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重庆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ongqing Medicine

  • 50-1097/R 国内刊号
  • 1671-8348 国际刊号
  • 2.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重庆医学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重庆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卫生管理、论著、论著·临床研究、循证医学、调查报告、 卫生管理、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短篇及病例报道

重庆医学 2016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青蒿琥酯干预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中Foxp3的表达1729-1732

摘要: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干预下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脾淋巴细胞及滑膜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分为对照组、CIA模型组、CIA模型+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甲氨蝶呤(MTX)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流式检测脾淋巴细胞中Foxp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oxp3在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中表达。结果CIA模型+20mg·kg-1·d-1青蒿琥酯组中Foxp3在脾淋巴细胞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P〈0.05),与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在脾淋巴细胞表达中有差异(P〈0.05),与CIA模型十甲氨蝶呤组无差异(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上调T淋巴细胞及滑膜中Foxp3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当剂量在20mg·kg-1·d-1时效果最明显。

miR-137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1733-1735

摘要:目的采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样本对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9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93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液,采用SnaPshot技术对rs162557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以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变量分组中的差异。结果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6,P=0.035),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3,P=0.028)。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精神分裂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8,P=0.047),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47)。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同时发现了miR-137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调控过程中的性别特异性。

河南汉族父亲MTHFR基因对母亲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影响1736-1739

摘要:目的探讨父亲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否与母亲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的发生有关。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一测序(PCR-测序)的方法对329对河南汉族URSA夫妇(观察组)及292对河南汉族健康夫妇(对照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无论是在对照组中还是观察组中,男、女之间的MTHFRC677T多态性位点的C和T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男女各方的MTHFRC677T多态性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含T的各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在女性中T等位基因是c等位基因发生URSA风险的2.267倍(95%CI:1.804~2.843),在男性中T等位基因是c等位基因发生uRsA风险的2.239倍(95%CI:1.783~2.811)。夫妻联合基因型分析中,夫妇TT/TT基因型发生URSA的风险最高,是CC/CC基因型夫妇的19.909倍(95%CI:8.608~46.049)。结论父母的MTHFR677C〉T是URSA发生的独立遗传易感因素。

胃肠道间质瘤中环氧合酶2及NF—κB的表达1740-1743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环氧合酶2(COX2)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两步法检测GISTs病例肿瘤组织中COX2及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15例GISTs中:男61例,女54例,年龄19~80岁,中位年龄55岁,发病高峰年龄56~59岁。肿瘤位于胃75例、肠31例和胃肠外9例;发生于胃者最多见,占65.2%,其次为肠(占27.0%)。梭形细胞为主型95例(82.6%)、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0例(8.7%)和混合细胞型10例(8.7%)。极低危险度组22例、低危险度组33例、中危险度组18例及高危险度组42例。COX2蛋白阳性表达93例,阳性表达率为80.9%;NF-κB蛋白阳性表达94例,阳性表达率为81.7%。COX2蛋白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危险度分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险度组中阳性表达率最高,而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是否转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患者获访,随访率51.3%;其中COX2蛋白强阳性表达(+++)29例,9例转移,1例死亡;NF-κB蛋白强阳性表达(+++)32例,其中10例转移,1例死亡。结论GIsTs中cox2及NF-κB在的表达与危险度分级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基础研究
大鼠Tmubl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1744-1746

摘要:目的构建Tmubl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Tmubl),为研究Tmubl蛋白在肝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化学合成Tmubl基因序列,用BamHI/AgeI酶切化学合成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及GV287载体,PCR产物连接入线性化表达的载体。PCR鉴定引物,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DNA测序和比对分析。使用构建的LV—Tmnbl,转染293T细胞,荧光法检测构建的慢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了LV-Tmubl,并获得相应的病毒,病毒滴度为2×10^8TU/mL。结论LV-Tmubl为进一步研究Tmubl蛋白在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同致伤原因对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1747-174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组合切断雄鼠勃起神经、勃起血管及坐骨海绵体肌对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方法根据切断方式不同,将285只生殖期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单侧切断A1~A7组(勃起神经;勃起血管;坐骨海绵体肌;勃起神经和血管;神经和坐骨海绵体肌;勃起血管和坐骨海绵体肌;勃起神经、勃起血管扣坐骨海绵体肌);双侧切断B1~B3组(勃起神经;勃起血管;坐骨海绵体肌);一侧勃起神经和对侧勃起血管组(C1组);一侧勃起神经和对侧坐骨海绵体肌组(C2组);一侧勃起血管和对侧坐骨海绵体肌组(C3组);假手术组(D组),以上各组20只,健康对照组(E组,n一5)。育龄期未孕雌鼠285只,随机与上述各组--配对饲养。观察配对雌鼠受孕情况(3个月)。结果A1~A4组死亡分别为4、2、3和2只,配对雌鼠受孕率100%;A5~A7组死亡分别为4、5和4只,配对雌鼠受孕率分别为88.9%、83.3%和94.1%;B1~B3、C1~C3组死亡分别为3、2、3、2、5和5只,配对雌鼠均未受孕;D组死亡2只,配对雌鼠受孕率100%;E组无死亡,配对雌鼠受孕率100%。结论不同组合切断雄鼠同侧勃起神经、勃起血管、坐骨海绵体肌均不会导致永久性ED,不同组合切断雄鼠双侧勃起神经、勃起血管、坐骨海绵体肌均导致永久性ED。

