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3:03:05
学报是属于信息含量高、情报价值大的一类期刊,而期刊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载体,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板块。自1989年以来,我国的学报编辑出版学理论由各个高校的文科学报编辑而来,由此理论也反映了我国在学报编辑理论与研究方面的成果,受到学报编辑学界的广大关注,对学报编辑有着一定的价值,引起较大的学术影响。但是随着社会学术风向的改变,我国的学术文稿数量呈直线上升,会出现学术瑕疵与学术不端的情况,随之带来的是撤稿事件的白热化,而学报编辑如何正确的认识撤稿和如何规范撤稿流程是学术编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学报被撤稿之后,就会对文稿所涉及到的领域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整个学术的风气,而作者作为文稿的主要撰写者,其个人素质会影响到文稿的质量。因此,结合我国目前学报的整体状况,加强对撤稿的正确认识,剖析撤稿流程,加强撤稿的重视程度,维护健康、诚信的学术环境。
一、正确认识撤稿的定义
虽然说现在大部分的学术论文在发表前都会经过同行或者杂志社的审核,并且论文审核者会提出修改的意见,进而提高论文的整体水平,但他们并不知道文章的来源是否真实,所得的数据是否是自己的研究所得,所以避免不了论文上的造假与真实性,从而会出现大规模的撤稿事件。撤稿的定义,不同人的视觉下对学术文稿的定义范围不一样,进而会探讨出不同的结果。大致的撤稿导向就是指在期刊已经发表过的论文,对其取消此论文的发表权利,是一种常规的程序也是期刊的主要职责之一。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不少对论文撤销的规定,大部分的是对科学文献数据库、学术机构等该对怎样的论文进行撤稿的程序、在对论文撤销时的标引方法等方法进行了硬性的规定。在COPE出版的《撤销指南》中规定,如果一篇文章在数据造假、数据错误计算或者是实验错误等明确证据的不可信;要么是该文章在其他的期刊中已经发表过,但是没有被适当的进行引用、许可;或者是该文章不是出自作者之手,属于剽窃作品;另一个是该篇文章含有不符合伦理道德的研究,以上的情况都属于可撤销的文章。撤稿的方式是期刊通过撤稿声明的方式进行反馈,其是在提醒与警告作者论文本身的可信性,其目的不仅仅是让作者意识到学术的专业性,更是对我国学术科研可信环境的维护。
二、正确认识撤稿原因
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错误、严重失实、或者是剽窃他人作品等行为的,当事情严重到无法以勘误声明来解决时,需要进行撤稿处理,根据《撤稿指南》与相关期刊的规定,以下的情况都要进行论文撤稿。
1、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
论文的学术不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数据伪造或错误。学报是严谨性非常高、专业性很强的学术研究,当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作为学术支撑的重要条件时,因为作者的疏忽或者是数据处理不当,从而得出的数据不符合研究的依据,导致该文章的结论与研究不可信;另一个是直接根据他人数据的规律进行数据的伪造,对该文章的研究不切合。此类的学术不端是对读者和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因此在被编辑发现时,就会对该文章进行彻查,符合伪造事实时进行撤稿处理。②重复发表。有一部分作者为了完成学术任务,在没有得到首发期刊的同意下,作者私自将论文数据甚至是整篇论文在另外的期刊进行发表,或者是将论文换一种语言形式再次发表,造成一稿多发的情况,这是属于论文滥发的情况,不仅仅对期刊造成影响,而且违背了我国的法律法规,使我国学术界形成失信现象。③学术剽窃。学术剽窃是学术不端中最严重的行为,也是论文被撤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些作者功利心太强,而自己的学术水平又达不到要求,从而为了追求自我的利益,对他人的学术成果采取剽窃。在对现有研究成果使用前,要对引用的内容、数据与结论进行引用标注,当经核实为恶意剽窃时,无论是怎样的解决与怎样的态度,都要对此类情况的论文稿进行撤稿,并且要严肃处理。
2、存在研究内容不符合伦理的问题
在对文稿进行审稿时发现稿中存在的伦理性问题,各式各样的都有,例如学报有一种形式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的方方面面的报纸,对于此类的文稿内容要积极向上,不应该出现对社会的批判与恶意抹黑的现象。还有,为了使文稿的通过率提高,添加虚假的同行评委,而文稿虚假同行评委的修改是国际出版社在近几年内主要进行文稿撤稿的原因,一些作者利用为了满足文稿需要审稿专家的推荐,从而故意性的虚拟同行审稿专家,这无论是国内或者是国际都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