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17年第A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膀胱癌旁组织中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意义1-3

摘要:目的探析腺性膀胱炎(CG)在膀胱癌前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生活习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组,通过膀胱镜检、膀胱三角区多点活检、癌旁组织多点活检确定CG;利用癌组织活检明确肿瘤性质分级及高压氧治疗.研究CG与膀胱癌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入组膀胱癌患者209例,其中并不伴随CG发生者198例,仅有少数患者(7例)伴随Brunn's巢增生型CG,此外还有部分患者(4例)伴随肠上皮化生型CG。高压氧对cG和膀胱癌的治疗并无一致性。结论通过对209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调查统计表明CG的发生并不是有效的膀胱癌前期临床诊断标准,对部分患者中出现膀胱癌伴随CG的原因尚有待于继续探究。

中国HIV感染者中结核病患病率的meta分析3-5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IV携带者、艾滋病患者)中结核发病情况。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和中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万方数据知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2006~2015年HIV感染者结核发病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总结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和男女差异对结核发病的影响。结果共筛选文献31篇,HIV感染者58355例,HIV感染者中结核病患者3304例。男性HIV感染者结核病患病率高于女性,艾滋病患者结核病患病率是HIV感染者的近1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中、西部地区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00)。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中结核病发病情况男性高于女性,艾滋病患者高于HIV感染者,东、中、西部地区患病率无差异。

比较单次和连续SP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程度5-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SP对肥大细胞系RBL-2H3脱颗粒的影响及连续2次SP与单次SP刺激RBL-2H3脱颗粒程度。方法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β-己糖胺酶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SP对RBL-2H3细胞活力和脱颗粒的影响。并比较连续2次SP与单次SP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进一步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和FITc_AnnexinV实验验证。结果0.001~10.000nMSP对RBL.2H3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而100.000nM以上SP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活力;0.001~10.000nMSP能明显促进RBL-2H3细胞脱颗粒,且0.001~0.100nM具有剂量依赖性;连续给药组相比单次给药组能引起RBL-2H3细胞明显增加。结论SP能明显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且再次给予等剂量和递减剂量SP能更强烈地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

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不孕女性妊娠的影响及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8-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合并子宫肌瘤的不孕妇女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情况及影响术后妊娠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50例,并回顾性分析1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肌瘤特征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总妊娠率为52.0%(78/150),胎儿存活率为69.2%(54/78);术后妊娠的危险因子为年龄[风险比(RR)-0.99,95%可信区间(95%CI):0.98~1.31,P=0.05],与不孕种类及时间、孕产史,以及肌瘤数量、大小、质地、种类等均无关。结论不孕合并子宫肌瘤妇女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和胎儿存活率,年龄是术后妊娠的危险因子,与妊娠率呈负相关,因此可根据患者实际年龄决定是否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3种世居高原民族部分生理指标调查及多因素分析11-13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世居高原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3种民族农牧民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血压等生理指标,初步探讨3种民族高原低氧适应特征。方法选择世居阿里高原(海拔4400m)藏族农牧民50例、喀喇昆仑山(海拔3700m)柯尔克孜族农牧民36例、帕米尔高原(海拔3200m)塔吉克族农牧民40例进行Sa02、Hb、血压等基本临床资料的调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SaO2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3种民族农牧民Hb、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Sa0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Sa02的影响因素为民族、海拔高度、年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3种民族农牧民适应高原特征不同,但均不以增加Hb水平来增大携氧能力,藏族农牧民在高原低氧适应方面最优。

APN、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13-1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APN)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60例ACI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5例)、稳定斑块组(20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CI患者入院48h内和3个月时,以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APN和HCY水平;分析APN、HCY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1)ACI患者入院48h内和3个月时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APN、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O.381、0.398,P〈O.05)。结论APN水平下降、HCY水平增高的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

miRNA-1和miRNA-21在脂联素后处理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中的变化16-18

