱单一依赖拨款的被动方式,积极主动地通过外联、自筹、节俭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育管理论文,设立课外活动创新基金,并科学引导和规范企业赞助,使第二课堂开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4、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的制度保证

就评价体系而言,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构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对创新环节的评价,要有方向性、可行性和先进性,不仅要评学生,更要评教师,不仅要评结果,更要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第一课堂成绩不好,就剥夺他们在第二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高校还应更多地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如创新态度、表现和各种能力等,而且应该把大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尤其要注重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结果的评价则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考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

【2】魏保立.大学生第二课堂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3】陶丽.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4】周玉,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3).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2)

由于生源层次、文化素质、学习心态、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不同,相对传统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为普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为严重,高职院校教学课堂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迟到: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迟到五到十分钟的学生居多,有些学生起床晚,来不及吃早餐,或者直接带早餐到教室。玩手机:手机上网、发短信、QQ微信聊天,听音乐。逃课:每个班都有几名经常逃课旷课的学生,及时去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学生只有不到50%能做到认真听讲,老师提问不知道提问的内容,或者知道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睡觉:由于晚上睡觉太晚,导致早晨起不来,或者上课精神萎靡不振,出现打瞌睡等现象。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引起上述高职课堂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出现上述表现,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和教师的问题,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学生的懈怠心理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懈怠心理,对于大学课堂学习重视不够。面对许多只要考前突击几天就能“过关”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逃课。对于他们而言,进入大学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像高中那样辛苦奋斗就能轻松通过考试。而现在中国大学严进松出的制度也使得高校的考试变得越来越容易,60分万岁的心理便很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教育中面临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很无奈迷茫,学了能不能很快有用,是不是可以就业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心理浮躁,甚至厌学的情况。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缺乏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即使教师采取各种教学策略,别出心裁地设计问题或互动环节,学生仍然只是作为观众,不愿意参与互动环节,或者被动的配合。传统的学生依赖于教师的长期导向的思维的形成,并延伸到大学课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部分高职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启发性的问题比较少,加之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思维空间,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等现象。

3、教师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制约

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教师更多地在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弱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有些教师上课就来,下课就走,课间很少与学生互动,认为讲课是教师的事情,听课是学生的事情,对学生的提问不详细回答,敷衍了事,长期以往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不融洽。有些教师缺乏管理意识放任到课听课状态,虽然看到种种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因管理无方而无可奈何。

4、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和体系缺乏科学性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教学条件或者专业的的限制课程设计更注重知识的传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良差的唯一标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脱离了社会的需要。教师应积极采用发展性评价标准,确定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持续不断地搜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

加强班级管理,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定时召开班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在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凝聚力。班主任要认真负责,对逃课旷课或者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个别谈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班主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到课率和上课情况。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积极作用,协作完成课堂教学管理。

(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观念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观念,全校教师统一口径,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自觉增强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做一个负责的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管理当作分内的事情,把它提升到和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高度,用优质的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的上课质量

如果教师能把课讲得层次分明、绘声绘色,一定可以树立威信,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通过上好课来吸引学生,而不是靠点名留住学生。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技能培训、教学观摩、讲课比赛等形式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例如现在的翻转课堂和微课。

(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现在大学生与以往的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总以老眼光来看待新学生,要与时俱进,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朋友与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课堂管理,但要注意把握度,有些教师和学生太过亲密,在学生中树立不了威信,同样不利于课堂管理。

(五)加强课效研究

“有效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否完成要教的内容或教得不认真。主要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获得了怎么样的进步或发展,要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有效性指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确立学生的意识,关注学生的成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3)

【论文摘要】课堂是学校实施教学的阵地,不同层次的教育应针对自身的课堂目标对课堂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居于高中以上教育层次的高校而言.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基础教育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对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是建立有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一般而言.高校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为社会培养能胜任社会工作的人才。高校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阵地.但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使高校这一目标不能更好的实现。针对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冲突管理这一角度进行探析.认为高校课堂应是冲突之下的和谐课堂.这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冲突管理与高校课堂管理

1、冲突管理

一般认为.所谓的冲突是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感受到的不一致的观点差异。所以冲突的实质其实是观点差异。管理学上的冲突管理侧重于对难以避免的冲突的合理妥善的解决。

现代冲突理论认为:过于融洽、和平、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会表现出冷漠。冲突水平太低的组织没有创新精神.工作过于日常,不易暴露出工作中的错误,因此组织显得没有活力,对外界的变化反应缓慢。不利于组织在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因此领导的任务是维持适度的冲突。当组织内部冲突太多时。应设法尽力消除冲突.当组织内冲突太少。应通过各种方式适度地激发冲突,以维持组织的生命力。

2、高校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计划、决策、组织、监督和调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最大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据此,课堂管理一般可分为三大要素: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和课堂气氛的营造。

