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档案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3 18:41:49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1)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按照上级行和当地档案管理部门的指示要求,地分行将档案管理工作当作内部管理和加强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通过组织学习《档案法》和《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以及上级行关于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了全行员工,特别是档案文秘人员的执法守法意识和岗位职责意识,使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有所提高,为开创全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二是明确分管领导和配合协作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要求,选拔配齐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每个单位都把档案管理工作列为分管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办公室主任的重要职责,定期分析研究档案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中,确保档案工作与业务经营工作同步发展。三是根据上级行和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区档案达标工作的实际,地分行提出争取在年内一次性达标的具体目标,并将此项工作的任务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实行部门领导责任制,从而加强了对各县支行档案工作的领导、督促和帮助,为促进全行系统档案工作的不断规范起到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

二、认真落实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

我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和措施,使达标升级工作得到了地县两级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地分行主管领导对档案达标升级工作经常进行强调,就做好全区农行系统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引起了各县支行的高度重视,使必要的人、财、物得到了及时落实;同时为了全面带动全区农行的达标升级工作,地分行办公室积极与地区档案处联系沟通,及时对有关达标升级的具体规定事项进行请示、咨询和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方案。首先从地分行机关抓起,对当年的文书档案按新的要求进行了整理、装订和充实提高,并从管理体系、干部队伍、管理制度、档案设施、业务建设、开发利用6个方面中的具体内容抓起,逐条进行认真仔细的补充完善,然后按规定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了申报,经检查验收,保持了“省一级”标准。为带动促进全行的档案达标升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2004年,我们在认真学习《档案法》和《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按照《全省农行2003年档案工作要点》及《中国农业银行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的规定》,狠抓落实,把建立和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当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列入了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职人员亲临现场指导帮助,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有关具体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和纠正。二是认真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农行特点,统一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汇编》,从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到档案的保管、查询、移交、保密、安全、统计、鉴定、销毁、接收、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三是全面落实了各种登记制度,从收藏、借阅、利用,到保管接交,都统一实行严格的登记签字制度,有效杜绝了丢失、泄密、损毁等各类事故的发生,初步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四、重视加强业务基础建设,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一年来,我们认真按照总行《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在不断建立完善档案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同时,集中精力,主抓了业务基础建设。一是通过强调、检查和督导落实,使全行每个单位的档案用房、安全设施、档案装具等管理设备不断完善。二是注重抓了文件的归档收集,特别是对积存文件中一些应归档而未归档的重要文件,进行了再收集,使档案内容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充实。地分行档案室在完善达标后,对历年的收、发文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清查,对每个部门或个人保存的文件全部进行了清理收回,使室藏案卷卷数达到1583卷、2649件,使档案室的门类、结构及信息内容初具规模,为更好地服务全行的改革与经营创造了条件。三是积极提供服务,使档案利用的效果及价值有了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 2004年全行档案利用共190多人次,仅地分行机关档案查阅就达40多人次,使档案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2004年档案工作的设想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按照上级行和当地档案管理部门的指示要求,地分行将档案管理工作当作内部管理和加强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给予了高度重视。首先通过组织学习《档案法》和《省档案管理条例》,以及上级行关于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了全行员工,特别是档案文秘人员的执法守法意识和岗位职责意识,使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有所提高,为开创全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二是明确分管领导和配合协作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要求,选拔配齐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每个单位都把档案管理工作列为分管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办公室主任的重要职责,定期分析研究档案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中,确保档案工作与业务经营工作同步发展。三是根据上级行和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区档案达标工作的实际,地分行提出争取在年内一次性达标的具体目标,并将此项工作的任务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实行部门领导责任制,从而加强了对各县支行档案工作的领导、督促和帮助,为促进全行系统档案工作的不断规范起到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作用。

