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16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指南解读
解读2014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子宫体)2017-2031

摘要:由19个国家的91位专家共同编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行的第4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于2014年出版。与2003版分类[2](简称旧版)相比,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加味四物汤动员心肌梗死小鼠骨髓干细胞改善心室重构2032-2035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mSWT)对心肌梗死(MI)小鼠骨髓干细胞动员的影响,探讨mSWT改善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鼠MI模型,灌胃给予mSWT,小鼠被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MI模型组,mSWT低剂量(5g·kg-1·d-1)组和mSWT高剂量(10g·kg-1·d-1)组,每组10只。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分析造血干细胞(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占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mSWT高、低剂量组治疗14d后,较MI模型组小鼠左心室壁较厚,MI面积减小,梗死区域可见大量岛状分布的心肌细胞,心室重构明显改善。且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HSCs及MSCs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 mSWT可能通过促进MI小鼠骨髓HSCs和MSCs的增殖和向外周动员,参与改善MI后的心室重构。

利用分子信标检测microRNA并成像肺癌干细胞的实验研究2036-2039

摘要:目的利用miR-155分子信标(MB)检测CD133+CD326+肺癌干细胞(LCSCs)中高表达的miR-155并成像肺癌干细胞。方法采用对A549细胞逆向诱导及紫杉醇富集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从A549细胞中分选出CD133+CD326+细胞,并对其干性进行鉴定。以壳聚糖纳米(CS)作为载体转染miR-155 MB,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iR-155 MB对LCSCs中miR-155的识别功能并成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一步验证。结果分选的CD133+CD326+细胞在干细胞培养基中成球生长,干性相关基因CD133、CD326、OCT-4、Nanog表达为A549细胞的3.27、3.39、6.01、3.42倍(P〈0.05),在细胞数为1×104数量下仍具备成瘤能力。CS转染miR-155 MB后在A549及LCSCs中均可看到较强的红色荧光,以LCSCs中荧光信号最强(P〈0.05),且荧光信号强弱趋势与qRT-PCR检测的miR-155的表达趋势较一致。结论利用miR-155 MB能够检测LCSCs中高表达的miR-155并使其成像,为监测并发现肺癌干细胞提供新思路。

Piezo2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肠道中的表达2040-2042

摘要:目的对Piezo2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并检测其在肠道的表达。方法利用Protparam程序预测人Piezo2蛋白基本理化性质;TMHMM Serve 2.0预测跨膜结构域;ProtComp Version 9.0分析亚细胞定位;用SOPMA程序预测其二级结构;SWISS-MODEL服务器生成其三维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Piezo2在肠道组织的表达位置,以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Piezo2在不同肠段的表达量及与Epa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iezo2蛋白分子式为C14539H22436N3662O4087S130,相对分子质量为318.092×103,等电点pI=5.82。Piezo2蛋白存在35个跨膜结构域,并有多个蛋白修饰位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Piezo2蛋白表达于肠道上皮与神经节,其在结肠表达水平较回肠丰富(P〈0.01),其中结肠Piezo2与Epac1在mRNA水平表达呈正相关(r2=0.65,P〈0.01)。结论 Piezo2在结肠表达丰富,可能通过Epac1通路参与肠道机械力感知与调控。

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HGF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2043-2047

摘要:目的探索半乳糖凝集素-3(Gal-3)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最佳诱导条件,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离心、贴壁培养分离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志。取第3代细胞进行分组诱导培养,A组:0μg/mL Gal-3+20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B组:0.1μg/mL Gal-3+20ng/mL HGF;C组:0.5μg/mL Gal-3+20ng/mL HGF;D组:1.0μg/mL Gal-3+20ng/mL HGF;E组:2.0μg/mL Gal-3+20ng/mL HGF;阳性对照组:SD大鼠肝脏细胞IAR20。分别于诱导后7、14、21、28d时段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鉴定其诱导分化情况。结果分组诱导培养后,各组BMSCs形态逐渐向肝样细胞转化,与大鼠原代肝脏细胞IAR20相似,其中28d时间段,C组转化成IAR20相似细胞比例最高;各组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LB)荧光染色阳性率明显增高,并且在28d时间点C组AFP、ALB的荧光染色阳性率最高;C组AFP、ALB mRNA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以28d时间点表达量达到峰值。结论 Gal-3联合HGF能有效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分化后的肝样细胞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产物AFP、ALB,且其诱导效率与诱导培养时间和Gal-3浓度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卤米松与他扎罗汀对角质形成细胞RAR-γ和RXR-α表达的影响2048-205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卤米松和他扎罗汀对体外培养人永生化HaCaT角质形成细胞的维甲酸受体(RAR)-γ和维甲酸X受体(RXR)-α表达的影响,探讨卤米松对他扎罗汀治疗银屑病效应的潜在影响。方法 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卤米松和他扎罗汀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卤米松和他扎罗汀作用12h、24h后,HaCaT细胞中RAR-γ和RXR-α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卤米松和他扎罗汀均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卤米松使HaCaT细胞的RAR-γ和RXR-α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升高。他扎罗汀作用后RAR-γ和RXR-α的mRNA水平降低,而蛋白水平在12h升高,24h降低。结论卤米松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后可上调RAR-γ和RXR-α表达,这可能有助于提高角质形成细胞对他扎罗汀作用的反应性,从而提高他扎罗汀的作用效应。

