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土壤肥料、植物保护、专题论述、物质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874X
  • 国内刊号:44-1267/S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3
  • 创刊时间:196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81
  • 综合影响因子:0.66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粮食作物

水稻RNAi突变体库的创制和筛选

摘要:通过转化水稻hpRNA农杆菌文库至粳稻品种台北309,获得143株转基因植株.随机选取36株T0代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其GUS阳性率为77.78%,且其中35份PCR阳性材料的插入片段均与粳稻日本晴的mRNA有较高匹配.对61份T1代突变体进行筛选,获得33份有突变表型的材料.初步获得1份类病斑突变体,序列分析表明其可能干扰基因的编码产物为RAL6-种子过敏蛋白RA5/RA14/RA17的前体,属于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该类基因在植物自然防御系统中扮演重要较色.
1-4

不同施钾量对木薯产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研究

摘要: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分别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前期、块根膨大中期和工艺成熟期对不同施钾处理的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块根性状、净光合速率、株高、茎粗、各器官蔗糖含量和全钾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苗期施钾肥不仅能促进木薯块根发育期茎叶生长,提高中后期净光合速率和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木薯块根、茎秆、叶片全钾含量.同时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也均逐渐增加,其中K2O 450 kg/hm2处理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其木薯块根产量增加63.91%,淀粉含量增加9.49%,淀粉产量增加79.46%.可见,增施钾肥是提高木薯产量和淀粉产量的有效措施,施用量以K2O 450 kg/hm2为宜.
5-11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经济作物

留叶枝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百棉1号的棉铃空间分布

摘要:以百棉1号为材料,研究了在留叶枝条件下,产量、纤维品质和棉铃空间分布随种植密度(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株/hm2)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先增加后降低,3.0万~6.0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差异不显著,达4 502.5~4 732.7 kg/hm2,整株纤维品质无显著变化;主茎和叶枝的铃数、铃重亦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叶枝的下降幅度大于主茎;主茎铃数和子棉产量占整株比例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叶枝则相反;叶枝铃数和子棉产量空间分布与主茎相似,试验密度范围内,以中下层(1~10台果枝)和内围(1~2果节)为主体,叶枝中下层和内围子棉产量分别为整株叶枝的90.9%~95.3%和88.0%~95.9%,主茎中下层和内围子棉产量为整个主茎的81.9%~92.9%和75.7%~96.3%.
12-16

大蒜根系分泌物对当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当归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大蒜根系分泌物对当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提高,大蒜根系分泌物对当归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促进提高作用,且低浓度(0.2 mg/mL)的促进效果显著,其中经0.2 mg/mL大蒜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当归发芽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低浓度(0.1~0.2 mg/mL)大蒜根系分泌物处理促进了当归幼苗中可溶性糖积累和根冠比的提高,且未对当归幼苗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说明低浓度大蒜根系分泌物(0.2 mg/mL)可有效提高当归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发芽水平,促进当归幼苗叶片糖分积累,有效提高幼苗的抗性,形成壮苗,为当归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17-2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园艺林学

外源物质对丝瓜早熟处理效应分析

摘要:以丝瓜荷兰优美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的丝瓜幼苗,以研究其对丝瓜雌花始花节位、节间长度及叶片数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处理降低丝瓜第一雌花节位以1叶期100 mg/L效果最好,平均比对照降低1节;以2叶期200 mg/L处理的丝瓜叶片数增长速度最慢,比对照减少31.71%;以1叶期500 mg/L的矮壮素处理丝瓜茎节间长度最短,比对照缩短86.44%;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效果不同,1叶期100 mg/L处理降低了丝瓜雌花始花节位,平均比对照降低0.4节,2叶期200 mg/L乙烯利处理叶片增长速度最慢,比对照缩短24.51%,1叶期200 mg/L浓度处理的丝瓜茎节间长度最短,与对照相比缩短48.65%.
23-26

外源黄腐酸对硝酸盐胁迫下小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黄腐酸(FA)对小白菜硝酸盐胁迫的缓解效果,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在120 mmol/L硝酸盐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0.08%、0.15%、0.25%)外源黄腐酸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小白菜的生长,降低了小白菜的品质;外源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增加硝酸盐胁迫下小白菜的叶长、叶宽、根长、根体积、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同时增加叶片中Vc、游离氨基酸、类黄酮和可溶性总酚的含量,降低叶片中硝酸盐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本试验中,以处理D (0.15%FA)的效果最好,处理E(0.25%FA)效果次之,其中处理D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分别比处理B增加56.52%和85.76%,叶片中Vc、游离氨基酸、类黄酮和可溶性总酚含量分别比处理B增加197.30%、14.38%、19.40%和18.10%.说明外源黄腐酸可缓解硝酸盐胁迫对小白菜生长的抑制,提高小白菜的品质.
27-31

