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2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基于CF4/Ar高密度感应耦合等离子体的BZN薄膜的刻蚀工艺研究

摘要:摘要使用CF1/Ar高密度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对磁控溅射法制得的铌酸锌铋(BZN)薄膜进行了干法刻蚀工艺研究。分析了BZN薄膜的刻蚀速率随工艺气体流量比、总流量和工作压强的改变而出现极大值的原因,展示了BZN薄膜的刻蚀速率随ICP功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F4/Ar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对BZN薄膜进行刻蚀的机理为物理辅助的化学反应刻蚀。BZN薄膜的最佳刻蚀工艺参数为CF1/Ar流量比a/2、总流量25sccm、工作压强1.33Pa、ICP功率800W,使用此参数对BZN薄膜进行刻蚀,最大刻蚀速率为26nm/min,刻蚀后薄膜边缘齐整、表面光滑、形状完整。
1-3

由二氧化硅低温合成可聚合倍半硅氧烷的研究

摘要:以无定形二氧化硅(SiO2)为基本原料,经过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带有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的笼形倍半硅氧烷。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等分析方法对各步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倍半硅氧烷带有可聚合的不饱和基团且具有笼形核/壳结构。可聚合的笼形倍半硅氧烷为具有特殊杂化结构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4-6

两种二硼化镁超导薄膜布图布线的湿法刻蚀技术

摘要:超导薄膜实现布图布线工艺是制备超导电子元件的必要步骤。报道了两种二硼化镁超导薄膜布图布线的湿法刻蚀技术:一种是先利用双氧水(H2O2)刻蚀前驱体硼薄膜,然后将刻蚀的样品放入钽坩埚中在镁蒸气下高温退火,实现了对超导薄膜二硼化镁(MgB2)布图布线的刻蚀;另一种是选用氢氟酸(HF)和硝酸(HNO3)的混合溶液直接在二硎化镁超导薄膜上进行图形刻蚀。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刻蚀出的Mg拽薄膜图形精确度高,超导转变温度L都在38K以上,临界电流Ic约为l×10^6A/cm^2。
7-9

La1-xSrx MnO3薄膜的制备、微观结构及电性能

摘要: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Lal-rStxMnO3(LSMO)薄膜。XRD和TEM测试表明LSMO薄膜呈现纳米多晶菱形钙钛矿结构,薄膜的(012)、(110)晶面间距分别为0.38nm、0.28nm。SEM分析表明LSMO薄膜表面平整、光滑致密。电学测试Lar1-xSrxMnO3/si异质结的I-V特性曲线表明,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同一偏压下的开启电压变小,当电压大于10V时,la1-xSrxMnO3/si异质结的电流迅速增大,呈现传统的p-n结特征。
10-13

彩色稀土铝酸锶夜光涤纶纤维的余辉和热释光特性

摘要:以成纤聚合物PET为纤维基材,添加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制备了5种具有不同色相的稀土铝酸锶夜光涤纶纤维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长余辉测试仪、微机热释光剂量仪表征了纤维的晶相结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规律和热释光性能,着重阐述了纤维余辉衰减规律和陷阱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无机透明色料对纤维的余辉衰减规律影响不大,但样品的余辉初始亮度不同,呈现白色纤维〉绿色纤维〉黄色纤维〉蓝色纤维〉红色纤维,添加色料的色相与色光越接近,余辉亮度越高。另外,无机透明色料对热释峰发光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白色、黄色和绿色夜光纤维的E值相对较小,而蓝色和红色夜光纤维的E值相对较大,与纤维余辉曲线结果基本吻合。
14-17

Eu^2+掺杂硫化锶/铝酸锶复合体系的发光性能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抖掺杂的硫化锶/铝酸锶复合荧光体样品,研究了样品随组成成分变化的相变过程及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随着n(SrSO4)/n(SrCO3+SrSO4)值的增加,样品中铝酸锶成分逐步由SrAl2O4相向SrAl4O7相转变。在469nm激发下,当SrO4达到8%(摩尔分数)时红光发射强度最强。此外,该复合荧光体能在417nm激发下得到红绿双波段荧光,且红、绿荧光相对强度可通过变化基质成分实现调节,在近紫外LED照明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该复合荧光体中的SrS成分在铝酸盐的包覆下耐水性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增强了其实用性。
18-21

碳纳米管/P25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纳米管与P25复合的光催化材料,运用XRD、FESEM、UVPC、laser Ramanspec—troscopy及PL测试手段表征了样品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光谱吸收及光生载流子。结果表明,复合碳纳米管的P25的禁带宽度变窄,光谱吸收能力增强,光生载流子效率提高,光催化活性比纯P25高。
22-25

碱土金属长余辉材料的耐酸碱性研究

摘要:分别对发光性能最好的铝酸盐基质长余辉材料SrAl2O4:Eu^2+,D^3+与硅酸盐基质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Dy^3+进行酸、碱处理(以HNO3和NaOH为例),研究其耐酸碱性能。XRD、SEM、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余辉特性测试的结果表明:SrAl2O4:Eu^2+,Dy^3+及Sr2MgSi2O7Eu^2+,Dy^3+经酸、碱处理后物相发生了部分改变,其激发与发射光谱的强度随着酸碱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峰形与峰位没有改变;SrAl2O4;Eu^2+,D^3+经酸碱处理后表面变得更不平整,棱角变得不明显;SrAl2O4:Eu^2+,D^3+。经酸处理后的初始亮度为未处理时的39.2%,经碱处理后的初始亮度为未处理时的14.O%;Sr2MgSi2O7:EC^2+,Dy^3+经酸碱处理后晶体的结构、形貌、表面及余辉衰减情况基本无变化。
26-29

