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安徽文学杂志

《安徽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历史图景、现实体验、文学方阵等。
  •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0703
  • 国内刊号:34-1169/I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08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期刊收录: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安徽文学 2011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本刊征订启事

摘要:《安徽文学》2011年全新改版。欢迎您持续、及时地阅读本刊。本刊为月刊,每月1期,每期定价10元。征订方式:一、邮局订阅。可以一次订阅全年,也可以订阅半年,还可以破季订阅。请注意邮局征订时间。本刊邮发代号26-177。二、直接邮购。如果您不方便到邮局订阅,或错过征订时间,可以直接向本刊邮购,
3-3

刁爷

摘要:那一年,我从偏远的乡村中学调到县文化局创作股的时候,刁爷已经在股里盘踞二十多年了。刁爷早就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了!之前听过一些闲言碎语,说他是洋人里的老土,老土里的洋人;说他各种款式墨镜上百套,时尚新款皮鞋上百双;也有人说他黑诈狐狸烹,一溜绿蹩灯;出口成章,一嘴麻辣汤!我在心里虽有准备,但真正见到他,还是不免小小吃惊:
5-20

捞草罩子

摘要:捞草罩子是喂牛的饲养员专门用来给牛淘草的。一根木棍上绑着一个铁丝编成的大扁筐。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遍地的露珠在晨曦里晶莹剔透,村里的半大孩子们就抹着朦胧的睡眼,背着荆条筐,拿着小铲子、镰刀,有的甚至还带着磨刀石,踏着凉丝丝的露水地下田去了。孩子们都是去拔草的。村子里
21-25

乡间的阅读

摘要:许多年前,我在乡下的村小当民办教师。白天上完课,晚上回到家黑灯瞎火没事做,就在微弱的油灯下读书。那时乡下煤油很紧张,需凭票购买。我家常常把邻家大哥的票拿来用了。乡间的夜晚,四周一片静寂。忙了一天的农人,大多早早地睡了。鸡蹲笼,鸟上窝,坟地里的磷火就像鬼眼似的打哆嗦。我家住在
26-26

四喜这条鱼

摘要:1195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天就要蒙蒙亮的时候,松河口大队的许多人,被一阵猛烈的鞭炮声惊醒。谁家放鞭炮?这个时辰,即使是最勤快的庄稼汉,也都还没起床。松河口的老百姓,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是喜欢讲究放个鞭炮什么的。但是,放鞭炮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某个人家,家里头突然有久病在床的亲人去世了,在亲人断气的节骨眼上,家里人要放一大挂鞭炮,意思是告诉乡亲近邻,他们家死了人,要办丧事了;另外一种情况比较少见,偶尔也有,但每一个老居民都心知肚明,
27-42

片警高如意的窝囊事

摘要:一十月二十八日是个好日子。中国人喜欢带"八"的日子,吉祥,有盼头。阳光也好得很,四处的树叶子哗啦啦的,像是银子响。隔壁的学校早已上课,有个班级正在上音乐课,学生们齐声唱着一首老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声高亢而抒情,你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的脸上是多么的幸福和明媚,他们随着歌
43-55

都市快报

摘要:一小杨捡了一台电视机。旧货市场老板嫌电视机太小,骂收旧货的老头,这么小的电视给鬼看呀,扔了扔了扔了。然后给了老头二十块钱,让把电视扔到垃圾箱里。小杨瞅了瞅四周没人,就把那电视从垃圾箱里抱出来,抱到了自己的三轮车上。回到楚西琴租住的小屋,小杨做的第一
56-62

一只鸡蛋

摘要:1塔镇下来的人在村子里已住了五天,村长乔尚七也忙了五天。这一回非同以往,乔尚七村长用不着吩咐别人到塔镇买这买那。这个塔镇下来的人一到村委会,乔尚七就让文书小林去叫村里那位有名的伙夫头。往常就是这样,塔镇一来人,一时走不脱的,就叫伙夫头来村委会整饭。伙夫头的手艺比起塔镇那些饭店的大师傅,也差不到哪里去。更何况除了拿不出现杀的猪肉,一应菜蔬都是园子里现摘现吃的,仅这一点,塔镇
63-71