电刺激迷走神经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兔脊髓损伤后TNF-α水平的影响2051-2054

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兔脊髓损伤(SCI)后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并与甲基泼尼松龙(MP)进行比较。方法 12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25只)、SCI组(25只)、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25只)、MP组(25只)和STM+MP组(25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兔脊髓损伤模型,STM组及STM+MP组于脊髓损伤后接受右侧颈迷走神经电刺激(5V、2ms和1Hz,持续20min)。术后1、4、8、12、24h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TNF-α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结果与SCI组相比,STM组、MP组、STM+MP组的脊髓组织中TNF-α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其中STM+MP组降低最为显著;与SCI组和STM组相比较,在各个时间点MP组和STM+MP组的TNF-αmRNA水平下降明显。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降低兔急性脊髓损伤的促炎因子TNF-α蛋白水平,其效果接近于MP,且在抑制TNF-α蛋白表达方面与MP具有协同作用。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与半暗带锌离子水平的关系研究2055-2057

摘要:目的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在再灌注不同时间窗脑梗死体积及皮质半暗带区锌离子(Zn2+)的水平,分析讨论Zn2+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0)、大脑中动脉栓塞组(MCAO组,n=40)、Zn2+螯合剂+MCAO组(TPEN+MCAO组,n=40)。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灌注后0、3、12、24h将大鼠断头取脑,冷冻切片,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LOZEX-F图像扫描确定脑梗死体积;采用新型荧光探针FLOUZin-3检测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时大鼠脑内皮质半暗带区Zn2+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强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Zn2+水平与脑梗死体积间的相关性。结果 (1)SHAM组大鼠未出现脑梗死,MCAO组大鼠脑梗死体积随再灌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与MCAO组大鼠相比,TPEN+MCAO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2)FLOUZin-3染色显示,SHAM组大鼠皮质半暗带区未出现Zn2+染色阳性细胞,MCAO组皮质半暗带区Zn2+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与MCAO组大鼠相比,TPEN+MCAO组的Zn2+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CAO组大鼠皮质半暗带区FLOUZin-3染色阳性细胞数与脑梗死体积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21,P〈0.05)。结论较高浓度Zn2+可能为内源神经毒物在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热射病大鼠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GB1表达的影响2058-2060

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热射病大鼠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H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育亨宾组(Y组)。麻醉后将大鼠置于(40.0±0.5)℃环境,直至体温达到42℃,建立热射病模型。于热应激终点后1h采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HMGB1浓度,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PMBCs,Western blot法测定PBMCs中HMGB1的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H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明显增加,而PBMCs中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H组相比,D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降低,而PBMCs中HMGB1水平增加(P〈0.05);与D组相比,Y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增加,而PBMCs中HMGB1水平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降低热射病大鼠血清HMGB1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PBMCs表面α2受体,减少其HMGB1的释放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CIDE B/C基因多态性与高三酰甘油血症相关性研究2061-2064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CIDE B/C基因多态性的人群分布特征,探明CIDE B/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河南汉族人群血三酰甘油(TG)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528例无亲缘关系研究对象,男198例,女330例,平均年龄(52.23±13.41)岁,以1.70mmol/L为TG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组(181例)和正常三酰甘油组(NTG组,347例)。检测CIDE B/C基因的7个SNP,采用SHEsis进行基因单倍型研究,分析两种基因的单倍型与TG的关系。结果分析显示rs2144492、rs2281472、rs2144493位点与TG有关,其中rs2144492的A等位基因、rs2281472和rs2144493的C等位基因具有保护作用,携带上述等位基因的个体TG水平相对较低。CIDE B基因的ATCC单倍型在NTG组比例较高,具有保护作用,OR及其95%CI为0.698(0.490-0.992)。结论 CIDE B/C基因多态性及CIDE B基因的ATCC单倍型对HTG的发生风险存在一定作用。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晚期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2065-2069

摘要: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化疗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晚期胃癌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10.41±2.85)%,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5.05±1.32)%(t=8.04,P〈0.05)。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胃癌相关肿瘤抗原及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低分化程度与中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胃癌患者化疗2周期后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CD127low/-Treg的水平为(6.25±1.08)%与化疗2周期后未缓解组(病变稳定+疾病进展)的(7.98±1.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缓解情况有关。