Ti-15Mo-2.7Nb-3Al-0.25Si合金表面改性及腐蚀性研究

摘要:采用恒电位极化法研究了Ti-15Mo-2.7Nb-3A1-0.25Si合金的表面改性工艺,并测试了该合金在Ring’s模拟体液中的体外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极化电压升高,氧化膜稳定速度加快,氧化膜电阻值随电解液浓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达到稳态;在处理电压为10V、处理时间为30min、HF酸浓度为2%时,合金表面所形成的氧化膜稳定,其结构为网状并形成微米孔隙,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
30-33

粉末粒度对喷涂二硅化钼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摘要:分别以2.5~15μm、15~30μm、30-54μm和54~74μm四种粒径的二硅化钼为热喷涂粉末,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二硅化钼涂层,通过XRD和带能谱的SEM表征了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喷涂过程中,喷涂粉末中部分四方相MoSi2(t)转变为六方相MoSi2(h),MoSi2中的Si含量出现了损失。随着喷涂粉末粒径的增大,MoSi2粒子在沉积过程中的氧化程度减弱,涂层中的Mo、MO5Si3等富钼相和MoO3、MoO2等氧化产物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而富硅相MoSi2逐渐增加。粉末粒度分别在30~54μm和54~74μm范围时,均可获得以MoSi2为主相的涂层。以粒径30-54μm的粉末制备的涂层组织较致密,内部出现了富钼相“网状”结构的组织。
34-37

Cl^-浓度对超级13Cr油管钢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

摘要: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应力腐蚀开裂(SCC)的实验方法,通过应力应变(δ-ε)曲线、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分析了超级13Cr油管铜在NaCl溶液中的抗拉强度、延伸率、断裂时间、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指数(kscc)和断口形貌,研究了Cr^-浓度对其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15%时,超级13Cr油管钢应力腐蚀的程度较轻,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较好;而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25%时,其应力腐蚀的程度严重,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较差;随溶液Cl^-浓度的增大,超级13Cr油管钢的力学性能降低、抗SCC性能降低、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增大、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指数ka和kx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且kx比ka增大的趋势更明显;Cl^-浓度对超级13Cr油管钢塑性的影响比对其抗拉强度的影响更显著。
38-41

涂装前基体表面预处理标准的工程适用性研究

摘要:主要针对船舶生产中大合拢后涂层破损区域表面处理方式的不同,设计实验考察喷砂和打磨处理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同时,按照GB/T18570.3-2005与ISO 8502-3不同的灰尘等级规定,制备不同的试样考察灰尘等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喷砂和打磨处理后涂层外观相近,但喷砂处理后涂层性能比打磨处理后涂层性能好很多,建议生产中最好用喷砂处理的方式;G13/T18570.3-2005规定的灰尘等级较高,对涂层的性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建议将灰尘等级调整到ISO的标准。
42-45

中间相炭微球改性及其双电层性能研究

摘要: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热固性酚醛树脂,利用树脂上大量的活性基团增加活性位点。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考察了树脂对球体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结构相对表面形貌变化的贡献较突出,显著改善了中间相炭微球在高扫描速率下的电容特性。
46-48

热膨胀制备含氧官能团化的石墨烯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摘要:在空气气氛、150℃的条件下直接热处理氧化石墨获得含氧官能团化的石墨烯。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含氧官能团化的石墨烯表现出优良的电容性能,其单电极比电容值高达275F/g,且具有良好的倍率特性和循环性能。
49-53

不同温度下加磁制备针状焦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以除去喹啉不溶物的中温煤沥青为原料,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原料体系进行磁化制备了针状焦。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产物针状焦的结构特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试了产物针状焦的电化学性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温度下加磁制备的针状焦有明显的区别,其中在420℃加磁制备的针状焦具有较规则的微观结构,并且石墨化度得到大大提升;电化学测试表明,在420℃加磁制备的针状焦具有较高的电容量和比电容值,并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
54-57

短切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摘要:以短切碳纤维为填充物,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涂刷法制备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短切碳纤维的分布、含量、长度对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的影响。碳纤维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呈二维随机分布,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碳纤维在基体中形成导电网络的能力明显增强。采用波导法测试了复合材料在2.6-18GHz频段内的复介电常数,结果表明,在该波段,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都随纤维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纤维长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并随频率的增大呈现明显的频响效应。
58-60

涂层工艺对聚碳酸亚乙酯载药涂层性能和体外释放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为了考察不同涂层工艺对冠脉支架涂层的影响,分别采用手动浸涂和自动超声喷涂法在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基体表面制备含雷帕霉素的聚碳酸亚乙酯(PEC)涂层。首先对PEC进行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拉伸实验测试,初步证明其物理化学性质适合作支架可降解涂层材料。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定仪、球囊扩张法等对涂层表面的形貌、亲水性以及涂层和支架基体的结合力进行分析,并在PBS(pH=7.4)模拟体液中测试上述两种工艺方法制备的药物洗脱支架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药物涂层在微观结构、亲水性以及与支架的结合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药物释放速率和释放趋势也有所不同,超声喷涂法制备的药物洗脱支架释放速率和释放趋镍较稳定.
61-65

抗凝血尼龙膜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将磺铵两性离子聚合物(PDMMSA)构建在尼龙膜表面。采用WCA、AFM、ATR-FTIR对改性前后尼龙膜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两性离子聚合物已成功地接枝在尼龙膜表面,改性后尼龙膜的表面润湿性比改性前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采用蛋白质吸附、血小板粘附实验评价改性前后尼龙膜抗凝血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即使改性时间只有20min的尼龙膜都具有优异的抗凝血性能。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