俊生

摘要:一颜俊生有一年时间在家里写他的长篇小说,他想成为中国的塞林格,虽说那时他还没有真正写过一篇小说。他卖掉了在报社工作时买来的一辆二手普桑,有了将近两万块钱,这些钱成为他居家写作的资本。他以为两万块钱足够用上一年,而一年中他就可以完成惊世之作。如果书出了,最低估计首印十万册,将有十五万元的稿费。稿费还算不了什么,那时候他就出名了。出了名了书就更好出
72-79

马文瑄回故里

摘要:一马文瑄决定回老家一趟。马文瑄几次要回老家走一走,但几次都未能成行。这回他铁了心,对老伴儿说:"我可能是今生最后一次回老家了,你一定要帮帮我!这些天做梦全是儿时的事情,我还梦见了母亲,她要我回去到她坟前看一看。"马文瑄执意要回老家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儿孙们
80-87

麻烦

摘要:项伯驹科长有麻烦了。他在陶然文化公园里的舞搭子唐媛儿最近老跟他起腻。跳快三,大腿擦擦挨挨;跳探戈,高耸的胸部竟然贴了上来。那软软的一击,令项伯驹头晕。唐媛儿投怀送抱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新提了业务科长。项伯驹想。项伯驹身材修长挺拔,年方三十七八,像他这么好的条件,在露天舞场自是炙手可热。向他暗送秋波的女人不少,但都是蜻蜓点水,
88-93

锁爷

摘要:锁爷因能徒手打开各式各样的锁而得名。锁爷因开的锁多就应验了那"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古训。可锁爷湿的不是鞋,而是整个人都掉到河里了。锁爷因此当了十年的"号子兵"。十年做一梦。准确说锁爷因有立功表现,提前三个月"退役"了。梦醒时分,锁爷看着身后的监狱农场大门,咂巴一下嘴,十年的青春
94-95

偷水

摘要: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在家乡,我家对面是一个十几户人家居住的大杂院,两排平房宿舍,中间一块空地。每户人家两间房,门口走廊上放只蜂窝煤炉就是厨房。县城有了自来水后,这样的大杂院安装自来水往往不是挨户装进家,而是把水接进院子,在院中空地上,按每户一个面对面装两排水龙头,每个水龙头下砌一个供洗
96-97

做一条溶解于水的鱼(外一篇)

摘要: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种比雪静,比草低的生活。一直以来,我苦苦跋涉着,挣扎着,幻想着,行动着,寻觅着。尘土上的脚印留下了,又被新的尘土所覆盖;雪地上的脚印嵌入了,又被新的雪花所拂平。我并不想在我走过的土地上留下什么,实际上也留不下什么——我只是想安顿自己的灵魂,活得比雪静,比草
98-103

玻璃郁金香及其他

摘要:喜鹊在天津崔九堂先生的博客上读到他写喜鹊的诗,第一段的大意是,郊外,灰蒙蒙的太阳照着树叶凋零殆尽的空枝,这些树木裸露在不知名的湖边,显得恓惶孤零,然而,树杈里空悬的鸟窝,像是凝聚了冬天所有的阳光:有一丝暖流淌进我的眼床一只喜鹊赶路回家九堂接着写道:十五年前,也是这样的冬
104-107

家乡的喜酒

摘要:家在皖西,家在乡下,祖祖辈辈厮守着乡村的皇天、乡村的厚土、乡村的风雨、乡村的日月。家乡没有城市的万家灯火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家乡人只知道一年到头在庄稼地里操劳,面朝黄土背朝天,黄汗淌,黑汗流。家乡人干着重活还没啥娱乐,五更天或晌午头,干活干累了,光着膀子扯着嗓子在荒郊野地里唱几句黄段荤歌、淮剧梆子黄梅调,既没有观众也没有听众,只有自己给自己打趣。家乡人日日劳作,身子亏空了许多,需要调理精血,活泛日子,于是,他们特别重视年节。
111-113

长江的鱼

摘要:我的故乡铜陵大通,是长江中下游的沿江江南之地,清末到民初,这儿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为安徽省的四大商贸重镇,当时商贾云集,人流如潮。在古代,小镇是吴楚相交之地,许多历史人文的渊源之美,点缀在万里长江的鹊江南岸——鹊江是长江的一条夹江,也是我故乡的母亲河。吴楚之争的鹊江之战就发生在这条夹江之上,听父亲说,吴楚之争的"鹊头镇"已经淹没在江水里了,可是古代历史的雷鸣声和烟雨沧桑,至今
114-116

春之曲(组诗)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