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16年第3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脂联素通过干扰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泡沫化4465-4467

摘要: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泡沫化是否与干扰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方法 组织贴块法培养C57BL/6J背景野生型及TLR4基因敲除(TLR4-/-)小鼠主动脉VSMCs。油红O染色观察VSMCs内脂质聚积;酶法检测VSMCs内胆固醇水平;Western blot检测VSMCs TLR4蛋白表达;ELISA方法检测VSMCs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 ox-LDL刺激VSMCs 48h显著诱导细胞泡沫化;ox-LDL诱导VSMCs泡沫化过程中伴随着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的上调;而对于TLR4-/-型VSMCs,ox-LDL刺激并不能有效诱导VSMCs泡沫化及IL-6、TNF-α表达上调;APN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VSMCs泡沫化,伴随着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的下调。结论 APN可通过干扰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ox-LDL诱导的VSMCs泡沫化。

CHD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与出血事件发生和TIAM2基因突变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4468-4470

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与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因子2(TIAM2)基因突变的关系及影响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后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200例CHD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半年,7例患者失访,根据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33例,未出血组16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TIAM2基因型,分析TIAM2基因型与出血事件的关系,并分析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PCR法测得TIAM2基因出现3个位点有等位基因出现突变,分别为:3168+3261A〉G、3168+3116C〉T、3168+3596A〉C,分别统计分析这3个位点等位基因各种基因构成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的差异,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消化道溃疡病史(OR=2.096),入院前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OR=1.842),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OR=1.692)是CHD患者PCI后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D患者PCI后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与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前诊断为ACS,应用GPⅡb/Ⅲa拮抗剂有关,与TIAM2基因突变无关。

AIF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4471-4474

摘要:目的 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pcDNA3空载体质粒及pcDNA3-AIF质粒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反应,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IF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流式双染及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及核酸内切酶G(EndoG)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pcDNA3组比较,pcDNA3-AIF组细胞中AIF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且细胞核中AIF蛋白及mRNA表达量皆显著提高(P〈0.01),同时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提高(P〈0.01),细胞中PARP-1、EndoG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AIF具有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PARP-1/AIF/EndoG信号通路有关。

VGX-1027对光滑念珠菌刺激大鼠气道上皮细胞IL-1β和TNF-α表达影响的研究4475-4478

摘要:目的 探讨未加免疫抑制剂VGX-1027大鼠气道上皮细胞(RTEC)与加入VGX-1027的RTEC分别与光滑念珠菌孵育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体外培养未加VGX-1027孵育的RTEC(未加组)和加入VGX-1027孵育的RTEC(加入组),分别与光滑念珠菌孵育3、6、9h,观察未加和加入组RTEC形态变化;Real time PCR检测未加和加入组IL-1β和TNF-αmRNA表达;ELISA检测未加和加入组IL-1β和TNF-α分泌。未与光滑念珠菌孵育并未加VGX-1027的RTEC为对照组。结果 随孵育时间延长,IL-1β和TNF-α表达呈进行性增高,未加组与加入组相比,未加组IL-1β和TNF-α表达更高。相同时间点,未加组与加入组比较IL-1β和TNF-α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EC可识别光滑念珠菌启动天然免疫,并激活下游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介导炎症反应,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加重损伤。

统计资料类型4478-4478

摘要:统计资料共有3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按变量值性质可将统计资料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其特点为具有度量衡单位、多为连续性资料、可通过测量得到,如身高、红细胞计数、某一物质在人体内的浓度等有一定单位的资料。定性资料分为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姜黄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CyclinD1基因表达的影响4479-4481

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对数生长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选取24、48、72h时间节点,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学差异。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姜黄素对HT-29细胞的生存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加入姜黄素前后HT-29细胞的周期分布改变,并对药物处理前后的CyclinD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在加入姜黄素稀释液后,HT-29细胞生长明显变慢,形状由饱满变得细长,脱壁增多。MTT提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T-29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姜黄素能诱导明显的G0/G1期阻滞,24、48、72h时G1期比例分别为38.2%、44.6%、49.3%,相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姜黄素能明显降低HT-29细胞中的CyclinD1基因表达,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更强。结论 姜黄素能明显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细胞周期CyclinD1基因表达,并诱导细胞G1期阻滞。