石漠化强度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摘要:在桂西北选择两种典型石漠化等级(即S1为中度级,S2为极重度级)的石山种植桉树,在营林4年后对桉树人工林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S1、S2的造林保存率分别为29.5%、21.5%,前者是后者的1.37倍.(2)S1、S2的平均胸径分别为9.01、6.72 cm,前者是后者的1.34倍;平均树高分别为8.41、6.43 m,前者是后者的1.31倍;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7.65、5.95 m3/hm2,前者是后者的2.97倍.(3)S1、S2的林地基石裸露率分别为4.17%、14.11%,前者占后者的29.6%.说明在极强度石漠化条件下种植桉树的保存率及各项生长量指标都极显著低于中度石漠化环境,通过治理后,使原来石漠化强度分别下降在轻度级以内.
32-36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土壤肥料

南方丘陵稻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高光谱特征与反演模型研究

摘要:以兴国县稻田土高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同一种光谱反射率变换形式下土壤全钾、速效钾与高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提取了全钾和速效钾的高光谱敏感波段,建立了基于反射光谱特征的南方丘陵稻田土全钾、速效钾高光谱反演模型.经分析可知,在355~620 nm波段,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同增同减,而在621~2 250 nm波段内,土壤全钾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要大于土壤速效钾;通过分析兴国县稻田土全钾、速效钾含量与光谱反射率18种数学变换的相关系数,提取全钾的敏感波段为602、804 nm,速效钾的敏感波段为602、1 058、1 638、2 214 nm;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利用高光谱指数构建的反演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全钾、速效钾含量,模型建模的相关系数和验证系数都较高,基于速效钾含量建立的南方丘陵稻田土高光谱反演模型预测能力较好.
37-42

不同施肥处理对粤糖03-393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摘要:以甘蔗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3种施肥:T1(常规氮磷钾化肥)、T2(减量缓控释肥)、T3(优化氮磷钾化肥+硅镁肥)及空白对照对甘蔗新品种粤糖03-393(YT03-393)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适量基肥对两个供试甘蔗品种的萌芽率没有影响,但能增加甘蔗分蘖率,3种施肥处理之间则无显著差异;T2及T3的株高显著高于T1;3种施肥处理下YT03-393的茎径显著大于ROC22;与空白对照相比,施肥处理能显著增加甘蔗有效茎数,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对于甘蔗产量,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其中又以YT03-393的T2最高,显著高于T1;YT03-393不同施肥处理的蔗产量和糖产量均显著高于ROC22;两品种间及各处理间的甘蔗蔗糖分差异不显著.甘蔗体内氮、磷、钾的积累量整体表现为:钾>氮>磷,又以YT03-393>ROC22;两个品种T2处理的氮、磷、钾农学效率和养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又以YT03-393的养分农学效率最高.综上所述,与ROC22有所不同,YT03-393因其植株高大、丰产潜力足,对氮磷钾养分的需要表现更加迫切.因此,在种植该甘蔗品种时应注重基肥施用,合理搭配氮、磷、钾养分,在保证三大养分供应充足的前提下,适当补充施用硅、镁等中微量元素,并提倡施用缓控释肥,以减少肥料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43-47

配方施肥对板蓝根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

摘要: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大青叶中可溶性糖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大青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板蓝根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9为最佳施肥处理,即施肥比例为9∶1∶8,复合菌肥施用量为l 125 kg/hm2,N、P、K施用总量为450 kg/hm2.氮肥有利于提高板蓝根产量,化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更有利于板蓝根产量的提高.
48-54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植物保护

海南乐东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及多样性研究

摘要:为研究连作对香蕉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海南乐东香蕉种植区为例,采集不同连作年限(1年、2年、3年和4年)蕉园土壤,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不同连作年限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物寄生线虫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其中肾形线虫是极优势属,并有逐渐扩大趋势;蕉园土壤线虫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瓦斯乐斯卡指数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而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中有机质、全磷及全钾含量与线虫生态群落指标成显著或高度相关,是影响土壤线虫生态群落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海南乐东种植园香蕉地土壤营养管理中可增施有机肥与磷肥、控施钾肥,以调整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土壤健康.
55-59

诺丽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诺丽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危害诺丽的叶、果与嫩茎,且周年发病,经鉴定该病原菌为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 biculare(Berk.& Mont)].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通过对该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及营养环境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在10~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生长范围为24~28℃,最适温度为26℃,54℃下处理10 min菌丝不能生长;pH3~9生长较好,最适生长pH值为5~8;在24 h光照条件下菌落生长较快,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生长影响不同,碳源以木糖、鼠李糖和可溶性淀粉最好,氮源以牛肉浸膏、蛋白胨和甘氨酸最好.
60-63

