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之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编辑之友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Editors Friend

  • 14-1066/G2 国内刊号
  • 1003-6687 国际刊号
  • 1.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编辑之友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编辑之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书业、营销、传媒、传媒_影视、实务、版权、装帧、史料

编辑之友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编辑之友杂志卷首语
学术失范与研究无力1-1

摘要:全民学术背景下,学术失范甚至失德已成恶疾,此疾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失范、失德者个人的堕落,同时浪费着本就有限的学术媒体资源,并恶化着学术风气、破坏着学术生态。针对这种状况,学术媒体和学术教育机构均采取了应对措施,从规则和技术两个维度设置了“防火墙”。

编辑之友杂志特稿
从“中央厨房”建设旨新闻编辑业务改革5-9

摘要:“中央厨房”建设是我国传统媒体融合与转型的重要举措,正在引发新闻传播业务的巨大变革。“中央厨房”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媒介组织的宏观规划,还取决于传媒组织内部成员的思维转型和能力提升。文章以《人民日报》为例,探讨“中央厨房”建设所带来的新闻编辑的角色变化,以及对新闻编辑的更高要求。

编辑之友杂志书业
论VR技术在传统出版业中的应用——价值、困境与路径10-14

摘要:VR技术的普及化趋势初显,这对传统出版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通过分析VR作为媒介的特点,以及它给出版业带来挑战的原因,提出两者结合的价值不仅存在于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和布局领域,更在于可通过二者的合作提升国家对内、对外的文化传播力。以此为基础,文章对现阶段传统出版业应用VR的现实困境给予理-胜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路径方案,以期为当下VR技术与出版行业的合作提供策略和建议。

从Vive Paper看出版业的未来15-18

摘要:VR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出版内容表现方式的多元化,丰富了读者阅读体验感受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文章分析了目前A—VR出版面临的内容、技术、标准及版权方面的发展瓶颈,针对性地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产业联盟、细化技术标准、大数据分析追踪读者行为、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保护等相关对策,以期对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移动互联时代有声书的开拓与走向19-22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客户端为代表的网络平台成为用户最大的信息入口,传统的阅读方式让位于屏读。听书成为一种摆脱时间、空间限制,获取知识的便捷方式,有声书成为如同音乐一样的伴随品。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有声书起步早,市场规模庞大。我国的有声书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丰富了图书的版权形态、重绘了图书的市场版图、重构了图书的生产机制并重新定义了用户。在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巨无霸式的聚合音频平台、有声书平台与专业型有声书平台将共生并存,达到动态平衡,有声书在内容生产方面将走向专业、独立,盈利模式将更加多元,精准推送是黏住用户的重要手段,但精准、细分的类目建设更为重要。

我国电子词典发展刍议23-27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电子词典的定义与分类,以及我国各类电子词典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硬件类电子词典渐趋衰落,软件类电子词典已向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发展,但在词库合法性、权威性和可靠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欧美、日本等市场的经验教训,文章提出在电子词典的发展上应该大力开发软件型电子词典、制定通用词库标准、探索新的付费方式。

编辑之友杂志刊界
免费分享:一种值得提倡的学术期刊数据库论文使用28-30

摘要:商业性期刊数据库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化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那种向使用者收取高昂费用的运营模式遇到了危机。种种理由表明,免费共享能使学术期刊数据库论文的社会总体效用最大化,值得提倡。首先,这种使用最直接的荻益者是广大使用者;其次,学术论文公共产品的特性为公众的免费使用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正当性;再次,与有偿使用相比,免费使用更能激发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至于免费使用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损失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弥补,作为免费使用的最大利益受损者期刊数据库商,则需要重新反思和革新既有的运营模式。

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对我国期刊的启示31-34

摘要:国际期刊大规模密集撤稿和反学术不端网站曝光的造假丑闻显示了我国学术不端的存在。防范学术不端是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虽然撤销已是国际期刊防范学术不端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期刊还没有真正地发挥撤销论文的威力。在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反学术不端网站,也没有高端的反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情况下,我国期刊应在学术不端检测的基础上,再向前跨出一步,构建一个已跟踪评价系统,充分发挥读者的监督作用,将漏网的学术不端论文挖掘出来,然后像其他国际期刊一样利用撤稿利器打击和防范学术不端。

编辑之友杂志传媒
专统媒体从业者职业转型意愿研究——以北京、广州两地新闻从业者调查为例35-40

摘要:文章通过对北京、广州两地报纸和广电两个行业388位传统媒体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显示,传统媒体从业者整体呈现出高度职业转型意愿的情况。北京的从业者职业转型意愿高于广州,广电行业转型意愿明显低于报纸,女性从业者的转型意愿弱于男性。研究发现从业者在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与忧虑、职业转型的优势与阻力中不断试图寻找“走”与“留”的平衡点,未来需要在媒介体制、职业认同、版权保护与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与改革。