不同教育层次的课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特点.笔者认为高校课堂有自身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一些特点:(1)开放性。高校教育的大环境决定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应该是有极大开放性,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2)学术性。与基础教育相比。高校课堂所传授知识更具有学术性,处于一种百家争鸣、不断前进的状态。(3)思维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决定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高校培养目标之一。所以.高校课堂中学生不应该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而应该是积极思考并形成个人观点的主体。(4)先进性。高校课堂知识的传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避免课堂教学内容陈旧。

3、高校课堂的冲突管理

在冲突管理的理论基础上.笔者结合高校课堂管理的特点.对冲突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做了适当的补充,认为高校课堂的冲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授知识所产生的不同有价值的观点。因此,所谓的高校课堂的冲突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很好的引导学生建立适度的冲突.并对冲突进行妥善解决.从而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的目的。基于此。高校课堂的冲突管理应该包括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形成冲突、合理控制冲突的进展、结束冲突并总结冲突价值

二、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实施冲突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在不断地完善提高。但还存在着很多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的地方.使高校课堂的功效发挥尚不够充分和全面。概括而言。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评价标准与评价实施相脱节

从课堂管理的学校环境来看.高校对课堂的评价标准表面上看来逐渐素质化.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忽视学生非理性发展,造成学生知识观的狭隘。同时,评价标准的存在意义进入实用功利主义误区,评价成为教师晋升、奖惩实施的依据,失去了自身的发展性价值。从这些方面看。当前课堂管理的评价标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决定了.高校课堂管理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的提升.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要求也不相吻合

2、课堂内容未来适应性不够强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是高校中还有很多教师所授内容的更新还是处于落后状况.一次备课之后的授课基本上是第一次授课的重复.夸张一点来讲.包括第一次授课所引用的笑话都没有改变。这样的授课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很容易造成课堂反应过于平静,甚至呆板。同时.教师讲授的内容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系统化.依然停留在基础教育所追求的结论的完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激活

3、教师忽略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互动相对来说不足。同时,课程评价所存在的不足更是导致教师盲目完成授课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情感投入甚少.不顾及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忽略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培养。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过长,适应成本过大。

4、课堂问题行为不能很好处理

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导致教师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对课堂追求表面的和谐.无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行为.甚至刻意压制学生的行为以防止问题行为的暴露。这样导致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问题行为和思想不断累积.这违背了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最终导致不良社会行为的产生。

基于前文对高校课堂的特点的分析.以及此小节内容的阐述.笔者认为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的是有其必要性的:首先.冲突管理的实施与高校课堂的特点相吻合。冲突管理是一种相对开放的管理.校能使高校课堂教学时刻处于开放、前进的状态。高校课堂上实施冲突管理,能够使课堂在知识传递的同时.成为新知识诞生的另一阵地。

其次.冲突管理能有效弥补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冲突管理能有效沟通教师和学生,增进彼此的了解.及时觉察学生的动态。同时.冲突管理的实施能使课堂评价与评价实施有效结合起来.避免两者的脱节。

最后.冲突管理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相吻合的。冲突管理能使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迅速适应生存环境,在工作和生活处于困境时,能够另辟蹊径.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

1、转变课堂评价标准,为课堂实施冲突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果往往决定过程.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实施的落后必然会导致课堂管理的落后。评价标注应该是发展性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在评价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反馈。防止重大偏差的出现。在评价手段方面.不能过于强调量化而忽略“质”的评价手段.要全面准确的理解教育工作,不是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准确、科学的运用量化手段来衡量。具体实施上。可以采取课时冲突总结的手段.教师定期缴纳课程总结,将学生“冲突观点”进行总结备案。

2、建立课堂“冲突文化”,将“冲突”看做学习的必需品

从学校到班级.全面进行“冲突观念”的培养.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从害怕“冲突”和一味压制“冲突”.片面追求课堂“和谐”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和定位课堂冲突。合理的课堂冲突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去制造必要的“冲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必要条件。譬如可以在课余时间.甚至课堂上开展类似辩论赛的文化探究氛围,将批判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冲突”走向

教师应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很好的定位.适当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冲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应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制造适度的冲突,避免极端现象的发生。在“冲突”产生之后,从细节上讲.教师应该有敏锐的嗅觉觉察出学生的问题行为.及时纠正。从整个课堂来看.教师也应该有能力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从大局上控制冲突的走向和局势的发展。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将会陷入被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4、培养学生和教师角色转化意识,保证冲突管理中正确的角色定位

学生和教师的现实角色不利于冲突的形成、文化的碰撞。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毕恭毕敬。“好学生”的标准就应该是好好听老师讲。现实中形成的习惯让课堂上缺少活力.缺少“冲突。课堂冲突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和教师各自在冲突中的新角色.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虚拟的新角色.能使学生和教师摆脱传统意识的枷锁,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5、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包括对学生的激励和对教师的激励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4)

一般而言.高校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为社会培养能胜任社会工作的人才。高校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阵地.但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使高校这一目标不能更好的实现。针对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冲突管理这一角度进行探析.认为高校课堂应是冲突之下的和谐课堂.这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冲突管理与高校课堂管理

