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0.1Ni0.4Mn1.5O4(M:Co,Cr,Fe)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摘要: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制备出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0.1Ni0.4Mn1.5O4(M:Co,Cr,Fe)纳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恒流充放电手段研究了材料在室温下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结果表明:LiM0.1Ni0.4Mn1.5O4材料以0.5C充放电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5.5%,显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而LiM0.1Ni0.4Mn1.5O4材料以10C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20mAh/g,显示出了极好的倍率特性。
1-4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介孔石墨相C3N4对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以氰胺为原料,通过硬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石墨相C3N4(mg-C3N4)。用mg-C3N4代替Pt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并对其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N2吸附数据表明所制备的mg-C3N4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87.4m^2/g)和较大孔体积(0.45cm^3/g)。电化学阻抗谱分析表明所制备的mg-C3N4电极的电荷跃迁电阻为42.5Ω·cm^2,证明mg-C3N4电极对I3-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以mg-C3N4电极作为对电极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100mW/cm^2光照下(AM1.5),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72%,比无孔石墨相C3N4对电极所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03%。
5-8

(K0.45 Na0.55)0.98 Li0.02Nb0.77Ta0.18Sb0.05O3-Co0.85Cu0.15Fe2O4复合陶瓷的磁电性能研究

摘要:以压电体(K0.45Na0.55)0.98Li0.02Nb0.77Ta0.18Sb0.05O3和压磁体Co0.85Cu0.15Fe2O4为原料,通过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K0.45Na0.55)0.98Li0.02Nb0.77Ta0.18Sb0.05O3]-xCo0.85Cu0.15Fe2O4多铁性复合陶瓷,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压电测试仪、铁电测试仪和磁电耦合测试仪对物相、显微结构、压电、铁电、磁电耦合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陶瓷的相结构保持为(K0.45Na0.55)0.98Li0.02Nb0.77Ta0.18Sb0.05O3和Co0.85Cu0.15Fe2O4两种物相,但两者之间发生了轻微的化学反应。随着Co0.85Cu0.15Fe2O4压磁相含量的增加,复合陶瓷的压电系数从56pC/N减小到21pC/N,剩余极化强度略有降低。在压磁相含量为0.2时可获得4.3mV·cm^-1·Oe^-1的最佳磁电耦合系数。
9-12

《材料导报》自2016年起被Ei Compendex收录

摘要:接Ei Compendex通知,《材料导报》自2016年1期开始被其收录。《材料导报》自1987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切实提高学术质量、促进材料产业进步的宗旨,在已故主编师昌绪院士、现任主编黄伯云院士的带领下、在学界同仁的关心支持以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学术质量及影响力始终保持在学科前列,多次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精品科技期刊”,并自2014年起连续两年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学科综合影响力排名第一。
12-12

疏水性空心SiO2/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选取TiO2为原料,经过空心化、SiO2包覆、疏水性改性,制备了疏水性空心SiO2/TiO2光催化剂,并利用TEM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的催化剂。TEM图像显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核一壳空心结构,且其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物质;FTIR图谱分析可知,其表面包覆层是SiO2,且硅烷偶联剂KH-570与其成功产生化学键合;吸附实验时改性光催化剂漂浮在废水表面,提高了光照效率。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的降解率考察改性光催化剂的活性,初始甲基橙浓度为10mg/L、pH值为4时,对甲基橙的脱色率最佳,并且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经动力学的一次拟合,说明该吸附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导作用的多因素控制过程。
13-17

不同煅烧温度对溶胶-凝胶合成的纳米ZnO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醋酸锌为前驱体,二乙醇胺为稳定剂,不同煅烧温度退火改性得到颗粒分布均匀的ZnO纳米粉体。测试发现,450℃退火得到的ZnO粉体催化效果最好,经紫外光照射240min后可完全降解甲基橙,其速率常数(k)为0.0163min^-1。XRD、TEM、XPS、SEM、PL、UV-vis检测表明,温度从350℃上升到650℃,所有ZnO样品均呈六角纤锌矿结构,颗粒从不均匀扁平圆形生长为均匀球状,晶粒尺寸增大,团聚现象明显减少,样品结晶性随温度升高明显变好。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晶格氧所占的比例增大,空位氧浓度减小并产生体缺陷。结合光催化结果发现,适当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和适量的氧缺陷对光催化降解更有利。
18-23

