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专论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10年:成果、问题与建议

摘要:该文旨在总结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中药材GAP的进一步推行提出建议。作者认为中药材GAP推行10年取得了很大成果,包括①颁布了中药材GAP认证的一系列管理办法;②中药材规模化面积不断扩大;③农民及企业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的意识增强;④形成了一批中药材GAP基地;⑤中药材栽培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⑥培养了一大批中药材GAP生产及认证的专家和学者。GAP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①对GAP及其认证的认识和理解亟需深化;②GAP认证基地布局不够合理;③地缘经济及小农经济耕作是中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的瓶颈;④比较效益偏低限制了GAP的发展;⑤优良品种选育基础空白;⑥栽培技术不成熟导致生产过程风险较大;⑦土壤微生态恶化及连作障碍制约了中药材GAP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中药材GAP健康有序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建议:①改变生产模式,全面推动中药材GAP生产;②建立健全中药材标准体系,推行中药材优质优价;③充分考虑地缘经济文化,大力推行中药材定向培育;④强化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为中药材生产提供技术保障;⑤深化对GAP的理解,大力推行生态种植和精细农业克服连作障碍。作者认为,虽然仍面临大量管理和技术问题,但中药材GAP早已深入人心,并展现出巨大的前景。未来时日,随着人们对GAP认识理解的不断加深,以及科技的巨大进步,GAP生产将会不断与精准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理论、方法及技术融合,并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更广阔的前景。
1143-1151
中国中药杂志民族药——藏药专题

藏药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研究藏药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13C-NMR等理化数据及与文献相对照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从多刺绿绒蒿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齿苋酰胺E(1),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2),金圣草黄素(3),芹菜素(4),大风子素(5),对羟基肉桂酸葡萄糖酯(6),stigmast-5-ene-3β-ylformate(7),3β-hydroxy-7α-ethoxy-24β-ethylcholest-5-ene(8),β-谷甾醇(9)。化合物6~8 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获得,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1152-1156

藏药镰形棘豆毒性及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

摘要:将镰形棘豆全草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用不同溶剂提取得到地上水溶、地下水溶、地上脂溶、地下脂溶4种提取物。各提取物以最大剂量(以生药量计为50 g·kg-1·d-1)连续灌胃小鼠15 d,各组小鼠外观和行为未见明显异常,但脏器系数、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切片等分析表明地上和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对小鼠肝脏有轻中度损伤,地上和地下水溶性提取物及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对小鼠肾脏有轻度损伤。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地上和地下脂溶性提取物含有丰富的黄酮苷元,尤以地上部分含量较高,而多糖和蛋白含量较低;地上和地下水溶性提取物则含有较多多糖和蛋白,黄酮苷元含量较低。
1157-1162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研究(Ⅲ)

摘要:对藏药甘青乌头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1D,2D-NMR和MS)及与文献比对的方法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是5-羟甲基糠醛(1),5-乙酰氧基甲基糠醛(2),pyrrolezanthine{5-hydroxymethyl-1-[2-(4-hydroxyphenyl)ethyl]-1H-pyrrole-2-carbaldehyde}(3),lichiol B(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3,4-二羟基苯乙醇(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红景天苷(8),对羟基苯乙醇(9),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酯苷(10),对羟基苯甲酸(11),天麻苷(12),1-(3,4二甲氧基苯基)-1,2-乙二醇(13),对羟基苯甲醛(14),对羟基苯乙酮(15),3,4-二羟基苯乙醇乙酸酯(16),丁香醛(17),乙基-β-D-吡喃果糖苷(1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9)。化合物 3和4 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2,6,9~19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和 5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163-1167

藏药甘扎嘎日化学成分研究(Ⅰ)

摘要:为了阐明藏药甘扎嘎日药效物质基础,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甘扎嘎日(秀丽莓)Rubus amabilis 干燥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 NFDE8 酮(1),1-羟基-3,7,8-三甲氧基 NFDE8 酮(2),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 NFDE8 酮(3),山柰酚-3-O-(6"-反式-对-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5),山柰酚(6),金丝桃苷(7),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10),原花青素 B4(11)。化合物 1~6,10~11 首次从甘扎嘎日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1~3 首次从悬钩子属中分离得到。
1168-1172

