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读谱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06 09:34:39

摘要:读谱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难题。由于期望与现实、教学内容与课时、教材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等诸多矛盾,导致学校音乐教育读谱教学现实与目标的较大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读谱教学问题仍然凸显。到底是何原因导致读谱教学成为音乐课堂的薄弱环节,文章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希望寻找问题根源,有利于通过读唱乐谱培养和发展中小学声音乐综合能力,使他们能掌握

学校音乐教育读谱教学探讨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从20世纪学堂乐歌的兴起至今,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百年历史中,学校音乐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变化中发展。从那时起,作为学校音乐课基础内容的读谱教学,在百年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被重视、被质疑、被肯定、被淡化的复杂过程。进入21世纪,在全国基础教育课改形势下,为了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校音乐教育再次淡化了读谱教学。到底是何原因致使读谱教学成为学校音乐课堂的瓶颈?我们从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希望通过学校教音乐课提高学生的读谱听音能力,为终身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一、百年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大纲》关于读谱教学目标的定位

二十世纪初,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将之前的“乐歌”及“唱歌”课统称为“音乐”课起,“识谱与听音”内容就被纳入学校的音乐课堂。资料显示,早在1923年国民中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新学制课程纲要》就明确提出,小学音乐课关于识谱与听音教学应“由低年级的听唱法过渡到高年级的读谱法……”[1]。此刻起,读谱教学已被正式规定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必修内容。1932年国民中央教育部再度颁布《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此标准在继续强调读谱教学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听音写谱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早期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对读谱、听音教学内容是重视的。但由于种种原因,1932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中的读谱教学内容,在后来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完好的执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8年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再度修订。①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于1950年颁布了《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在《暂行标准(草案)》中规定了包含“乐谱知识”在内的四项教学内容。1956年教育部在课程暂行标准基础上重新颁布了《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此大纲规定了以唱歌为主的“唱歌、音乐知识和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大纲隐去了“乐谱知识”的学习内容,读识乐谱退出中小学音乐教学规定内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上个世纪末,教育部先后制定、修订了九部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这些大纲对中小学读谱教学作了灵活性的规定:如,使用线谱或简谱应根据地区差异而定;使用简谱进行教学的地区和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五线谱教学;五线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等。1979年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演音乐。”[2]1988年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还特别提出了要加强读谱能力的培养。可见改革开放后学校音乐教育对知识和技能教学的重视,音乐教育逐步向规范化迈进。但是这一时期,由于中小学专职师资严重不足,教材内容没有紧跟时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手段落后等问题,加上学校过度重视高考升学率而疏于对音乐课的管理等凸显问题,“加强读谱能力的培养”同样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因此,在使用线谱教学的地区就有了读谱教学内容太难、学生不喜欢、教不会等反映,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末。2001年《音乐课程标准》颁布,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标准对小学3-6年级提出“能够识读简单乐谱”,7-9年级“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3]标准对中小学生识谱没有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淡化了读谱技能的学习。然而十年课改告诉我们,识谱教学的缺失造成了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困难,因此2011年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4],重新强调了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二、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下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针对我们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尺度的改革。2001年《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学科应“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基础音乐教育的重心从过去重知识技能转向了以审美教育,过去音乐课堂让学生颇感乏味的乐理知识及读谱学习内容淡出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是人类进步的一大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新生事物,改革是要改掉不合理的现象建立更加科学的新秩序。20世纪初我国引进了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基础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内容比重较大也较系统。在学习运用外来音乐教育体系时,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我国专业音乐教师匮乏,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滞后等多种原因,乐理知识、识谱教学内容难于很好地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产生了“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的奇怪现象[5]。鉴于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现象,21世纪音乐课程改革用“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替代了过去知识重技能的教学思想,教材编写将过去的乐理、视唱练耳、唱歌、欣赏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教学领域”,教材不再提供读谱和乐理学习内容,由教师根据所授课程从中选择乐谱进行教学。对于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重新考虑组织读谱学习材料,许多教师感到迷茫不知从何入手,许多教师便放弃了读谱教学。然而中小学各学段在歌唱、鉴赏、课堂乐器学习、创造等系列活动是需要一定识谱听音技能的,教师对学生不识谱感到棘手,很多教师学会了避重就轻,凡遇需要读谱学习的内容一律采用媒体播放代替读谱教学,课堂要学会一首单声歌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多声部合唱。事实上“读谱能力的落后抑制了校园合唱的迅速发展。”[6]2011年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重新提出“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要更加重视并著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4]。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地区中小学多套教材仍然没有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能循序渐进的读谱学习内容,教师们没有更多精力或经验将教材中乐谱重新整理为能循序渐进学习的教学素材,因此音乐教学读谱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基础音乐教育仍未达到2011年课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着……要更加重视并著力加强合唱教学”[4]的要求。由于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不可断裂的关系和种种原因,至今读谱教学仍然是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薄弱环节,我国中小学生不识谱已成为普遍现象。2008年和2011年全国第五、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分别在安徽黄山和重庆两城市举行。两届评优课活动,荟萃了来自全国各地小学、中学83节代表地区水平的音乐课,这些课体现了我国音乐老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很多课程设计理念新颖教学有良好的现时效果。但令人遗憾的是,这83节参赛课无论是鉴赏还是唱歌,几乎听不到学生唱谱,各学段参赛组所有需要视唱乐谱的活动,全部由老师带唱或逐句教唱完成。其中第五届评比课中《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7]一课,虽然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非常过硬,但教学中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识谱任务教师显然不敢冒险,因此学唱《鳟鱼》时是教师逐句教会的。这是高一年级的课程,参与该活动学校的整体音乐教学水准应是该市具有代表性的。其它几节鉴赏课,尽管老师们很好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验、理解音乐,却轻易不敢主张学生开口视唱旋律。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同学到了高中还不识谱。按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我国小学音乐课周课时数两节,初中一节,高中0.5节,按每学年36周课程计算再除去节日假,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程的总学时数大约为540学时。从这一课时数看来,我国高中生普遍不识谱,确实让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感遗憾!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结束时,评委专家指出学校音乐课“缺乏普及的合唱课。合唱应该做成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无处不在的教学工具。”[8]学校音乐教育要提倡普及性的班级合唱课,归根结底还是要有一定的读谱能力作为基础。倘若我们的教材仍然不提供能循序渐进的视唱学习材料,教师们就很难循序渐进进行识谱技能的训练,合唱课的普及就是一句空话。

