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5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论、综述、政策法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题笔谈、经验交流、药事管理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5302
  • 国内刊号:11-2272/R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
  • 综合影响因子:2.41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药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药杂志综述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概况与展望

摘要:该文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全面的综述。以“病证结合”为切人点,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教材标准及个人经验分型等方面进行总结,同时结合现代检验手段、统计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高血压病的传统中医分型,为高血压辨证分型规范化研究、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57-161

绵枣儿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绵枣儿属Scilla植物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约90种,广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温带地区,少数也见于热带山地。我国产1种和1变种,即绵枣儿和白绿绵枣儿。该属中多种植物可以药用,常被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筋骨痛等。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尤可甾醇衍生的三萜及其糖苷、蟾蜍甾、高异黄酮、生物碱、二苯乙烯及少量的木脂素等。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糖苷酶抑制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该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62-170

“中药组分”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及探讨

摘要:中药组分已经成为现代中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随之中药组分呈现出多样性与误识性发展趋势。对于一个现代化新产物的研究,应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但是对于中药组分概念错误认识是不应该出现的。该文通过分析中药组分的发展现状、引发的问题来对中药组分标准化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再出现把非中药组分当作中药组分来研究的科研情况。
171-174

小麦麸皮中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摘要:小麦麸皮为小麦的种皮,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研究发现麦麸含有膳食纤维、酚类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并具有降糖、降压、调脂、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预防结肠癌、防止基因突变、调节免疫力、吸附重金属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对麦麸中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简要介绍了麦麸综合开发与利用中的限制因素,为我国丰富的麦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175-180

传统矿物中药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矿物中药是中药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中医药学的发展上有其独特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传统矿物中药的研究逐渐深入、广泛。近几年,传统矿物中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矿物药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成分、药理学和治病机制的研究。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在矿物药的实际应用和理论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总结和评述,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以便对今后传统矿物中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181-184
中国中药杂志资源与鉴定

北柴胡糖基转移酶基因BcUGT3,BcUGT6的表达分析及其原核表达

摘要:该研究测定了北柴胡中2个糖基转移酶基因BcUGT3和BcUGT6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及MeJA处理后不定根中的转录水平。BcUGT3在根、叶、花和果中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茎中的转录水平。BcUGT6在叶中转录水平最高,在花中最低。以未处理的为对照,BcUGT6在MeJA处理后2h,8h,24h,2d,4d的北柴胡不定根中,转录水平均提高近2倍,表明BcUGT6的转录受MeJA影响较小。BcUGT3转录水平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4d时,达7倍左右。利用载体pET-28a(+),进行了2个基因的原核表达。IPTG诱导后,宿主菌表达出了目的蛋白,并获得了纯化蛋白。为后续开展这2个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185-191

镰刀菌诱导结香对白木香叶内生真菌分布和群落构成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沉香形成前后白木香叶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和群落构成,采用石蜡永久制片法观察白木香叶组织显微结构,细胞化学法确定内生真菌的分布。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白木香进行总DNA提取,利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同时对植物和内生真菌rDNA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构建内生真菌rDNAITS文库,RFLP分析和序列测定,用PUAP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最大简约树。结果表明:镰刀菌诱导结香前后,白木香内生真菌菌丝主要分布于海绵组织和韧皮部,结香后韧皮部内生真菌菌丝相对丰度明显增大;茎点霉是未结香白木香叶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刺盘孢菌是已结香自木香叶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刺盘孢菌是未结香和已结香白木香唯一共有内生真菌,且丰度差异较大。不依赖分离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快速直观地用于植物组织内生真菌的鉴定。白木香叶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沉香形成前后白木香内生真菌群落构成差异较大。
197-203

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比较分析

摘要:为探讨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结构的差异,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来自慈利、略阳和遵义3个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共分离得到15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8个属,其中Phomopsis.Diaporthe。Alternaria为3个产地内生真菌共有属,各产地的优势种群不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的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多样性及均匀度分析表明,慈利和略阳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较高,分布较均匀。遵义产地杜仲皮内生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种群集中,奇异度较高。拟茎点菌属与其有性态问座壳属菌株的系统发育及遗传距离分析,不同产地杜仲皮中拟茎点菌属及其有性态真菌多样性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杜仲皮组织的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慈利、遵义和略阳3个产地内生真菌的数量、组成及种群问存在显著差异。
204-208

铁皮石斛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摘要:该研究根据Tyl—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RT的通用引物,从铁皮石斛浙江临安(C15)和云南广南(A39)种质中扩增得到43条Tyl—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这些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序列长度变化范围260—266bp,终止密码子和移码突变,所有序列均富含碱基AT,一致性为47.1%~97.7%。经plantCARE软件分析发现受低温、热、光、各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不同胁迫条件作用的调控元件、多个启动子的特征结构TATAbox和CAATbox的保守序列及其他一些调控元件。翻译成氨基酸后,有10条序列出现1~4个不同程度的终止密码子突变,5条序列出现移码突变,保守序列“SLYGKQ”发生变异的有39条序列。其氨基酸序列经过系统聚类后可分为6类;且与其他植物(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的小麦、荸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它们问可能存在着Tyl—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横向传递。
209-215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制备研究

