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15 15:45:09

摘要:近年来,费县果业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构建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林下种植养 殖业、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发展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费县果业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构建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林下种植养殖业、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费县果园面积达5万公顷,其中核桃1.7万公顷、板栗1.3万公顷,山楂、桃、梨、苹果等水果2万公顷,果品年产量3.62亿千克,年产值13.1亿元。全县形成北部板栗产业带、南部核桃产业带、中部水果产业带。“费县山楂”“蒙山板栗”“费县脆枣”取得地理标志商标;核桃和大枣取得有机认证;苹果、大樱桃、山楂、葡萄和草莓取得绿色果品认证。费县山楂和核桃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名特新优”农产品。费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中国绿色生态山楂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全国核桃产业十强县”“中国优质梨基地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等称号。果树产业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主要做法

2.1推进果业和旅游业融合

2.1.1合理果业布局,打造休闲观光果园

把乡村旅游景区周边山地和景点之间连接线作为果业发展重点,在景点中规划果业生产,在果园中打造景点,实现游客既能游景,又能品果的目标,果景相得益彰,在空间布局上相互融合,形成“一户一园、一园一景”的特色。费城街道新刘庄村及其周边村建设庭院葡萄、葡萄村落、葡萄长廊等,户均增收3万余元。

2.1.2优化果品结构,错位发展果业

针对果业旅游存在淡季和旺季特性,在品种选择上尽量将果品成熟期错位,在果业发展上尽量拉长果品供应期,实现了月月有花赏、季季有果尝的景观,给四季游带来活力。费县大田庄乡建设大樱桃、桃、苹果、葡萄、山楂等早、中、晚成熟期采摘园37处,标准示范园29处,户均年收入4万余元。

2.1.3发展艺术果业,提高果业品味

大力发展观赏果树、盆景果树、根雕艺术、木雕家具等工艺品,积极培育特色果业产品经营主体,形成了果业产品的系列化、基地化、品牌化,提高果业文化品味。费城街道城北村、薛庄镇马头崖村鼓励民间艺人发挥艺术特长,发展奇、特、艺果业,户均增收1万余元。

2.2推进果业和畜牧业融合

2.2.1种养结合,发展循环果业

以现代农业和循环发展的眼光发展畜牧产业,积极探索种养一体化发展新模式,走种养结合、果畜循环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畜牧、果品产业融合,促进生态循环果业快速发展,把畜果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费城街道许家崖村,立足丰富的果树资源,果农在承包果园内种植优质饲草、果园自然生草1333hm2,饲养黑山羊、波尔山羊,户均年收益近6万余元。同时,发挥合作社带动优势,通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100多户,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处,养羊8万余只,产生的畜粪又能培肥地力,实现循环果业,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典范。

2.2.2加强规划引领,发展果园养殖业

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广大果农发展林下养殖业.选择透光和通气性较好的山地、丘陵果园,利用树上落果、林下饲草、地下昆虫等饲料资源,在林下适量放养鸡、鸭、鹅等畜禽优良新品种。费县马庄镇核桃峪村在核桃树下养鸡,注册“挂枝树鸡”商标,结合乡村旅游,开展自主采摘核桃、自主挑选山鸡活动,把畜禽产品变为旅游商品,增加果品附加值,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将发展重点向脱贫户倾斜,帮助脱贫户参与核桃树下畜禽产业发展、畜禽养殖,户均年收入近2万余元,加快了乡村振兴进程。

2.3推进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

2.3.1引导果品加工,提高果品价值

发挥果树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果树合作社发展果树种植和果品收购、贮藏、加工及销售等工作。费县绿源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核桃园13hm2,通过改良品种,带动周边果农发展核桃67hm2,年产核桃25万千克。绿源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炒核桃、核桃油、核桃粉等产品,种植户年收入2万余元。