1、冲突管理

一般认为.所谓的冲突是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感受到的不一致的观点差异。所以冲突的实质其实是观点差异。管理学上的冲突管理侧重于对难以避免的冲突的合理妥善的解决。

现代冲突理论认为:过于融洽、和平、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会表现出冷漠。冲突水平太低的组织没有创新精神.工作过于日常,不易暴露出工作中的错误,因此组织显得没有活力,对外界的变化反应缓慢。不利于组织在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因此领导的任务是维持适度的冲突。当组织内部冲突太多时。应设法尽力消除冲突.当组织内冲突太少。应通过各种方式适度地激发冲突,以维持组织的生命力。

2、高校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计划、决策、组织、监督和调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最大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据此,课堂管理一般可分为三大要素: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和课堂气氛的营造。

不同教育层次的课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特点.笔者认为高校课堂有自身区别于基础教育的一些特点:(1)开放性。高校教育的大环境决定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应该是有极大开放性,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2)学术性。与基础教育相比。高校课堂所传授知识更具有学术性,处于一种百家争鸣、不断前进的状态。(3)思维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决定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高校培养目标之一。所以.高校课堂中学生不应该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而应该是积极思考并形成个人观点的主体。(4)先进性。高校课堂知识的传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避免课堂教学内容陈旧。

3、高校课堂的冲突管理

在冲突管理的理论基础上.笔者结合高校课堂管理的特点.对冲突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做了适当的补充,认为高校课堂的冲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授知识所产生的不同有价值的观点。因此,所谓的高校课堂的冲突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很好的引导学生建立适度的冲突.并对冲突进行妥善解决.从而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的目的。基于此。高校课堂的冲突管理应该包括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形成冲突、合理控制冲突的进展、结束冲突并总结冲突价值

二、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实施冲突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在不断地完善提高。但还存在着很多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的地方.使高校课堂的功效发挥尚不够充分和全面。概括而言。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评价标准与评价实施相脱节

从课堂管理的学校环境来看.高校对课堂的评价标准表面上看来逐渐素质化.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忽视学生非理性发展,造成学生知识观的狭隘。同时,评价标准的存在意义进入实用功利主义误区,评价成为教师晋升、奖惩实施的依据,失去了自身的发展性价值。从这些方面看。当前课堂管理的评价标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决定了.高校课堂管理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的提升.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要求也不相吻合

2、课堂内容未来适应性不够强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是高校中还有很多教师所授内容的更新还是处于落后状况.一次备课之后的授课基本上是第一次授课的重复.夸张一点来讲.包括第一次授课所引用的笑话都没有改变。这样的授课内容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很容易造成课堂反应过于平静,甚至呆板。同时.教师讲授的内容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系统化.依然停留在基础教育所追求的结论的完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激活

3、教师忽略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互动相对来说不足。同时,课程评价所存在的不足更是导致教师盲目完成授课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情感投入甚少.不顾及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忽略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培养。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过长,适应成本过大。

4、课堂问题行为不能很好处理

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导致教师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对课堂追求表面的和谐.无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行为.甚至刻意压制学生的行为以防止问题行为的暴露。这样导致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问题行为和思想不断累积.这违背了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最终导致不良社会行为的产生。

基于前文对高校课堂的特点的分析.以及此小节内容的阐述.笔者认为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的是有其必要性的:首先.冲突管理的实施与高校课堂的特点相吻合。冲突管理是一种相对开放的管理.校能使高校课堂教学时刻处于开放、前进的状态。高校课堂上实施冲突管理,能够使课堂在知识传递的同时.成为新知识诞生的另一阵地。

其次.冲突管理能有效弥补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冲突管理能有效沟通教师和学生,增进彼此的了解.及时觉察学生的动态。同时.冲突管理的实施能使课堂评价与评价实施有效结合起来.避免两者的脱节。

最后.冲突管理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相吻合的。冲突管理能使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迅速适应生存环境,在工作和生活处于困境时,能够另辟蹊径.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

1、转变课堂评价标准,为课堂实施冲突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果往往决定过程.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实施的落后必然会导致课堂管理的落后。评价标注应该是发展性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在评价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反馈。防止重大偏差的出现。在评价手段方面.不能过于强调量化而忽略“质”的评价手段.要全面准确的理解教育工作,不是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准确、科学的运用量化手段来衡量。具体实施上。可以采取课时冲突总结的手段.教师定期缴纳课程总结,将学生“冲突观点”进行总结备案。

2、建立课堂“冲突文化”,将“冲突”看做学习的必需品

从学校到班级.全面进行“冲突观念”的培养.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从害怕“冲突”和一味压制“冲突”.片面追求课堂“和谐”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和定位课堂冲突。合理的课堂冲突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去制造必要的“冲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必要条件。譬如可以在课余时间.甚至课堂上开展类似辩论赛的文化探究氛围,将批判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冲突”走向

教师应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很好的定位.适当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冲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应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制造适度的冲突,避免极端现象的发生。在“冲突”产生之后,从细节上讲.教师应该有敏锐的嗅觉觉察出学生的问题行为.及时纠正。从整个课堂来看.教师也应该有能力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从大局上控制冲突的走向和局势的发展。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将会陷入被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4、培养学生和教师角色转化意识,保证冲突管理中正确的角色定位