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荷瘤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4482-4483

摘要:目的 研究芒柄花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荷瘤裸鼠模型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荷瘤裸鼠癌症模型,经环磷酰胺(20mg/kg)和芒柄花黄素(10、20、40mg/kg)干预14d,观察荷瘤重量变化及应用TUNEL染色评估荷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荷瘤内源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芒柄花黄素明显抑制胃癌细胞MKN-45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P〈0.01),并且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计数增加(P〈0.01)。同时,芒柄花黄素干预组肿瘤组织中的p38MAPK蛋白表达增加,CyclinD蛋白水平减少(P〈0.01)。结论 芒柄花黄素具有明显抑制胃癌细胞MKN-45增殖作用,其机制与激活细胞内MAPK信号转导通路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源于喉上神经外支的甲状腺神经对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影响4484-4486

摘要:目的 探讨源于喉上神经外支(ELN)的甲状腺神经对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1只中华田园犬,抽取3只作为对照组,剩余18只按照手术时间分组,即术后第5、7、9天(分别为A、B、C组),每组各6只,再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两个亚组(每亚组各3只)。术前采集各组动物血液样本,麻醉后将假手术组的甲状腺支分离,随即将伤口缝合;于实验组,分离并切断狗的甲状腺支并缝合。在术后的第5、7、9天,分别采集各组狗的血液样本和甲状腺。检测各组血液样本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素(T4)水平,并将甲状腺作组织学切片检查,然后进行各组比较。结果 正常甲状腺滤泡由单层立方形上皮或单层扁平形上皮细胞组成,滤泡内存在胶状质。实验A组可见甲状腺滤泡大小不等,部分萎缩,腺泡内胶状质减少;B组和C组发现甲状腺滤泡进一步萎缩,排列紊乱,滤泡内胶状质也进一步减少。同时实验A、B、C组生物化学检测发现TSH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T4水平却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减少。结论 ELN支配甲状腺的分支可能通过调节甲状腺血管的舒缩,控制甲状腺素的分泌。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与生存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4487-4489

摘要: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CI)患者发病与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10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梗死部位分为PCCI组(156例)和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CI)组(202例),然后对PCCI患者根据发病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分为预后良好组(评分大于或等于60分,105例)和预后不良(评分小于60分,51例)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PCCI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同型半胱氨酸(Hcy)〉15μmol/L是患者发生PC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于12分,HbA1c≥8.5%,Hcy〉15μmol/L,发病至溶栓时间超过4.5h是PCCI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A1c和Hcy升高均是PCCI患者发病和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对其进行早期溶栓,尽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诊治中的价值研究4490-4492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塑性形支气管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的塑形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28例患儿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28例一次操作16例(57.1%),两次操作8例(28.6%),两次以上操作4例(14.3%)。26例(92.9%)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低氧血症明显纠正,影像学提示肺部阴影区充气明显改善。20例顺利脱呼吸机,2例反复脱呼吸机失败,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脑损伤,2例出院后再入院。28例均进行了灌洗液病原菌送检,其中检出肺炎支原体(MP)10例(35.6%),甲型流感病毒10例(35.6%),腺病毒2例(7.2%),副流感病毒1例(3.6%),肺炎克雷伯菌1例(3.6%),鲍曼不动杆菌1例(3.6%),铜绿假单胞菌1例(3.6%),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3.6%),MP+副流感混合感染1例(3.6%)。结论 对于儿童塑性形支气管炎,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是惟一种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医护合作照护模式对双下肢不等长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影响4493-4495

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护理模式与医护合作照护模式对双下肢不等长行Ilizarov外固定矫形术后患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寻找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照护模式。方法 以2006年4月至2014年3月因双下肢不等长在该院行Ilizarov矫形术的5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两种照护模式实施时间为分界点,将患儿分为传统护理模式组(对照组)和医护合作照护模式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的神经血管损伤、骨髓炎及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局部皮肤损伤、针道感染、再骨折、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双下肢不等长行Ilizarov外固定矫形术患儿实施医护合作照护模式,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药扶正消瘤方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4496-4498

