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层层自组装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氧化石墨烯与壳聚糖进行自组装,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膜,并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引入纳米银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吸收等分析方法对复合膜的自组装行为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与壳聚糖可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出新型复合膜,这种复合膜可包裹纳米银粒子,膜内纳米银粒子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活性较高,并且可实现循环使用。此外,在稳定性实验中,复合膜不会释放纳米银粒子或银离子,避免了给水体带来二次污染。因此,这种材料在水处理等环保领域中可能具有巨大的潜在实用价值。
1-5

退火时间对BNT—BT6薄膜微结构及压电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Pt/Ti/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0.94(Na0.5Bi0.5)TiO3—0.06BaTiO3(BNT-BT6)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时间对其微结构和压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制备的BNT-BT6薄膜为钙钛矿型铁电薄膜,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略有增加。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表面比较平整、无裂缝。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薄膜的粗糙度有所增加。在退火时长为60min时薄膜表面具有最佳的均一性,在退火时间为90min时薄膜均一性最差;优化退火时间,可提高薄膜结晶程度,避免焦绿石相的生成,进而提高BNT-BT6薄膜压电性能。压电力显微镜(PFM)结果表明,BNT-BT6薄膜的电畴为多畴结构。在不同退火时间下均有明显的压电响应,特别是在退火时间为60min时,BNT-BT6原始电畴有着最高的振幅强度。在30min、40min、60min和90min退火时间时,其平均压电系数d33分别为48pm/V、157pm/V、186pm/V和142pm/V。
6-10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

摘要:《材料导报》创刊于1987年,是EI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0-10

无模板剂水热合成Bi12O17Cl2纳米带及其阻燃性能研究

摘要:以β-Bi2O3为原料,采用无模板剂水热法制备了Bi12O17Cl2纳米带,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作为阻燃剂添加到聚氯乙烯(PVC)中评价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适宜的Bi/Cl物质的量比对水热合成Bi12O17Cl2纳米带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当Bi/Cl物质的量比为1:2.5时,可得到分散性好、形貌均匀的Bi12O17Cl2纳米带;改变Bi/Cl物质的量比,纳米带中Bi/Cl化学计量比从6:1变成2.4:1。初步探讨了Bi12O17Cl2纳米带可能的生长机理,在水热反应过程中,Bi^3+与Cl^-发生络合反应形成BiCln^3-n络合物,从而合成Bi12O17Cl2纳米带。
11-14

《材料导报》特邀稿征稿

摘要:《材料导报》是以综述性、动态性为特色的综合性材料科技期刊,自1987年9月创刊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材料界较有影响的期刊,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材料导报》始终坚持综述性、导向性的办刊宗旨,并紧跟国内外材料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报道方向,力争更快、更准确、更深入地反映材料科技发展动态和国家宏观政策;跟踪原创性国际科研新动向;评述材料研究进展及产业化进程;探讨传统材料产业改造中的问题;展示国家相关材料计划实施及研究开发新成果。以促进高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及产业化,为我国材料科技的进步起引导作用。
14-14

(N^O^S)三齿配体的钴配合物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研究

摘要:采用含氮氧硫三齿配体与无水氯化钴反应制得一系列相应的(N^O^S)钴配合物,研究了该系列钴配合物对异戊二烯聚合的催化性能。在助催化剂AlEt2Cl的活化下,该系列钴配合物对异戊二烯聚合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不同单体浓度、助催化剂用量(Al/Co物质的量比)、聚合温度以及催化剂的配体环境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和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得异戊二烯分子量(Mn)在30000~242000,分子量分布在1.14~2.38之间。
15-18

钙钛矿型La0.9Sr0.1NiO3催化剂的合成条件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La0.9Sr0.1NiO3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通过TG-DTA、XRD、可见光催化性能等对合成产物的热分解过程、物相结构和可见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合成工艺条件(柠檬酸用量、pH值、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合成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柠檬酸用量与金属离子的总量比为1:1,pH=1.5,400℃预处理4h,700℃煅烧4h时可制备出单一相的六方晶系的La0.9Sr0.1NiO3晶体;在500W氙灯的照射下,当La0.9Sr0.1NiO3催化剂用量为1.20g/500mL时,在180min内对13.2mg/L的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到62.1%。
19-23