学生和教师的现实角色不利于冲突的形成、文化的碰撞。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毕恭毕敬。“好学生”的标准就应该是好好听老师讲。现实中形成的习惯让课堂上缺少活力.缺少“冲突。课堂冲突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和教师各自在冲突中的新角色.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虚拟的新角色.能使学生和教师摆脱传统意识的枷锁,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5、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包括对学生的激励和对教师的激励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5)

前言

当前市场环境下,服务行业发展比较快。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的专业要求比较高。高院校应依据酒店行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该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三课堂一体化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该专业教学中极具适用性。学校应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思路,对该人才培养方式加以尝试和应用,为星级酒店输送高素质人才。

1 “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第一课堂为学校课堂,学生通常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上课。主要实施方法是教授学生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帮助其进行素质拓展,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第二课堂即除却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教学活动。例如,社团活动、班级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课堂是指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工作过程中,了解酒店管理方面相关知识,以该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

第三课堂旨在以实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技能,以免专业教学受师资力量、技术、场地等方面的局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借助社会力量进行人才培养,缩小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差距。三个课堂之间互为关联。第一课堂虽倾向于理论教学,但兼顾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第二课堂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点,推动其全面发展。同时,以多种形式,对第一课堂教学效果予以评估。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为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奠定良好基础,使其能够有序开展;第三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多引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第三课堂的作用还在与检验和巩固第一课堂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不断提升[1]。

三课堂一体化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教学追求,其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专业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三项内容,真正实现学生理论、素质、技能的全面提升。该模式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特性相吻合,有助于校企共赢。

2 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究

2.1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及职业素质渗透

近年来,酒店行业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专业性,又要注重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学校应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使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分别从公共、专业和拓展三个方面,对该专业进行细化,确保各教学模块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公共平台倾向于职业道德培养,专业平台则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拓展平台旨在对学生职业发展素质予以培养。同时,依据实际人才培养目标,对相关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设置。

第一课堂作为理论知识教学主阵地,为第三课堂提供理论基础。依据酒店管理工作要求,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的对接,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并突出该专业的职业特征。同时,对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同步应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度。教师应在实训环节予以创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同时,定期开展各类讲座,并兼顾网络教学。

第一课堂不仅进行基础理论教学,也应注重职业素质理论教育,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兼备。结合该专业课程标准和目标,从多个方面对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2.2 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在第二课堂完成。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常态化职业素质养成训练工作落实到位,为学生制定一套职业标准,使其自觉参与到日常学习及实践过程中。

首先,将酒店管理机制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酒店服务及管理氛围。以酒店人事编制方式,对班级成员进行管理,并定期召开班级会议,及时发表意见和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依据酒店管理工作规范和星级酒店管理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定期进行评估。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参照酒店管理工作标准,进行优秀员工评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其次,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学生提供礼仪培训,安排他们进行实训演练,使其具备良好的礼仪规范,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要注重仪态和着装,严格要求自己[2]。

2.3 兼顾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综合。该环节以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为主。学生以实习的形式,参与到酒店管理工作中,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校也应依据专业特点,建设实训教学基地,构建完整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将认知实习、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三项工作内容落实到位,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对接。同时,企业也要参与到专业教学中,与学校共同制订岗位实践培训计划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及时对学生日常实习情况予以评估,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教师也应指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加以改进,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及胜任能力。这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及发展极为有利。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思维及观念的制约,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教师应对“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及职业素质渗透,并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兼顾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确保他们的岗位胜任力,为其提供良好就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肖静,邓君,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6):36-37.

[2]闫秦勤,彭宜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38-41.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93-02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还包括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而实现对中职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学。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目的有两个明确指向:一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学生提高各项技能的基石;二是使学生具有流畅的语言表达与文字书写能力,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文字书写能力,都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必须掌握的技能。然而,由于主观与客观因素,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面临不少困难。因此,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

对于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当前学者普遍认为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二是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所出现的显著问题,包括学生听课的行为问题以及教师授课等问题;三是由于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以及问题所导致的后果,即学生语文水平、语文能力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

(一)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主流思想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即传道授业的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教师授课主旨在于将教材内的知识点阐述解释,在课堂中将更多的精力放于有关课程内容的教授;而大部分的教学模式遵从老套的知识传授模式,对教材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划出重点,以说教为主。语文课堂的管理模式较为混乱,部分教师在确保课堂纪律的情况下进行教学,也有部分教师甚至任由学生出现种种不良的课堂行为继续教学。总之,当前我国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相对老套陈旧,由此出现多种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二)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由于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因而在培养方案中出现重技能轻基础知识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于基础课程的课时设置少,关注低。中职学校中语文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课时设置相对少,而在课堂中学生与教师所出现的问题尤其显著。中职学校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课堂行为失范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挑战教师权威,无视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睡觉、聊天、打闹、玩数码设备,甚至于课堂中请假取快递的行为时有发生。其次,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价值观问题,普遍反映出“重实践,轻知识”,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导致其内心的茫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无兴趣,学习自觉性很差。而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于课堂管理的能力偏低,对于学生出现课堂失范行为表现为无可奈何,往往放任自流;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有待商榷,在面对接受能力差、接受速度慢的学生时,许多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课堂表现出的态度比较消极,导致了教学热情度下降。

