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冬小麦旱涝灾害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基于驻马店数据分析

摘要:对河南省驻马店市1980—2012年多种农业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在相对湿润指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有效降雨量以及土壤底墒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构建了适于驻马店冬小麦的旱涝指标。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河南卷》、农业气象旬报和农业灾害旬报等资料设定旱涝指标的等级标准,并对指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旱涝指标对冬小麦旱涝情况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冬小麦旱涝灾害特征分析,发现1980—2012年冬小麦以旱灾为主,且多为中旱及中旱以下等级旱灾;返青至抽穗两个生育阶段发生的灾害均为旱灾,抽穗至成熟两阶段偶有涝灾发生。
1-7

西藏粒用型饲料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研究

摘要:为明确影响单株籽粒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西藏玉米的引种、育种及其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粒用型饲料玉米的1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为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依据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百粒重〉单株穗数〉穗行数〉行粒数;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是玉米高产的基础;西藏高产型粒用饲料玉米的外部形态应具备株高中等、茎秆粗壮、穗多、穗大、穗重、籽粒饱满等特征。
8-13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割手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SsGST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为克隆割手密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获得了1个割手密GST基因,命名为Ss GST,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割手密Ss GST基因c DNA全长702 bp,编码22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1119H1756N300O327S5,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24.8 ku,等电点为6.21。蛋白疏水性分析表明Ss GST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Ss GST蛋白具有GST-N和GST-C结构域。Ss GST蛋白序列与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蔗等植物的GST蛋白序列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s GST蛋白与玉米GS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
14-19

北沙参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对北沙参内生真菌类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北沙参植株中分离到内生真菌137株,利用ITS-r DNA序列分子鉴定法将北沙参生真菌鉴定为21个分类单元,分布在6纲8目11科21属。河北安国北沙参内生真菌归于10个属,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1.08、D=0.90,优势菌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占总菌株数的29.93%;山东烟台北沙参内生真菌归于17个属,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1.31、D=0.94,以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为优势菌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9.71%和13.87%,两地北沙参内生真菌种类的相似性系数Cs=0.57。由此可见,两地北沙参内生真菌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山东烟台北沙参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河北安国北沙参。
20-24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不同熟性菜心品种糖代谢规律的研究

摘要:以3个不同熟性的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菜心的糖分代谢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熟性的菜心品种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还原糖含量在花芽分化期至花芽分化中期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在花芽分化中期至现蕾期快速升高,在现蕾期至采收期缓慢上升或下降。花芽分化后,叶片各种糖含量均低于薹茎。叶片和薹茎的糖含量均以晚熟品种最高,而早、中熟品种叶片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中熟品种薹茎糖分含量比早熟品种高。叶片的NI、AI活性以及薹茎的SS、SPS活性与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叶片的SS、SPS活性以及薹茎的NI和AI活性与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还原糖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在花芽分化中期至现蕾期的糖分积累最快,花芽分化后叶片的糖分逐渐向薹茎转移,为菜薹的膨大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基础,从而促进菜薹的膨大生长。菜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糖分不断降解,而薹茎的糖分则不断合成与积累,叶片糖分与NI、AI活性以及薹茎糖分与SS、SPS活性的关系密切,提高薹茎的SS和SPS活性可促进薹茎糖分的形成,提高糖分的积累,改善菜薹的品质与风味。
25-31

垄作摆栽油菜适宜密度研究

摘要:以杂交油菜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垄作摆栽油菜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植株农艺性状、冠层结构、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0.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4 196.9 kg/hm2。经统计分析,籽粒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曲线关系,可求出最适密度为10.17万株/hm2,适宜密度范围为9.50万~10.84万株/hm2。在适宜密度条件下,油菜单株生长量适中,结角层结构合理,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群体角果数虽略少于密度为12万株/hm2的处理但显著高于7.5万株/hm2和9万株/hm2的处理,而千粒重、群体总粒数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其他3个处理。
32-36