《材料导报》荣获“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摘要:2015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在北京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材料导报》荣获“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这也是继2010、2011、2012、2013、2014年后,我刊连续第六年获此殊荣。同时,在该统计结果中,《材料导报》核心总被引频次为2879次,核心影响因子为0.294,综合评分71.8。
23-23

利用核桃壳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并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利用N2吸附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活性炭的孔结构及表面形貌,系统研究碱炭比(KOH与核桃壳炭化料的质量比)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等测定核桃壳活性炭电极材料在3mol/LKOH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碱炭比的增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及中孔比例先逐渐增大后稍有减小。当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碱炭比为4时,可制备出比表面积为2404m^2/g,总孔容为1.344cm^3/g,中孔比例为28.6%,孔径分布在0.7~3.0nm之间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该活性炭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大电流放电特性和优异的循环性能,电流密度由50mA/g提高到5000mA/g时,其比电容由340F/g降低到288F/g,经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3.4%。
24-27

柚子皮基层次孔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摘要:以柚子皮水热炭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800℃活化制备层次孔炭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法对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无机电解液体系(3mol/LKOH)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碱碳比为1:1时制备的活性炭呈蜂窝状结构,其比表面积、总孔容分别达到1421m^2/g和0.7626cm^3/g,相应的电极材料具有典型的双电层电容特性,质量比电容和体积比电容分别达到226F/g和250F/cm^3(电极片密度为1.1g/cm^3),1000次循环之后电容保持率达到91.45%。与柚子皮直接活化制备的电极材料相比,质量比电容和体积比电容分别增加了31.40%和37.36%。
28-33

活化温度对兰炭基活性炭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兰炭末为原料采用KOH高温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重点研究了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SEM、红外光谱对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及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的收率逐渐减小,碘吸附值先增大后减小。当活化温度为800℃时,活性炭的收率为70%,碘吸附值最大可达到733.482mg/g。SEM及FT-IR分析表明,高温下KOH的扩孔作用主要由表面向活性炭的内部纵深发展,最终会使活性炭形成规则的层状、蜂窝状孔隙结构,并且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羰基等活性基团。
34-37

珍珠层粉/壳聚糖多孔支架的制备及分析测试

摘要:用负压真空冷冻干燥机在-20℃条件下冷冻干燥48h制备珍珠层粉/壳聚糖复合多孔支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支架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测试,检测其降解性能,并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共培养检测材料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复合支架具有稳固的三维多孔结构,孔隙率最大至91.64%,孔径在100-300μm范围,降解性能适宜,且冷冻干燥制备方法对珍珠层粉的结构无明显破坏,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38-41

造孔剂对新型医用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摘要:合金多孔化是有效降低材料弹性模量的方式之一,采用添加造孔剂的元素粉末,台金法制备了新型医用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通过扫描电镜、阿基米德法、X射线衍射和压缩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造孔剂用量和粒径尺寸对合金形貌特征、孔隙率、物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所得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为近G型钛合金;随着造孔剂用量增加,平均孔径无变化,孔隙率呈线性增长,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减小,其中弹性模量的变化满足线性关系;随着造孔剂粒径尺寸增加,平均孔径增大而孔隙率基本不变,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减小;添加20%(质量分数)粒径尺寸为125~200μm的NH。HCO3造孔剂制备多孔Ti-14Mo-2.1Ta-0.9Nb-7Zr合金,于1300℃烧结4h孔隙率达到38.9%并含有贯穿孔结构,抗压强度达到405MPa,而弹性模量为9.19GPa,能满足医用植入材料的要求。
42-45

