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质论评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Review

  • 11-1952/P 国内刊号
  • 0371-5736 国际刊号
  • 1.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6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质论评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利用、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能源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进展、自然资源经济与管理、地质遗迹、地学科普与教育与旅游地学、现代地质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

地质论评 200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再论道虎沟生物群的时代609-612

摘要: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的晚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产状平缓,主要为一套产有丰富动、植物化石的凝灰质泥岩和粉砂岩,并夹有数层火山岩.从区域上来看,在西台子一带主要为早白垩世义县组的地层,产有丰富的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常见者有鱼类Lycoptera davidi,Peipiaosteus pani,Yanosteuslongidorsalis,Protopsephurusliui和鸟类Confuciusornis sanctus但在道虎沟-小西沟一带主要为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的地层,产有丰富的道虎沟生物群的化石,常见者有蝾螈Jeholotritonparadoxus和Chunerpeton tianyiensis,翼龙Jeholopterus ningchengensis和Pterorhynchus wellnhoferi,手盗龙类Scansoriopteryx heilmanni和(?)Pedopenna daohugouensis[本文对Xu等(2005)描述的道虎沟足羽龙(Pedopenna daohugouensis)的原始产地存有疑义],昆虫Mesobaetis sibirica,Mesoneta antiqua,Rhipidoblattina(Canaliblatta)hebeiensis,Brunneus haifanggouensis,Palaeontinodes haifanggouensis等,叶肢介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E.haifanggouensis,E.jingyuanensis和E.luanpingensis,植物Cladophlebis(Osmunda?)sp.,Anomozamites angulatus,A.(Trymia?)sp.,Cycadolepisp.,Ginkgoites sp.,Pityospermus sp.,Pityocladussp.,Zamitesgigas,Yanliaoia sinensis和Coniopteris burejensis等.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生物群特征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分析,笔者确信道虎沟生物群的时代为中-晚侏罗世(卡洛夫阶-牛津阶),根本不可能将其归于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赤峰市召开612-612

摘要: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8月26~29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若干问题的探讨613-620

摘要:近年来,有关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地幔性质、岩石圈减薄、岩石圈伸展和构造背景四个方面.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的地幔性质主体是亏损地幔和EMⅡ型富集地幔混合,中生代以富集地幔为主,而新生代主体为亏损地幔.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经历了岩石圈减薄,并伴生了玄武质底侵作用,具有较为复杂的岩石圈增生-减薄过程.大量事实表明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存在多期岩石圈伸展事件,侏罗纪存在局部岩石圈伸展,主要集中于内陆地区,白垩纪经历了区域性岩石圈伸展.近二十年来,中国东南部大规模岩浆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着争论,焦点在于太平洋俯冲对中国东南部产生什么的影响.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白垩纪地幔源区受到太平洋俯冲的影响,太平洋俯冲和玄武质岩浆底侵诱发了地壳加厚,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上涌而导致岩石圈伸展是中国东南部主要构造背景.但是,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以来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是目前急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冀北承德地区张营子——六沟走滑断层及其构造意义621-632

摘要:笔者等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在对冀北承德县一带的研究中鉴别出一条走向为北北西到北西向的右行走滑断层.断层将沿线太古宙古老变质岩、元古宇蓟县系、青白口系右行错断,它也将一个早期形成的短轴背斜构造带右行错断.位移距离沿断层向南南东方向逐渐减小,由15~16 km逐渐减小到12~13 km.断层截止于平泉-古北口断裂南侧元古宙逆冲岩片前缘,并将逆冲岩片南侧寒武系和奥陶系错动形成右行不对称牵引褶皱.由于断层使下三叠统丁家沟组变形而中三叠统胡杖子组却自西向东稳定延伸,所以笔者等认为断层形成的时代为早三叠世末.该走滑断层的存在表明,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逆冲构造通过一些横向走滑断层的调节,呈板条状向南逆冲的.另外,前人所确定的"承德推覆体"上的元古宇与实际上在中三叠世以前与其东南侧的元古宇是连为一体的,由于北北西向右行走滑断层的错动使它们被右行错开.

