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质论评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Review

  • 11-1952/P 国内刊号
  • 0371-5736 国际刊号
  • 1.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6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质论评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利用、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能源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进展、自然资源经济与管理、地质遗迹、地学科普与教育与旅游地学、现代地质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

地质论评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写中文论文,让中国人民首先受益--本刊第40届编委会2019年新年献词1-1

摘要:在即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大庆之际,我们希望中国科技工作者多写中文论文,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主席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发表中文论文,用实际行动支持实现中国梦。

地质论评杂志学术讨论
青藏高原地壳地震纵波速度的层析成像2-14

摘要:本次研究利用地方地震台站的数据开展青藏高原地壳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得到分辨率达到1^°×1^°×20 km的地壳纵波三维速度结构,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壳内部地壳波速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P波波速随深度产生巨大变化,说明地壳内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层间拆离和水平剪切,用传统的地块运动不能准确地描述地壳物质运动。从P波波速扰动图上看到,青藏高原上地壳和上地幔的P波波速扰动为大范围正异常区,可以认为青藏高原在同碰撞和后碰撞期频繁的岩浆活动和结晶作用,造成了现今相对比较坚固的上地壳和岩石圈地幔,使青藏高原保持一个整体。分布在可可西里和羌塘北部的高钾质和钾质火山岩带,反映为青藏高原地壳的P波波速扰动负异常带,从上地壳到下地壳都有分布。说明由于大陆碰撞使三叠纪的东昆仑缝合带重新破裂,造成大量地幔流体物质上涌和火山爆发,对高原的形成和隆升都有一定的贡献。通过地震层析成像取得的三维地壳波速图像,进一步证实了由密度扰动三维成像指出的存在青藏高原下地壳流和新生代裂谷深部到达了中地壳底部的结论。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新书介绍
《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第40届编委会在京成立14-15

摘要:2018年12月22日,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第40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及进一步提升三刊质量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金发,三刊主编杨文采院士、侯增谦院士、杨经绥院士,三刊第40届副主编及编委金之钧院士、郝芳院士、李家彪院士等,三刊编辑部编辑以及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等共120余人出席会议。

地质论评杂志学术讨论
新疆南部皮山北环形构造--古陨石撞击的记录16-25

摘要:环形构造中央隆起受"正花状"构造控制,具有挤压构造特征;边缘受"负花状"构造控制,形成凹陷。为了揭示皮山北环形构造的特征及成因,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岩石学结构、岩芯、岩屑地球化学分析,识别出了皮山北环形构造是一个受环形断裂控制的中央凸起,边缘凹陷构造。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环形构造地层岩石破碎强烈,并伴有铱(Ir)元素正异常,最高达0.41μg/g。角砾岩段发育于古近系阿尔塔什组之下,上段有异地物质充填,下段主要为原地岩石碎裂产物。与构造变形相对应,环形构造中央核部地层连续性变差,而且下古生界在中央增厚,边缘减薄;上古生界则相反,具有中央减薄,边缘增厚的特征。与世界典型撞击构造对比分析,皮山北环形构造应为陨石撞击所致,从塔西南铱(Ir)元素正异常发育层位,推断该次撞击事件应发生于白垩纪末期或更早。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新书介绍
"Fossil"汉语译名演变考25-28

摘要:"Fossil"来源于拉丁文fossilis,最初用于指地中挖掘物。中文"化石"一词初为矿物、岩石的总称,或用作动词。西文"fossil"先后被汉译为塔形石、殭石等,汉语译名亦几经变化。本文根据晚清西学译著、近代刊物及教科书中关于化石的介绍,厘清了"fossil"一词译名的演变,指出中文将"fossil"译为"化石"并用于指地中生物遗迹的说法至20世纪初方才确定。

地质论评杂志学术讨论
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盐洼镇钾1井奥陶系马四段的重复29-39