(三)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语文水平能力之间的差距。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指向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并能够掌握较为熟练的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尤其对于中职学校的文科生而言,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在将来学生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对于文字辨识能力以及书写能力都远达不到高中教育水准。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关于生僻字辨识以及成语俗语的理解都相当不乐观。中职学校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熏陶,依赖于寻找问题的“标准答案”,依赖于老师所给出的“唯一答案”,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释能力较差。在书面表达方面更是令人担忧,逻辑关系混乱、语言匮乏、错别字连篇。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引起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者的重视。

二、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对策

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高技术的劳动者,但一个人的职业成长和成才不仅需要智力和技能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情商的培养,语文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情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对语文的课堂教学的管理创新即包括对于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方式、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这样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提高教育质量。

(一)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创新。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首先,进行诊断性教学评价,弄清楚学生在此前的学习状况,学生在学习上的经验、兴趣、积极性、理解程度等,明确学生对学习的准备情况、问题所在和适应性等,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等,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它是开展有效的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摸底性评价。其次,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制订差异化的教学方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横向和纵向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应根据当今学生的价值观与理念,适时革新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放下架子,摒弃老套教学理念,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与可接受的方式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例如,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是“95后”,他们对于新兴事物的兴趣较大,多数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与喜好,教师可以采用较为潮流的话语与学生沟通,形成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如此的改变能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是根据对于某种特定问题的提问,提点学生对于某种特定问题个人的观点,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讨论式教学将课堂作为一个辩论场,鼓励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观点与想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活课堂的活跃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并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在中职学校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创新中,最主要是颠覆以往课堂的模式,不是一对多说教式关于知识的传播,而是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平等的对话交流平台。

(三)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方式的创新。关于学生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的机制。课堂应具有开放性,尊重学生主体,承认学生差异,扬个人之所长避个人之所短,充分尊重学生。出现失范问题时不是老师大声呵斥或教导,而是让学生产生自我端正自己的语文学习态度,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应是引导与交流,不能不断地强调与威胁,而是有一个关于学生自我管理的奖励机制,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

(四)中职学校语文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评判教师优秀的标准应主要在于课堂教学。从学校层面来看,应加强语文课程作为一种基础性课程的重要性,从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中有一定的体现。并重视对教师听课制度的建立,形成奖励机制。构建多元评估教学的方法,包括学生对于语文教师课堂授课方式、授课热情、对学生的关注度等方面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

总之,要想解决目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对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方式、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质量,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中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方向群.职中专语文教师专业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论文,2006

[3]李朝华.试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J].教育界,2011(27)

[4]苑晓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探究[J].职业技术,2014(1)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7)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主要由学生、教师和授课媒介三个要素构成。因此,本文从3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学生层面。随着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滑,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和自控性差的问题。学生上课不积极,迟到、早退、旷课均有发生。学生在课堂上聊天、看小说、打游戏、玩手机等。更有甚者,白天上课睡觉而晚上通宵打游戏。还有部分学生一开始想努力学习,但是底子薄,上课听不懂,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②教师层面。高职院校师资条件有限,学历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较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而且人员变动频繁,新招的教师只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即开始授课。部分教师对授课内容准备不充分,教学内容理论多于实践,甚至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经验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在课堂管理方面,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认真听讲的现象,高职教师在经过一定的努力之后也是束手无策,逐渐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生不扰乱课堂秩序,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③授课媒介与方法层面。目前,高职教师授课的主要媒介有教材和课件。教师上课很少在黑板上板书,主要通过幻灯片播放来讲授知识。多媒体授课虽然可以通过语音、动画和色彩变换来渲染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但也导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课件制作上,而忽视了对课程的系统设计。另外,教材内容不同程度地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授课方法方面,随着学生的增多,高职院校的很多课程尤其是公共课都采取大班授课制,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学生的听课效果比较差。而且,部分教师很少涉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授课多以理论讲述为主,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显得比较枯燥,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

二高职教师“玩转”课堂的建议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课堂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自律意识。高职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确课堂纪律,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教育,在维持课堂纪律的同时树立严师形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介绍往届毕业生的成功事例,增加学生对专业教学及就业前景的了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③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精心设计课程。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应不断学习,一方面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不断更新知识。在课程设计上,高职教师应进行系统的思考,明确教学目标,指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课程设计应增加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④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学生考评机制。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不应仅仅讲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更加重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强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出与企业紧密接轨的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评仍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考评机制只重视学习结果和理论知识评价,导致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前临时突击。完善学生考评机制,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平时表现的评价,为期末的综合性评价提供支撑。⑤关爱学生,增强师生情感交流。很多高职教师上课才来,下课就走,师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在课外应该到学生宿舍看看,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综上,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职教师“玩转”课堂的法宝。