2.3.2发展电子商务,增加果农收入

发挥果品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引导企业收购当季果品,发展电子商务,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果品生产基地,鼓励果树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高效、高品质的果品,走网络销售之路。费县沂蒙山小调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收购大枣、大樱桃、板栗等优质果品20万千克,带动新庄镇柱子村、薛庄镇盘石村等种植果树147hm2,通过网络带货和网络销售,户均年收入3.5万元。
2.3.3发展田园综合体,打造发展新模式

根据费县县委《关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积极引导果业新型经营主体立足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果业重点乡村和区域,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果业效益。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依托“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方式+配套产业+农民利益产业链”发展方式,流转土地800hm2,引进种植、加工、疗养、游玩等多产业开发项目10余项,租赁土地520hm2,种植苹果、榛子等80hm2,户均年收入1.2万元。

3存在问题

3.1果园规模化程度不高

在果园规划和果品基地建设方面,由于土地流转困难,农户土地分散,绝大部分还是零星栽植,造成“果树种植连片难,到处都是插花园”的现象,规模化程度不高,规模效益不明显。

3.2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

费县部分乡镇尽管果园面积很大,但是由于果园基地水、电、路、渠基础设施不配套,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发挥不了示范推广、宣传带动作用,造成果业发展后劲不足。

3.3果业品牌创建意识淡薄

许多果树种植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对品牌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抓品牌建设的强烈愿望和紧迫意识不够。知名品牌少,果品规模小、市场分散,难以形成培育品牌的合力。另外,由于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造成果品质量不高,果品基地“三品”认证面积较小,商标注册、管理、品牌使用方面不规范,品牌效益不明显。

3.4果品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

目前,费县共有各类果品专业合作组织200余家,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部分合作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强,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缺乏凝聚力,管理跟不上,产品规模小、市场分散,难以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3.5果品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

全县果品销售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缺乏大型果品交易市场。果品加工企业不多,且规模小、实力弱,难以为果品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果品贮藏和加工能力差,效益不尽理想,处在出售初级果品阶段。

4建议

4.1支持和引导土地流转

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生产意识,坚持规模发展,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提高果业生产组织化、集约化程度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租赁、互换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经营、集体转包经营等形式依法合理流转土地。推动果业生产向适宜区、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转移,加快果业种植规模化、品种区域化、经营产业化步伐。

4.2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协调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整合项目资源,果园面积达6.7hm2以上的,落实水、电、路综合配套建设。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和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用生产资料进得来、果品出得去,保障果园旱能灌、涝能排,增强果品基地发展后劲。

4.3积极培育果品知名品牌

要提高现有果品品牌的知名度,扩大果品“三品”认证面积,积极搞好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证,坚持向质量和品牌要效益。要加强品牌管理,坚持品牌集中,做精、做大,避免过杂过滥,形成影响力大和代表性强的果品品牌。要加大推广宣传力度,通过果品推介会、果品擂台赛、新闻会、新闻、广告等各种形式,扩大果品品牌影响力,把具有强大优势的费县果品变成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消费商品。

4.4健全果品专业合作组织

引导和鼓励果农加入果品专业合作组织,覆盖生产、流通各环节,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农利益联结新机制,为果品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果品专业合作组织的上连下引作用,推进果品产业壮大,从而提高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增强果品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4.5培育扶持果品龙头企业

政府应研究制定可行性的果品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和鼓励具有果业生产经验和一定投资能力的企业或大户投资加工项目,按市场规律进行加工经营。集中政府财政力量,对现有加工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加工能力进行财力扶持、技术扶持,帮助他们扩大加工能力。要带领果品生产大户、销售大户、加工大户,组织专题招商活动,宣传费县果业发展优势,给予相应政策,引进外来资本或大型加工企业,努力建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型加工企业,延长果业发展的产业链条,促进全县果业发展向产业化、优质化、高效化迈进,助推费县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王海丽 晁冲 单位:山东省费县胡阳农业综合服务站 山东省费县果茶服务中心

上一篇: 策划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分析 下一篇: 中药茶结合埋线疗法治疗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