藏药“佐太”的粉末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

摘要::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对藏药“佐太”、朱砂、轻粉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谱图进行比对分析,明确了藏药“佐太”中汞主要以黑色的立方晶系β型HgS形式存在,建立了“佐太”粉末X射线衍射法指纹图谱。“佐太”粉晶主成分黑辰砂和硫的X射线衍射花样以强线d-(I/I0)% 分别表达为:黑辰砂3.356 4/100,2.061 4/55.0,2.911 8/35.0,1.760 1/37.0,1.339 5/12.0,1.304 5/10.0,1.192 0/10.0,1.683 4/7.0,1.458 0/5.6;硫3.824 4/100,3.197 5/40.2,3.442 2/38.1,3.095 6/19.7,5.690 9/16.8,2.851 0/16.3,2.414 4/11.3。这16条衍射谱线可作为“佐太” 粉末X射线衍射法指纹图谱的主要参考值,对“佐太”的快速、无损分析和 “佐太”质量标准的补充具有现实意义。
1179-1184

藏药翼首草UFLC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建立不同产地藏药翼首草的UF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实验采用UFLC-PDA检测法,使用Agilent P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 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238 nm。建立了21个批次翼首草药材的共有图谱,提取了15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结合对照品对其中的5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绿原酸、马钱苷、獐芽菜苷、吴茱萸苷、大花双参苷A;21批药材中第13,18,20批次与对照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小于0.9,其他批次的相似度均大于0.9。该研究首次采用UFLC-PDA建立藏药翼首草的指纹图谱,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翼首草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1185-1189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藏药药性理论探析

摘要:藏药具有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中基于五源学说的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等理论较系统,富于宏观辩证,独具藏特色,部分理论极具科学性,具备了形成藏药药性理论的基本核心要素。然而藏医药典籍及文献中,尚未独见有藏药药性理论的系统论述,从而限制了藏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该论文以藏药理论的三大基本核心——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的产生、衍生、相互作用关系为出发点,系统介绍了基于五源学说的藏药药性理论的形成,梳理了五源学说与六味、八性、十七功效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六味、八性、十七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了藏药性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的联系和类似之处,提炼了藏药药性理论的特色及科学性,以期为藏药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1199-1202

关于举办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的通知(第一轮)

摘要:中国药学会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每2年举办1次,从1986年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历届会议对推动我国青年药学工作者创新发展,着力培养青年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活跃在我国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领域的骨干药学专家,大多参加过以往会议并获奖。
1202-1202

中药鉴定方法学发展历程

摘要:该文回顾了中药鉴定学科及其方法学的产生历史,并依据在中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以及生物鉴定等各种方法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研究进展,阐述了各种方法学结合自身特点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科学发展的进程,进而描绘了中药鉴定方法学系统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1203-1208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PMI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白花丹参体系的建立

摘要:目的:构建含有大肠杆菌6-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6-phosphomannose isomerase,PMI)基因并替换潮霉素抗性(hygromycin,hyg)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5-PMI,同时建立以PMI/甘露糖为筛选标记的白花丹参转基因体系。方法:首先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克隆PMI基因,然后以PMI基因替换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1305 中的hyg基因,构建了以PMI 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5-PMI,并用电击转化方法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BA4404 中,用叶片浸染法转化白花丹参。结果:在白花丹参MS+6-BA 1.5 mg·L-1+NAA 0.1 mg·L-1固体分化培养基中附加20 g·L-1甘露糖和10 g·L-1蔗糖为碳源的选择压力下,pCAMBIA1305-PMI 的转化率为23.7%,对再生植株用PCR检测证实了PMI基因的导入。结论:建立了以PMI-甘露糖为选择系统的白花丹参转基因体系,可应用于后续目的基因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1209-1213

丹参转录因子SmWRKY1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条件优化研究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含有高度保守的WRKY结构域的锌指蛋白,是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该研究将已克隆的 SmWRKY1 cDNA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该蛋白的大小约36 kDa,与预测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一样,说明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对影响蛋白表达的4个因素: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浓度及诱导前菌液的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当A600达到约1.0~1.5时,加入0.2 mol·L-1的IPTG,在20 ℃诱导培养12 h后SmWRKY1蛋白的表达量较高。原核表达产物SmWRKY1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采用尿素提取包涵体蛋白,用Ni2+亲和色谱法纯化表达蛋白,纯化后蛋白的质量浓度为2.454 g·L-1。经蛋白质印迹检测,His-Tag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的识别SmWRKY1蛋白,进一步证实丹参SmWRKY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 SmWRKY1 基因的表达与丹参酮类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相关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础。
1214-1219