化学还原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摘要: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材料,采用Hummers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并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石墨烯薄膜材料,分别应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S)、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氧化石墨和化学还原石墨烯薄膜的性能、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为10可防止石墨烯团聚,石墨烯溶液的分散性非常好,碳氧比达到了8.8:1,扫描电镜图片观察到了较薄的片层。通过XRD图谱可以看出,石墨烯薄膜比原始石墨的层间距变大。拉曼光谱表明,石墨烯薄膜相对氧化石墨的ID/IG值更大,样品在还原的过程中无序度增加。石墨烯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为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或重金属废水过滤膜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46-49

微孔型COC/PETG收缩薄膜的制备以及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单向牵伸工艺,在PETG原材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COC,制备了45μm的微孔型COC/PETG收缩薄膜。利用SEM、紫外分光光度计、收缩率测试仪、收缩力测试仪、电子拉伸机等分别对薄膜的微孔形貌、结构以及微孔对薄膜收缩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20%(质量分数)含量COC的加入使PETG收缩薄膜内部产生了尺寸为3~10μm的微孔,孔隙率可达到25%,微孔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薄膜的拉伸强度,但大大改善了薄膜纵向的收缩率曲线,降低了薄膜的收缩内应力,并达到了阻隔紫外线的效果.
50-52

磷含量对真空蒸镀磷掺杂多晶硅薄膜的影响

摘要: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磷掺杂多晶硅薄膜,研究了磷含量对多晶硅薄膜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晶粒尺寸及晶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掺杂分数的增加,多晶硅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晶化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磷掺杂分数为1%时,薄膜晶粒尺寸达到最大值,为0.55μm,晶化率为96.82%,且晶粒的均匀性最佳。
53-55

不锈钢衬底两面同时液相电沉积类金刚石薄膜及其沉积机理研究

摘要:为了利用液相电沉积技术实现在金属衬底表面全方位电沉积类金刚石(DLC)薄膜,采用不同尺度的不锈钢片作为衬底,在表面电沉积了DLC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Raman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衬底两面薄膜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尺度大于石墨阳极的不锈钢衬底,仅在衬底正对着阳极的一面实现了DLC薄膜的沉积;而对于尺度小于阳极的不锈钢衬底,在衬底两面都有DLC薄膜沉积,且两面薄膜结构相似,形貌相近。利用准静态电场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提出在金属衬底表面实现液相电沉积DLC薄膜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垂直于衬底表面的电场分量,为进一步实现在复杂形状的导电性衬底表面沉积DLC薄膜提供了理论依据。
56-60

纳米碳酸钙浸渍改性工艺对竹塑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探寻竹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理论依据,用硫酸盐法制取竹纤维,以聚丙烯(PP)为基体,竹纤维为增强相,采用平压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PP复合材料,探索了纳米碳酸钙(CaCO3)浸渍改性工艺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力学测试机对其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度25℃,搅拌速度500r/min的条件下,当纳米CaCO3添加量为1.00×10^-2g/mL,分散剂EDTA-2Na添加量为8.50×10^-4g/mL,浸渍混合时间为25min时,竹纤维/PP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
61-65

RxCe0.8-xZr0.2O2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碳烟燃烧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RxCe0.8-xZr0.2O2(R-Mg,Ca,Sr和Ba,x=0,0.1,0.2和0.3)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S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程序升温氧化(TPO)等技术对催化荆进行表征,同时考察该系列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活性。研究结果表明,Zr^4+均能进入CeO2晶格中形成具有立方萤石结构的固溶体。在不同的接触条件下,样品Ba0.1Ce0.7Zr0.2O2催化碳烟燃烧活性均最高。在一系列样品R0.1Ce0.7Zr0.2O2中,催化剂与碳烟紧密接触条件下其催化碳烟燃烧时更能够反映出催化剂内在活性的大小,而松散接触时则更易受到接触条件的影响。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