摘要:陕北奥陶纪盐洼区钻探的镇钾1井"马五6盐层段"(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分段)出现了异常的岩性组合序列,盐岩厚度大幅度减薄,代之以厚度100 m以上的纯碳酸盐岩地层,这一变化单从沉积学角度无法解释。为了弄清该井异常岩性段的层位归属,开展了岩性组合、测井旋回、碳氧同位素对比和地震剖面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纵向地层岩性、测井旋回特征、碳氧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这套地层是构造复杂化了的异常地层序列,并非原地沉积,厚度超过100 m的碳酸盐岩地层实为马四段(马家沟组四段),与下伏原地正常沉积的马四段重复。地震剖面显示马四段重复可能与塑性盐岩卷入复杂化了的逆断层有关。因此,镇钾1井钻前预测的"马五6盐层段"实际上是以马四段为主的逆冲断片,该井地层存在重复。镇钾1井马四段重复的确认,有助于正确认识陕北盐洼区马五6地层充填序列,推动局部构造-沉积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辽河三角洲湿地表层沉积物的风化特征及其对生物作用的指示意义40-51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新书介绍
"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揭晓51-51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关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号召,引导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我国科技期刊首发,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汇聚科学发现、引领学科发展、培育顶尖人才的能力,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论文遴选活动,2018年共有95篇论文入选。

地质论评杂志学术讨论
北祁连造山带大依马龙地区角斑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分析52-64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新书介绍
2017年度中国与地质学有关主要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64-64

地质论评杂志学术讨论
武当山十堰地区二叠纪E-MORB型玄武岩识别及构造意义65-84

摘要: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填图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南秦岭武当山并非统一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在十堰和两郧断裂之间的黄龙-方滩及丹江口银洞山等地区识别和厘定出一套中生代混杂岩带,开展混杂岩带内物质组成和成因研究对正确认识武当山造山作用和区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武当山十堰黄龙-方滩地区混杂岩带内玄武岩块体岩石成因及时代进行研究,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玄武岩块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具有中等Ti、Zr、Hf、Nd含量、弱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E-M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 basalt,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其岩浆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低压、高度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受富集地幔或俯冲作用等影响导致富集高场强不相容元素;锆石U-Pb测年表明其为中二叠世火山作用产物;区域地质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共同指示该套E-MORB形成于洋中脊或附近海山环境。综上,武当山十堰地区中-晚二叠世存在洋盆,该成果为理解十堰黄龙-方滩混杂岩带成因机制和正确认识南秦岭显生宙构造属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江南造山带石耳山新元古代花岗岩的构造变形、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85-102

摘要:在江南造山带的东段皖浙赣交界地区发育一系列花岗岩岩体,区域上,岩体呈条带状,NE-SW向雁行排列,平行于赣东北断裂带分布;微观下,岩浆流动组构残迹、蠕英石的普遍发育及固态塑性变形证明了该地区岩体变形经历了从岩浆-亚岩浆-固态变形的一个持续转变的过程;岩体锆石年龄与邻区岩体的变质变形年龄有很好的耦合性。由此可见研究区变形花岗岩体为同构造花岗岩,是岩浆在侵位冷凝过程中受到赣东北断裂带强烈构造作用影响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灵山岩体形成于783±14 Ma;莲花山岩体形成于780±12 Ma,属于新元古代岩浆活动。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导致江南造山带新元古界的岩群普遍遭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同构造花岗岩的构造变形特征正是区域构造变形的表现,因此该同构造岩体的年龄可能作为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仍在挤压、碰撞的年代学证据。

阿尔金南缘冰沟南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意义103-118

摘要:在阿尔金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北侧出露的冰沟组火山岩为一套与滨浅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共生的中基性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蚀变熔结凝灰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和强蚀变玄武安山岩。该火山岩作为Columbia超大陆裂解阶段的物质记录,对其年代学和产出的地质构造背景的探讨,有助于探讨阿尔金南缘前寒武纪构造演化过程。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强蚀变玄武安山岩样品具有两组锆石年龄,第一组年龄分别为944. 7±6. 4 Ma(n=8,MSWD=0. 057)和951. 2±6. 3 Ma(n=12,MSWD=0. 042),测点位于锆石震荡环带上,显示了典型的岩浆锆石的特征,代表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属青白口纪早期;第二组年龄介于446±5~458±4Ma,与区域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原岩的退变质时代(~450 Ma)一致,可能代表受该期陆壳深俯冲/折返事件改造。另外,228±6 Ma、229±4 Ma和130±1 Ma的年龄信息,可能代表火山岩还遭受了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改造。构造背景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对应于Columbia超大陆裂解阶段的晚期,之后索尔库里群沉积盆地由拉张转换到汇聚的构造背景,转为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该火山岩年龄信息,进一步制约了阿尔金南缘Columbia超大陆裂解和Rodinia超大陆汇聚的时限分别为945~1602 Ma和871~945 Ma。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新书介绍
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评选揭晓118-118