灯盏花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研究

摘要:目的: 通过对灯盏花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的分析,设计SSR引物,为开发新的SSR标记奠定了基础。方法:利用MISA工具筛选灯盏花转录组测序获得的52 060条unigenes,对其SSR位点信息进行了分析;Primer3设计SSR引物,随机选取36对引物对13株采自不同地方的灯盏花进行多态性扩增分析。结果:灯盏花转录组搜索到3 639个SSR位点,分布于3 260条unigenes上,SSR位点出现频率是6.99%。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类型,占总SSR的34.41%,其次是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的31.41%,30.04%。二核苷酸重复基元中以AT/AT和AC/GT为优势重复基元,占总SSRs的28.71%,三核苷酸重复基元以AAT/ATT为主,占7.94%。随机选取36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34对(94.44%)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19对(52.78%)表现出多态性差异。利用UPGMA作图,将13个材料分为2类。结论:灯盏花转录组中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大量的SSR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1220-1224

金银花日不同时间和年不同茬次指标成分含量变化趋势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d不同时间和1年不同茬次的金银花指标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SPSS法对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d不同时间金银花指标成分含量有差异,且随时间而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年不同茬次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绿原酸质量分数为2.059%-3.593%,木犀草苷质量分数为0.110%-0.171%。因此,早上7点前和晚7点前后采摘的金银花指标成分含量较高,春天和秋天采摘的金银花指标成分含量较高,夏天采摘的金银花指标成分含量较低,为金银花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科学合理采收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1225-1228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的初步研究与评价

摘要:目的:以水飞蓟宾药物为主药,利用不锈钢膜制备粒径均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法,结合单因素考察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4.961±0.56)μm,径距(1.75±0.18),包封率(54.997±4.05)%,载药量(23.16±1.70)%。结论:不锈钢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1229-1233

苦豆子总生物碱冻干粉针的制备及其抑瘤作用考察

摘要:目的: 考察苦豆子总生物碱注射用冻干粉针的成型工艺并观察其对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抑瘤作用。方法:以颜色、澄明度、水溶性及成形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充填剂的种类和用量,确定苦豆子总生物碱注射用冻干粉针的最佳处方;选取药液质量浓度及pH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苦豆子总生物碱注射用冻干粉针的制备工艺,测定最低共熔点并绘制冷冻干燥曲线。通过在小鼠右腋皮下无菌接种小鼠肝癌H22腹水瘤瘤株,观察苦豆子总生物碱注射用冻干粉针对该移植性肿瘤的抑瘤作用。结果:选取80 g·L-1甘露醇为填充剂,冻干前药液中苦豆子总生物碱质量浓度为25 g·L-1,pH 6.5~7.5时,冻干效果最好,复溶速度快。苦豆子总碱注射用冻干粉针高(120 mg·kg-1)、中(60 mg·kg-1)剂量组对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56.08%,35.49%。结论:苦豆子总生物碱冻干粉针制备工艺合理且重复性好,质量稳定,对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并呈明显量效关系。
1234-1237

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摘要: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多重药理作用,但其水溶性差、体内消除快,半衰期短的缺陷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将姜黄素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Cur-LCL)可望改善其水溶性差的问题并有效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该研究以乙醇注入法制备Cur-LCL,考察其理化性质,并以姜黄素原料药(Cur)和姜黄素普通脂质体(Cur-Lips)为对照组,通过体外释放和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行为考察Cur-LCL的长循环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r-LCL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10 nm,Zeta电位-5.8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0.25%,2.06%;体外释放结果显示Cur-LCL在7,24 h内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48.95%,88.92%,与Cur和Cur-Lips相比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表明,与Cur和Cur-Lips相比,Cur-LCL的AUC显著增大(P〈0.01),CL显著降低(P〈0.01),且t1/2β延长至2.45 h,分别是Cur的13倍(P〈0.01)和Cur-Lips的1.8倍(P〈0.01)。结果表明,Cur-LCL体内代谢消除显著减缓,具有长循环的作用。
1238-1242

UPLC指纹图谱技术结合毒性成分含量优选苍耳子的炮制工艺

摘要:通过16个不同工艺炮制样品水提取部位的UPLC指纹图谱和毒性成分含量比较,优选苍耳子炒制的最佳工艺。U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毒性成分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35:6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实验建立了16个不同工艺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分别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SPSS16.0软件和SIMCA13.0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6个炮制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7;聚类分析表明炮制样品可大致聚成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认为影响最明显的3个成分分别是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咖啡酸;毒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炮制后毒性成分明显降低,炮制可起到减毒作用;该实验方法可用于优选苍耳子的炮制工艺。
1248-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