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摘要:观察金线莲幼苗的生长状况,统计不同移栽基质配比、种植密度、遮荫率和营养液条件下金线莲幼苗的成活率及植株高度、地径和植株鲜重的增长量。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泥炭-河沙2:1,种植密度为3 cm×3 cm,遮荫率70%,1/4MS营养液的条件下,金线莲组培苗的成活率高且长势较好,为金线莲组培苗的人工栽培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
955-958

我国肉苁蓉寄主梭梭种质资源多样性的AFLP分析

摘要:该研究主要采用AFLP技术结合PopGene32和NTSYSpc2.1软件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5省14地103份梭梭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梭梭群体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13%,5个省居群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8 0,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467 6,说明梭梭种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3 8,即68.62%的遗传变异来自省内,31.38%的遗传变异来自省间。5个省间的基因流(Nm)为1.093 5,其基因流属于风媒异交植物的特征。AMOVA分析表明,梭梭89.34%的遗传变异出现在省内,仅有10.66%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省与省之间,进一步分析得知省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各采样点居群间(84.80%)。依据Nei’s遗传距离对不同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知新疆和青海的梭梭样品和其他各省相比其遗传关系较远且各自聚为一支,而甘肃、内蒙古和宁夏产区的样品遗传关系较近聚为一支。总之,我国梭梭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各地区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小,现阶段该物种的种内丰度较高。因此,加强不同地区的梭梭种质繁育和人工种植推广可以有效的保护野生梭梭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利用。
959-964

一株分离自新疆细虫草菌核的弯颈霉鉴定及抑菌研究

摘要:目的:开发利用新疆细虫草资源,为新疆细虫草相关真菌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研究从新疆细虫草菌核中分离得到一种白色菌株,编号为SFYT002,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以及18SrDNA测序,在GenBank比对,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菌株SFYT002主要的特征为菌落白色棉绒状,瓶梗长在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瓶梗基部膨大,顶部急剧变细,部分颈部弯曲,孢子小且透亮,孢子有出芽现象,常形成聚集孢子头,分生孢子球形,亚球形至椭圆形。ITS和18SrDNA序列分析表明,弯颈霉属为单系发生,菌株SFYT002与膨大弯颈霉聚为一支。研究其抑菌作用表明,菌株SFYT002发酵液及其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对4种常见致病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SFYT002鉴定为膨大弯颈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965-971

白木香乙酰乙酰基辅酶A硫解酶基因(AsAAC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摘要:目的:对国产沉香的基原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acetyl-CoA C-acetyl transferase,AACT)基因AsAACT全长进行克隆并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为解析沉香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获得的白木香转录组数据库AACT部分转录本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及RACE技术,以白木香茎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AsAACT全长,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以GADPH为内参,分析白木香愈伤组织受不同伤害胁迫AsAACT的表达模式。结果:AsAACT开放阅读框(opening reading frame,ORF)为1 236 bp,编码411个氨基酸残基,酶命名为AsAACT;白木香愈伤受物理伤害(切割)后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受化学伤害(MeJA)后4 h表达量升高了5.5倍,说明该基因对MeJA诱导的化学伤害较敏感,且能够在早期响应伤害胁迫。结论:通过AsAACT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在沉香倍半萜合成途径的功能奠定基础。
972-980

贮藏条件和时间对灰毡毛忍冬药材质量的影响

摘要: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时间对灰毡毛忍冬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贮藏包装:塑料袋抽真空包装、塑料包装、编织袋包装、编织袋具内膜密封包装、纸袋包装、麻袋包装;不同贮藏方法:常温、5 ℃冰箱、低温-20 ℃冰箱 、常温干燥器等进行组合共24批样品。于不同时间测定其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各贮藏组药材中成分含量变化与贮藏时间、贮藏条件(贮藏环境、包装方式)有关。在相同的贮藏时间下,贮藏环境(温度、湿度)对药材质量稳定性影响其关系依次为:低温-20 ℃左右冰箱〉5 ℃左右冰箱〉常温干燥器组〉常温组;包装方式对药材质量稳定性影响其关系依次为:塑料袋抽真空包装〉编织袋具内膜密封包装〉塑料袋包装〉编织袋包装〉麻袋包装〉纸袋包装。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贮藏条件组药材的成分除咖啡酸含量会逐渐增高外,其余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逐渐减少。贮藏时间对山银花的内在质量(化学成分含量)和外观色泽(生霉 、生虫、变黄、变黑等 )均有显著影响。从药材有效成分稳定性、药材外观色泽变化、节约贮藏成本及提高药材等级和售价等方面综合考虑,灰毡毛忍冬药材以低温(5 ℃)、避光(具黑色内膜)、密封贮藏不超过24个月为宜。
981-991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基于羟基磷灰石的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共沉淀物的制备研究

