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质论评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Review

  • 11-1952/P 国内刊号
  • 0371-5736 国际刊号
  • 1.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6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质论评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利用、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能源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进展、自然资源经济与管理、地质遗迹、地学科普与教育与旅游地学、现代地质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

地质论评 200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华夏植物群起源中心的研究337-342

摘要:贺兰山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发育,晚石炭世早期至二叠纪的地层连续出露,其中富含植物化石,特别是晚石炭世纳缪尔B-C期的红土洼组含丰富的早期华夏植物群分子.笔者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此连续剖面上,植物化石反映出植物群的演化趋势颇为明显,构成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较为连续的演化序列.植物群中含有大量的华夏型分子,属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剖面晚石炭世早期红土洼组是迄今为止含华夏植物群的最有代表性层位,所含植物化石是目前已记载的最为丰富的晚石炭世早期华夏型植物组合,因此笔者认为贺兰山一带可视为华夏植物群的起源中心.

滇川西部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威尔逊旋回343-350

摘要:本文对滇川西部金沙江造山带被动大陆边缘、蛇绿岩、洋盆相放射虫硅质岩、岛弧岩浆岩和造山磨拉石建造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古生物化石和SHRIMP年龄,论证了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盆的威尔逊旋回,即大陆裂解(晚泥盆世)、洋盆扩张(石炭纪)、俯冲消减(二叠纪)和碰撞造山(三叠纪).金沙江洋是滇川西部古特提斯多岛洋中重要的支洋盆.

徐州—宿州地区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石岩浆起源深度的限定——深源捕掳体温度—压力条件证据351-359

摘要:徐州宿州地区中生代侵入杂岩主要由二长闪长斑岩-闪长岩-二长岩组成,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埃达克岩极为相似,可称之为埃达克质岩石.该类侵入杂岩中含有较多的榴辉岩类和石榴片麻岩类深源岩石捕虏体及石榴子石残留晶.深源岩石捕虏体的岩相学研究表明,榴辉岩类捕虏体在遭受榴辉岩相变质之后,又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然后被寄主岩浆所捕获.矿物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度条件为:608~766 ℃.角闪岩相退变质的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523~800℃,0.50~0.98 GPa.由此可以判定本区中生代侵入杂岩母岩浆的起源深度应在20~34 km之间,即岩浆起源于深部地壳.

河北滦平球状闪长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360-364

摘要:河北滦平球状闪长岩球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84±8 Ma,代表了球体的形成年龄.球间基质中角闪石的K-Ar法年龄为291±4 Ma,代表了岩体形成年龄;主岩中角闪石和白云母的K-Ar法年龄分别为279±4Ma和270±4 Ma,可能受到了岩浆期后热液的影响.上述年龄确定了滦平岩体为华力西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冀北地区确实存在华力西期岩浆活动旋回.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365-369

摘要: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统计结果表明:①不同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不同,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从6.8%至94.1%均有分布,平均为46.5%,沾化凹陷的分布范围为7.4%~78%,平均充满度为46.6%,而车镇凹陷岩性油藏充满度为5%~60%,平均仅为19%.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和沙三段,其中沙三段的岩性油气藏平均充满度高,另外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沉积体系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不同.②不同类型岩性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分布特征亦存在着差异,其中孤立砂岩体油藏的充满度绝大部分在40%以上,总体大于断层侧向沟通砂体岩性油气藏的充满度.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大型隐蔽油藏成藏机理探讨370-376

摘要:塔河碳酸盐岩隐蔽油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油田,油藏类型以大型岩溶缝洞型隐蔽油藏为主,平面上油气分布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不均匀含油特点,纵向上主要富集于奥陶系顶面不整合面之下400m范围之内,无统一油水界面,主要受非均质性极强的次生孔洞缝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其成藏主控因素为:①多期多旋回岩溶(古表生、深埋)及断裂作用形成的孔、洞、缝网络状储集体与上覆有效盖层尤其是石炭系巴楚组泥岩及膏泥岩有效配置是油气成藏的关键;②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阿克库勒凸起及多期断裂系统限制了岩溶储层发育范围,并控制了油气运移、聚集与成藏;③多源长期供烃,早期成藏遭受改造,晚期再次充注调整是塔河重要成藏机制.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秦岭北缘中更新世“仙游寺粘土”的发现及其意义376-376

摘要:第四纪以来,在秦岭造山带强烈隆升和渭河断陷盆地持续沉降的演化过程中,秦岭北缘山前过渡带接收了大量来自西伯利亚的黄土堆积和来自秦岭山地的粗碎屑堆积,形成了分布广泛的黄土台塬和山前洪积扇.由于秦岭北缘不少地段地形陡峻,坡残积层不发育,而不为第四纪地质学家所关注,以致于忽视了对秦岭北缘某些缓坡段巨厚坡面流堆积层的研究.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古生界二次生烃的类型及其特征377-383

摘要: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中的干酪根、吸附有机质、包裹体有机质和晶包有机质,可以成为二次生烃的物质来源.该地区存在两类二次生烃--构造运动二次生烃和碳酸盐岩深埋二次生烃,二者所形成的包裹体在类型、数量、大小、气液比、荧光颜色及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通过对塔中地区多口探井和人工井的埋藏史和生烃史研究,表明塔中北斜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可以二次生烃,面积约9000 km2,生烃时代主要为中新生代.此外,还利用逐级升温爆破-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高过成熟碳酸盐岩烃源岩中吸附有机质、包裹体有机质以及晶包有机质的数量和释放过程,以评价高过成熟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研究塔中地区的二次生烃,对深部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北地区额济纳绿洲非饱和带水分和盐分分布384-390