摘要:制备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以丹酚酸组分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其工艺参数,结果可得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为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反应时间3h,反应物质量浓度5g-L~,药物与磷脂的反应投料质量比1:1.5,反应温度40℃。所制备的丹酚酸组分磷脂复合物在水和不同pH缓冲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得到较大提高,DSC,XRD,FTIR等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丹酚酸组分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磷脂中。
216-221
中国中药杂志信息

虎耳草

摘要:【来源】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Curt的全草。 【俗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等。 【地理分布】产于中国河北(小五台山)、陕西、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部和西南部。朝鲜、日本也有。
221-221
中国中药杂志制剂与炮制

止痛微乳制剂制备与处方优化

摘要:该实验以临床经验方止痛方为模型药,以方中挥发油部分作为油相,水煎液作为水相制备了止痛微乳。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利用微乳电导率变化与其构型改变相关的特点,绘制了微乳体系水的百分量与电导率变化的曲线和微乳精细伪三元相图,确定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之后利用设计中的D-混料设计,以微乳粒径和表面还张力为考察指标优化了止痛微乳处方,最后测定了止痛微乳的部分理化参数,并初步考察了微乳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止痛微乳的表面活性剂以EL-35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按4:1复配的效果最好,而助表面活性剂选择无水乙醇效果,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例即Km为1.5,最终确定的微乳处方是12%表面活性剂,8%助表面活性剂,70%的1g·mL^-1水煎液和8%油,之后初步稳定性实验显示止痛微乳稳定性较好。
222-229

提取动力学模型的简化及黄芩总黄酮模型适应性研究

摘要:由于中药材饮片存在形状不规则的问题,故该文对先前推导的中药通用提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将公式中较难确定的药材粒径这一参数融合在最终参数。中。减少药材粒径的直接测定能够增加模型的准确性,扩大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且和实际生产情况更加接近,最终建立了简化后的模型公式以及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以黄芩中总黄酮为测定指标,对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总黄酮对该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芩总黄酮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值随时间、溶剂倍量值的自然对数变化成良好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拟合,成功地建立了水煎煮法提取黄芩总黄酮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拟合度良好,偏差能够很好地控制在工业生产要求的范围内,说明该方法的模型适应性良好。
230-234

纤维素酶转化朝藿定B制备箭藿苷B的研究

摘要:该实验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朝藿定B以制备箭藿苷B。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pH、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底物的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MS,^1H-NMR,^13C-NMR鉴定水解产物。结果表明,酶解反应的最适条件为温度50℃,反应介质(pH5.6)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底物质量浓度20g·L^-1,酶与底物质量比3:5,反应时间24h,反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646.23,核磁图谱证实产物为箭藿苷B。该工艺简单可靠,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235-239

基于多指标成分同时检测的六味地黄浓缩丸溶出度测定

摘要:以没食子酸、马钱苷、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筛选溶出度测定条件,建立六味地黄浓缩丸多指标成分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计算并绘制累积溶出曲线,再通过相似因子∽)比较不同厂家产品的溶出度差异。结果显示,最佳的溶出度测定条件为采用桨法,以250mL0.1mol·L^-1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1。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中4种成分的溶出曲线相似因子^大多小于50,表明不同厂家六昧地黄浓缩丸溶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完善六味地黄浓缩丸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40-246
中国中药杂志化学

杜鹃兰假鳞茎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干燥假鳞茎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其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是4,4'-二甲氧基-9,9’10,10’-四氢-(1,1’-双菲)-2,2’,7,7'-四醇(1),4,4’,7,7’-四羟基.2,2'-二甲氧基.1,1’-双菲(2),3,5-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3),大黄素甲醚(4),大黄酚(5),大黄素(6),芫花素(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0),丁香酸(II),香草醛(12),对羟基苯甲醛(13)。化合物1~3,5~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50-253

土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从土荆芥Chenopodiumambrosioides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山柰酚-7—O-α-三-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1),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kaempferol.3,7-di-0-α-L—rham.nopyranoside,2),万寿菊素(patuletin,3),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7—O-α—L—rhamnopyranoside,4),蚱蜢酮(grasshop.perketone,5),4-hydroxy-4-methyl-2-cyclohexen-1—one(6),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7),苄基-β-D-葡萄糖昔(benzyl β—D—giucopyr—anoside,8),dendranthemosideu(9),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N—trans—femloyltyramine,10),N-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反式阿魏酸酰胺(N—trans—feruloyl 4'-O-methyldopamine,11),脚-香豆酰酪胺{4-hydroxy.N-[2-(4-hydroxyphenyl)ethyl]benzamide,12}。其中化合物3,6—8,10,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54-257

银杏外种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摘要:采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对水解后银杏外种皮多糖中的单糖组分进行研究。采用AgilentHC—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1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6.8)-乙腈(84:16)等度洗脱;柱温4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45nm。从银杏外种皮多糖水解液中分析鉴定了6种单糖,分别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为0.032:0.14:0.296:0.403:0.106:0.046。
26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