溶胶-凝胶法制备CZTS太阳能电池吸收层薄膜

摘要:Cu2ZnSnS4(CZTS)具有与CIGS相似的结构,其直接带隙宽度为1.45~1.6eV,吸收系数则高于10^4cm^-1,构成元素丰富且无毒,因此其作为一种P型半导体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CIGS的材料之一。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玻璃基底上制得了CZTS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烘焙温度对薄膜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达到200℃时得到了黑色的CZTS薄膜,其禁带宽度为1.45eV,经过EDS分析制得的薄膜的元素比Cu:Zn:Sn:S接近2:1:1:4,这与CZTS的理论值是一致的,但是薄膜中存在少量的氯元素,同时适当降低前期的烘焙温度可以提高薄膜的致密性。
24-27

单晶硅太阳电池发射区结构设计与工艺优化

摘要:首先利用TCAD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发射区表面浓度和结深对P型单晶硅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及转换效率的影响。然后以获得最优的发射区结构参数为目标,对热扩散工艺和离子注入工艺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发射区表面浓度和结深的变化对单晶硅太阳电池输出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当发射区表面浓度为5×10^20cm^-3,结深为0.1μm时,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0.39%。若采用热扩散工艺制备发射区,扩散温度范围为825~850℃,扩散时间范围为10~20min;若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制备发射区,当注入剂量为1×10^17cm^-2,注入能量为5keV时,退火温度范围为850~875℃,退火时间范围为5~15min。
28-32

La0.7-xPrxZr0.1Mg0.2Ni2.75Co0.45Fe0.1Al0.2(x=0.00,0.05,0.10,0.15,0.20)合金储氢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在Ar气保护下,采用高频感应悬浮炉制备La0.7-xPrxZr0.1Mg0.2Ni2.75Co0.45Fe0.1Al0.2(x=0.00,0.05,0.10,0.15,0.20)合金,研究Pr替代La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合金主要由LaNi5和La2Ni7相组成,以Pr替代La后,LaNi5相和La2Ni7合金相的晶胞收缩,导致氢原子在合金电极体内扩散受限,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下降。但由于Pr的抗腐蚀作用,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增加,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从66.2%(x=0.00)逐渐增加到69.5%(x=0.05)、73.2%(x=0.10)、74.0%(x=0.15)和75.1%(x=0.20)。
33-3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FexMn1.5-xO4的电化学性能

摘要:以醋酸锂、醋酸锰、醋酸镍、草酸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4.6V高电位材料LiNi0.5FexMn1.5-xO4合成化学计量比为n(Li):n(Mn):n(Ni):n(Fe)=1.3:1.5-x:0.5:x(x=0,0.02,0.03,0.04)。在空气条件下于450℃下煅烧6h,再于800℃下烧结18h。对合成的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晶体结构和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微观形貌,对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效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LiNi0.5FexMn1.5-xO4三元正极材料为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以其为正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x=0.03时,充放电比容量为126mA·h·g^-1。
38-40

石墨烯负载金属钌用于锂-空气电池的正极材料

摘要:通过溶液法制备钌/石墨烯(Ru/G)复合材料,用作锂-空气电池的正极材料。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研究了锂-空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Ru/G复合材料作为锂-空气电池的正极材料,明显提高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改善了电化学反应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0mA·g^-1时,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36mAh·g^-1和13578mAh·g^-1,充放电的过电位降低了约0.35V。当固定充放电比容量为1000mAh·g^-1,采用恒流充放电模式,可稳定循环30次。
41-44

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十八酯(SA)作为单体合成丙烯酸酯乳液。通过改变乳化剂种类及SA用量,考察其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共聚物的光泽度及拉伸性能、共聚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FC-4430作为复合乳化剂所制备的乳液性能较好。随着SA用量的增加,共聚物膜的光泽度下降,而其拉伸强度先减小后增大。DSC分析发现,当SA的摩尔分数大于3%后,较多的SA侧链之间更易发生结晶行为,共聚物的结晶度升高。
45-47

