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16年第3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隐形纳米粒的构建及质量控制研究5041-5044

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纳米新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以聚乙醇化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最终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对其粒径分布、Za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其表观形态,同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稳定性。选择24只肝癌裸鼠,随机分为VEGFR‐2/As2O3‐PEG‐PLA组及As2O3‐PEG‐PLA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s2O3在两组裸鼠体内的分布;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结果本实验制得的As2O3纳米制剂VEGFR‐2/As2O3‐PEG‐PLA粒径为(141.9±13.2)nm,Zata电位为(10.2±1.1)mV;经TEM观察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大小较一致,分散性较好;载药量为(5.51±1.83)%,包封率为(62.12±5.98)%。体外释放发现其具有缓释效果,半数释放时间t1/2分别为10h;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发现该制剂稳定性良好。与As2O3‐PEG‐PLA组比较,VEGFR‐2/As2O3‐PEG‐PLA组中肿瘤、肝组织的As2O3浓度较高,心、血液、肾组织的As2O3浓度较低(P<0.05),且肿瘤组织中VEGFR‐2阳性率及蛋白表达较低。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最终得到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良好的纳米制剂,且初步证实在肝癌裸鼠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EMT在大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5045-5048

摘要:目的:探讨上皮‐间叶转化(EMT)在大肠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药物浓度递增的方法建立大肠癌LOVO细胞奥沙利铂(L‐OHP)耐药细胞株LOVO/L‐OHP,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LOVO和LOVO/L‐OHP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Snail、Twist表达;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LOVO细胞比较,LOVO/L‐OHP皮表型消失,细胞膜E‐cadherin表达减弱(22.63±3.25)%(P<0.01),获得间叶细胞表型,表达Vimentin(475.42±58.36)%(P<0.01)。LOVO/L‐OHP细胞株Twist表达轻度增加(116.42±18.36)%(P>0.05),Snail表达显著增加(382.18±41.33)%(P<0.01)。siSnail上调E‐cadherin表达(246.82±31.57)%(P<0.01),下调Vimentin表达(28.75±3.96)%(P<0.01);siSnail显著增强LOVO/L‐OHP细胞株L‐OHP化疗敏感性,对照组和siSnail组的IC50分别为23.75μg/mL和12.42μg/mL。结论EMT在大肠癌细胞L‐OHP耐药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制EMT可恢复耐药细胞化疗敏感性。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SOCS3基因转染对小鼠CD4+Th细胞分化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5049-5051

摘要:目的:观察SOCS3基因对小鼠CD4+Th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转染小鼠CD4+Th细胞,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靶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相应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目的细胞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转染组T‐bet、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4、IL‐12Rβ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3、GATA‐3、IL‐4、IL‐6、IL‐10、STAT6基因表达明显上调,T‐bet、IL‐2、IFN‐γ、STAT4、IL‐12Rβ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OCS3、GATA‐3、IL‐4、IL‐6、IL‐10、STAT6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OCS3基因转染可上调小鼠CD4+Th细胞SOCS3基因表达,下调STAT4活化和磷酸化,抑制Th1细胞分化,并下调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同时间接促进Th2细胞分化,并上调相应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

miRNA-26a抑制ox-LDL介导的HAECs凋亡作用的机制研究5052-5055

摘要:目的:探究miR‐26a在ox‐LDL介导内皮细胞HAECs凋亡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体外作用于HAECs细胞,噻唑蓝(MTT)和TUNEL染色检测ox‐LDL作用HAECs后细胞的活性与凋亡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ox‐LDL作用HAECs后细胞中miR‐26a的表达水平。在HAECs中过表达miR‐26amimic,MTT和TUNEL染色检测ox‐LDL作用后细胞的活性和凋亡率。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R‐PTEN的3′UTR,利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鉴定miR‐26a的预测靶基因。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x‐LDL能够介导HAECs细胞的毒性死亡和细胞凋亡,并且降低了HAECs细胞中miR‐26a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26amimic能够抑制ox‐LDL作用HAECs后细胞的毒性和凋亡。转染miR‐26amimic显著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P<0.05)。转染miR‐26amimic显著下调HAECs细胞中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26a能够抑制抑制ox‐LDL作用HAECs后细胞的毒性和凋亡,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下调了PTEN的表达。miR‐26a可能成为治疗凋亡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三脉紫菀有效组分配比的平喘作用及其毒性研究5056-5058

