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交流与探讨、教育论坛、高校教学研究、中小学教研教改等。
  • 主管单位:长春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长春教育学院
  • 国际刊号:1671-6531
  • 国内刊号:22-1298/G4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7
  • 综合影响因子:0.0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学术交流与探讨

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摘要: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科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基本经验,秉承严谨的科学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研究和思考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进而做出符合时展和国情要求的科学分析,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干部素质和实现科学决策的现实要求,是统一全党思想,培育社会发展内在精神动力的重要途径。
1-3

萧红与日本友人

摘要:萧红是不幸的,她个人情感跌宕起伏,受尽冷落。但是萧红也是幸运的,身边从不缺真心相对的友人,甚至包括外国朋友。本文欲通过梳理萧红与内山完造、鹿地亘、绿川英子等几位日本友人的交往,侧面探视萧红温婉细腻而又豪放粗犷的北方女子性情。
3-4

挣扎在人生两极——萧红的生命抉择与文本诉求

摘要: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异的现象,她的文学创作就是她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关照女性的生存境遇和悲剧命运,表达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但身为女性,萧红一生都未逃脱自己的悲剧:在不断的陷落和逃离之中循环往复。沉溺于传统与现代纠葛中的她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萧红于两极之间困惑与挣扎的人生,与其女性书写互为对照,构成一部寓意深刻的潜在文本。本文试图借助现代性视角和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解析萧红现实人生选择与文本现代性追求的内在矛盾,挖掘出其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原因。
5-6

从橱窗人生到樱桃园人生——论程乃珊上海书写的变迁

摘要:有着"天堂上的地狱"和"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作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对象,本就是"上海味"的"老上海后裔"程乃珊是上海书写中的一个小分子,她紧紧围绕着上海写出了一系列作品,而她对同一个上海的书写,却呈现出对"蓝屋"生活的批判和对"绿屋"生活的向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7-8

大众文化中的寻根式个人话语实践——评王勇男《雪太阳》

摘要:王勇男的《雪太阳》是一种个人话语实践,这是由大众文化对"纯文学"的边缘化决定的。《雪太阳》的个人化写作态度表现出的是文化的寻根,是以书写内部世界的个人写作行为对抗大众文化的世俗性和消费性。这种特殊性使得个人话语涵融了公共话语,并最终通过公共性发挥个人话语的力量。所以《雪太阳》的话语实践是一种涵融群体话语的个人化创作。
9-10

诗歌中哥特式的“壮美”体验——从《乌鸦》谈起

摘要:本文从爱伦·坡的创作意图、写作原则角度,通过对其作品《乌鸦》的分析,解读诗歌中的哥特元素,说明哥特元素不仅存在于小说中,在诗歌当中亦可以分外活跃、表现强烈。爱伦.坡将笔锋探向人的内心世界,给读者带来了莫大的想象空间,引领读者从悲戚中获得启迪、振奋,不断探索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真谛。
11-13

作者为本——赫希意图论与欧阳修本末论比较

摘要:赫希的意图论与欧阳修的本末论有着相似之处,认为作者原意在文本解释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在具体阐发中,前者重在理论探讨,后者则提出了具体实践原则,这两个理论都在各自的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14-15

试论井上靖“西域小说”中展现的西域情结——以《异域人》为中心

摘要:井上靖的"西域小说"用苍凉、浓重的的笔墨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把中国的西域历史文化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篇小说《异域人》虽然只有几千字,但是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包含着井上靖的西域梦想和西域情结,一方面体现出井上靖对西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井上靖对班超的崇敬之情,把作者的孤独和班超的孤独融为一体,在班超的故事中实现自己的西域梦想。
16-17

《冠军早餐》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摘要:《冠军早餐》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杰作。本文从小叙事解构宏大叙事、文本的片段性以及题材的卑琐性等几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冯内古特使用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法解构了传统的小说世界,以此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否定、颠覆既定模式或秩序的解构性艺术特征,从而深刻的揭露丑陋沉重的社会现实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现代西方人生存的精神荒原的状态。
18-19

论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摘要:上世纪60年代末,解构主义作为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法国。其代表人物德里达将这一思想引入翻译领域,他强调译者的中心地位,拒绝传统的翻译忠实观,为当代翻译研究开拓了新视野,使人们重新对翻译理论进行反思。我们应在肯定其进步性的同时认识到其局限性,力求在今后的翻译研究中做到扬长避短。
20-21

英汉时间的空间隐喻相似性分析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但是在时间隐喻的使用方面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列出其相似性,并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人类的认知活动有很多相似性,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很多相同点。
22-22

作为外语的英语词汇磨蚀研究

摘要:语言磨蚀通常被认为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外语词汇磨蚀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了影响外语词汇磨蚀的一些因素、外语词汇磨蚀的本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设计等问题。认识语言磨蚀现象,了解语言磨蚀的成因,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降低语言磨蚀对语言能力的影响。
23-24

现代汉语“V了一眼”结构的“V”分析

摘要:现代汉语"V了一眼"结构中的"V",有的具有"看"的义项,有的没有"看"的义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理使"V了一眼"中原来没有"看"的义项的"V"具有了"看"的意思呢?笔者收集并研究整理了"V了一眼"的"V"语义特征,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25-26

维汉数字文化差异对比

摘要:数字在维汉两民族中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其意义里不单纯是"数字"。两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数字文化。我们能够从数字发现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一些差异,通过这些差异能够更深地了解这两个民族。
27-28

走向波普——王广义的艺术道路

摘要:从王广义自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经历的85美术新潮、89中国现代艺术展,到90年代的政治波普,在这几个阶段中,王广义都有代表着他本人艺术主张的艺术作品,而且在这几个阶段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尝试和不断的探索。到了20世纪90年代,王广义创作的《大批判》系列找到了新的艺术语言,并成为中国政治波普的代名词,在当时的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9-30

西方当代实验摄影探微

摘要:从媒介形态的角度看,当代图片艺术的摄影活动呈现极广,它呈现在传统的图片印刷品上,也呈现在美术馆的空间中成为图片装置,又经与行为艺术结合成为摄影行为进入信息社会,在虚拟空间的图片呈现更加拓展了图片艺术新的空间。
31-32

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作用

摘要:近年来,腐败现象在社会各个领域里都有滋生和发展,直接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干扰党的廉政建设。为此,党中央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并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我们党的一项根本建设,同时多次颁发重要的党风廉政法规制度,严肃查处一批大案要案。笔者认为,解决腐败问题关键是认清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严重危害和惩治腐败倡导廉政的重要作用。
33-33

基于正则化回归的混沌时间序列建模与预测

摘要:本文在奇异值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则化回归的自适应局部线性化方法,能自适应确定嵌入维数、邻点数和正则化参数,数值模拟说明所给方法有效提高了预测效果。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