摘要: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中药扶正消瘤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子宫肌瘤患者191个病灶采取HIFU联合中药扶正消瘤方治疗3个月,通过经阴道彩超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回声、体积及血流灌注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患者经HIFU联合中药扶正消瘤方治疗前后,肌瘤内部回声发生明显变化,靶区内出现不均质高回声增强区域,术后3个月还可出现液化坏死或钙化高回声;治疗后肌瘤体积明显变小,肌瘤周边滋养血管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增加,Adler半定量血流分级显示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联合中药扶正消瘤方治疗子宫肌瘤可导致肿瘤大小和血流参数发生明显变化,经阴道彩超可以无创性动态评价其疗效。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研究4499-4501

摘要: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特点。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颈总动脉硬化程度分为3组,其中正常组20例,颈动脉形态学正常的冠心病组患者20例,颈动脉分叉处有附壁斑块并颈总动脉内中膜正常(IMT〈1.0mm)的冠心病组20例。利用VVI分析软件观测右侧颈总动脉管壁长轴后壁及短轴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峰值应变(Smax)、峰值应变率(SRmax)。结果 无论颈动脉分叉处有或无斑块的冠心病组长轴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分别均低于正常组(P〈0.01)。无论颈动脉分叉处有或无斑块的冠心病组短轴各壁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分别均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为颈动脉壁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指标,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4502-4504

摘要: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评定两组预后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MMP-9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2.1%、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有很好的效果,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有效促进血清MMP-9水平降低有关。

脑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治疗4505-4506

摘要:目的 探索脑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存在及其影响。方法 选取CVS患者17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痉挛组,所有患者按照脑室出血诊疗指南治疗,抗痉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痉挛治疗。所有患者第5-7、10、14天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了解脑血流情况,计算血管痉挛指数,第5、14天所有患者做MRI灌注成像测定脑血容量判断有无脑缺血,并评估CVS及其影响。结果 脑室出血后,所有患者均存在脑血管痉挛,随着时间推移,痉挛指数不断增大,提示痉挛加重。抗痉挛组各时间段痉挛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抗痉挛组灌注参数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后发现,抗痉挛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脑室出血后,通过抗血管痉挛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预后。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与EGFR-TKI疗效的相关性研究4507-451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相关性。方法 6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以全部患者CTC表达数值的中位数为分界点,高于中位数的为高表达组,低于中位数的为低表达组均予EGFR-TKI类药物治疗,对其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 rank法检验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疗效方面CTC低表达组有效率为53.3%(16/30);CTC高表达组有效率为27.8%(10/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CTC低表达组和CTC高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2.8个月(95%CI:18.9-26.8个月)和18.3月(95%CI:14.8-21.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5个月(95%CI:15.0-8.1个月)和5.6个月(95%CI:2.9-8.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表达水平的变化与EGFR-TKI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IgA肾病血脂异常与临床病理分析4511-4513

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者178例。分别使用Lee氏分级及牛津分级对IgA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分级。分别探讨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IgA肾病伴血脂异常尤其是伴高三酰甘油血症者,24h尿蛋白定量升高,有较高的血肌酐和较低的eGFR。IgA肾病伴血脂异常尤其是伴高三酰甘油血症者,肾小管萎缩和(或)间质纤维化者比例高(58.5%)。结论 应加强对IgA肾病患者血脂异常的认识,积极地降脂治疗,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过程中致腹泻的机制探讨4514-4516

摘要: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过程腹泻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后续处理。方法 对213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腹泻严重程度进行区分,记录相应处理和预后。结果 腹泻发生率为16.9%,其中轻中度13.2%,占腹泻发生率的91.6%;腹泻28例出现在服药后的前3d(药量递增的3d),8例发生在服药后的4-6d;腹泻69.4%持续1-3d可自行缓解,91.6%持续4-6d缓解,极少严重腹泻者需对症处理后缓解或停药处理;0-3、〉3-6、〉6个月以上3阶段腹泻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过程中腹泻的发生率较高,多数腹泻较轻,可耐受继续用药,但严重的腹泻建议及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