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学观察1750-1752

摘要:目的探讨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病理学改变及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CAP模型对照组(n=12)、运动治疗组(n=12)、药物治疗组(n=12)及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组(n=12)。采用消痔灵制备CAP大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运动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采用每天1次,每周6d,持续3周的游泳运动;空白对照组、CAP模型对照组及运动治疗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第4、8、11、14、18、22天取各组大鼠前列腺,计算前列腺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cAP各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指数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前列腺指数小于药物治疗组及运动治疗组(P〈0.05)。在治疗过程的4~22d,CAP模型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可见明显的慢性炎症病理学改变;运动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慢性炎症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综合治疗组缓解程度较明显。结论游泳运动有利于前列腺组织炎性病理学损害的缓解,能够辅助大鼠cAP的治疗,与药物并用综合治疗大鼠CAP的病理学改变更加明显。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丘脑参与不同空间定位坐标系之间的信息整合1753-1755

摘要:目的探讨丘脑是否参与以外界物体为中心(alloeentric)和以观察者为中心(egocentric)坐标系之间的信息整合。方法分别以5名健康人及2例左侧丘脑腹后核(VP)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物体位置辨别任务中的手动反应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结果提示当视觉刺激出现在屏幕右侧(egocentric方向为右)时,egocentric和allocentic不兼容时的手动反应时间明显缩短:allocentric方向为左时,不兼容与兼容条件下手动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屏幕右侧egocentric和allocentic不兼容时的手动反应时间较两者兼容的手动反应时间增加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侧两者不兼容的手动反应时间相比,则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丘脑腹后核参与了对侧egocentric和allocentic信息不兼容条件下的空间信息整合,延长了手动反应时间。

^18F—FDG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1756-1758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最终病理或随访结果为准,探讨^18F-FDG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增益价值。结果增强CT结合^18F-FDGPET/CT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3%(20/24)、i00%(39/39)、93.7%(59/63),显著优于增强CT的41.7%(10/24)、i00%(39/39)、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P=0.003;X2=6.48,P=0.011)。53例腹部增强CT未检出远处转移,经^18F—FDGPET/CT检查发现10例存在远处转移(4例骨转移,3例肺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肺转移同时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增强CT检出远处转移的10例患者,结合^18F-FDG PET/CT后,发现1例转移灶超出增强CT检出范围(多处骨转移及左侧肾上腺转移灶)。结论^18F-FDGPET/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及转移范围具有独特价值,肝癌患者术前应考虑^18F-FDGPET/CT检查以准确评价肿瘤分期,指导治疗。

维生素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1759-1760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3(Vit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VitD3、TAOC水平。然后分别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颈动脉IMT、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VitD3、TAOC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a与TAOC水平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的加重,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s与TAOC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VitD3、TA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

免疫球蛋白对HFMD合并AFP患儿的保护作用及机制1761-1763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对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受试者分为HFMD合并AFP免疫球蛋白治疗前组(治疗前组),免疫球蛋白治疗组(IVIG组),无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IVIG组)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采用手法肌力评定法(MMT)检测患儿肌力,采用生物素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抗神经节苷脂M1(GM1)抗体、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IVIG组较治疗前组和无IVIG组的肌力恢复明显。同时,抗GMl抗体、IL-6、IL-8、TNF-α在3组HFMD合并AFP患儿中均较对照组高,而IVIG组抗GMl抗体、IL-6、IL-8、TNF-α较治疗前组和无IVIG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对HFMD合并AFP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拮抗高水平抗GMl抗体、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实现免疫调节作用。

88例中青年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分析1764-1766

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88倒经病理证实的50岁以下中青年胸腺瘤伴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肿瘤大小多在5cm以下者,占70.5%,WHO分型以B2型为主,占46.7%,Masaoka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占77.3%,MG分型以Ⅱb型最多,占63.7%。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2%和87.5%。WHO分型中A、AB、B1、B2型与B3型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4.1%(P=0.419),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和83.3%(P=1.000)。Masaoka分期中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和94.7%(P=0.46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和60.0%(P=0.015)。结论中青年胸腺瘤伴MG患者与其他年龄患者相比,其临床病理特点无特殊,生存率较高,Masaoka分期与预后有关。

