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作文的课外教学

时间:2022-07-05 10:40:09

摘要:平时,我们常把“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有道理的。写作是需要灵感的,作文教学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践出发,激发其写作欲望,鼓励学生多一份热情去投身生活,多一份理智去感悟生活,去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只有把功夫下在课外,才能给学生写作带来更多的喜悦与成功的机会,同时课外作文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是完全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的。

重视作文的课外教学

长期以来,对作文的教学,人们常常把希望寄托在课内,而忽略了课外功夫,这是不妥的。现阶段,语文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按照语文课新标准要求,建设开放的语文体系,充分利用丰厚的语文资源,扩大学生的读写面,提高学生作文思维的广泛性、探求性、深刻性、灵活性。平时,我们常把“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有道理的。让学生在实践学习写作,是有利于写作水平及能力提高的,因此, 在作文教学的课外下功夫,是相当重要的。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在我把自己在教学中一些课外实践写出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课外读写的兴趣。俗话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更有人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要培养学生读书写作的兴趣,不能只靠讲大道理、讲读法、写法,应引导对这方面的东西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会自觉去钻研,到时,一切便会水到渠成。怎样培养学生读书写作的兴趣呢?(一)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吸引学生,引起兴趣。我们教师平时都是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从来不写,这是不能吸引学生的。教师应该在写作方面起示范作用。读中学时,我的语文教师梁永全常常在恩平报上发表他的佳作,课余,我们常去他的宿舍拜读他的新作,那时,我们对梁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我吸取梁老师的经验,也经常写作,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学生去评价,也常向一些杂志、报纸投稿,在我的影响下,本班许多学生也很喜欢写作,个别同学的作品常在恩平报上刊登。(二)用一些中外名著或名句去吸引学生。例如,有一次我向学生讲一个动人的《聊斋》狐仙故事,学生觉得离奇古怪,惊心动魄,但又觉得这些狐仙鬼怪挺有人情味,蛮可爱的,这时我便向他们推荐这部小说,于是,他们便拿来读,许多同学看完后对这样的古代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读读其他古代作品,因而,他们的读书面很广。此外,名句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一次放假,我偶尔和学生一起散步,听见学生感叹: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我很赞赏这位同学用词恰当,同时问他,知不知道这是谁的文章的句子,学生摇头,我便告诉他,这是李后主《望江南》词里的句子,李后主是个亡国皇帝,在别人给予的安逸的生活中感慨良多,写的作品优秀,他当皇帝不怎么样,但作为词人,却是一流的,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便是这位可悲、可惜的皇帝词人的佳作。我们教师如果知识渊博,就能和学生畅谈文学,从左丘明到恨水,从鲁迅到雨果,学生定会感兴趣。

二、给学生创造写的机会。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接下来,应该让他们有机会表演了。这方面的方法,可分为固定的和不固定的。先说固定的,就学生有兴趣的题目,放手让他们写,帮他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的各类事情,启发学生去评头品足,学生讨论过后再因势利导布置文题。从写作文中得到美的享受,无疑激发调动了学生写作潜能,丰富了学生头脑,充分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初中学生已有了主见,他们常因一件事的观点不同引发争论,以至面红耳赤,激动不已。面对他们唇枪舌剑,教师要及时诱导,提出作文要求:“请拿出笔写下你的观点,用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如日记、周记要定任务完成,定期办墙报,定期搞学习园地,定期向本校广播站投稿,这时学生便会急不可待潇洒成篇。这样随机练习,学生写作兴趣大增,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再说不固定的,不固定的就是随机的,如报刊征文,可以鼓励他们去投稿应征,可以向《学校与家庭》、《第二课堂》、《江门日报》、《恩平风采》投稿。我曾教过一位学生叫冯洽芳,平时喜欢写写文章什么的,偶然机会,我发觉好写的《观日落》颇有特色,于是辅导她如何写出日落的美,再作修改后寄到《江门日报》,结果还真的发表了,她很激动,从此,经常写作,经常投稿,结果作文水平进步很大,后来成了《恩平报》特邀的一位“小记者”,我觉得,这是机会造就了她的成才。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鼓励他们投稿外,其他机会也是有的,例如在班里、校里有什么声明、通告、招领启事、给家长一封信等,需起稿时,可以让学生去写,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或讲清楚要求,就可以让学生去写。如有一次,学校放假前想写给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在假期管好自己子女,学校让我来写,我又将它交给几个学生去完成,结果,几个学生第二天便交卷了,我一看,写得不错。作适当的修改便交给校长,校长一看,很满意,当他得知这是学生写的,更为惊讶!我认为,只要能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多锻炼,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的。