几丁质酶及基因参与水杨酸诱导香蕉枯萎病抗性

摘要: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真菌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已成为最具毁灭性的香蕉病害,严重威胁香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香蕉枯萎病病程相关基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比较了Foc4侵染下,香蕉6个病菌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了Foc4处理和SA+Foc4处理的易感病巴西蕉幼苗外部形态特征、几丁质酶活性及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Ma-14-3-3c、Ma-14-3-3d、Ma-14-3-3e、Ma-14-3-3f、Ma-Cel和Ma-Chi6个基因都能在转录水平响应Foc4的胁迫;与Foc4处理相比较,SA+Foc4处理的香蕉幼苗枯萎病抗性增强,根系几丁质酶活性和几丁质酶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表明几丁质酶等6个基因参与了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逆境胁迫应答,同时外源水杨酸处理能够通过诱导香蕉几丁质酶的活性及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增强香蕉对枯萎病的抗性.
64-70

山莓叶乙醇提取物与抗生素的协同抑菌效果研究

摘要:采用K-B纸片法检测山莓叶乙醇提取物(RE)、抗生素对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将RE与抗生素联合使用,用棋盘法与K-B纸片法相结合进行抑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对于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RE的MIC分别为6.250、6.250、3.125 mg/mL;RE与金霉素协同使用的分级抑菌浓度(FIC)最小值分别为0.313、0.375和0.313,协同抑菌效果最好的配比分别为1/8MIC1∶1/2MIC2、1/4MIC1∶1/2MIC2和1/8MIC1∶ 1/2MIC2;RE与净球散协同的FIC最小值分别为0.375、0.313和0.375,协同抑菌效果最好的配比分别为1/4MIC1∶1/2MIC2、1/8MIC1∶1/2MIC2和1/4MIC1∶1/2MIC2.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山莓叶乙醇提取物的浓度控制在1/4~1/8MIC1,金霉素和净球散浓度均为1/2MIC2,均有较强的协同抑菌效果.
71-76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贮藏加工

荔枝运输保鲜模式对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不同运输保鲜模式对货架期荔枝品质变化的影响,在模式可调保鲜试验平台上开展试验,并采用“桂味”荔枝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荔枝果实在气调、控温控湿和仅控温等3种不同保鲜模式下贮藏10 d后,在低温陈列柜上货架期30 h内品质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货架期内仅控温荔枝的好果率、色差L*和b*值下降速度显著比其他两种处理荔枝要大;气调处理与控温控湿处理荔枝果实在货架期内的品质变化差异不显著;货架期内不同保鲜模式对荔枝果实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影响较小,前者维持在1.1~12,g/100 mL,后者维持在19.5~20° Brix.
77-81

不同干燥方式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传统干燥方式和热风干燥方式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传统干燥样具有“槟榔香”香韵,滋味浓醇回甘;热风干燥样香气纯正陈香显露,滋味醇厚.通过理化成分分析可知,相比于传统干燥方式,热风干燥样中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较低.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经气质联用分析可知,在两种六堡茶样中香气种类均以碳氢化合物、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8种,均为共有香气成分,但各成分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与热风干燥样相比较,传统干燥样中β-芳樟醇、顺-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9种化合物相对含量高,α-萜品醇、苯甲醛、藏红花醛等10种化合物相对含量低.不同干燥方式制成的六堡茶品质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丰富了六堡茶种类,适应市场的多元化.
82-86

有色糙米酵素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摘要:以有色糙米为主要原料,添加蜂蜜、麦芽提取粉、盐和酵母菌进行发酵得糙米酵素,以γ-氨基丁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紫米、蜂蜜量2%、麦芽提取粉量1%、加水量700%;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18%、发酵时间3h、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100 r/min.在最佳配方和发酵条件下,100 g糙米发酵后γ-氨基丁酸含量达170.6 mg.
87-92

两株海洋细菌AiL3和CⅢ-1混合发酵条件及对辣椒生长影响研究

摘要: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海洋细菌AiL3和CⅢ-1两菌株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初步测定并比较了混合发酵液与单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基为:酵母膏10.0 g/L、酵母粉5.0g/L、蔗糖8.0 g/L、木薯淀粉10.0 g/L、CaCl2· 2H2O 0.2 g/L、NaCl 0.2 g/L、FeSO4·7 H2O 0.1 g/L、MnSO4·7 H2O 0.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装液量230 mL/500 mL、接种量4%、发酵温度28℃、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52 h.优化后,两菌株的活菌数和芽孢量显著提高,活菌数达5.0× 10^10 CFU/mL,芽孢量达4.5×10^10 CFU/mL,芽孢生成率达90%以上,比优化前的活菌数和芽孢量提高了100倍以上.对盆栽辣椒幼苗进行灌根处理,两菌株的混合发酵液相比单菌株发酵液,其株高、茎粗、鲜重等均有显著提高.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