地质论评杂志书刊评介
《实验及理论岩石学》评介632-632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南岭中生代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的时间差及其地质意义633-639

摘要:南岭地区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的成岩作用与相关的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①南岭地区大部分"花岗岩型"铀矿床的花岗岩成岩时间是印支期,但铀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其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差;②在燕山中期第一阶段(170~150 Ma)达到高潮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其相关的钨锡等稀有金属矿化多发生在燕山中期第二阶段(150~139 Ma),成岩与成矿相差十几百万年;③燕山晚期许多浅侵位的花岗质岩体与相关的锡、铀矿化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这一时间差反映了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之间在物质来源和地质构造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可能揭示了花岗岩与矿床在形成机制上的根本性差异.南岭地区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壳-幔相互作用、高的热流值,以及深部流体的参与密切相关.

地质论评杂志书刊评介
《深部流体成矿系统》评介639-639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论个旧老矿区的新找矿方向640-648

摘要:笔者通过对古地磁、氧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组成及成岩温度、SiO2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花岗岩的侵入时代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总结出个旧东区及西区的花岗岩体是同源的花岗岩岩浆侵入演化形成的,同样是成矿母岩,都有利于个旧东区与西区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笔者总结了个旧矿区的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个旧矿区的原生矿床类型有:①产于碎屑岩中的裂隙脉型矿化;②产于石灰岩和白云岩中的层状-脉状、网脉状的气成-热液矿床;③产于花岗岩凹部及花岗岩突起顶部接触带矽卡岩中的接触交代矿床.个旧矿区的热液活动及热液蚀变作用很突出,花岗岩中的热液蚀变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其中碳酸盐化、云英岩化与锡、铜、钨矿化密切相关.笔者指出:在个旧矿区不论东区老矿区的深部及老矿山之间和还是整个西区都有进行新一轮找矿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而且提出个旧矿区的东区及西区新一轮找矿的方向和靶区.本文还指出在个旧矿区长期以来所划定的五子山复式背斜及贾沙复式向斜没有证据,应予以否定,包括应重新认识原来认为的仅局限于复背斜控制成矿的观点,开阔视野开展新一轮找矿.

斜长石溶蚀度:一种评价花岗质岩石风化度的新指标649-655

摘要:本文提出了以标志性造岩矿物斜长石的显微孔隙变化为特征的风化度评价新指标--斜长石溶蚀度.该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全风化带(CDG)残积土风化度的精细变化,特别是风化程度在深度方向上的差异性.通过对香港CDG的实例分析,确定了三处残积土剖面的风化度相对大小.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编辑部启事655-655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构造生物礁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研究656-664

摘要: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构造下干柴沟组上段(E23)发育了湖相生物礁,主要有由基质支撑的藻叠层石礁和骨架生物礁2种类型.生物礁孔隙非常发育,是该区的优质储层.对跃西4井生物礁储层物性进行了重点测试,其孔隙度平均26.1%,渗透率平均达97.2×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隙、骨架孔隙、体腔孔隙、粒内孔隙以及溶孔和溶洞.生物礁的地震响应和测井曲线特征明显,结合岩心和录井资料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预测生物礁.生物礁的形成除了生物因素以外,还会受到古气候、古纬度、古水动力、古水介质条件以及陆源碎屑等的影响;同时,它的发育受大地构造、湖底地形的控制.生物礁的发现对于青海油田油气勘探与开发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成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和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成气为例665-671

摘要:同位素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使天然气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动态的研究阶段.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而少有地球化学家对乙烷及其他重烃气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动力学模拟加以重视.本文在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编制了限定体系下乙烷的同位素动力学模拟软件.并在热解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成气甲烷、乙烷的同位素演化进行了模拟,获得长期累积甲烷、乙烷的同位素值分别为δ13C1=-33.46‰、δ13C2=-23.1‰,与上古生界储层中天然气的组分特征(δ13C1=-32.95‰、δ13C2=-23.41‰)基本一致,与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说明上古生界煤与上古生界天然气存在着源-气的对应关系;而对下古生界天然气来说,上古生界煤系不是主要的气源岩.