三、勇于实践,从生活中撷取素材。现实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仓库”,取之不完,用之不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如果没有对现实生活真实的体验,就没有创作的源泉,更没有创作的欲望与灵感。在假日里,我常常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因为生活处处皆文章,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好文章,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样的例子是有的,如孔玉青同学生长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在家里,她目睹了好赌的父亲经常打骂一心为这个家,早出晚归工作的母亲。于是,她以自己亲历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写作了《饭里的人生》、《芳草的尊严》两篇文章,在《恩平风采》刊登,后一篇还赢得了很多读者的来信。还有张德生同学创作的《假期在建筑地的日子里》,用日记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学做泥水工的艰辛,写出人生的苦难。这篇文章在《江门日报》刊出。此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因学校的—扇大门而把孩子们与世界隔绝开来”。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才能读懂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生活是蓬勃向上的,农民已不再是单纯地务农,有的兴办企业、有的经商,有的外出打工,这些都为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采访了恩平民间的木鱼曲艺、舞狮、赛龙舟,乡镇企业的厂长,种田大户,下岗职工,小商小贩,残疾人等等,调查了招牌广告中的错别字,老百姓对乡镇干部的看法,农民的致富经历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聆听了下岗职工的心声,参观了乡镇企业工业区的麦克风产业的流水线。这样的调查,最大的收获是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极大热情,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我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带领学生亲近家乡温泉,眼望着浩浩淼淼的锦江河水,聆听着白马山庄的优美传说,缅怀着飞行之父冯如豪情壮志,憧憬着家乡美好的明天。学生的心跟社会,跟生活贴得更近了。在组织参观恩平歇马举人村,使大家了解了家乡文化历史底蕴;参观鳌峰公园英雄纪念碑,使大家了解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可贵精神;观看家乡青少宫书法展,使大家了解书法精品,这样,学生才能“厚积薄发”,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通过实践,让学生明确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就是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学生应树立这样的信念:生活中到处都有真、善、美,都可以用来作文,学生见识多了,写作的素材不再局限于学校与家庭,开始写社会、写人生百态,写作面越来越广阔。

四、师生互相研究,互相批评,共同提高。课余,教师和学生平起平坐,没有尊卑之分,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人们常告诫后人:“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老师。”所以教师不应觉得有失什么面子,其实,在某些方面,教师确有不如学生的方面。作为教师,只要心里坦坦荡荡,和学生真诚相待,把自己内心的看法、见解毫无保留地托出同时也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心田,理解、信任学生,对他们暴露的问题或秘密,我常用些格言警句、古今诗文,或引经据典简洁议论,或画龙点睛点拨指引,学生会心领神会,师生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配合默契。师生共读、共写、共体会、共前进,和学生建立忘年之交,这是很利于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

总之,师生要在作文课外多做些文章,学生具有“养兵千日”之功,作文课上就不必搜肠刮肚,无处下笔了。反思作文的课外教学,形式多样,灵活自由,避免了课堂上那种刻板、呆滞的模式,改变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教学,溶入了作文的乐趣与美感,增加了对人生的领悟,同时,课外作文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是完全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的。

作者:张正桓 单位:东安中学

上一篇: 公路路基工程挡土墙施工技术 下一篇: 绿色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