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 著
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中药复方改善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541-546

摘要:目的 将网络药理学和传统中医理论结合构建出改善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中药复方——益肾降脂方,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从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获取中药、成分和靶点等相关信息,使用Cytoscape软件从中筛选出可以作用于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点的中药,然后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和组方原则进一步筛选并构建复方。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益肾降脂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检测血脂、组织形态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确认益肾降脂方组成成分为杜仲、淫羊藿、丹参、沙棘和甘草,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益肾降脂方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并且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部分恢复肾功能,对肝功能指标没有影响。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传统中医理论构建的益肾降脂方具有改善慢性肾衰竭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慢性应激所致焦虑/抑郁状态对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547-553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对哮喘炎症水平的影响以及抗抑郁药物对合并焦虑/抑郁的哮喘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C57BL小鼠分为对照组(CTRL组)、哮喘组(OVA组)、应激组(CTRL/R组)、哮喘应激组(OVA/R组)、帕罗西汀组(CTRL/R+P组)、哮喘+帕罗西汀组(OVA/R+P组)。OVA、OVA/R、OVA/R+P组以OVA和Al2(OH)3混悬液腹腔内注射致敏,每7天1次,致敏21d后再以OVA激发液连续滴鼻7d制备经典哮喘模型。同时CTRL/R、OVA/R、CTRL/R+P组和OVA/R+P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式构建应激模型。CTRL/R+P组和OVA/R+P组小鼠束缚前30min予以帕罗西汀溶液腹腔注射。在第27天观察小鼠糖水偏好指数变化情况,检测其气道反应性。第28天称量小鼠体质量并分离双侧肾上腺称量湿重,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评价小鼠肺部炎症及气道黏液分泌情况。结果 与OVA组相比,OVA/R组小鼠体质量减轻,糖水偏好指数降低,肾上腺/体质量比值增高,并且气道高反应、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黏液高分泌表现均较OVA组小鼠加重;而在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后,OVA/R+P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黏液高分泌较OVA/R组小鼠均有所缓解,体质量减轻程度及糖水偏好指数改善。结论 慢性应激导致的小鼠焦虑/抑郁状态会明显加重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水平,使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得到了有效缓解。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黄桷树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BV-2细胞炎性活化的作用研究554-558

摘要:目的 探讨黄桷树叶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以及纯化产物对BV-2小胶质细胞脂多糖炎性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乙醇浸提和AB-8大孔树脂对黄桷树叶中的黄酮进行提取和纯化;采用BV-2细胞脂多糖炎性活化模型,通过对细胞活力、细胞形态、一氧化氮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检测,研究黄酮纯化物对BV-2细胞炎性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50%乙醇提取20min具有最高的黄酮提取效率,可达到8.29%;春季树叶具有最高的黄酮含量;AB-8大孔树脂吸附后,70%乙醇洗脱物具有最高的黄酮纯度,为88.95%;20.0、50.0mg/L黄酮纯化物能明显抑制BV-2细胞在1.0mg/mL脂多糖刺激下产生的炎性活化的形态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IL-1β水平升高。结论 黄酮纯化物对BV-2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STAT3活化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559-563

摘要: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nⅡA(2.5、5、10μg/mL)对3种胃癌细胞株(SNU-638、MKN1和AG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3、Bcl)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TAT3转录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anⅡA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降低Bcl的表达;TanⅡA明显抑制STAT3磷酸化,过表达STAT3可下调TanⅡA的促凋亡作用及对STAT3转录活化的抑制作用。结论 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STAT3转录活化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干预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564-568

利拉鲁肽对脓毒症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569-572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21例临床分析573-576

绵阳市2011-2017年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577-580

摘要:目的 分析绵阳市2011-2017年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为全面二孩政策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利用绵阳市2011-2017年孕产妇死亡病例、个案卡及死亡评审结果,回顾性地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 绵阳市2011-2017年孕产妇死亡40例,孕产妇死亡率从2011年19.7/10万降至2017年9.01/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孕产妇中高龄产妇占30%,65%的死亡孕产妇有多次妊娠史,57.5%的孕产妇户籍地在农村,可避免死亡率为70%。结论 绵阳市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应提高保健覆盖率、医疗机构产科质量、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重视流动孕产妇、高龄孕产妇、高危孕产妇,保障母婴安全。

影响腹膜后肿瘤切除患者多糖包被脱落的相关因素分析581-585

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586-590

干燥综合征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点和复发影响因素分析591-596

血浆GLP-2评估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肠道功能的临床研究597-600

开窗减压术治疗含牙囊肿内埋伏牙的临床疗效观察601-603

摘要:目的 观察开窗减压治疗含牙囊肿内埋伏牙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2017年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含牙囊肿患者16例,均采用开窗减压术配合术后使用囊肿塞,根据需要行间隙保持。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囊肿恢复及埋伏牙萌出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发现,患者面部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局部肿胀、膨隆消失,囊肿无复发。13例替牙期患者的20颗埋伏牙成功自行萌出,3例恒牙期患者的3颗埋伏牙经正畸牵引辅助后萌出,咬关系基本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原颌骨低密度影消失,均见新生骨形成。结论 开窗减压术治疗含牙囊肿内的埋伏牙效果确切。牙根未完全形成前行开窗减压治疗,囊肿内的埋伏牙常可自行萌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106b-5p水平及临床意义604-607

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608-611

摘要: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DPMAS序贯PE治疗)和对照组(采用PE治疗)。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人工肝治疗次数、血浆用量和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血浆用量、住院时间和生存率分别为(2.27±0.76)次vs.(2.96±1.05)次(t=0.139,P=0.004),(3515.15±1856.10)mLvs.(7080.65±2875.46)mL(t=2.479,P=0.000),(33.64±10.97)dvs.(43.45±11.30)d(t=0.029,P=0.001)和81.82%vs.80.64%(χ2=0.184,P=0.831)。存活患者中,观察组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在2周、4周的随访观察中分别下降了49.84%和52.07%,较对照组的29.74%和46.08%更有优势。结论 DPMAS序贯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

个体电脑豁达治疗对肺癌患者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影响612-615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难点中的应用研究616-620

1例家族性地中海热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621-624

摘要:目的 探讨家族性地中海热(FMF)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1例间断发热4+年的患儿(年龄13岁)。对该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等非特异性炎性指标,筛查致病基因MEFV突变情况,并根据临床诊断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患儿的临床表现符合针对儿童的FMF诊断标准,靶向捕获二代测序证实该患儿MEFV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c.442G>C(p.E148Q)和c.1588-69G>A,两个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后,随访7个月,患儿未再发热,红细胞沉降率降至正常。结论 FMF临床表现包括不定期反复发热,可自行缓解。通过基因突变和秋水仙碱治疗情况可以帮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