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财经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公共经济与管理、财务与会计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 国际刊号:1001-9952
  • 国内刊号:31-1012/F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31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97
  • 综合影响因子:3.3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财经研究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财经研究杂志财务与会计研究

高管股权激励、约束机制与对外直接投资速率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速率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决策,但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剖析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率的决策驱动机制,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探讨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速率的影响以及高管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股权激励总体上使得高管倾向于选择快速扩张的投资策略;(2)内部约束机制会强化高管股权激励与对外直接投资速率之间的正向关系;(3)外部约束机制会弱化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率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内部,高管股权激励对于加快企业投资的激励效果以及外部约束机制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而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调节作用均十分显著。文章为如何充分调动企业高管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抓住国际化机遇提供了借鉴。
4-15

上市公司网络新媒体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微博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在公众的信息分享与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而且对资本市场的信息提供与传播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途径和及时性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变革。文章通过手工收集并逐条阅读上市公司在新浪微博上的信息,首次对上市公司的微博信息披露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微博披露的信息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披露比例最高的为公司经营类信息,尤其是销售合同、企业获奖和研发创新等内容。这些信息中,未经公司正式公告披露的信息约占微博信息披露总量的84%。进一步地,我们还考察了上市公司特征对其开设微博意愿及信息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开设微博且越多的与公司密切相关的信息,尤其是未经公司正式公告披露的信息以及经营活动策略类信息。网络新媒体信息披露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网络新媒体信息披露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哪些影响?它能否降低股价同步性与公司融资成本?
16-27
财经研究杂志公共经济与管理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的影响——基于江苏省文化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财政支持是影响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文章首先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分为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和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在此基础上使用178家江苏地区文化企业实地调研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具有正向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的作用明显大于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这表明地方政府在决定是否对文化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时,明显淡化了以往侧重于通过行政权力主导补贴资金的传统做法,而更多地遵循了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财政资源的原则。
28-40
财经研究杂志区域经济研究

城镇化会提高生活用能需求吗?——基于中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摘要:城镇化进程既是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过程,其对“生活用能需求”的影响相应地有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文章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控制变量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交互作用的“生活用能需求”模型,并运用中国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初期,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对生活用能具有正效应,但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结构效应为负。(2)人均GDP对“生活用能需求”的正向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步减弱,但收入效应始终为正。因此总体看,城镇化会提高“生活用能需求”,但这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仅从人口结构的变动看,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有利于节能。(3)城镇化进程中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生活用能需求”的不同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文章的研究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镇化节能的国家战略提供了经验支持。
41-50
财经研究杂志中国经济论坛

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家庭消费与福利影响研究——基于EASI模型

摘要:文章基于与201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的接近理想需求系统AIDS来源相同的EASI需求系统,采用CHNS调查数据,运用EASI需求系统实证分析了各类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与福利的影响,并比较了收入补贴与价格补贴的经济效果。研究发现:(1)我国城镇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总支出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粮食和蔬菜,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为“动物性食品+粮食+蔬菜”,这说明动物性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城镇居民日常膳食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2)粮食价格对困难户和最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影响最大,动物性食品价格对较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影响最大。(3)对低收入家庭而言,当动物性食品价格上涨时,收入补贴政策的效果优于价格补贴政策;当粮食价格上涨时,价格补贴政策的效果优于收入补贴政策。文章最后从生产、补贴政策和分配制度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51-68
财经研究杂志金融研究

异质性媒体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

摘要:新闻传媒通过其信息处理和传播功能,对资本市场的信息整合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文章深入新闻传媒行业内部,探讨了不同类别的媒体(中央媒体与各地方媒体)对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中央媒体既可以直接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又可以通过削弱政治关联对资本市场信息整合的不利影响,间接改善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地方媒体虽然能够直接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但是无力削弱政治关联对资本市场信息整合的不利影响,其间接渠道并不起作用。这一结果考虑了媒体跟踪上市公司时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中始终存在。文章认为,相对于地方媒体,中央媒体在信息透明度较低情况下的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优势,以及面对政治关联时保持客观报道的独立性优势,可以解释这一发现。
83-94
财经研究杂志经济史·经济思想史

银行商誉资本与货币竞争性发行——来自中国白银风潮前夕银行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摘要:1976年哈耶克提出了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张赋予私人银行独立的货币发行权以约束政府滥发货币的行为,但反对者认为追求私利的发钞行必将无限增发货币引致通胀。文章将银行的发行和信贷统一起来分析银行声誉如何影响其发行行为,研究表明:在竞争性发行条件下,声誉机制能够有效地约束发钞行的行为,银行因追求长远收益而稳健发行。进而,文章以银行的生存历史和是否为上海银行公会会员度量声誉,利用白银风潮前夕中国34家发钞行和150家银行的微观数据检验声誉机制的作用,研究发现:声誉越好的银行,兑换券发行越稳健;声誉为银行带来了诸多经营优势,如更多的实收资本、盈余积累和存款,以致声誉好的银行贷款规模更大,利润水平更高;发钞行确实是因追求长远收益而稳健发行。根据民国时期银行竞争性发行的历史经验,文章首次为货币非国家化理论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当前的货币政策制定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启示。
95-108
财经研究杂志国际经济研究

中国贸易方式转型与制造业就业结构关联性研究

摘要:2005年后,我国城镇制造业就业结构出现了非对称变化,东部省区制造业就业比重显著下降,中西部省区下降速度较慢甚至有所上升。产业结构、外商投资、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等传统研究视角无法完美解释这一现象。基于2006—2013年28个省级地区制造业整体及各子行业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及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研究发现:代表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比重与当地制造业就业占比呈显著正相关,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和电器仪表制造等高劳动一资本比的制造业是加工贸易方式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主要渠道;此外,近年全国尤其是东部省区加工贸易比重的下降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熟练劳动力比重的上升。这为解释我国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说明处于不同贸易方式转型阶段的地区应重视贸易方式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采取差异性的就业政策。
109-121

政府干预是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于制度理论视角的研究

摘要:政府干预经常被视为推动和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力量,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政府是否会有所选择地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呢?文章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基于2003—2013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政府干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干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和数量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政府干预程度越高的企业,越不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具有较低的对外直接投资数量;(2)政府会支持那些具有较高“营销资源”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增加投资额,即在营销资源丰富的企业中,政府干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关系更强;(3)政府干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政府主要是通过控制企业决策层和审批企业投资申请两个渠道来影响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文章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以及企业如何响应政府的“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122-133
财经研究杂志产业经济研究

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与污染减排效果——基于“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摘要:文章构建了“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并以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工业产出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和污染物减排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污染物排放对于产出增长具有刺激作用,同时产出增长又会引起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从而证明了中国工业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但由于环境规制投资依然不足,规制效率相对偏低,治理的整体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分阶段看,“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在过去十余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2008年后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分地区看,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处于“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中,而环境规制的效果仅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
1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