摘要:目的:研究三脉紫菀抗慢支组分平喘作用的最佳配比及其毒性。方法合格豚鼠72只,体质量(300±20)g ,雄性,分为空白组、氨茶碱组(0.047 g/kg )、三脉紫菀总皂苷与总黄酮不同配比组(8∶1、4∶1、2∶1、1∶1、1∶2、1∶4、1∶8,0.38 g/kg )。各组连续灌胃给药3 d ,每天1次,采用His‐Ach雾化引喘法通过诱咳引喘仪优选最佳配比;制备豚鼠离体气管环标本,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考察豚鼠平滑肌条在正常克氏液条件下加入氯化乙酰胆碱(Ach)后的收缩变化,以及其他组分别在Ach致平滑肌收缩最明显时,加入氨茶碱(1.25 mg/mL )后的平滑肌舒张百分率。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考察三脉紫菀总皂苷、总黄酮及其1∶2配比的急性毒性。结果较之空白组,氨茶碱组、其他各给药组的致喘潜伏期延长显著(P<0.05),其中1∶1、1∶2、1∶4组与其他配比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又以1∶2组引喘潜伏期最长。氨茶碱组与各配比组均能明显松弛Ach导致收缩的豚鼠气管平滑肌,其中氨茶碱组舒张百分率最大(24.12±1.20)%,各配比组舒张百分率不及氨茶碱组( P<0.05),但以1∶2组与之最接近。三脉紫菀总皂苷、总黄酮及其1∶2配比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300、345、325 g/kg。结论在给药总量恒定的情况下,三脉紫菀总皂苷与总黄酮1∶2平喘解痉作用明显,其总黄酮、总皂苷及1∶2配比的急性毒性实验未显示明显的毒性作用,安全性相对良好。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口服聚乙二醇溶液前或后吞服比沙可啶清洁肠道对CT结肠成像的影响研究5059-5062

摘要:目的:比较口服2L聚乙二醇前或后1h吞服10mg比沙可啶对CT结肠成像结直肠清洁的差异。方法40例知情同意本研究的参与者分成A组、B组,每组20例。CT结肠成像检查前1d,A组3餐前口服40%W/V硫酸钡20mL,晚餐后口服溶解于250mL水之60%泛影葡胺20mL,口服2L聚乙二醇电解质液前1h吞服10mg比沙可啶肠溶片。B组口服2L聚乙二醇电解质液后1h吞服10mg比沙可啶肠溶片,其余同A组。统计分析两组结直肠粪块、肠液的清洁效果及存留肠液的CT值。结果A组结直肠粪块清洁效果评分(1.96±0.11)分低于B组(2.01±0.12)分,结直肠粪块清洁效果好的肠段(87/120,72.50%)高于B组(83/120,69.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直肠肠液清洁效果评分(1.50±0.06)分低于B组(1.53±0.06)分,结直肠肠液清洁效果好的肠段(113/120,94.17%)高于B组(111/120,9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直肠存留肠液的CT值(729±29)HU高于B组(653±2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2L聚乙二醇前或后1h吞服10mg比沙可啶不影响结直肠粪块、肠液的清洁效果,但是前者对结直肠肠液的清洁效果更佳,有利于CT结肠成像检出结直肠息肉。

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分析5063-5065

摘要:目的:明确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预先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394例食管癌患者。该项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并获得了注册号:ChiCTR‐T RC‐13003817。有9例(2.3%)患者因未行食管癌根治术被排除,余下的所有患者均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A组191例,B组194例。A组为试验组,术中接受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吻合,而B组为对照组,术中接受常规器械吻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A组和B组分别为4.1%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8)。在观察术后吻合口狭窄时有7例患者因术后死亡而失访。在剩下的病例中,观察到A组和B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例数分别为13例(6.9%)和25例(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此外对于术后胃食管返流的监测发现,A组和B组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的例数分别为54例(28.7%)和105例(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活瓣成形‐胃食管套接术能有效预防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内镜消毒机对纤维支气管镜消毒效果研究5066-5068

摘要:目的:探讨以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内镜消毒机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后污染的纤维支气管镜460根,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为消毒剂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对支气管镜消毒)和对照组(以2%戊二醛为消毒剂的传统五槽清洗消毒法),分别从内镜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管道堵塞及细菌菌落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在内镜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管道堵塞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效果好;无论是内腔采样法还是外表采样法,试验组的无菌生长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为消毒剂的全自动内镜消毒机明显提高了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同时减轻了人为的劳动强度,值得推广。