二、认真落实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

我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和措施,使达标升级工作得到了地县两级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地分行主管领导对档案达标升级工作经常进行强调,就做好全区农行系统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引起了各县支行的高度重视,使必要的人、财、物得到了及时落实;同时为了全面带动全区农行的达标升级工作,地分行办公室积极与地区档案处联系沟通,及时对有关达标升级的具体规定事项进行请示、咨询和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方案。首先从地分行机关抓起,对当年的文书档案按新的要求进行了整理、装订和充实提高,并从管理体系、干部队伍、管理制度、档案设施、业务建设、开发利用6个方面中的具体内容抓起,逐条进行认真仔细的补充完善,然后按规定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了申报,经检查验收,保持了“省一级”标准。为带动促进全行的档案达标升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年,我们在认真学习《档案法》和《省档案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按照《全省农行年档案工作要点》及《中国农业银行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的规定》,狠抓落实,把建立和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当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列入了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职人员亲临现场指导帮助,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有关具体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和纠正。二是认真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农行特点,统一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汇编》,从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到档案的保管、查询、移交、保密、安全、统计、鉴定、销毁、接收、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三是全面落实了各种登记制度,从收藏、借阅、利用,到保管接交,都统一实行严格的登记签字制度,有效杜绝了丢失、泄密、损毁等各类事故的发生,初步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四、重视加强业务基础建设,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3)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档案工作组织建设。

一是明确部门,落实责任。由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行档案日常工作管理及年度目标考核工作,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行领导汇报。二是配备精干高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职档案人员,确保了档案工作的正常,持续开展。三是梳理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工作发展规划。近几年档案管理的办法制度随着业务的发展都在不断修改完善,为保证档案工作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及时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确保档案管理与业务发展的有效结合。上半年,按照上级行的总体安排部署,并结合我行实际,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三年目标规划,确立了“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力争20xx年我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达到一级标准”的工作目标。四是检查监督日常化。我们按期对全行的档案工作及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努力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各行处,部室组织员工了解,学习,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了员工的档案法制意识,在全行上下形成良好的档案工作环境。

(二)强化档案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一是初步建立了综合档案管理体系。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我们对全辖业务档案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全行的法人客户信贷档案,个人客户信贷档案,文书、财务会计、科技、特殊载体档案等都基本上实现了集中管理;二是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管理制度。我们在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使用、鉴定销毁方面,都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收集充分、档案交接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档案内容完整、档案管理期限划分准确,做到交接有手续、借阅有审批、归还有记录、鉴定销毁有依据。三是重视全卷宗的建设。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内容充实,规范的全宗卷。四是做好档案统计工作,确保档案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和准确完整。

(三)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档案安全工作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4)

二、档案管理工作在银行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银行档案的保存与实际档案应用时间不符,仍有较大差距。在有关制度的规定下,相关部门检查银行开户,转入,挂失等业务,银行有关部门应该永久存留相关数据。但是实际上来讲,相关机构并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证,银行单方面保存这些数据,没有长期保存的意义。挂失业务和补发凭条,从根本上来说只是一般的会计存留档,而且实际保存时间在十五年,和永久存留的规定不相符。在存款和开户工作中,对于这些工作的记录情况做好之后,应该跟随凭条,这一点也与永久存留的规定不相符。所以,为对这一情况进行改善,某些银行管理者制定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行的工作方式,但是这样无疑增加了操作难度和保存难度。

三、加强档案管理对提高银行管理的具体作用

1.实现档案利用率的最大化

总的来讲,档案工作管理完善与否全部在于管理阶层对档案工作的足够重视,以及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培养。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的根本原因是要将档案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方便进行有关资料检索工作。

2.有利于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工作方案,其本质上就是对问题提出针对性思考,达到最终工作目的的措施。以我为主的档案记录原则,即存留档案应该以本人为基础进行工作的原则。这不单单是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并且是当下为档案工作的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针对性原则。其本着坚持国家对相关档案管理条例的认定时,增强系统化工作,建立良好的档案书写制度模板,严格规范工作环节,为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有序工作制度的方针。从目前工作现状来看,档案的缺失和重复是当前工作的一大重要难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三个角度出发:第一,掌握文件档案的有效期规定,对现阶段工作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把近期要存档的档案提前进行整理,没有做出要求的先押后处理。不然就会造成工作结构混乱。第二,掌握档案内容,做出正确分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工作主题,区别不同档案,把类型相同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减少档案繁多带来的麻烦,提高档案利用率。第三,保证档案存留的完整。在档案的整理工作中,既要保证档案之间不会混乱,还要保证档案对完整性。尤其在存档工作之前,更是要做好检查工作,保证相同主题的文件分到同一个档案当中去,文件不会丢失,从而使得档案具有高度的还原度,查阅的时候能够对档案内容一目了然,在整理好档案的同时,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给以后档案工作降低了难度。