摘要: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中国地质学会开展了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

地质论评杂志学术讨论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石寨组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119-149

摘要:本文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地区大石寨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及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样品中锆石年龄主要分七组:3140±19~2826±36 Ma、2761±36~2273±23 Ma、2025±27~1673±89 Ma、1036±144~673±17 Ma、574±19~422±11 Ma、392±11~312±10 Ma和224±18~133±2 Ma。结合锆石的原位微区Hf同位素结果εHf(t)值介于-18.0~16.8,n(176Lu)/n(177Hf)和n(176Hf)/n(177Hf)分别为0.000235~0.005759和0.280524~0.283022,TDM2=4291~293 Ma,我们认为大石寨组岩屑晶屑凝灰岩中第一组锆石(3140~2826 Ma)指示东北地区或其邻区可能发育过中太古代-古太古代的古老基底。第二组锆石(2761~2273 Ma)记录了Kenorland超大陆汇聚的地质事件,揭示了大兴安岭地区太古代-古元古代古老结晶基底的信息。第三组锆石(2025~1673 Ma)则是Columbia超大陆形成地质事件的响应。第四、五组锆石(1036~673 Ma、574~422 Ma)来源于东北地区,分别记录了区域新元古代Rondinia和泛非期Gondwana两期重大地质事件。第六组锆石(392~312 Ma)峰值年龄为347 Ma,加权平均年龄为350.0±6.5Ma(MSWD=4.0,n=43),占总数48%,代表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属于早石炭世。第七组锆石(224~133 Ma)可能与后期流体改造有关。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石寨组岩屑晶屑凝灰岩大部分样品属于偏铝质(A/CNK=0.65~1.95)、钙碱性(δ=0.88~2.50)火山岩,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相似。结合前人已发表地质资料,我们认为克什克腾旗大石寨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为古亚洲洋俯冲过程中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与上覆地幔楔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指示古亚洲洋在早石炭世尚未闭合。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新书介绍
认真谋划新时代地质科技创新工作149-150

摘要:新一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建局方略,强力推进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研发,支撑解决资源环境重大问题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质论评杂志学术讨论
冰川沉积类型识别与ESR测年样品采样规范151-167

摘要: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是一种确定物质成分和结构的顺磁性质的分析方法,也能够用于沉积物定年。该方法的测量技术和测年的物理机制等还处于发展阶段。冰川作用过程十分复杂,形成各种类型的冰川沉积物,其顺磁信号的归零机制有显著差异,ESR测年的实验方案也有所差异。因此,识别冰碛物类型,采集合适的样品对于ESR测年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冰下融出碛和滞碛经过了冰下磨蚀过程,结构致密,细颗粒基质含量高,石英砂中的一些杂质芯的ESR信号能够衰退。许多冰上融出碛,结构疏松,但细颗粒基质含量高,不但经过了搬运过程中的冰下磨蚀过程使ESR信号衰退,又经历了沉积时的冰上阳光直射过程使信号衰退,一些样品的ESR信号能够完全晒退。冰水湖泊和冰水河流沉积的细砂和粉砂来源于冰下研磨的产物,信号会衰退;在搬运沉积过程中又可能被阳光直射,信号进一步衰退。其它类型的冰碛物的ESR信号衰退机制不明,或粒径不适合用ESR方法测年。采集冰碛物ESR年代样品时,最好同时采集信号衰退机制相同的现代冰碛物样品,以便对照,并用于扣除可能的残留信号。

临汾-运城盆地上古生界演化、改造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168-180

摘要:临汾-运城盆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属新生代汾渭地堑系的一部分。以往勘探表明,该地区新生界缺乏有效烃源岩和有利生油条件,油气资源潜力不容乐观。但近年来邻区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等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持续突破,为该地区前新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通过地震、重磁资料解释,并结合近年来区内钻孔资料,较全面地刻画了盆地上古生界的赋存分布状况,指出石炭系-二叠系主要分布在临汾坳陷中-北部和峨嵋隆起区西北部。由周邻露头资料推测,该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较为发育,有机质达到中等-高成熟演化阶段。结合后期改造、埋藏史和生烃史模拟、保存条件分析等,认为盆地北部临汾凹陷为煤层气或常规天然气勘探的较有利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