摘要:目的探讨miRNAhl和miRNA-21在脂联素(ADP)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保护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IRI组和ADP后处理组(ADP组),每组10只。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用realtimeRT-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miRNA_1和miRNA-21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IRI组大鼠血浆cTnI水平和心肌miRNA-l表达明显升高,心肌p-Akt和miRNA一21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I组比较,ADP组大鼠血浆cTnI水平和心肌miRNA-1表达明显降低,心肌P-Akt和miRNA-21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心肌miRNA-1表达与血浆cTnI水平呈正相关(r=0.703;P〈0.05),与心肌P—Akt表达呈负相关(r=-0796;P〈0.05);心肌miRNA-21表达与血浆cTnI水平呈负相关(r=-0.727;Pd0.05),与心肌p—Akt表达呈正相关(r=0.886;P〈0.05)。结论miRNA_l是大鼠MIRI及ADP后处理过程中的负性调节因子,miRNA-21是MIRI及ADP后处理过程中的正性调节因子,p-Akt蛋白可能参与了上述调节过程。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四肢骨折术中的比较19-20

摘要:目的探讨喉罩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四肢骨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择期行四肢骨折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年龄65~8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喉罩麻醉(观察组)和气管插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O)、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1)、诱导后5min(T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T1时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痛、拔管期呛咳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四肢骨折术采用喉罩麻醉是安全而实用的,特别适于老年患者和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手术麻醉。

成都地区RVVC患者致病菌种体外药敏试验与真菌表型转换的相互关系21-23

摘要: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致病菌种体外药敏试验与真菌表型转换的相互关系,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就诊且经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RVVC的患者90例,取阴道分泌物经阴道微生态检查、真菌培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分析RVVC患者体外药敏情况及与病原真菌表型转换的相互关系。结果引起RVVc的致病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占60.00%(54/90),其中查见菌丝相患者49例(发生表型转换阳性率为90.74%);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36例,占40.OO%,其中未见菌丝相(未发生表型转换)者33例,占91.67%(33/3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3,P=0.880)。在体外药敏试验中白假丝酵母菌对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性为100.00%,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依次为85.19%、75.93%、75.93%;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性依次为97.22%、97.22%、69.44%、33.33%、30.56%。结论成都地区引起RVVC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一般均发生了真菌表型转换;其次为非白假丝酵母菌,一般不发生表型转换。白假丝酵母对抗真菌药物菌敏感性均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因此应重视非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原发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处理策略23-25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微血管减压手术(MVD)中责任血管的判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225例PTN患者MVD手术资料。结果225例PTN患者中责任血管为动脉者196例,静脉者12例,动脉加静脉者7例,无责任血管者10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2例,延迟治愈8例(随访3~6个月后疼痛消失),无效5例(3例二次手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离断)。结论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并适当处理是PTNMVD术后疗效的保证。

中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需求调查研究-以海南省为例26-29

摘要:目的针对海南中老年人口健康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海南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时海口、三亚等9个市县575名4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熟悉健康管理者占4.2%,听说过健康管理者占54.6%,不知道健康管理者占41.2%;明确表示需要健康管理服务者占72.0%,偶尔需要健康管理服务者占11.0%,不需要健康管理服务者占14.0%;影响中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主要因素是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不足(84.9%)、现有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不能满足居民需求;认为最需要的健康服务为心理健康服务(99.1%),其次是文化娱乐服务(97.4%)。结论建议政府做好健康产业总体规划,普及宣传健康管理服务意识,补齐健康管理人才短板,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建立健康管理分级服务模式,瞄准服务的精细化。

河北地区新生儿脐血T细胞亚群与HBV宫内感染相关性研究29-32

摘要: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新生儿免疫状态的关系,为河北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HBV感染孕妇分娩的新生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再根据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将研究组中诊断为HBV宫内感染的7例作为宫内感染组,无宫内感染的36例作为宫内未感染组,并选择同期健康孕妇分娩的新生儿9例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分析3组新生儿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新生儿CDl9^+、自然杀伤(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3.59、0.80,P〉0.05);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3^+、CD4^+、CD8^+、CD4^+/CD8^+与无宫内感染组比较,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无宫内感染组及对照组,CD8^+明显高于无宫内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宫内感染HBV新生儿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低,提示机体感染HBV后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咽喉反流与嗓音疾病相关性初步评估32-35

