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杂志社
分享到:

电子政务杂志

《电子政务》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人物视点、专题报道、学术篇、建设应用篇、国际篇、政策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672-7223
  • 国内刊号:11-5181/TP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564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1
  • 综合影响因子:1.95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子政务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子政务杂志专题报告:虚拟社会管理研究

虚拟社会中网络舆情的现状研究——基于360个网络热点新闻的文本分析

摘要:以新华网“舆情在线”创立之初(2011年12月19日)至2012年5月26日总共560个网络热点新闻的内容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并借助软件工具对其进行聚类分析、词频分析和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研究发现,当前虚拟社会中网络热点新闻主要包括反常新闻、常规新闻、社会新闻、涉外新闻、民生新闻五类;消极情绪充斥于当前的网络;国内公职人员与美日等国的媒介形象已经形成;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两个舆论场在不同议题上的差异不同。
8-17

中国地方政务微博信息传播的效果研究

摘要:微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平台,通过开设政务微博的方式,与民沟通互动。对选取的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6个政务微博一周时间内的微博信息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从微博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来描述地方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其中,信息内容方面重点考察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和地域接近等影响因素,信息表现形式方面重点考察扩展阅读、标题、多媒体表现等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地方政务微博存在发展不均衡、信息量少、官腔比较严重等问题;最后对中国地方政务微博未来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即鼓励民众感兴趣的与民众利益密切的原创话题,的微博信息要联系实际、贴近群众需求,应合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传达当地政府信息。
27-38

2013年《法治蓝皮书》政务公开艰难前行

摘要:2013年2月2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72013年《法治蓝皮书》。法治蓝皮书共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国情调研报告和地方法治四个部分,对立法、犯罪形势、不动产征收、城市防灾减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围绕政府透明度、司法透明度,检务透明度、政府采购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完善建议。
38-38

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现实审视与思考——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是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新热点。作为微博最为庞大的使用群体,青年的微博政治参与问题更加值得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大学生搜集实证资料,对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现状、价值判断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程度仍然较低,但是存在参与高涨的可能性;除了微博自身因素外,政治环境、社会心理和个体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39-46

虚拟社会的法治路径分析

摘要:虚拟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有效的法律监督和民主沟通手段,同时由于虚拟社会自身的缺陷,也给现实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从法律视角界定了虚拟社会主体的法律监督权和言论自由权的边界;分析了虚拟社会主体的特点和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阐述了虚拟社会自身的善治需求及其重要性,以及法律监督对完善虚拟社会的必要性;提出了虚拟社会的法治路径,即要拓宽民众诉讼渠道,引导民众有序参与,并通过立法和行业自律来弥补虚拟社会自身的缺陷。
47-53

网络民主与政治协商:互联网时代的治理应对

摘要: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网络民主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民主的特点;解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网络民主和政治协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在政治治理上应采用网络民主和中国特色的政协制度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4-60

新媒体时代公安群众工作改革创新研究

摘要:首先综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进而论述了新媒体时代公安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公安群众工作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和举措: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创新群众工作内容和形式,以有效提升新媒体时代公安群众工作能力,深入推进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改革发展。
61-66
电子政务杂志资讯篇

“2013中国IT市场年会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

摘要:2013年2月26,“2013中国IT市场年会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主题为“服务‘四化’同步发展,推进IT融合创新”为主题,来自于政府官员、知名学者、企业领袖、IT用户、金融投资专家和媒体等一千五百余名代表与会。
66-66
电子政务杂志学术篇

刍议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立法保障

摘要:阐述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立法理念,即应注重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结合、预防机制和惩罚机制并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平衡;论述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的模式选择,认为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立法模式应采用基本法、单行法和完善性法并存的综合性模式;提出了对现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进行立法优化的思路和建议,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立法的专门化、提高立法层级、完善法律责任条款以及加强立法的国际合作。
68-72

中国政府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摘要:梳理了当前中国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缺少中长期战略规划的目标体系、缺少多维目标评价体系、权责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缺少项目全生命期的绩效评价;在目标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优化建议,即建立多维的战略目标体系、构建权责合理分配的管理体制、构建项目全生命期的评价模式。
73-78

论提高网络执政能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摘要: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为民众参与社会管理创设了新的平台。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生态环境,也转变着全能统制型政府治理社会的范式,提供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技术力量。政府积极应对网络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探求网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内在规律及其实践路径,转变管理理念,变革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完善管理机制,统筹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综合治理,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9-85

国内外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企业服务对比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国外几个优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企业服务情况与中国作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国外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企业服务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企业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若干相关改进与完善策略。
86-90

官员微博“热”的“冷”思考

摘要:概述了官员微博热的形成及其在行业、地域和内容上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官员微博的功能定位和特性:其功能表现为信息交流平台、为民服务窗口和网络意见领袖,其特性表现为私人性、政治性和亲民性;分析了官员微博热潮存在的娱乐化趋向、“空壳微博”、微博功利化、角色定位模糊、法律依据缺乏等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局的策略:去娱乐化防治庸俗,尽快启动立法程序,引导做好角色定位,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等。
91-97

政府网站国际化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阐述了政府网站国际化发展的全球信息化背景及其重要意义和作用;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政府网站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政府网站国际化发展的建议,即应促进政府网站外文版朝着标准化、人性化、服务化、智能化、实用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98-103
电子政务杂志建设应用篇

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思路

摘要:阐释了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要旨,认为制约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关键因素是用户层面的需求分析和顶层设计缺失;提出了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体系框架;详述了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实现路径;并以国内外领先政府网站的优秀实践予佐证。
105-109

大型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研究

摘要:机构的深度整合迫切需要有一种柔性的数据整合机制,才能够方便地将原先独立的多个大型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与利用。基于“碎化-组织-再组织”的FOR模型和顶层设计、概念数据库思想,提出了“碎化重组概念模式(FRCS)”的数据整合方法,设计了3种数据整合架构:单向集中式整合架构、双向联动中间件架构和碎化净化再组织适配架构。通过对5种架构的分析讨论,提出了既能保护投资、保障效用,又能适应变化、利于发展的信息资源整合原则与建议。
110-116

云计算视野中的电子政务协同服务模式

摘要:概述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以及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转变;详述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服务模式的基本架构、创新契机和服务优势:采用电子政务laaS、电子政务Paas及电子政务SaaS的云计算基本架构,可以较好地从信息共享及协同服务角度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存在的信息分散、信息安全、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等问题,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服务、区域内政府部门间协同服务,及跨区域政府部门协同服务。
117-121

卷首语

摘要:在信息化呈爆炸式发展的今天,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途径把人们深深嵌入互联网之中,虚拟社会已经延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打破了个体之间、个体和组织之间社会交往的壁垒,使人们社会交往的空间更加广泛。虚拟社会中的主体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因此,虚拟社会中的“社会热点”往往是现实社会中社会热点的真实反映和写照,两者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趋势愈加明显。
I0003-I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