3.有利于银行的发展

把银行规范化管理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无论是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都必须要经过这个阶段,银行才能够实现规范化管理。档案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岗位,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掌握关键的工作步骤要点,真正把工作内容落实到下面。当下档案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仍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改革: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5)

根据分析与调查,因为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银行档案保管的期限划分与自身的特点存在问题,两者并不匹配,导致不合理保管?乐亍F渲性谙喙匚南字斜砻鳎?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挂失登记以及补发凭单收据等均需要永久保管,但是很多情况下,有权机关的查询书并没有与财务处理相互挂钩,仅仅只能将其作为银行履行查询业务的物件或者证据,所以从银行的实际情况分析是不具备长期保存价值的。另挂失登记或者单据补发凭证属于会计凭证,其保管的时间为15年,所以无法做到永久保管;贷款或者存款的开销户记录以及申请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则需要装订流转,尤其在保管期限上存在双重标准,所谓,在此发展背景下,为进一步缓解其矛盾,银行会采取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相互结合的方式,虽然可以保障档案内容的有效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为银行人员增加了工作量。

二、电子档案管理在银行档案管理应用

(一)可降低银行档案管理的强度

从银行档案管理全局出发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在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对比中,不仅可以减少书面书写,减少错误量,并且还可缓解存储分类的难度,所以在保管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尤其在无关档案销毁方面优势更加明显。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为保证档案查阅的方便性,会计档案往往会依据业务类型加以整理与存放,但是因为管理体制不同,所以容易造成混乱,所以说混装修订虽然可以提高了档案的保存年限,但是却无法提高保存质量。

(二)符合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电算化是时展的一个趋势,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电子档案在电算化背景下应用受到限制。因为受到多年工作的影响,银行工作过分关注纸质档案,采取电子档案管理明显存在缺陷,诸多工作人员不适应,还有部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规定与要求,仅仅在某一部分实施电子档案管理,这种情况下电子档案无法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无法扩大自身的应用范围。

(三)在银行中的应用

在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传统档案在银行中的保管已经与现实呈现出不均衡现象,如此一来则会对财务资源配置形成影响与压力。其中在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中,其基本目的不仅要维护银行自身的利益,更为主要的是满足内外查询的要求。通过对相关法律环境的探究,现在所保留的纸质凭证只有债权债务关系的相关资料,尤其在银行高度电子化的发展背景下,其它的资料与内容采取电子归档能够满足基本的查询要求,从而符合保管的规章制度。然而根据分析与研究,当前银行还存有一部分纸质档案,尤其在业务的不断发展下,纸质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多,造成压力。然而采取电子档案管理,便可缓解这一现象,减少库存压力。

三、电子档案管理在银行档案管理发展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G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095-01

一、建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

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相关要求,逐步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物理归档与移交,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与安全,适时开展电子文件的网上接收工作。对传统纸质档案,进行电子档案化处理;对部分仍须留存纸质档案的,同时以拍照、扫描等方式归入电子档案,同时必须明确文书、科技、声像、实物等档案的电子文件格式。

二、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一)规范电子档案管理

规范数据存储、专用服务器,专人管理,灾备;电子档案的目录著录等管理,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有序增加。完成档案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的著录工作,建立完备的数据存储机制,规范档案信息数据格式,实现档案信息无障碍交流。

(二)建立电子档案系统

档案数字化是电子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电子档案形式,然后通过互联网进行检索、阅读电子档案。在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前提下,能够在网上查阅没有密级的文件。同时,突出“快捷服务、优质服务”主题,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档案信息化与全行信息化同步协调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满足总行对全系统档案工作进行垂直管理的要求;第二,实现全行全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第三,为全行全系统统一档案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模式,对分行的档案工作进行监控、管理和指导提供有效的工具。第四,能完成档案管理各环节(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分类、检索、编目、统计、鉴定、利用管理等),还具备管理以银行业务为主的多门类档案管理的功能;不仅能管理文本文件,还可管理声像、图片等形式文件的功能。第五、数据库自动定时进行数据库的完整备份,充分保证数据安全售后服务,保障用户对维护、服务、升级等方面的要求

(三)实现电子化办公系统、业务电子化流程系统与档案工作的良好衔接

使办公室处理后的文件材料直接转到档案管理系统,避免重复输入,使档案人员摆脱手工抄写目录等繁琐的工作,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档案利用中,让档案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增强文件利用的时效性。要严把电子信息归档关,做好电子信息动态管理,也即做好电子档案的更改补充工作,实行电子档案的同台管理,做好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底子档案的无缝对接工作。