作者:宋丽丽 单位: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振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8)

高校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阵地,但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使高校这一目标不能更好的实现。针对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冲突管理这一角度进行探析,认为高校课堂应是冲突之下的和谐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冲突管理与课堂管理的内涵

1、冲突管理的含义

冲突管理是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感受到的不一致的观点差异。所以冲突管理的实质其实是对观点差异的管理。管理学上的冲突管理侧重于对难以避免的冲突的合理妥善的解决。现代冲突理论认为:过于融洽、和平、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会表现出冷漠;冲突水平太低的组织没有创新精神。工作过于日常,不易暴露出工作中的错误,因此组织显得没有活力,对外界的变化反应缓慢。当组织内部冲突太多时,应设法尽力消除冲突;当组织内冲突太少,应通过各种方式适度地激发冲突,以维持组织的生命力。

2、课堂管理的含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计划、决策、组织、监督和调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最大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据此,课堂管理一般可分为三大要素: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和课堂气氛的营造。

二、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实施冲突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在不断地完善提高,但还存在着很多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的地方,致使高校课堂的功效发挥尚不够充分和全面。概括而言,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高效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

(1)“情感”在课堂上没发挥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互动相对来说不足。同时,课程评价所存在的不足更是导致教师盲目完成授课任务。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情感投入甚少,不顾及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忽略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培养。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过长,适应成本过大。

(2)课堂冲突行为得不到发展。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导致教师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对课堂追求表面的和谐,无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行为,甚至刻意压制学生的行为以防止问题行为的暴露。这样导致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问题行为和思想不断累积。这违背了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最终导致不良社会行为的产生。

(3)评价标准与评价实施脱节。从课堂管理的学校环境来看,高校对课堂的评价标准表面上看来逐渐素质化。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忽视学生的非理性发展,造成学生知识观的狭隘。同时,评价标准的存在意义进入实用功利主义误区,评价成为教师晋升、奖惩实施的依据,失去了自身发展性的价值。从这些方面看,当前课堂管理的评价标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决定了高校课堂管理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的提升,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要求也不相吻合。  2、课堂冲突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的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冲突管理的实施与高校课堂的特点相吻合。冲突管理是一种相对开放的管理,学校能使高校课堂教学时刻处于开放、前进的状态。高校课堂上实施冲突管理,能够使课堂在知识传递的同时,成为新知识诞生的另一阵地。其次,冲突管理能有效弥补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冲突管理能有效沟通教师和学生,增进彼此的了解,及时觉察学生的动态。同时,冲突管理的实施能使课堂评价与评价实施有效结合起来,避免两者的脱节。最后,冲突管理下的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相吻合的。冲突管理能使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迅速适应生存环境,在工作和生活处于困境时,能够另辟蹊径,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施冲突管理的对策分析

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

1、培养冲突观念,正确引导冲突

从学校到班级,全面进行“冲突观念”的培养。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从害怕“冲突”和一味压制“冲突”,片面追求课堂“和谐”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和定位课堂冲突,合理的课堂冲突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去制造必要的“冲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必要条件。譬如可以在课余时间,甚至课堂上开展类似辩论赛的文化探究氛围,将批判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转变评价标准,创造良好环境

结果往往决定过程,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实施的落后必然会导致课堂管理的落后。评价标注应该是发展性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在评价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反馈,防止重大偏差的出现。在评价手段方面,不能过于强调量化而忽略“质”的评价手段,要全面准确的理解教育工作,不是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准确、科学的运用量化手段来衡量。具体实施上,可以采取课堂冲突总结的手段,教师定期缴纳课程总结,将学生“冲突观点”进行总结备案。

3、转化角色,确保合理定位

学生和教师的现实角色不利于冲突的形成、文化的碰撞。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毕恭毕敬。现实中形成的习惯让课堂上缺少活力,缺少“冲突”。课堂冲突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和教师各自在冲突中的新角色。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虚拟的新角色,能使学生和教师摆脱传统意识的枷锁,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4、提升素质,正确引导“冲突”发展

教师应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很好的定位。适当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冲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应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制造适度的冲突,避免极端现象的发生。在“冲突”产生之后,从细节上讲,教师应该有敏锐的嗅觉觉察出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到及时纠正。从整个课堂来看,教师也应该有能力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从大局上控制冲突的走向和局势的发展。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将会陷入被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参考文献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9)

 

高校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阵地,但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使高校这一目标不能更好的实现。针对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冲突管理这一角度进行探析,认为高校课堂应是冲突之下的和谐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冲突管理与课堂管理的内涵 

1、冲突管理的含义 

冲突管理是指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感受到的不一致的观点差异。所以冲突管理的实质其实是对观点差异的管理。管理学上的冲突管理侧重于对难以避免的冲突的合理妥善的解决。现代冲突理论认为:过于融洽、和平、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会表现出冷漠;冲突水平太低的组织没有创新精神。工作过于日常,不易暴露出工作中的错误,因此组织显得没有活力,对外界的变化反应缓慢。当组织内部冲突太多时,应设法尽力消除冲突;当组织内冲突太少,应通过各种方式适度地激发冲突,以维持组织的生命力。 