摘要:在西北地区黑河流域下游的额济纳绿洲选择3个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和潜水样品进行测试,并在野外观测非饱和带不同深度的水土势变化.结果表明,SO2-4是非饱和带土壤和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土壤和地下水呈偏碱性.土壤易溶离子含量随深度大体上呈减少趋势.绿洲非饱和带发育有收敛型和发散型零通量面,自夏季至冬季,零通量面变得不清晰直至消失.在非饱和带中,土壤易溶盐含量、含水量和总水土势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植物根系的吸收对水分和盐分的垂直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种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群及其成因的探索391-396

摘要:使用1926年出版的五万分之一顺直地形图作历史地貌分析,在河北平原西部白洋淀流域地区发现有数量众多、形态奇特的地貌--碟形洼地.用计算机数字地形模拟(DTM)方法对该洼地的个体形态和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已报道的陨石雨冲击坑对照,判断白洋淀流域的碟形洼地群可能是分布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的陨石冲击坑的遗迹.推测冲击可能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洼地群是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冲击所形成的.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中国铁矿资源现状、保证程度和对策396-396

摘要: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粮食,是发展钢铁工业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国铁矿资源现状和保证程度,并提出合理对策,是确保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地质论评杂志科技述评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397-406

摘要: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油气形成和成藏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油气藏中流体包裹体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及其在石油、天然气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烃源岩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在确定源岩演化、沉积环境、有机母质类型、成熟度、油气运移充填期次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目前流体包裹体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应关注的几个前沿方向:①在流体包裹体分析实验技术中,单个包裹体分析技术在油气地质定量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通过有机包裹体自然剖面与模拟实验对比研究烃类流体运移分馏,为建立油气成藏过程地球化学示踪指标提供基础参数;③通过储层中不同期次有机包裹体的化学组成、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圈闭中已经聚集成藏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圈闭中油气的成因、来源和充填过程;④有机包裹体成烃作用研究为碳酸盐岩生烃和深层油气成因理论提供依据;这些方向的研究成果为深化油气理论、提高勘探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论评杂志研究进展
甘肃玉门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古地磁研究407-412

摘要:玉门大山口白杨河一带古地磁研究结果:下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08.1°,Is=-46.1°;极点位置为λ=30.5°N,ψ=18.6°;古纬度为27.6°N.上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39.4°,Is=-47.4°;极点位置为λ=54.7N,ψ=359.9°;古纬度为28.2°N;下三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50.8°,Is=-48.1°;极点位置为λ=63.7°N,ψ=351.1°;古纬度为29.1°N.说明二叠纪玉门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已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地块大体处于吐哈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与俄罗斯地块的古纬度相近;华北、吐鲁番-哈密和塔里木地块都大体位于劳亚大陆的东南部.

安徽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Sm-Nd年龄测定413-417

摘要:在对苏皖北部的上前寒武系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选择安徽北部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作为测定对象,系统测试Rb-Sr和Sm-Nd同位素,应用Sm-Nd等时线方法进行了定年.本次研究表明,安徽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可能是在海洋环境中形成,主要反映了陆源物质特征,其形成时代约为800Ma.这为苏皖北部地区上前寒武系是位于华北区青白口系和扬子区震旦系之间的一套地层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也进一步印证了淮南生物群属于先伊迪卡拉期的学术观点.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中的金含量及其成矿学意义418-425

摘要:笔者等分析了中国东部91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的金含量并有重要发现.除河北万全和海南定安的一些高于10×10-9的异常样品外,包体及寄主岩中的金含量分别在0.5×10-9~10.0×10-9和0.2×10-9~5.3×10-9之间.其中包体平均含金4.6×10-9,玄武岩平均含金2.7×10-9.地幔岩中包体一般比寄主玄武岩含金高,二者间相关性不明显.中国东部91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玄武岩中的金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有非均一性,它们以华北地台为中心,向北和向南(向南更明显一些)分别降低,这一趋势与中国金矿大多数集中于华北地台的两缘而向南北有减少和减小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高于地幔金丰度5×10-9的样品,除海南岛外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台两缘(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与冀北西部和山东的金矿集中区有对应关系.研究表明这种对应关系是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间在形成时代、性质和成分上耦合性的反映,而富二氧化碳含金地幔流体对金活化、富集和转移直至成矿的作用是在先期岩石圈地幔的物质基础上发生的.地幔岩包体中金含量的高低,对地壳中金矿床和金矿集中区的分布有指示意义.海南岛15个包体样品平均含金11.4×10-9,最高达36.0×10-9.鉴于有不少研究反映海南岛岩石圈地幔中的一些块体可能继承了类似西澳大利亚富金古老岩石圈地幔的一些特点,推测海南岛有可能是重要的金矿集中区.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颁发425-425

地质论评杂志研究进展
桂东南地区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SHRIMP锆石U-Pb定年426-432

摘要:桂东南地区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以含过铝质矿物为特征,是华南地区显生宙典型的S型花岗岩岩带.虽然前人对该岩带的侵入年代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认为其为海西-印支期产物,但由于以往测年方法和技术的一些局限性,对于华南是否存在海西期花岗岩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对大容山、旧州岩体和台马岩体进行了高精度错石SHRIMP定年,3个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33±5 Ma、230±4 Ma和236±4 Ma,说明该花岗岩岩带形成于印支期,是由推覆构造引起地壳增厚、地壳重熔形成的.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关于网上投稿的启事43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