(四)电子化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

对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之后,应该规范对电子档案的运用,在享受电子化档案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应注重维护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档案的保密工作。由于电子化档案载体的特殊性和信息的高密度性,电子化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与纸质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有很大区别。

1.载体的安全性。电子档案通常以磁盘、光盘为载体,这类载体成分复杂,性能不稳定,可能存在档案失真的问题,而且对环境温度、适度、防磁、防机械损伤等条件要求较高。同时由于电子档案具有信息高密度性的特点,对电子档案的运用和保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新的要求。

2.传输的安全性。传输的安全性包含两个方面:物理的安全性和管理的安全性。物理的安全性,主要是指电子档案在更大范围得到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无孔不入的网络黑客和防不胜防的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管理的安全性,则主要是指应对有密级的文件设置相应的浏览权限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查阅权限,并对所利用的电子档案进行全程监控并自动记录,防止电子档案被篡改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管理、身份验证和密匙管理,防止内部信息外流,被不法人员利用,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定统筹规划,确保信息安全

由于银行业务逐步由分业经营转向综合经营,档案的管理类型更加复杂多样,因此我行应提前制定相应措施避免银行内部机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现象,做到档案工作统筹协调,档案实体相对集中保管,档案信息高度集中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监督指导,保证全行的核心信息安全,为总分行提供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办公系统各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实现文档一体化。

档案实体分散保管,数据和服务器集中放在总行,通过多级授权,各分行可以相对独立运行,档案实体分散保管;分行各部门人员直接通过利用授权的身份登录,管理、查询需要的本分行档案,总行可以查看全行档案数据,分行需要查询总行或其他分行数据可以通过被查询单位的临时授权进行查看。其中,档案管理系统可建立多个相对独立的分行、支行的档案子系统,并授权下属机构通过浏览器方式对自己的数据进行管理利用;对于公开档案,全行都可以相互查询,对于档案,需要相互授权才可查询;档案实体由于地域分散,因此还是保持分散保管。档案数字化工作由档案实体所在分行负责。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7)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当前,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主要执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5年制定、2006年月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这一管理制度并为专门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定专门的指导条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银行对于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要求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民银行实施档案管理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分散,统一管理流于形式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时,尽管一些档案资料的管理已经实现了事后监管部门的集中化管理与监督,尽管实施档案管理的部门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一些资料的条约也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有关资料的管理,这样就导致会计档案与全行档案的管理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就会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使用存在的管理上的漏洞及弊端:一是会计档案入档不及时,存在档案遗失的风险;二是由于内部人员对于调阅档案不履行审批程序等问题,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归类以及登记存在失真、不完整等问题;三是由于会计档案资料主要实施的是各部门分散化管理,这就给有关会计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监管带来了管理条件上的限制;四是调阅资料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给会计档案的登记与管理造成随意性大。上述有关会计档案存在影响会计档案安全性的问题,就很容易带来会计档案管理难以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的“四防”“四无”基本管理标准。与此同时,由于会计档案管理与核算系统的升级没有实现同步化,结果就导致对于磁介质档案的调阅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管理中,一些磁介质会计档案是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生成的,那么在实施磁介质的调阅中,就需要在特定的运行环境中进行。但是核算管理应用系统版本的升级、更新,对于一些旧有的磁介质档案已经无法实现调阅,这样就失去了档案管理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使用

(二)内部保密管理制度与司法执行存在矛盾,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风险

为防止会计档案在管理中造成的会计数据丢失或者泄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作出“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这一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一有关会计档案数据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行政司法管理中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管之间存在冲突,这就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执行难度大、实施效度不充足等问题。比如对于司法部门执行有关公务时,就会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出具有关的会计档案凭证,基于上述分析,这样就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基层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人手不足、职责不明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欠缺等问题,导致对于一些会计档案的管理难以实现专人的保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就导致在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诸多的管理与监督隐患。