不同构造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制约:气候还是构造?672-680

摘要:虽然构造风化-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仍然存在各种争论,但无疑的是,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是调节地质时间尺度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进而保持地球表层气候稳定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地表制约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的因素,特别是当仅仅从气候要素变化难以解释长时间尺度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时候.综合不同构造区内岩石物理剥蚀率和硅酸盐化学风化率的数据表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硅酸盐风化率与构造和气候之间既存在相互耦合也存在矛盾的关系,仅仅归因于单一要素是不能得到圆满解释的.构造隆升区的强剥蚀可能是造成硅酸盐风化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将晚新生代地表系统的各种变化与各构造带(如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联系起来可能是草率的.在不同类型构造带内,气候和构造对硅酸盐风化的制约并非是相互排斥的,特别是长时间尺度,因此"构造隆升-化学风化-气候变化"假说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冰臼”成因争鸣——以克什克腾旗青山岩臼群为例680-680

摘要:近年来,韩同林研究员、吕洪波教授多次报道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现冰臼群(韩同林等,1999,韩同林,2004;吕洪波等,2005;吕洪波等o);韩同林等(2001)、韩同林(2004)甚至报道在广东发现冰臼群.吕洪波教授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学讨论会上的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人们对这种臼的成因一直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如,崔之久等(1999)认为这种臼是风蚀而成,称为壶穴.田明中等Θ认为是"由于岩石的差异风化以及风、水等综合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形成的",称为岩臼.笔者在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学讨论会期间,与一百多位华人地质学家一道,考察了克什克腾旗的青山岩臼群,经短暂考察和认真思考,认为这些岩臼应当是近现代差异风化的产物.

地质论评杂志科技述评
蛇绿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思考681-693

摘要: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蛇绿岩(Ophiolite)概念认为出露在缝合带中的一套镁铁-超镁铁岩组合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其岩性单元可以与现代大洋岩石圈各个层圈一一对应,所以蛇绿岩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该认识促进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近年来完善的MOR型和SSZ型蛇绿岩理论体系认为MOR型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MOR),SSZ型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上(Supra-Subduction Zone),二者的地幔橄榄岩、堆晶岩组合及上部熔岩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均有不同的特征,洋-陆俯冲和洋内俯冲是形成SSZ型蛇绿岩的两种机制,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蛇绿岩的多样性及其与大洋岩石圈的差异.由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在缝合带中MOR型蛇绿岩很少被保存下来,保存较好的大多数为SSZ型蛇绿岩.本文探讨了蛇绿岩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同时认为Rodinia超大陆前是否存在蛇绿岩、太古宙绿岩是否为蛇绿岩均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地质论评杂志研究进展
辽西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新的离龙类694-697

摘要: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离龙类一具有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建立Simoedosauridae科中的一新属新种:朝阳辽西龙:Liaoxisaurus chaoyangensis gen.et sp.nov..朝阳辽西龙的下颌缝合部短,小于下颌长度的20%,牙齿齿槽近似正方形,区别于任何已知的进步的离龙类.它吻部相对较短,占头骨总长的49.8%.

地质论评杂志书刊评介
新书介绍697-697

摘要:崔克信等著 .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及其演化图集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 0 0 4.文字 5 14页 ,附 4开 (A2 )彩色图件 2 7幅 (其中通用图例4幅 ,古地理图 19幅 ,14 0 0万 ,震旦纪—三叠纪每世一幅 ;古构造演化图 4幅 ,1〕40 0万 ,前寒武纪、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各一幅 ).定价 :15 0元.作者编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是 :“现在是过去的钥匙”,今天的自然地理景观是现实的 ,看得见的 ,甚至可以摸得着的.了解了现代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 ,掌握了它的特点和内涵 ,再把它应用于过去历史时期的古地理研究 ,是完全必要的.“将今论古”是研究…

地质论评杂志研究进展
贵州台地相区宗地剖面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层序地层特征698-707

摘要: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贵州宗地剖面晚石炭世-二叠纪早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贵州宗地剖面晚石炭世-二叠纪早期地层至少可识别出6种主要岩相及11种具有不同环境意义的微相类型.宗地剖面晚石炭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二叠纪早期地层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笔者等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三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三级沉积层序在不同古地理单元和不同沉积环境中可以进行对比.三级层序发育TST和HST,LST不发育或难以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