三、重视学校音乐教育读谱教学意义远大

乐谱作为音乐文化符号,人们在读谱过程中不仅可体验和掌握音高、节奏、旋律等系列音乐要素,还有伴随其中丰富愉悦的情感体验,人们能将那些音乐符号转化为内心听觉,并通过声音把内心对音乐的感知进行艺术创造。同时,视唱大量乐谱可大大增加音乐信息量,从中体验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能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并加强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感知。这一学习过程能大大提高人感知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读谱学习既能提高感知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又能获得体验音乐的快乐,那为什么长时间以来读谱学习内容普遍认为不受学生喜爱,竟然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迈不过去的坎。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何因素造成了学校音乐课读谱教学的困难?学生真的不喜爱视唱听音学习内容吗?笔者曾于中学教授音乐课多年,曾参与过针对初中生视唱练耳教学的课改实验,课程实验学习借鉴柯达伊教学理念,从安排每学期教学计划、编写实验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规定进行课时调整。教学实验结果证明,读谱学习内容学生不仅不觉困难而且非常喜爱,学生认为唱谱给他们带来了美的体验。实验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原因显然是教材、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不可断裂的因素共同的作用。我们只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为教学提供能循序渐的优秀教材,在节奏、音程、旋律的学习安排上从易到难,遵循儿童读谱学习的认知规律,运用科学生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突破基础音乐教育读谱教学的瓶颈。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理解音乐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人,那就是音乐的读和写。一旦他们掌握了这些技能,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到崇高的音乐体验中去,一个有音乐读写能力的人将比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掌握更多的音乐文化。[9]这一观点的表述,阐明了音乐文化素养与音乐技能之间的关系。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完全来自于教学实践。事实告诉我们,学校音乐教育有责任培养学生读谱能力和发展音乐听觉能力,使他们能真正掌握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J].中国音乐教育,2000,04:37.

[2]课程教材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G].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29-30.

[5]金亚文.初中音乐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6.

[6]闫宝林.提高校园合唱水准不容忽视的非演唱因素(上)[J].中国音乐,2013,05:6.

[7]艺术歌曲的成熟.第五节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录像(光盘)[CD].人民音乐电子出版社.

[8]王安国.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专家点评[EB/OL]

[9]杨立梅.分析和借鉴—从匈牙利五线谱教学谈起[J].中国音乐教育,1992.

作者:肖眉雅 常艳妮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究 下一篇: 财会规范化管理途径探究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