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职教论坛杂志

《职教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课程教学、师资建设、继续教育、一线调查、院校发展、百家论苑、比较研究、职业指导等。
  • 主管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518
  • 国内刊号:36-1078/G4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7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2
  • 综合影响因子:0.7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职教论坛 2015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博士视域

高职科研的“爱”与“恨”

摘要:许多年前,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教育研究所的负责人跑到领导那里讨要办公经费,领导甚是不悦,对所长大加指责,认为钱应该用在刀刃上,研究所这样可有可无的地方还不在考虑之列。所长听后,仅用一句话进行了反驳:养猪的猪场还要有一个养猪研究所,难道培养人的学校不应该有一个研究机构好好研究一下人的成长规律吗?领导闻听此言,竟一时语塞,随即签字放款。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每每想起来总让人五味杂陈。
1-1
职教论坛杂志师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兼职研究

摘要: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缺乏,企业顶岗实践培训的效果不佳。企业兼职对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受到了教师群体的认同。文章在分析了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兼职利弊基础上,借鉴高校已有的管理措施与方法,提出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兼职管理规定"的建议,界定允许兼职的范围、明确符合兼职的条件、说明兼职的时间、违规情况处理、完善审批和核实的流程、维护教师自主性及合理利益,通过企业兼职促进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5-8

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问卷、访谈的调查方式,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相关建议。
9-13

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呼唤新的发展途径,而信息技术的革命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终身自主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职业教育信息化有利于丰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拓宽其培训渠道以及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信息化对"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作用,需要职业院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和提升"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
14-16
职教论坛杂志师生心理

现代学徒制下职业院校学生成长个案研究与分析——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L学生为例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针对性的重要途径。在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中选取L同学作为个案研究,分析他在这种培养体系下的成长轨迹,并根据L同学的成长阐释学校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得到的启示,以期为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研究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7-20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效性探索——基于心理韧性的理论视角

摘要: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38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心理韧性强于女生,独生子女学生心理韧性强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基于此调查结果,结合职业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不断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心理韧性,重点关注对女生、独生子女、特殊家庭子女等学生群体的疏导和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21-24

网络使用技能对高职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影响研究——基于e-Learning2.0的视角

摘要:以互联网环境下e-Learning2.0学习为背景,运用统计分析手段从网络使用经验、信息检索能力以及网络社区知识分享意愿三个方面探讨其对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学生整体呈现中度偏高的自我导向学习倾向、互联网使用经验对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影响不显著。
25-28
职教论坛杂志职业指导

技术应用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摘要: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完善技术应用型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调查了技术应用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结果显示技术应用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水平较高,对就业普遍重视,就业类型意向多元化,就业渠道选择多样化,对就业地的选择相对集中,目标工资普遍较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增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建议。
29-34

高职高专学校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的途径——以景德镇高职高专陶瓷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例

摘要:高校急速扩招和经济形势的严峻态势,使得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当今不争的事实。由于陶瓷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与就业渠道的狭窄性,陶瓷艺术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要破解这一难题,成功实现高职高专陶瓷艺术专业毕业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应从转变传统固有的就业观念,建立围绕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职教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教育新观念,加强师资能力培养,抓好"双师"团队建设,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校企联合教学等方面入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实干型人才。
35-38
职教论坛杂志职教文化

冲突与融合:文化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逻辑路向

摘要: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常态。然而,日益凸显的校企文化差异和矛盾正成为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因素,迫切需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从冲突走向融合。其中,校企文化融合的基础、路径和向度等,都是值得重新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39-41

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失范表现与价值重构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源泉,是支撑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属性"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精神关注度、重视度不足,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呈现"失范"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官本位、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为此,培育大学的精神,寻求价值重构路径,对于高职院校回归大学本质、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应有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2-45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作用机理探析

摘要:文章在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概念进行界定,并从资源层、中介层、表现层和目标层四个层面解析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内涵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46-48
职教论坛杂志院校建设

基于国际比较视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研究

摘要: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部分。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平衡和调动利益相关主体的力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学院的治理模式改革,以及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职业教育治理制度的源流及创新发展梳理,拓宽了相关研究的视角,充分吸收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的精髓,提出了我国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关键领域改革的举措,加快构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保障和运行体系。
49-52
职教论坛杂志模式论丛

回顾与前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关键词,已有的研究成果样式纷繁复杂。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可加强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性认识。当前,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存在研究基础薄弱、研究群体单一、研究层面浅显等三个瓶颈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理论探索、建立研究共同体、深化研究层面等策略予以解决。
53-56

基于个性化推荐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究——以高职学生为例

摘要:移动学习是高等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而网络学习资源数量众多的资源过载问题,使得学习者获取有效资源的难度加大。文章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建立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二元关系,利用移动上下文推荐、学习进度预测的算法,构建个性化推荐的移动学习模型,使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易于扩展和迁移,实现个性化学习。在推荐算法修正和推荐结果的反馈数据优化两个方面提出了模型优化的方向。
57-60

校企共建创意产业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以高职珠宝专业为例

摘要:校企合作共建创意产业园是高职珠宝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专业群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创意产业园"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依托创意产业园中的"艾达珠宝"店和各小型生产车间,引企入校,充分依据行业特点,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1-64
职教论坛杂志教法展台

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一直围绕着外贸和英语语言这两个领域进行,存在泛而不精的现象。随着实体外贸经济的滑坡和跨境电商的崛起,社会急需新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从专业群整合的角度出发培养、与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共享课程资源、按照岗位群分析、课程体系总体设计、整合各种资源的整体框架流程的改革思路是可行的。需要集约化教育教学管理、重组课程团队、建设跨境电商实训资源支持体系作为保障。
65-68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试点推广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革与创新,必须要认真领会现代学徒制的具体要求,客观分析存在的实际问题,追根溯源,探究成因,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变策略。切实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背景的有机融合,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下实现新的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继续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