摘要:该实验旨在制备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的羟基磷灰石(HA)共沉淀物,以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同时改善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的粉体学性质。首先采用溶剂法制备共沉淀物,以丹酚酸组分中的丹酚酸B和丹参素为指标成分考察其体外溶出,同时对其进行粉体学性质的考察,并利用DSC,XRD,FTIR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得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与羟基磷灰石按1:2制备的共沉淀物的体外溶出效果较好,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90%以上;粉体学性质考察结果表明该共沉淀物流动性良好,吸湿性低,粉体学性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微观结构的表征分析表明药物仍旧以非晶形式存在。该实验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992-996

PEG修饰β-谷甾醇制备新型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用聚乙二醇(PEG)修饰β-谷甾醇(PEG-Sito)制备新型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可行性。方法:以丁二酸酐为连接臂连接β-谷甾醇与PEG 2000合成PEG-Sito;以鞘磷脂和PEG-Sito为膜材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脂质体以鱼精蛋白沉淀法进行包封率的测定;^1H-NMR验证PEG-Sito的合成;粒径、电位、AFM电镜表征该新型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结果:^1H-NMR证实了PEG-Sito的合成成功,采用乙醇注入法用PEG-Sito为材料制备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4.3%,粒径288.1 nm,电位-20.25 mV,电镜下呈规则圆形。结论:用PEG-Sito为材料制备绞股蓝总皂苷长循环脂质体方法可行,绞股蓝总皂苷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较好。
997-1001

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微丸释药单元的制备

摘要:将微晶纤维素和壳聚糖联合应用于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GKS)微丸的制备,考察银杏内酯组分微丸的溶出性。以微晶纤维素-壳聚糖为复合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固体分散体,借助差示扫描量热(DSC)对其进行制剂表征,进一步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考察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黏合剂、载药量和崩解剂对制备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微晶纤维素和壳聚糖按1:3制备的GKS固体分散体,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80%以上,银杏内酯组分微丸释药单元能显著改善GKS的溶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002-1006

狗脊不同炮制品水煎液抗维甲酸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研究

摘要:该研究比较了生狗脊、酒狗脊、盐狗脊、烫狗脊和蒸狗脊的水煎液HPLC图谱,在此基础上,以砂烫骨碎补水煎液为阳性组,又比较了各组灌胃水煎液(质量浓度为104.2 g·L^-1)4周后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雄性大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P水平和作用机制指标血清护骨素OPG,血Ca和P,IL-6,TNF-α和IL-1水平及总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狗脊和砂烫狗脊效果较好,而蒸狗脊、盐狗脊以及生狗脊作用次之。在炮制方法的选择方面,加热方式中干热的砂烫法优于湿热的水蒸法,辅料中黄酒优于食盐。该结果为阐明狗脊炮制原理和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1011-1015

HPLC测定荣心丸中的5种化学成分

摘要:该文通过HPLC建立了同时测定荣心丸(五味子、丹参)中五味子醇甲,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五味子乙素5种有效成分的方法。Agilent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40 nm。五味子醇甲,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五味子乙素分别在3.000-48.00(r=1.000),3.985-63.76(r=0.999 9),6.370-101.9(r=1.000),8.690-139.0(r=0.999 9),1.700-27.20 mg·L^-1(r=0.999 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4%,100.3%,99.29%,99.07%,98.42%,RSD分别为0.60%,1.1%,0.52%,0.72%,0.97%。实验表明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荣心丸中5种化学成分。
1016-1019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番石榴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对番石榴叶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番石榴叶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为(+)-globulol(1),clovane-2β,9α-diol(2),2β-acetoxyclovan-9α-ol(3),(+)-caryolane-1,9β-diol(4), ent-T-muurolol(5),clov-2-ene-9α-ol(6),异植物醇(7),柽柳黄素(8),棉花素(9),槲皮素(10),山柰酚(11),guajaverin(12),avicularin(13),chrysin 6-C-glucoside(14),3’-O-methyl-3,4-methylenedioxyellag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15),对羟基苯甲酸(16),guavinoside A(17)和guavinoside B(18)。化合物 2-9,14-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番石榴叶95%乙醇提取物在60 mg·L^-1下对SW48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61.3%。
1024-1029

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对中药茯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莫酸(1)、去氢土莫酸(2)、3β,5α-二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3)、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4)、麦角甾-7,22-二烯-3-酮(5)、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β-醇(6)、麦角甾-4,22-二烯-3-酮(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麦角甾-7,22-二烯-5,6-环氧-3-醇(9)、β-谷甾醇(10)、核糖醇(11)、甘露醇(12)、齐墩果酸乙酸酯(13)。并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化合物3-13为首次从该种中药中分离得到。
1030-1033