(三)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有关会计档案监督不到位

在目前运作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中,全辖市、县两级行包括事后监督中心、业务核算部门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共9个部门参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会计工作检查而言,会计档案属于其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内容,但是部分人民银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检查中,普遍存在只看登记簿的建立或档案的装订整理等,对于一些档案的入档是否及时以及档案的归类是否正确等问题,实施检查的比较少,结果就造成会计档案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不明确。在《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中,涉及会计财务、国库会计、货币发行会计等业务产生的会计资料的规定较为明确,但未提及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2004年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事后监督产生的文档资料,由事后监督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规定保管。”由于上述制度、规程对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会出现真空和时紧时松现象,造成会计监管的分散保存、多头管理,这就造成一定程度上,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二是有关会计档案监督形成的资料归类不明确。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明确了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分别隶属会计序列和政工序列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职责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力度、操作要求、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涉及监督形成的资料管理没有明确归属哪一类会计资料。

三、提升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质量的建议

(一)严格会计档案统一管理,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划分

针对当前存在的档案管理部门分散带来的问题,就应在制定与实施相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依据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效地规范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首先,为彻底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职责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硬件不配套等问题,建议逐步实施“集中监督,集中管理”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会计档案资料的异地保管,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复制,由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核算辅助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归档,不再将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进行返还。其次,由于档案管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因此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在关于会计档案制度管理方面的学习,在掌握基本规定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严厉杜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再次,规范会计档案交接、归档操作,严格会计档案查阅手续,库房设施要满足规定要求。不断加强指导基层人民银行还应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地对本行的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订,明确自身职责,积极地将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到人,对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

(二)完善基层人民银行的制度管理,切实加大会计档案的检查力度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8)

其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呆账核销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缺失,政府层面制定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信贷档案整理规则》等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提及呆账核销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也缺乏具体的档案工作要求。其二,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由于呆账核销档案材料的产生过程复杂、形成周期较长,档案遗失现象时有发生。如,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规定,借款人或者被投资企业在贷款过程中产生的借款材料、被催收过程中产生的催收材料以及核销过程中形成的核销材料是呆账核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这些档案材料遗失较为严重;此外,因同一档案材料经手人员调动频繁,借据、借款合同、保证函等重要材料在收集过程中往往要经多人转手,极易造成散失。其三,档案交接手续不规范。以玉环农村合作银行为例,银行要求客户经理在案卷结案后要把呆账核销材料及时归档,并与档案员办理好交接手续。但在实际工作中,客户经理往往将呆账核销材料单独装盒并自行保存,没有按要求履行交接手续;一些客户经理直接将呆账核销材料交给信贷文员整理,再由文员交由综合档案室,而客户经理与档案员之间没有办理交接手续,造成工作责任不明确,如果发生问题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个别客户经理素质较低,无视呆账核销档案管理要求,拒交呆账核销材料。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9)

1 引言

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然而,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其实,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档案工作作为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银行和客户权益、打击经济犯罪、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信息支持和保障作用。

档案工作在银行各项业务发展中,如何能充分发挥服务功效,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2 现在银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银行档案工作的服务功效不能更好的发挥。

部分分行比较重视会计档案、文书档案,忽视其他门类档案的管理,而其他门类档案管理的疏忽又影响了档案管理整体工作。由于重抓业务、滞后档案工作等原因,造成档案库房不达标、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不按规定归档等现象。多年以来,重视业务发展,而滞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经常安排档案管理员补缺其他紧急的工作,而应付档案工作。

3 提高银行档案工作服务功效的解决方案

3.1 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3.2.1 更新完善银行档案

更新完善银行档案,文件资料归档范围是当前档案工作开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源头问题。2012年12月,国家档案局颁发10号令《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要求各企业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这项工作,将进一步规范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保管期限“恰如其分”。目前,总行已经发文,新疆区分行已通过总行审核,将于近期发文。

3.2.2 规范档案业务管理制度

在银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门类专业档案,如: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合同档案、集中采购档案等。为确保各门类档案有章可循、管理规范、便于利用,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在制定档案管理总的办法下,要进一步完善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管理档案。

3.2.3 全面推进依法治档

在新形势下,银行档案管理部门要强化依法履行监督指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要奖惩分明,通过约谈、通报、处分、追究责任等方式,严肃查处不按时归档、不按期移交档案、档案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伪造涂改档案、损毁丢失档案、泄露党和国家秘密等各类档案违法违纪案件。建立完善检查情况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2.4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各门类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从归档范围、整理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强指导,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从档案的收集、分类开始,指导人员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各门类档案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集中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