摘要:目的探讨嗓音疾病与咽喉反流(LP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该科的疑似LPR的成年患者107例,进行反流体征量表、反流症状量表评分,24h双探头食道pH值监测,其中嗓音疾病患者93例(嗓音疾病组),按嗓音疾病情况分组,声带肉芽肿组19例,慢性咽喉炎组21例,声带息肉组18例,声带白斑组19例,声带任克水肿组16例,无嗓音症状14例设为对照组。将确诊LPR者设为反流组,无LPR者设为非反流组,进行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与嗓音声学分析。结果107例患者中LPR患者49例(45.79%)。嗓音疾病组、声带任克水肿组、声带肉芽肿组患者LP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声带肉芽肿炎组、声带任克水肿组患者反流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声带任克水肿组患者反流体征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声带肉芽肿组患者立、卧位与总酸反流次数、立位酸与总酸反流时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声带任克水肿组患者立位与总酸反流次数、立位与总酸暴露比例、立位酸与总酸反流时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组患者噪声能量、发声时间等各嗓音声学参数及嗓音障碍指数量表分值与非反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嗓音障碍指数与反流症状指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任克水肿和肉芽肿与LPR的关系更密切,患者反流频率更高,时长更长。LPR能明显干扰发音情况,LPR症状严重的患者其嗓音疾病对心理与社会能力的影响更加严重。

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研究35-38

摘要: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CE)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118倒,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E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CE组在运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CE,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躯干控制能力评分,步行10ITI的步数、时间,以及上下阶梯时间,脑电图正常情况、肌力异常、发育迟缓及临床疗效等。结果CE组患儿治疗后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躯干控制能力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步行10rn的步数、时间及上下阶梯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脑电图正常、肌力异常及发育迟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E可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芍黄通便合剂质量标准的改进研究38-40

摘要:目的改进院内制剂芍黄通便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鉴别芍黄通便舍剂中的白芍、大黄、白术三个药材,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芍药苷在0.2006~2.00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5%(n-6)。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能更好地控制芍黄通便合剂的质量。

HPD酶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转移中的分子机制研究41-43

摘要:目的分析酪氨酸代谢酶-羟苯丙酮酸二加氧酶(HPD)在肺腺癌细胞A549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在A549细胞株中高表达或下调HPD,分析其对肿瘤细胞转移的影响;通过transwell试验、划痕试验及荧光素酶试验等探索其相关分子机制。结果A549细胞中HPD表达水平升高能促进A549细胞转移,并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引发的报告基因-核因-子κKB(NF-KB)的活性;HPD表达水平降低能抑制A549细胞转移,明显减少NF-κB的活性。在HPD高表达的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连环蛋白(-catenin)mRNA水平显著增加,E-cadherin mRNA水平下降。结论HPD能促进肺腺癌细胞A549转移,该作用与细胞中HPD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HPD能明显提高NF-κB的活性,并能调节多个转移相关基因。

PLCε1基因rs2274223A〉G多态性与上消化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的meta分析43-48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磷脂酶Cel(PLCε1)基因rs2274223A〉G多态性与上消化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合并rs2274223多态性与上消化道肿瘤易感性关系的优势比(OR)值,并进行亚组、敏感性、回归分析和文献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23项研究数据),其中食管癌16项,胃癌7项;累计患者组16938例,对照组16680例。PLCel基因rs2274223A〉G多态性与上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有关;等位基因G较A可增加发病风险。共显性杂合子比较模型、共显性纯合子比较模型、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等位基因模型均可发挥作用,以共显性纯舍子基因模型为著,GG与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R=1.37,95%可信区间(95%CI):1.16~1.62,P=0.001]。PLCε1基因rs2274223A〉G多态性在以上5种基因模型中均显著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发病风险。与之相反,PLCε1基因rs2274223A〉G多态与胃癌、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rs2274223多态仅与中国人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与高加索人和其他亚洲人(包括北印度人和朝鲜族人)发病风险无关。结论PLCε1基因rs2274223A〉G多态性与上消化道肿瘤易感性显著相关,尤其是在中国人群及ESCC中。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观察48-51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选取该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均分为丹参多酚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丹参多酚酸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整体疗效及神经状况和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量表评分,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全血高、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丹参多酚酸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丹参多酚酸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及脑血流状况,且未增加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