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 22-1129/T 国内刊号
  • 1004-910X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工业技术经济是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工业技术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低碳经济、产业经济、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技术经济

工业技术经济 2013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经济
多维驱动因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积累的交叉外部性及其增长效应3-11

摘要: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一国经济实现内生稳定增长的源泉。本文将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思想相结合,建立了研究开发和人力资本同时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技术和人力资本相互促进式的积累过程以及两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得到结论认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的交叉外部性,并可以推动宏观经济实现更快地增长。

高新园区产城融合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研究——以上海张江高新园区为例12-16

摘要:产城融合是一定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共进、良性互动的一种科学发展状态,是城镇化与高科技结合的理想形态。本文构建了高新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张江高新区为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产城融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张江高新区产城融合已达到较高水平,环境、安全等城镇化质量指标对产城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竞争战略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17-24

摘要:本文使用文献回顾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竞争战略实证研究的文献分析,发现:(1)竞争战略的测量重在突出企业的战略维度特征而非战略类型,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仍是研究重点,差异化战略维度的细微差异得到更多关注;(2)战略维度的确定以演绎方法为主;(3)使用国外成熟的测量量表和数据分析方法。基于中国情境的特殊性,研究人员应关注低成本战略维度的细微差异,使用多种数据来源,采用多种测量方法,尤其需加强测量方法改进与创新的基础研究。

要素禀赋增长的产出效应分析——理论模型与中国工业部门例证25-37

摘要:要素禀赋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对选择要素发展战略十分重要。然而,学界对该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短期和静态效应。文章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相关设定,考察了一国要素禀赋变化对资本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密集型部门总产出变化的可能影响。理论分析结论显示:短期内,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其它部门的生产则降低;长期内,某种要素的增加将引起该要素价格的下降,则所有生产部门都将更多地使用该要素,而某一要素的增加也会导致密集使用其他要素部门的产出增加;长期内,劳动和资本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化将引起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产出同方向变化,而资本密集型生产部门产出则反方向变化。同时,本文还结合1990~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36个子行业历史发展验证了部分结论。

我国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及其来源——来自地区时序数据的经验证据38-44

摘要:资本质量和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能否选择适宜方法计算体现式技术进步却直接影响估计的效果。本文假定经济产出满足CES生产技术并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测算我国地区体现式技术进步大小,并检验其与经济产出、设备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垄断程度的作用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地区体现式技术进步增长趋势明显,并且在我国经济产出、设备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高及垄断程度低的地区,其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更明显。

税收与企业投融资相互关系及影响实证研究45-51

摘要:高效的企业投融资有助于企业资源的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规避投资风险,增加公司资本收益。据此,企业投融资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各种投融资方式之间的选择等问题上。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税收这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对于企业投融资的影响。通过对影响企业投融资的税收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可以证实税收和企业投融资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作用,并借以提出促进企业投融资的政策建议。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创新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52-59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相比科技创新投入的增速,科技产出却增长较慢。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取决于评价方法和评价因素指标,目前,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日臻完善,但对评价因素指标还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本文做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并结合实证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2)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模型,从而揭示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程度与方向;(3)给出几点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绩效水平的策略性建议。

高端装备制造业原始创新中技术投资模式选择研究60-67

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带动整个装备工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因此,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以构建扩展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通过三种知识来源的投资模式及其交互作用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明确了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原始创新技术投资模式的选择方案。

环境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68-74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而环境技术创新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手段,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使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此,本文详细探讨了环境技术创新的分类、特征、实施原则、动力机制和主要作用,以期为其他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75-82

摘要:以新产品产出作为测度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指标,以我国2003~2008年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应用广义矩方法对包括R&D投入和非R&D投入在内的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研发经费和科技人员在内的R&D投入、非R&D投入构成要素中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同时,研究发现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研发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消化吸收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提升了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高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为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担保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创新模式研究83-88

摘要:现有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概念的界定,更多地是站在审计和会计监督的立场考虑如何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而较少将组织管理和人的行为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本文基于组织管理和人的行为视角,以担保集团企业风险防控为重点,针对担保集团现阶段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5种内控模式。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低碳经济
基于DEA的中国能源生产率增长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89-99

摘要:本文基于生产率和效率的内涵界定,探讨了能源生产率、能源效率及变化率的衡量指标,指出若要度量能源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生产率增长指标比效率改进指标更为合适;同时全要素框架下测算能源生产率增长率(即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应比单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更能准确反映能源生产率变动情况。通过将这两个指标用于2000~2010年能源生产率增长情况,本文发现两者在反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的纵向变化趋势时基本一致,但在横向比较时有一定差别。本文还发现受经济周期和政策环境变动的影响,2000~2010年我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的演化趋势可分为4个阶段。最后,利用计量模型考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并对在"五年规划"纳入节能指标对能源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基于偏最小二乘模型的碳排放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00-109

摘要:本文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0年主要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省域按照"排放———效率"类型分为四大类,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建模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市化率以及碳排放强度对4类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4类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是4类地区碳排放共同的驱动因素;对于高排———低效地区和低排———低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高排———高效地区与低排———高效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并无显著的倒U型关系;另外,能源消费结构与4类地区碳排放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上述差异做出分析与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全球稀土消费预测模型研究110-116

摘要:为了准确把握全球稀土消费变化,本文在分析单整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与非线性灰色伯努利(NGBM)模型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非线性灰色伯努利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选,建立了ARIMA耦合PSO-NGBM的全球稀土消费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全球稀土消费时间序列的数据结构分解为线性自相关主体和非线性残差两部分,首先用ARIMA模型预测序列的线性主体,然后用PSO-NGBM模型对其非线性残差进行估计,最终合成为整个序列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表明,耦合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的ARIMA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从而证实了耦合模型用于全球稀土消费预测的有效性。

高技术产业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117-123

摘要: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如何在保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兑现对国际社会的碳减排承诺,是我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8~2010年度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产业结构、人均GDP对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证实发展高技术产业确实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并进一步证实,高技术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减效益,即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越大,其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越小,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人均GDP越高,碳排放强度越低,证实了经济发展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124-131

摘要: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数量最多的东道国,之前的研究文献鲜有对省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分布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考虑到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地理多样性背景,本文通过对2004~2011年已经审批通过的所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数量变量及相关解释变量的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检验,发现各省份的电力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外资流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布局。研究结果发现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办方更多考虑到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选择落户在电力消费水平较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外资流入不太积极的省份地区,间接说明发展清洁机制项目对于缩小经济发达省份与欠发达省份经济差距,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有正向积极作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综述研究
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132-142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协同创新成为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围绕协同创新模式这个主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两要素协同创新模式、三要素协同创新模式、多要素协同创新模式的内容,并总结它们的研究不足,同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待推动协同创新模式理论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企业边界理论的发展——观点比较与理论反思143-153

摘要:本文在对企业理论流派按研究视角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将企业边界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并对企业边界不同理论的历史与逻辑联系以及不同理论对企业性质的理解进行了梳理和比较评价,最后反思了企业边界传统理论分析的局限,新型经济组织的出现对企业边界传统分析框架提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