3.2.5 重视档案安全管理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给档案工作以惨痛教训。为了银行的根本利益,要将档案资源、档案利用和安全建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首先从承重达标等库房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要素考虑,做到档案实体在加工整理和利用等环节中的绝对安全。建立预先防范机制,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技术因素毁坏的各种准备,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提高临险处置能力。抓紧实施异地异质备份工作,充分利用档案复制、缩微、数字化等方法,形成不同载体形式的多套备份。

3.2.6 严格审验把关移交入库档案资料

档案资料移交入库的审验标准重点突出为:审核文件是否为原件;审核归档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审核文件中的数据是否存在涂改现象;审核文件中是否存在不耐久字迹现象;审核声像和电子档案是否规范且有效等。这些标准的严格执行,是每一名档案管理员在档案收集归档中履行的职责。在档案资料移交入库的关键环节,对归档资料进行再次审核,严格执行移交登记是档案管理部门为各门类档案的规范管理起到监督指导作用,为整个银行信息资料安全、完整保存履行职责。

3.2.7 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档案数量越来越多,仅仅靠传统的手工检索和查找已不能满足利用的需求。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创造条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便于检索。

3.2.8 创造良好的库房条件

银行档案工作总结篇(10)

当前,有关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主要包含了会计、事后监督和档案管理等部门:对于会计部门而言,主要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装订会计档案、办理有关会计档案的调阅及销毁工作以及将达到某一时限的会计档案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管理部门,主要是接受会计部门移交的会计档案,并依据有关规定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事后监督部门,主要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由各分层行领导进行审批。

一、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自《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关银行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步地向规范化与完善性转变。

当前,有关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方法,主要采取的是发行会计以及基层国库会计资料分散管理的方式:一是采取中心支行货币金银部门,对有关会计资料进行事后监督,在中心监督完毕后,将有关资料返回至货币金银部门,实现其自行装订、归档、保管等有关档案管理的工作;二是县支行国库业务的会计凭证、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经事后监督中心监督完毕后,有关的档案资料,需要定期返还至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由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来实施有关档案管理的归档、查询以及事后监督中心对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负责装订的管理办法。但是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对于基层人民银行的档案管理就造成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定期检查与修复工作,没有依照预定日期如期进行;二是对于档案中的磁介质等相关的资料,管理不规范,容易产生磁介质失去信息;三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有关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对会计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进行有效地维护;四是对于一些保管期满的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与清理。五是磁介质管理,比如,个别行核算系统数据未做到双备份,对于个别行备份磁介质、光介质数据也没有实施异地的存放等管理模式。

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等情况,有关当前档案保管安全性方面,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以及检查等程序方面。首先,对于会计档案的查询,会计档案的查阅除应会计业务检查的要求恢复会计核算系统备份数据,以查看是否存在磁介质、光介质会计档案失效的情形外,均为纸介质的会计档案。基层人民银行能够实现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相关法规,严格的建立以及执行有关会计档案的登记、审批等制度,实现有关会计档案的查询工作的严格办理,其次,对于会计档案的复制,在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中,为保证会计档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妥善的保管,主要采取的是对邮政局传递的传真件形式的电报底稿进行复印保存的管理模式。再次,有关会计档案的销毁,基层人民银行的销毁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纸介质的档案。但是由于基层人民银行档案销毁管理工作的疏忽,对于一些诸如会计核算系统月终备份等磁介质的会计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当前,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主要执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5年制定、2006年月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这一管理制度并为专门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定专门的指导条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银行对于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要求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民银行实施档案管理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分散,统一管理流于形式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时,尽管一些档案资料的管理已经实现了事后监管部门的集中化管理与监督,尽管实施档案管理的部门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一些资料的条约也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有关资料的管理,这样就导致会计档案与全行档案的管理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就会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使用存在的管理上的漏洞及弊端:一是会计档案入档不及时,存在档案遗失的风险;二是由于内部人员对于调阅档案不履行审批程序等问题,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归类以及登记存在失真、不完整等问题;三是由于会计档案资料主要实施的是各部门分散化管理,这就给有关会计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监管带来了管理条件上的限制;四是调阅资料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给会计档案的登记与管理造成随意性大。上述有关会计档案存在影响会计档案安全性的问题,就很容易带来会计档案管理难以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的“四防”“四无”基本管理标准。