基于MEBT/MEBO的ERK1/2和p38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足免疫表达关系的研究5069-5071

摘要:目的:观察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湿润暴露疗法(MEBT)/湿润烧伤膏(MEBO)]对糖尿病足部创面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信号通路分子及免疫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关系,探讨MEBT/MEBO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机制。方法糖尿病足患者40例予MEBT/MEBO干预治疗,留取治疗前后创面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ERK1/2和p38信号通路关键分子ERK1/2、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K6)、原癌基因(c‐myc)、Akt、活化复制因子2抗体(ATF2)及免疫因子IgA、IgM、IgG、C3c、C4c表达情况,并观察二者间关系。结果经MEBT/MEBO治疗后,39例患者足部创面面积有不同程度缩小,仅1例患者无明显变化,显效14例(35.00%),有效25例(62.50%),无效1例(2.50%)。治疗前后信号通路分子全阳性表达、免疫阳性表达(任一指标)及免疫阳性表达(具体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信号通路分子表达阳性率升高的同时,免疫因子阳性表达率亦升高。治疗前创面组织可见免疫因子极少量分布,治疗后创面组织免疫因子IgA、IgM、IgG、C3c、C4c呈广泛、弥漫分布。治疗前创面组织可见信号分子极少量分布,治疗后创面组织信号通路分子ERK1/2、p38、MAPKK6、c‐myc、Akt、ATF2呈广泛、弥漫分布。结论MEBT/MEBO可能促进了糖尿病足创面ERK1/2和p38信号通路分子及免疫表达,ERK1/2和p38信号通路及其交互作用可能通过增加创面组织免疫表达而促进了糖尿病足创面的愈合。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狼疮肾炎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析5072-5074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SLE‐LN)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离情况,为感染患者提供诊治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4年该院诊断为SLE与SLE‐LN的住院患者380例,其中SLE‐LN患者96例。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接种、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19.0和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药敏分析。结果SLE和SLE‐LN患者尿路感染者分别占25.0%和27.1%,血流感染者分别占8.1%和10.4%,皮肤组织感染者分别占12.0%和8.3%。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在SLE患者中占25.53%,SLE‐LN患者中占30.21%,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3.42%和14.54%。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SLE患者中占11.58%,SLE‐LN患者中占11.46%。69.79%的SLE患者、66.67%的SLE‐LN患者尿液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高于常规尿培养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66%,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9.6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3.09%)。SLE‐LN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SLE患者。结论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较高,临床可选用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治疗SLE患者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前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5075-5077

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对患者致炎因子的影响观察。方法将择期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6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2例。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成5mL),术毕前15min静脉注射5mL生理盐水;B组全身麻醉诱导时、术毕前15min分别予以5mL生理盐水、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静脉注射;C组于全身麻醉诱导时及术毕前15min均予以5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后12h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总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毕即刻、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2的水平。结果A组术后12hPCA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1、2、4、6、8、12h的VAS评分较B、C组低(P<0.05),而术后24hA组与B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术后2h、术后12h、术后24h的IL‐6、TNF‐α水平变化为:A组<B组<C组,IL‐12各时点比较:A组>B组>C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超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全身麻醉诱导时应用比术毕前应用效果更佳,且其发挥镇痛作用同时可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产生,提高IL‐12的水平,有利于术后恢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5078-5080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TAM浸润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每位患者手术切除的食管组织标本,其中包括90份鳞癌组织标本,20份癌旁组织标本,20份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以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D20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CD20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CD206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CP‐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食管鳞癌组织的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AM浸润数量与MC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7,P<0.05)。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检测TA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揭示了TAM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准确评估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有氧运动训练前后循环血液中microRN A-146a和222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5081-5084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循环血液中特异微小RNAs(miRNAs)的影响,研究关键miRNA在心血管对运动适应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0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训练,另外在有氧运动训练前后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一次急性力竭运动。在训练前后的急性力竭运动中测定研究对象心血管功能相关指标,同时测定研究对象训练前后静息状态及急性力竭运动后循环血液中miR‐133a、miR‐21、miR‐146a、miR‐199a、miR‐15a和miR‐2226个心血管功能相关的miRNA的水平。结果有氧运动训练后,研究对象静息状态miR‐146a、miR‐222、miR‐21、miR‐15a和miR‐199a水平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与有氧运动训练前后的静息状态相比,急性力竭运动使miR‐146a和miR‐222显著升高(P<0.05);有氧运动训练前,急性力竭运动使miR‐21和miR‐15a显著升高( P<0.05),但是有氧运动训练后急性力竭运动与静息状态的miR‐21和miR‐15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后静息状态和急性力竭运动中研究对象miR‐133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线性相关分析发现研究对象血浆中miR‐146a表达量与VO2max水平呈正相关(r=0.842,P<0.01),miR‐222表达改变量与EF改变量呈正相关(r=0.920,P<0.01)。结论运动员循环血液中动态变化的miRNAs可以作为反映训练效果的标志物,miR‐146a和miR‐222在机体有氧运动训练的心血管功能适应起着生理调节介质的作用。