广西乐业县掌叶木种群动态研究

摘要: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单种属植物之一。对广西乐业县神木天坑和穿天洞坑的掌叶木种群展开调查,结果表明:两样地掌叶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显示Ⅰ和Ⅴ年龄级的幼苗和老木数量稀少,而大量个体集中在Ⅱ、Ⅲ、Ⅳ年龄级,呈现纺锤形结构,即为衰退型种群;种群动态指数Vpi为0.592、Vpi′为0.118,即种群属于增长型,但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增长趋势极小,从长远来看,由于Ⅰ级幼苗的缺失,最终会导致种群的衰退。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显示掌叶木种群随着年龄增长,生存质量越来越低,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Ⅱ型,属于衰退型种群;针对该种群的特征和濒危原因,探讨其保护策略。
43-48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退耕还林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敏感性分析

摘要:为揭示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机制,把握主要驱动因子,以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退耕还林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通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以不同方式和强度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pH值和碱解氮量主要通过直接作用产生影响,土壤容重、林龄和林下凋落物主要通过间接作用产生影响;土壤含水率直接和间接作用都相对较强;细根量、有效磷量、速效钾量和总孔隙度的影响力较低;各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敏感度依次为:碱解氮量〉土壤pH值〉林龄〉林下凋落物量〉土壤含水率〉速效钾量〉细根量〉有效磷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
49-55

贵州安顺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摘要:研究了贵州安顺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蔬菜地、水田和林果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安顺区土壤pH值偏小,整体上呈酸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水田〉蔬菜地〉林果地,而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磷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均表现为水田〉蔬菜地〉林果地,并且土壤有效养分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效养分空间变异系数高于土壤全量养分;土壤养分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量养分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P〈0.01),且土壤全量养分与有效养分均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56-6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云南河口土沉香炭疽病、黄野螟调查研究

摘要:以云南河口坝洒农场土沉香林为例,通过对其炭疽病、黄野螟进行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该地区土沉香炭疽病流行方式为渐发型,流行曲线以多峰波浪型为主,平均危害率为8.7%,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79,危害高峰期为5月和9月,发病率较低且危害级别较轻;(2)黄野螟危害具有发生面广、级别较重、虫口密度较大的特征,平均虫叶率为9.0%,百叶虫量平均值为22.3头,危害高峰期为3~4月和10~12月;(3)炭疽病和黄野螟的发病规律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非显著相关关系,日照、气温和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63-67

13种杀虫剂对荔枝蛀蒂虫卵的杀伤效果

摘要:用喷雾法对荔枝蛀蒂虫卵进行13种杀虫剂的杀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杀虫剂在稀释2 000倍时,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480g/L毒死蜱EC、10%联苯菊酯EC、10%醚菊酯SC、10%虫螨腈SC、60g/L乙基多杀菌素SC、35%硫丹EC、20%甲氰菊酯EC等8种农药对虫卵的杀伤率可达50%以上;在稀释1000倍时,只有10%联苯菊酯EC杀伤率可达1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杀伤率有93%,1.8%阿维菌素EC-480 g/L毒死蜱EC(1∶1)、35%硫丹EC、480 g/L毒死蜱EC、10%醚菊酯SC、1.8%阿维菌素EC-20%甲氰菊酯EC(1∶1)、10%虫螨腈SC等6种农药的杀伤率为70%~80%,而20%甲氰菊酯EC与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2种农药的杀伤率仅为60%左右,1.8%阿维菌素EC、5%多杀霉素SC与4.5%高效氯氰菊酯EC 3种农药的杀伤率在50%左右,240 g/L氰氟虫腙SC及20%氯虫苯甲酰胺SC 2种农药的杀伤率只有40%。可见在现有杀虫剂中,大多数品种对荔枝蛀蒂虫卵只有一定效果,能完全杀伤荔枝蛀蒂虫卵的品种不多。
73-76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贮藏加工