氟硅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

摘要:以双端羟丙基聚硅氧烷与α-氯代异丁基酰氯反应得到多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Cl-PDMS-Cl,以CuCl为催化剂、N-(2-吡啶亚甲基)-1-丙胺(PMPA)和2,2′-联吡啶(BPY)为催化剂配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聚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PHFBMA-b-PDMS-b-PHFBM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核磁(NMR)对三嵌段聚合物的结构行了表征。以水/油接触角为主要指标,考察了聚合物中氟硅含量、溶剂及成膜温度对聚合物涂膜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醋酸仲丁酯为溶剂,结构为HFBMA10DMS88HFBMA10的三嵌段聚合物在100℃成膜,涂膜水、油接触角可达135.50°和123.33°,涂膜性能优良。
48-51

椰壳活性炭孔结构对Li-S电池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椰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不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活性炭,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参数来调节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将活性炭负载60%(质量分数)硫后,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活性炭孔结构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增加,中孔比例增加,锂硫电池比容量逐步提高。其中,当活化剂与炭化料的质量比为4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2900m^2/g,中孔率达到15.36%。在电流密度为200m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294.5mAh/g,循环100次后的可逆比容量仍然高达809.3mAh/g。
52-55

改性聚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及抗碎化性能

摘要: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钠(AMPS-Na)、3-烯丙氧基-2-羟基-1-丙烷磺酸钠盐(HAPS)两种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作为改性剂,与丙烯酰胺共聚,合成了两种改性聚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不同掺量交联剂与改性剂对聚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及抗碎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交联密度可降低聚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但对其抗碎化能力无改善效果;AMPS改性后的聚丙烯酰胺吸水倍率增大,但其脆性增加,抗碎化能力变差;HAPS改性后的聚丙烯酰胺吸水性能降低不显著,而且韧性和抗碎化能力大大改善。
56-60

电解质和酸碱性对天然鲜胶乳电动特性的影响

摘要:采用高速冷冻离心处理天然鲜胶乳制备离心胶乳,通过改变胶乳中酸碱度和电解质,结合激光多普勒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对处理前后的胶乳进行电动特性、形貌及金属离子含量分析。结果表明pH值的降低能使胶乳电泳迁移率的正负发生反转。增加电解质浓度,天然鲜胶乳负的电泳迁移率随之降低,相同浓度条件下阴离子电解质对天然胶乳电泳迁移率与电导率的影响顺序为NaCl〉NaBr〉NaNO3〉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金属阳离子压缩天然胶乳双电层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Al^3+〉Fe^3+〉〉Fe^2+〉Cu^2+〉Mn^2+〉Co^2+〉Ca^2+〉Na^+。高价金属阳离子如铜离子、铁离子与铝离子能使胶乳带电性质反转,酸碱度及形貌分析表明这些电解质会改变胶乳pH值环境,使胶乳发生团聚甚至破乳现象。
61-65

微波烧结制备MAX—cBN复合材料及其反应机理研究

摘要:采用Ti3SiC2与Ti3AlC2粉体和cBN粉体为原料,通过微波烧结制备Ti3SiC2与Ti3AlC2结合剂cBN复合材料,同时研究cBN的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Ti3SiC2-cBN试样烧结后得到了SiC、TiSi2、TiC、TiO、TiO2、SiO2。cBN添加量为10%的复合材料中TbS如分解较为严重。试样烧结后基体组织比较细小,只有几微米。当原料中cBN含量为20%时,cBN表面会形成凹凸不平的组织。Ti3AlC2—cBN试样烧结后得到了Ti2AlC、TiC、Ti、Al、Al2O3,Ti3AlC2材料分解完全。cBN含量较高时,它可以与Ti3AlC2或其分解产物充分反应,形成相应的氮化物或碳氮化物。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