NT-proBNP在AHF诊断中不同年龄段截断值的比较分析5085-5087

摘要:目的:分析年龄对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急性心力衰竭(AHF)的影响,探讨AHF诊断中不同年龄段NT‐proBNP最佳截断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AHF并于入院24h内行NT‐proBNP检测的患者457例,其中确诊AHF者194例。将AHF和非AHF患者按年龄分为3个组(<50岁、>50~70岁、>70岁),分析NT‐ProBNP与AHF的相关性,评价NT‐ProBNP在各组中诊断AHF的价值并进行最佳截断值的比较。结果各年龄组中AHF患者的NT‐proBNP中位数水平均较非AHF患者明显升高(P<0.01)。应用NT‐proBNP诊断≤50岁、>50~70岁和>70岁3个组中AHF患者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91、0.88,最佳诊断截点分别为1100pg/mL、1800pg/mL和3000pg/mL,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8%、76%和73%。总体而言,按年龄分组的NT‐proBNP截断值诊断的特异性较不按年龄分组的高。结论NT‐proBNP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AHF的价值。根据年龄分组,不同年龄段选用不同NT‐proBNP截断值,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IMRT联合HIFU治疗手术及TACE术后复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5088-5090

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手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复发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0例手术及TACE术后复发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IM‐RT联合HIFU同步治疗,对照组仅行IMRT治疗。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IMRT,总剂量54~70Gy/6~7周。观察组于放疗第1天开始行HIFU,5次/周,共6~7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8%、36.2%和89.9%、78.9%,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3%、28.1%和85.9%、5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和3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个月和27个月。结论对于不能手术或拒接手术的术后TACE复发原发性肝癌患者,IMRT联合HIFU治疗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有一定应用价值。

P-Cx43在人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相关性研究5091-5094

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化缝隙连接蛋白43(P‐Cx43)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该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手术切除内减压正常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间段切除人脑胶质瘤标本63例为试验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确定胶质瘤性质等级,通过Ki‐67的染色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技术检测P‐Cx43的表达。结果研究发现,在正常脑组织中,P‐Cx43的表达较WHOⅠ级胶质瘤中表达略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其余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之间P‐Cx4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P‐Cx43与肿瘤细胞活性和胶质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建立主动脉瓣简化模型的研究5095-5097

摘要: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及其定量软件对主动脉瓣(AV)三维结构的重要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各部分的形态及生理特点,进一步建立AV简化模型,为AV成形环的设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95例行RT3DTEE检查的主动脉根部正常的人群,采集主动脉根部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7.0瓣环定量分析软件测量舒张末期、收缩中期、收缩末期及舒张中期的三维AV的重要参数,包括窦管交界直径(S)、相邻瓣膜交界的距离(L、R、N)、瓣膜交界构成三角形外接圆直径(J)、AV高度(H)、AA长径(A)、AA短经(B)及AA偏心率(B/A)。分析三维AV底部与AA的延续关系,简化三维AV各结构特点,建立几何模型。结果各参数均以舒张末期为例,窦管交界为(26.3±3.3)mm,三维AV高度为(12.4±1.9)mm,AA长径、短经分别为(25.9±2.7)、(19.8±2.0)mm,相邻瓣膜交界间距离L、R、N均为(21.6±2.5)mm,三者所构成的图形近似等边三角形。比较相邻周期时相的窦管交界直径、AV高度、AA长径、三个相邻瓣膜交界间距离及它们的外接圆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末期与收缩中期AA短径及AA短径与长径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T3DTEE及瓣环定量分析软件能准确测量AV各部分的大小并显示其形态,及其在不同周期时相间的变化,进而三维AV形态的简化与重建。

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与Lp-PLA2影响的研究5098-51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对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与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Lp‐PLA2、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SBP、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p‐PL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p‐PLA2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氧化碳(CO)、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疗法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并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及Lp‐PLA2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