自然发酵对新会茶枝柑果皮品质的影响

摘要:探讨新鲜的新会茶枝柑果皮在常温下自然发酵(水封的方式隔绝外界空气)过程中,天然微生物菌群、糖组分、有机酸组分、色泽、多酚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茶枝柑果皮在自然发酵期间,乳酸菌和酵母菌是其主要优势生长菌;茶枝柑鲜皮的质构保持较好,并且发酵期间茶枝柑果皮的颜色逐渐由青绿色变为暗褐色。茶枝柑果皮中的多酚主要以可溶性结合酚的形式存在,发酵期间,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力的变化呈正相关性。此外,发酵期间间断的开盖换气处理能加快茶枝柑果皮的颜色褐变,但对天然微生物菌群、糖组分、有机酸组分、多酚和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77-81

米粉丝干燥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米粉丝是我国的传统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米粉丝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其干燥工艺是米粉丝的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阐述了我国米粉丝干燥加工的技术现状,比较了各种传统和新型干燥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等干燥方式,从对米粉丝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干燥能耗方面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型干燥技术在米粉丝干燥工艺上应用的可能性,展望了米粉丝干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促进米粉丝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参考。
82-87

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果胶纳米颗粒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以反溶剂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并以静电沉积法使果胶多糖吸附到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型复合纳米颗粒。研究果胶浓度、pH值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及纳米颗粒的储存稳定性,并比较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与游离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胶体分散液中果胶浓度为0.11%时,能形成稳定的胶体纳米颗粒;胶体颗粒在酸性和中性pH条件下非常稳定,平均粒径小于250 nm,而在pH6~6.5时,粒径较大(d〉300 nm);胶体颗粒分散液经常温储存1个月后仍非常稳定。纳米颗粒包埋的姜黄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总抗氧化能力约为姜黄素乙醇溶液的2倍。
88-92

正交实验法优化艾纳香提取废渣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摘要:采用三氯化铝显色,芦丁作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对艾纳香叶中总黄酮提取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艾纳香总黄酮提取参数。结果表明,提取艾纳香黄酮因素影响大小为:料液比(C)〉提取温度(B)〉提取时间(D)〉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A)〉提取次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60%乙醇、温度90℃、料液比1∶20、提取3 h,总黄酮百分含量为2.29%。经提取验证,该提取工艺对艾纳香总黄酮资源化开发与利用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
93-97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畜牧水产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长白猪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腺苷酸含量

摘要:腺苷酸是能量代谢的载体,为了更好地研究长白猪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能量代谢的差异,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腺苷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50 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6.5),其体积比为9∶91;流速0.5 m L/min;柱温30(±1)℃;紫外检测波长259 nm,进样体积10μL时,在0.1~100 mg/L浓度范围内,ATP、ADP和AMP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8和0.996,检出限(LOD,S/N≥3)分别为0.0001、0.004、0.004 mg/L,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02、0.02、0.02 mg/L,且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00%~99.05%、100.77%~104.48%和110.84%~113.7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1.02%、0.33%~1.65%和0.69%~1.92%,整个过程可在10min内完成。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猪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中ATP、ADP和AMP含量的检测以及能量代谢研究。
98-102

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摘要:对虾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对虾的种类、发育阶段、营养源、环境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各营养元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学者在对虾幼体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虾幼体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幼体对不同蛋白源的利用率;对虾幼体氨基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对虾幼体必需脂肪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饵料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虾幼体对磷脂、固醇的需求量;对虾幼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对虾幼体饵料中矿物元素最适配比及添加量等。
103-109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牡蛎水提物抗氧化性研究

摘要:以湛江牡蛎为原料,对其水提物抗氧化性进行研究。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牡蛎水提物具备一定还原能力,但远低于VC,1.08 mg牡蛎水提物的还原能力仅相当于28.8μg Vc。通过对DPPH·、·OH及·O2-等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考察了牡蛎水提物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8 mg/m L牡蛎水提物溶液的DPPH·清除率为90.63%,牡蛎水提物清除DPPH·的能力强于VE;0.6 mg/m L牡蛎水提物的·OH清除率为77.23%,牡蛎水提物清除·OH的能力低于硫脲;高浓度的牡蛎水提物可较好地清除·O2-。另外,测得牡蛎水提物中短肽占总蛋白含量的50.09%,高含量的短肽可能是牡蛎水提物具备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原因。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