2、课堂管理的含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计划、决策、组织、监督和调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最大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据此,课堂管理一般可分为三大要素: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和课堂气氛的营造。 

二、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实施冲突管理的必要性 

虽然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在不断地完善提高,但还存在着很多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的地方,致使高校课堂的功效发挥尚不够充分和全面。概括而言,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高效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 

(1)“情感”在课堂上没发挥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互动相对来说不足。同时,课程评价所存在的不足更是导致教师盲目完成授课任务。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情感投入甚少,不顾及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忽略对学生社会情感的培养。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过长,适应成本过大。 

(2)课堂冲突行为得不到发展。高校管理过程中,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导致教师一味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对课堂追求表面的和谐,无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行为,甚至刻意压制学生的行为以防止问题行为的暴露。这样导致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问题行为和思想不断累积。这违背了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最终导致不良社会行为的产生。 

(3)评价标准与评价实施脱节。从课堂管理的学校环境来看,高校对课堂的评价标准表面上看来逐渐素质化。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忽视学生的非理性发展,造成学生知识观的狭隘。同时,评价标准的存在意义进入实用功利主义误区,评价成为教师晋升、奖惩实施的依据,失去了自身发展性的价值。从这些方面看,当前课堂管理的评价标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决定了高校课堂管理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的提升,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要求也不相吻合。 

    2、课堂冲突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的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冲突管理的实施与高校课堂的特点相吻合。冲突管理是一种相对开放的管理,学校能使高校课堂教学时刻处于开放、前进的状态。高校课堂上实施冲突管理,能够使课堂在知识传递的同时,成为新知识诞生的另一阵地。其次,冲突管理能有效弥补当前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不足。冲突管理能有效沟通教师和学生,增进彼此的了解,及时觉察学生的动态。同时,冲突管理的实施能使课堂评价与评价实施有效结合起来,避免两者的脱节。最后,冲突管理下的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相吻合的。冲突管理能使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迅速适应生存环境,在工作和生活处于困境时,能够另辟蹊径,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施冲突管理的对策分析 

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当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课堂实施冲突管理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 

1、培养冲突观念,正确引导冲突 

从学校到班级,全面进行“冲突观念”的培养。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从害怕“冲突”和一味压制“冲突”,片面追求课堂“和谐”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和定位课堂冲突,合理的课堂冲突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去制造必要的“冲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必要条件。譬如可以在课余时间,甚至课堂上开展类似辩论赛的文化探究氛围,将批判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转变评价标准,创造良好环境 

结果往往决定过程,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实施的落后必然会导致课堂管理的落后。评价标注应该是发展性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在评价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反馈,防止重大偏差的出现。在评价手段方面,不能过于强调量化而忽略“质”的评价手段,要全面准确的理解教育工作,不是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准确、科学的运用量化手段来衡量。具体实施上,可以采取课堂冲突总结的手段,教师定期缴纳课程总结,将学生“冲突观点”进行总结备案。 

3、转化角色,确保合理定位 

学生和教师的现实角色不利于冲突的形成、文化的碰撞。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毕恭毕敬。现实中形成的习惯让课堂上缺少活力,缺少“冲突”。课堂冲突培养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和教师各自在冲突中的新角色。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虚拟的新角色,能使学生和教师摆脱传统意识的枷锁,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4、提升素质,正确引导“冲突”发展 

教师应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很好的定位。适当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冲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应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制造适度的冲突,避免极端现象的发生。在“冲突”产生之后,从细节上讲,教师应该有敏锐的嗅觉觉察出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到及时纠正。从整个课堂来看,教师也应该有能力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从大局上控制冲突的走向和局势的发展。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将会陷入被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参考文献】 

高校课堂管理论文篇(10)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职业态度不端正、职业技能不过硬、职业知识不扎实等问题。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不能适应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问题的根源。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对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知识,满足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解析

(1)三个课堂的概念。“三个课堂整合”即“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第二课堂”的专业活动、“第三课堂”的专业实践质互补、合作、协同。国内高校关于第一、二、三课堂整合的理念也提出一段时间了,重点强调“三个课堂”互补、合作、协同教育的功能。本文提出三个课堂整合的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的运用就是指坚持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主体,发挥“三个课堂”的联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实践各种活动。坚持贴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通过“三个课堂”的整合训练开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高端能力。其中,基础能力训练与开发的重点是应用写作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能力的重点是专业技能,高端能力的重点是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

(2)酒店管理专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够全面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操作技能基层管理人员。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借助特定的训练为主要形式,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培养一定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并为目的的教学。

2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在第一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重点发挥第二三课堂的作用,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2.1构建专业活动平台

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的原则,重点搭建讲座、竞赛、培训和专业品牌活动四大平台。