与此同时,由于会计档案管理与核算系统的升级没有实现同步化,结果就导致对于磁介质档案的调阅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管理中,一些磁介质会计档案是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生成的,那么在实施磁介质的调阅中,就需要在特定的运行环境中进行。但是核算管理应用系统版本的升级、更新,对于一些旧有的磁介质档案已经无法实现调阅,这样就失去了档案管理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使用

(二)内部保密管理制度与司法执行存在矛盾,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风险

为防止会计档案在管理中造成的会计数据丢失或者泄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作出“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这一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一有关会计档案数据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行政司法管理中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管之间存在冲突,这就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执行难度大、实施效度不充足等问题。比如对于司法部门执行有关公务时,就会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出具有关的会计档案凭证,基于上述分析,这样就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基层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人手不足、职责不明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欠缺等问题,导致对于一些会计档案的管理难以实现专人的保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就导致在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诸多的管理与监督隐患。

(三)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有关会计档案监督不到位

在目前运作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中,全辖市、县两级行包括事后监督中心、业务核算部门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共9个部门参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会计工作检查而言,会计档案属于其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内容,但是部分人民银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检查中,普遍存在只看登记簿的建立或档案的装订整理等,对于一些档案的入档是否及时以及档案的归类是否正确等问题,实施检查的比较少,结果就造成会计档案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

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不明确。在《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中,涉及会计财务、国库会计、货币发行会计等业务产生的会计资料的规定较为明确,但未提及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2004年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事后监督产生的文档资料,由事后监督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规定保管。”由于上述制度、规程对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会出现真空和时紧时松现象,造成会计监管的分散保存、多头管理,这就造成一定程度上,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二是有关会计档案监督形成的资料归类不明确。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明确了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分别隶属会计序列和政工序列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职责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力度、操作要求、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涉及监督形成的资料管理没有明确归属哪一类会计资料。

三、提升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质量的建议

(一)严格会计档案统一管理,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划分

针对当前存在的档案管理部门分散带来的问题,就应在制定与实施相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依据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效地规范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首先,为彻底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职责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硬件不配套等问题,建议逐步实施“集中监督,集中管理”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会计档案资料的异地保管,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复制,由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核算辅助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归档,不再将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进行返还。其次,由于档案管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因此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在关于会计档案制度管理方面的学习,在掌握基本规定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严厉杜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再次,规范会计档案交接、归档操作,严格会计档案查阅手续,库房设施要满足规定要求。不断加强指导基层人民银行还应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地对本行的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订,明确自身职责,积极地将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到人,对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

(二)完善基层人民银行的制度管理,切实加大会计档案的检查力度

为切实的强化基层人民银行的日常管理,对于人民银行的基层管理,就应积极的强化自身的制度建设。首先,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意见》强调了事后监督职能定位,这一管理弊端,应积极的将有关事后监督资料划归到会计资料的管理范畴中,并及时的对事后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监督资料保管期限进行及时的明确;其次,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检查,应积极的从有关档案登记薄记录的完整性、整理的规范性、归类的正确性以及入档的及时性等方面着手,对于销毁手续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化的监督与管理,以实现会计档案保管的妥善以及存放的有序;再次,积极地对司法部门调阅会计档案审批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不仅要强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还应对其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保密与安全意识进行有效地提升,以积极的确保会计档案的不泄密和信息的绝对安全;最后,为有效防止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就应加强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的就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信息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交流,从根本上确保人民银行的信息管理安全。

(三)尽快制定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会计档案管理职责

为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管理的安全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印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系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规范、操作性强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并切实贯彻实行。还应应在实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档案管理流通环节,还有利于立卷、归档、复制、查阅、移交等各环节的统一和规范。

切实加大会计档案检查力度,堵塞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会计档案的检查要像检要空白凭证一样进行实地盘查,从档案登记簿记录的完整性、整理的规范性、归类的正确性、入档及时全面性、簿实核对是否相符、销毁手续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会计档案保管妥善,存放有序,查阅方便,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针对磁介质会计档案的调阅可能受到特定应用环境的限制,可通过积极的改进磁介质、光介质等措施,以及强化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资料的调阅、备份等管理方式,实行双备份,异地保管,避免因会计档案的磁化、老化造成会计档案管理实效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晓芳.略论银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J].云南档案,2010,(03).

[2]杜鸿,梁萍.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特点与思路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03).

[3]惠洪霞.电算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J].兰台内外,2010,(01).

上一篇: 超市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 文学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