橡胶灵芝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技术对橡胶灵芝Ganoderma philippii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苯乙酮(1),甲龙胆酸(2),(S)-苹果酸二甲酯(3),muurola-4,10(14)-dien-11β-ol(4),dihydroepicubenol(5),5-羟甲基呋喃甲醛(6),麦角甾-7,22E-二烯-3β-醇(7),麦角甾-7,22E-二烯-3-酮(8),麦角甾-7,22E-二烯-2β,3α,9α-三醇(9),6β-甲氧基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二醇(10),麦角甾-4,6,8(14),22E -四烯-3-酮(11),麦角甾-4,6,8(14),22E-四烯-3β-醇(12),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13),7α-甲氧基-5α,6α-epoxy麦角甾-8(14),22E-二烯-3β-醇(14),麦角甾-8,22E-二烯-3β,5α,6β,7α-四醇(15),麦角甾-5,23E-二烯-3β-醇,醋酸盐(16)。化合物1-16均首次从橡胶灵芝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 ,5首次从灵芝属分离得到。
1034-1039

红药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红药根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1H,^13C-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红药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lantainoside A(1),plantainoside B(2),calcedarioside C(3),calcedarioside D(4),platyphylloside(5),hirsutanonol(6)和hirsutanonol-5-O-β-D-glucopyranoside(7)。化合物均5-7为首次从该科物中分离得到。
1040-1042

应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和保留指数分析马尔康柴胡地上、地下部分与北柴胡挥发油的成分差异

摘要:采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utomated mass spectral deconrol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AMDIS)和保留指数方法分析地方习用品马尔康柴胡地上、地下部分与药典收载北柴胡挥发油GC-MS的总离子流图谱,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并测定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马尔康柴胡与北柴胡挥发油成分种类有一定相似性,均有较高含量的抗炎镇痛活性成分氧化石竹烯,提示马尔康柴胡全草作为地区习用品,用于感冒发热等,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1048-1053
中国中药杂志药理

人参皂苷Rb1对高糖培养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高糖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糖原合成激酶(GSK)3β/胰岛素降解酶(IDE)信号转导通路及β淀粉样蛋白(Aβ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24 h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别接种在不同条件的培养基中,分为正常组、高糖组、氯化锂组以及Rb1组。上述培养基中培养72 h,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磷酸化GSK3β(pGSK3β)、总GSK3β(tGSK3β)和IDE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GSK3β,IDE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Aβ蛋白的分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p/tGSK3β蛋白比值增加,IDE蛋白及mRNA减少,Aβ蛋白分泌增加(P〈0.05);与高糖组相比,氯化锂组和Rb1组p/tGSK3β蛋白比值下降,IDE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Aβ蛋白分泌减少(P〈0.05);与氯化锂组相比,Rb1组p/tGSK3β蛋白,IDE蛋白及mRNA,Aβ蛋白分泌增加无明显差异;4组GSK3β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参皂苷Rb1可能通过减少GSK3β的磷酸化,下调pGSK3β/GSK3β的比值,上调IDE的表达,从而减少海马神经元Aβ蛋白的分泌。
1064-1068

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表征脱氧土大黄苷与血清白蛋白的分子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脱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DES)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模拟生理条件下,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机制。结果:分子模拟建立DES与HSA的结合模型,表明维持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兼有氢键作用。光谱实验表明DES与HSA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动态结合过程,结合强度较强,DES与HSA分子的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DES对H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荧光相图技术解析出DES与HSA反应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HSA与DES互作的热力学参数表明DES与HSA之间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的分子间作用。荧光偏振定量证明了HSA与DES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了非共价复合物。结论: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可为研究DES与HSA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一定参考。
1075-1082

黄芪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腓总神经夹伤模型,将造模后的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术后18 d,病理切片染色,形态学分析,计算胫前肌湿重比与横截面积,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ngptl4与PI3K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①湿重比: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中剂量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②横截面积:假手术组较大,形态规则;模型组明显减小,结构紊乱,结缔组织明显增生;黄芪各组与弥可保组横截面积较小,形态较规则,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各组明显增加(P〈0.01);③运动终板:假手术组为棕黑色,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着色均匀,黄芪高剂量组与弥可保组边缘较粗糙;黄芪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数量逐渐减少,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着色也逐渐变浅;④Angptl4与PI3K mRNA: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芪对失神经肌萎缩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它可能通过增加Angptl4,PI3K基因表达从而延缓肌萎缩的发生。
1083-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