(1)讲座平台。按训练与开发重点,对讲座的内容及实施进行整体设计和分类规划,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精英来校讲学。讲座要有一定的“干货”,不能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应该把酒店管理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热点问题和学生分享,在形式上要做到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2)竞赛平台。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各类竞赛运作模式,形成“班、级、院、校”四级校内竞赛格局,与全省、全国的竞赛平台对接。竞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专业知识的竞赛,不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二是专业技能的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三是管理技能的竞赛,如演讲、专业形象竞赛。

(3)培训平台。利用校内资源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实现学生培训不断线。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知名酒店品牌来校培训学生,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前沿的技能和知识。

(4)专业品牌活动平台。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操作能力为目的,结合专业特点,打造1~2个特色鲜明、覆盖面广、受益面宽的学习型、专业型活动品牌,形成示范带动、相互促进的格局。如酒店技能大赛、职业形象大赛。

2.2构建实战平台

专业能力的提升源于实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平台要坚持“立足校内、挖掘资源、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和拓展各种社会资源,搭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平台。

(1)校内实践平台。每年举办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公布学生研究项目和创业项目指南,组织学生广泛参与,重点组队推进,力争每年产出一批质量好、档次高的成果。

(2)校外实践平台。实现“学校—合作单位”模式向“学校—行业协会—整个行业”模式的转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服务。如安排学生参与酒店顶岗实习,把课堂搬到酒店,让学生更多体验酒店的实操。

2.3构建网络虚拟平台

依托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搭建网络资源和虚拟活动两大平台,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课堂整合新优势。

(1)网络资源平台。基于Blackboard平台,开发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基本信息库,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研究项目信息库,应用写作、英语学习、创新创业等专题资源库,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体系。

(2)虚拟活动平台。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网络虚拟活动软硬件支撑平台,开设网络互动社区,组织网络主题讨论、网络专题调查、网络专业竞技等网络虚拟活动,使二、三课堂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2.4构建团队机制

(1)教师团队建设。加大二、三课堂活动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力度,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勇于创新、专兼职结合的二、三课堂指导教师队伍。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和社会人士参与到二、三课堂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壮大指导教师队伍,优化指导教师结构。

(2)学生团队建设以“重点建设、严格管理、加强指导”为原则,加强学生团队建设。以学生社团和竞赛项目为依托,重点建设学生研究团队、创新团队和创业团队。建立健全学生团队管理制度,实现学生团队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并从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以及仪器设备等方面为学生团队提供良好的运作条件。

3“三个课堂”联动促进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大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三个课堂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因此三课堂应该“大会师”,才能打好素质教育“攻坚战”。

3.1第一课堂注重专业知识理论教学

首先强化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按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架构了课程设置结构,促使学生系统、扎实、灵活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一课堂是教授专业知识的主阵地,要根据酒店行业特点来设置课程,将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安排进教学计划。同时,要根据酒店行业的特点,要将职业道德、管理知识等内容安排进教学计划。职业道德知识课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在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灵活运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还要运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2第二课堂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层次和质量,结合专业来设计活动。进一步科学规范学生活动的场地申请和宣传管理工作,规范了学生活动的场所,缩减了学生活动的数量,促进了学生活动宣传品的有序、规范摆放和张贴,进一步优化了校区学生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学生活动宣传的水平,净化了校园,推动“美丽校园、活力校园、文化校园、秩序校园”建设。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素质养成训练,在班级管理中引入酒店管理机制,如学生宿舍管理可借鉴酒店管理的方法。每年举办专业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公布学生研究项目和创业项目指南,组织学生广泛参与,重点组队推进,力争每年产出一批质量好、档次高的成果。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内涵发展,按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围绕“在快乐阅读中成长、在创新实践中成长、在能力拓展中成长、在文艺熏陶中成长”的理念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生自我形象设计大赛”、“舞蹈大赛”、“创业大赛”“演讲大赛”等十大精品活动;注重学生素质、才艺、兴趣的培养,分别举办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艺术团成果展、院际篮球赛比赛等活动;开展了新生自我形象设计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中文演讲大赛、司仪大赛、辩论赛、艺术团文艺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服务基层”社会调研等精品活动,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朝着精品化、示范化方向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强素质、长才干。

3.3第三课堂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教学,通过校园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产品,牢牢把握引导社会观察、开展教育活动的主动权,形成网络文化育人大平台。第三课堂”是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和第二课堂的素质训练提升的载体,通过第三课堂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学校—合作单位”模式向“学校—行业协会—整个行业”模式的转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服务。如安排学生参与酒店顶岗实习,把课堂搬到酒店,让学生更多体验酒店的实操。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通过“点面结合”,全面拓宽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普及面;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爱心义卖、“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雷锋活动月、雷锋月小品赛、志愿服务月等。

参考文献

[1]刘洁灵.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2008(4):99-100.

[2]林红梅,梁悦,胡爱清,蔡龙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4):188-190.

[3]刘伟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企业导报,2009(2):176-177.

[4]魏芬.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职业时空,2010(1):56-57.

上一篇: 法院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下一篇: 小学生德育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