术前MRCP与LC术中胆道造影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2070-2072

摘要:目的比较术前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胆道造影(IOC)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对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272例患者MRCP及LC-IOC的临床资料。结果MRCP与LC-IOC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与LC-IOC比较,MRCP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一致率为95.22%。敏感性为89.41%、特异性为97.86%;两种方法的吻合系数为Kappa=0.8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吻合度强。结论MRCP能在术前简便、准确、无创地诊断胆囊结石患者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从而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99m)Tc-MDP全身骨显像异常骨外软组织摄取分析2073-2074

摘要:目的探索全身骨显像中异常骨外摄取的原因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在行全身骨显像中出现骨骼以外异常摄取组织影像的患者,并与病理、影像结果及随访对照,分析骨骼外组织摄取临床意义。结果在43例骨外软组织摄取中,其中有28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为恶性病灶(65.1%);异常骨外摄取部位主要集中在胸(48.8%)、腹部(39.5%)。肺、肝、乳腺为胸腹部显影摄取的主要器官,且多为原发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结论在排除生理性摄取及技术因素引起的骨外软组织摄取后,异常脏器结节状及弥漫性摄取都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主要见于原发及继发性恶性病变。

Notch1-核转录因子κB在三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075-2077

摘要:目的探讨Notch1-核转录因子κB(Notch1-NFκB)在三阴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TNBC患者(乳腺癌组,n=66)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n=62)乳腺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Notch1-NFκB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不同病理学特征的TNBC患者乳腺组织中Notch1-NFκB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otch1-NFκB在乳腺癌组乳腺组织中呈高表达,在良性肿瘤组中呈微弱表达。Western blot示Notch1-NFκB在乳腺癌组中蛋白定量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66例TNBC乳腺组织病理学分级和TNM分期不同,Notch1-NFκB水平均有差异,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1-NFκB在TNBC患者乳腺组织中高表达,其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12例胃炎性纤维性息肉临床病理分析2078-2079

摘要:目的探讨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IFP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随访情况。结果男2例,女10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3.9岁。12例部位均位于胃窦。病变大小0.7-3.0cm。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胃镜下呈息肉样突起。镜下肿块由较温和的短梭形细胞组成,呈交织的束状或席纹状排列。梭形细胞可围绕血管呈具有特征性的"洋葱皮"样改变。背景有较多炎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表达CD34(12/12)。随访1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IFP是一种少见消化道良性肿瘤,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特点,主要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

PKM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080-2083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喉癌组织中是否有M2型丙酮酸激酶(PKM2)mRNA和蛋白表达,进一步探讨喉癌组织中PKM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KM2在93例喉癌组织和5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KM2蛋白是否和性别、年龄、细胞分化、肿瘤位置及T分期相关,以及喉癌组织中PKM2表达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喉癌中PKM2的mRNA表达水平是喉癌旁正常黏膜的4.3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Ⅲ期和Ⅳ期及细胞分化为中低分化的病例PKM2蛋白水平分别显著高于T分期为Ⅱ期及细胞分化为高分化的病例(P〈0.05)。结论 PKM2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是治疗喉癌的新靶点。

腹水CD64、外周血mCD14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2084-2086

摘要:目的探讨腹水CD64、外周血mCD14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该院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74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合并SBP,88例)和对照组(未合并SBP,8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腹水CD64与外周血mCD14,全部患者均采用头孢他啶联合氧氟沙星抗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41±1.05)×109/L]、腹水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16 421.35±289.37)和腹水CD64指数(182.34±16.31)均显著升高(P〈0.05),而淋巴细胞的外周血mCD14阳性表达率[(2.71±0.07)%]、外周血mCD14平均荧光强度(45.62±14.07)、外周血mCD14指数(115.24±24.15)及腹水CD64平均荧光强度(86.47±10.24)则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无效/死亡患者相比,治疗有效/生存患者的腹水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574.34±114.01)和腹水CD64指数(52.33±11.25)均显著降低(P〈0.05),而外周血mCD14平均荧光强度(130.11±15.31)、外周血mCD14指数(289.01±30.11)和腹水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131.06±20.33)则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腹水CD64、外周血mCD14单项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预测的准确度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CD64与外周血mCD14检测可以提示肝硬化是否合并SBP,二者联合检测在对肝硬化合并SBP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CKC术与LEEP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研究2087-2089

摘要:目的比较冷刀锥切术(CKC)与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67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其中75例接受CKC治疗(CKC组),92例接受LEEP治疗(LEEP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KC术与LEEP术均能够弥补三阶梯诊断流程的不足,治疗效果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EEP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宫颈狭窄的发生率方面均优于CKC术,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