中国电视文化的日常生活表征流变41-47

摘要:文章阐释了中国电视文化的日常生活表征流变,认为其经历了试探/压制——“入场”/超越——发现/回归三个时期。1980年以前,在革命与政治的宏大主题下,日常生活被遮蔽与放逐,偶有“试探”,也被纠错与批判;20世纪80年代精英文化时期,日常生活只是抵达更具普遍意义的“入口”,是需要被提高与超越的对象,隐含着文化精英审美化、改良化的企图;20世纪90年代世俗时代以后,日常生活才真正回归现场,成为电视最重要的文化表征。日常生活剧、“新纪录片”、平民谈话节目、民生新闻等共同开启了“日常生活转向”。针对当下日常生活表征的粗鄙化倾向,要坚守精神与意义的向度,防止“另一种危机”产生。

中国视频网站的融合价值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的价值链延伸策略48-53

摘要:文章研究在市场经济领域中适合大众日常生活需求的视频网站价值构建路径,以期进一步理清视频网站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发展新思路,文章主要从硬件入口的用户价值、视频电商的平台价值两个维度介入,集中构建基于产业融合的视频网站价值链延伸战略。

电视剧网络口碑传播的特征及路径54-57

摘要:电视剧网络口碑传播以“生产性文本”为最佳载体,借助互联网所提供的丰富而便捷的交流渠道,形成一种“迷群”带动模式下的集体狂欢。其传播路径可划分为酝酿、触发、爆发和消退四个阶段,“引爆点”则决定着电视剧网络口碑传播路径的长短和走向。

网络传播重构新闻生产方式:协作、策展与迭代58-62

摘要:网络传播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的线性传播模式,新闻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协作(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策展(新闻资源的“整合”和“增值”)和迭代(新闻的“无限”更续和延展)。但网络用户的大规模参与以及把关人的缺失也导致了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以解决。

异托邦的享乐与狂欢——从二次元分析网生代受众行为心理63-66

摘要:网生代在21世纪以来的文化审美和文化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二次元文化受众,正是其中特征鲜明且影响日渐扩大的一个群体。这类群体之所以具有与传统受众截然不同的消费方式、文化接受方式,是因其通过消费主义的狂欢,来完成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消极反抗,争取文化话语的权力。

编辑之友杂志实务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名词(续)67-72

摘要:这里发表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组织的《新闻传播学名词》里一个较为特殊的部分,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名词”预公布稿初稿的第二、三、四部分。考虑到新闻传播学科的使用惯例,这部分名词容纳了一些句子,解释的文字多数超过了规定的60字,但守住了200字以内的底线。很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名词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著的中译文,为保证名词英译文的统一和权威,除个别名词,采用他们论著英文版全集的译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少数论著是用英文写的)。根据规定,对应英文首词为定冠词的一律删除。

论文化产业对编辑角色的冲击与反思73-77

摘要:出版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使编辑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应对冲击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文化生产商品化的本质,转换编辑角色,平衡出版人的责任与出版社的利润追求,培养自身创意和兼顾编辑中介职能。在这种思路下,编辑要明确其在整个出版环节中的定位,并真诚与作者和读者沟通,完成其文化传递的使命。

百科全书的整体性、系统化与条目审读78-82

摘要:百科全书的编纂从对百科全书进行整体设计开始,将百科全书编纂成具整体性的系统是设计的目标。编辑对条目的审读工作是实现其设计目标的关键。编辑要通过有效审读,更好地实现百科全书的整体性和系统化;同时在百科全书整体性和系统化的要求下,去发现、解决条目内容中的问题。这两个方面,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编辑之友杂志版权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理论:反思与重构83-89

摘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认定问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存在较大争议,这从现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理论多而繁杂的现状也可见一斑。目前,学术界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理论主要有“个体论”“集体论”“个体与集体二元共生论”“个体、集体与国家三元论”,不同的理论均有其各自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理论迷雾不能阻却我们前行的步伐,因此我们在检视现有理论缺陷的同时,应当探寻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归属的最佳理论路径选择,即构建“三元序位与共同共有论”。在现有“个体、集体与国家三元论”作者观的基础上,主张特殊区域内传统习惯法优先,若不存在传统习惯法再依照“个人主体”到“来源群体主体”再到“国家兜底主体”的两阶段理论顺次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主体予以确定。同时,也需要借助“共同共有”理论对“国家”主体进行必要限制,缩小其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兜底主体的适用范围,并助力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