REDE—DHPLC检测NSCLC血浆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1767-1769

摘要:目的探讨酶切富集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REDE-DHPL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EDE-DHPLC法对该院收治的403例NSCLC患者血浆EGFR19和21外显子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分析突变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其中115例患者同时采用ARMS法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突变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403例患者血浆样本总突变率为26.3%(106/403)。女性、不吸烟、腺癌及晚期(Ⅲb~Ⅳ)患者血浆EGFR突变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吸烟、非腺癌及早期患者(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115例配对样本中,以组织样本为标准,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0%、97.3%、93.5%、84.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0.702)。结论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NSCLC患者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

妊娠期妇女HbA1c水平测定及其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应用1770-1772

摘要:目的检测正常妊娠期妇女早、中、晚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评价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BIO-RAIDD-10HbA1c分析仪测定正常妊娠期妇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非妊娠健康妇女HbAlc水平,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及口服75g葡萄糖后1、2h血糖水平用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结果正常妊娠期妇女早、中、晚期HbAlC分别为(5.21±0.35)%、(5.18±0.39)%、(5.53±0.34)%。早、中孕组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HbA1c明显高于早、中孕组(P〈0.01),但与非妊娠健康对照组妇女HbA1c(5.47±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1c5.60%作为高危孕妇早期筛查的有效切点,其敏感性为96.90%,特异性为58.14%。结论妊娠早期即开展HbA1c测定可在早期有效发现妊娠妇女糖耐量受损,对妊娠期糖尿病提前诊断、治疗监测及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均具重要临床意义。

3种化疗方案在低危滋养细胞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分析1773-1775

摘要:目的探讨3种化疗方案治疗低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初治低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即5-氟尿嘧啶(5-FU)组、甲氧蝶呤(MTX)组、足叶乙甙(Vp-16)+MTX+放绒菌素-D(Art-D)组(EMA组),统计治疗疗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治愈率及化疗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5-Fu组治愈率为51.85%,MTX组为61.50%,EAM组为85.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完成治疗的患者中,HCG转阴的疗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5-Fu组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EMA联合化疗方案治愈率高,疗程时间短,化疗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高,推荐EMA联合方案用于低危滋养细胞肿瘤化疗。

SIB—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肢体软组织肉瘤外科边界的确定与疗效1776-1778

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应用于四肢软组织肉瘤(STS)外科边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SIB-IMRT技术应用于32例局部晚期肢体STs患者的外科边界中。处方剂量:计划靶区(PTV)DT42.0~45.0Gy(15f,3周)全程同步推量外科边界靶区(GTVs)DT45.0~52.5Gy(15f,3周),5~7野;放疗结束后3~6周手术。测量SIB-IMRT前、后肢体周径及肿瘤大小;根据CTCAE4.0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SIB-IMRT前、后患肢肢体周径分别为(52.84±18.84)、(50.53±18.56)cm,周径平均缩小(2.31±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3-IMRT反应率为81.3%(26/32),SIB-IMRT后部分缓解(PR)14例,病灶稳定(SD)18例;随访12~36个月,4例肺转移,5例死亡,4例复发,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级26例,2级4例,3级2例。结论SIB-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的四肢STS外科边界近期疗效确切,可缩短放疗疗程,患者耐受性较好。

可吸收性止血绫在鼻内镜术后填塞中的疗效研究1779-1781

摘要:目的对不伴鼻中隔偏曲的慢性鼻一鼻窦炎(CRS)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填塞材料进行研究。方法将在重庆市舍川区人民医院行鼻内镜下治疗不伴鼻中隔偏曲CRS患者17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用可吸收性止血绫填塞,对照组术后用PVF膨胀海绵填塞。结果观察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7.8%,低于对照组的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度以上出血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情未控制发生率为11.0%,对照组为1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性止血绫价格适中,止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高,是不伴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的理想填塞材料。

妊娠期淋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1782-1783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淋病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妊娠期淋病患者5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妊娠组与终止妊娠组,妊娠组33例患者治疗后继续妊娠,终止妊娠组22例终止妊娠,选择同期55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妊娠组及终止妊娠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妊娠组及对照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妊娠组与终止妊娠组治疗6个月后全部治愈,治疗后1周、6个月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21.21%,略高于终止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对照组均无新生儿淋病、新生儿淋菌性咽炎发生,两组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新生儿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中期淋病患者经过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可安全分娩,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