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学术探讨、讲座、综述、病例报告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4-3865
  • 国内刊号:21-1569/R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162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2
  • 综合影响因子:0.507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述评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的可喜前景

摘要:新生儿黄疸既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后多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在中国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据全国新生儿专业学组近期进行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在2005-01/12中国88所城市医院住院新生儿中,新生儿黄疸疾病占48.2%,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占0.9%。结果显示,新生儿黄疸已成为中国新生儿发生脑瘫、智力低下、听力障碍的主要致病原因。如何开展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早期诊治与预防备受国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是当前中国围产医学界的重要防治内容,也是贯彻优生优育国策的重要任务之一。
97-97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黄疸专栏

中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6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婴儿CMV肝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黄疸期予清肝利胆汤口服,黄疸消退,转氨酶升高期予益肝降酶汤口服;同时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前2周剂量为5mg/kg,12h1次;3-8周每周静脉滴注5d,剂量为5mg/kg,每日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剂量及方法同治疗组)及口服肝泰乐50mg,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后2、4、8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服中药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疗法,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案。
98-9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51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患儿按人院时间次序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5mL,每日3次,连用14d。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黄疸、肝脾增大等临床表现;血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尿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肝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与DBIL、ALT与AST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尿CMV-DNA转阴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MV-IgM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在退黄、降酶、保肝、病毒转阴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00-101

42例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中医证候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胆道闭锁(BA)肝门空肠吻合(Kasai)术后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编制BA术后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全面收集42例患儿中医四诊及相关资料,对常见症状、体征、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用相关系数矩阵显示证候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证候的影响,归纳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1)发病时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黄、目黄,其中大多为出生后3-7d发现皮肤黄染。(2)手术日龄最小41d,最大者92d,多于出生后61-90d行手术治疗。(3)BA术后主要中医证候依次为为肝功能异常、黄疸、便溏、疲倦乏力、腹胀膨隆、纳差等;主要舌象为舌质淡,苔白厚腻,或有灰黑苔;指纹表现多为淡、红、滞、达气关。(4)气血阴阳虚证中以气虚+阳虚者最多,且两者可与其他虚证相兼存在,阴虚证、血虚证无单独存在;五脏虚证中脾虚者39例.其中单纯脾虚者26例,脾+肾虚者8例,脾+肺虚者2例,脾+肺+肾虚者4例;脾虚多以单纯气虚或气虚+阳虚表现为主;肾虚多以气虚+阳虚为主;肺虚多以单纯气虚表现为主。实证以气滞者最多,均与其他证候相兼出现,其中气滞+血瘀+寒湿者32例,气滞+血瘀+湿热者6例。(5)各证候相关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次数及胆管炎为血虚证的影响因素;性别、手术日龄为阳虚证的影响因素;胆管炎为血瘀证的影响因素。结论BA术后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证以脾气虚、脾肾阳虚多见,标实证以气滞、寒湿、血瘀为主;各种证候相互相关、相互影响.常相兼出现;其病位主要在脾、肾、肺与肝胆;主要病性要素为湿、气虚、阳虚、气滞、血瘀;常见证型为脾虚湿困、气滞血瘀。建议对于BA术后的中医治疗,�
102-106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52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并与传统方法对照,观察其各自疗效。方法将无黄疸型58例和黄疸型52例患儿按病历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中无黄疸型25例作为观察1组,黄疸型27例作为观察2组;对照组中无黄疸型33例作为对照1组,黄疸型25例作为对照2组。对照组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l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加用茵栀黄制剂治疗;观察组巩固期均给予口服或直肠灌注茵陈利胆汤辨证施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查肝功和巨细胞病毒核酸(HCMVDNA)载量,出院后随访4个月,观察药物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治疗2周,观察1组和对照1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HCMVDNA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和对照2组治疗前后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2组治疗前后瘀胆指标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后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访4个月两组HCM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
107-110

关于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的通知

摘要:《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自更名以来,在全体编委及编辑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期刊质量明显提升,但在办刊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办好杂志,提升杂志学术地位,落实新的办刊目标与计划,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社决定,于2012年7月16-7月1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第一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10-110

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摘要:中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尤其以小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最为常见。更昔洛韦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副反应。因此应用中成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进行了综述,以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实践。
111-115

《伤寒杂病论》中黄疸病诊治述略

摘要:《伤寒杂病论》中论及黄疸病条文30余处,病因病机证治详实深入,为后世治黄之法门。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后转归三方面,对其中条文进行剖析,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
115-117

陈昭定教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经验

摘要:婴儿肝炎综合征属中医“胎黄”“胎疸”范畴。陈教授认为胎黄的病因病机为胎察湿蕴,多由湿热、寒湿、气滞血瘀造成,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辨证论治认为:阳黄近于实热,阴黄偏于虚寒。利湿虽是治疗黄谊的基本大法,但胎黄除与湿热郁蒸有关,尚与气血有关,治疗中强调使用活血化瘀之药。临床分为湿热熏蒸,寒湿内蕴,瘀积发黄三型。治疗首先利胆退黄,尔后清热解毒,降酶,并注意活血通络药的使用.顾护脾胃,防止正气耗伤,收到很好疗效。
117-118

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l0名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精心护理.总结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经验。结果一次换血成功8例,两次换血成功2例;换血治疗均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只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配合医生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119-120

小儿感染性疾病致病机制及其中医药防治培训会议

摘要:为推动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事业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针对儿科各专业、中医儿科、儿保科、病毒研究人员召开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以及运用中医药防治会议,使其掌握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病原的实验室检测、诊断以及临床有效的防治方法。此次会议有利于学员更好掌握国内外感染性疾病的最新进展,学习交流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中西医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优化方案加以推广,提炼出中医药治疗的最佳诊疗模式,进而提高中医特色和疗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120-120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名医经验

林季文教授和胃降逆止呕法治疗小儿呕吐经验

摘要:呕吐为儿童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多为外感邪气或食滞中焦,治疗以降逆和胃止呕为总则,实证重在祛邪,虚证重在扶正,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辨证基础上施以疏解表邪、消食导滞、温化痰饮、清热化湿、温中健脾、养阴益胃、疏肝和胃等方法。总结林季文教授多年经验,自拟平胃止呕汤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121-123

小儿久病从补脾升清论治

摘要:从小儿脾常不足、病久脾气更易耗伤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小儿久病脾气更易大伤乃至清气下陷,其治宜以补脾升清为大法的理论。小儿平素即脾常不足,易患脾病,久病则虚者更虚,虚极气陷,提出“小儿久病从补脾升清论治”,并用升陷降痰汤治疗久嗽痰多的有效病案为例进行佐证。
123-124

常克教授诊法咳嗽辨治“新十闻”

摘要:常克教授善用闻诊论治小儿咳嗽,临床实践中创新闻诊内容提出“新十闻”诊法。从咳声近、咳空鸣、咳破声、咳痰响、破痰音、咳嘶哑、咳吼鸣、连串咳、偶单咳、咳声吠10种典型咳声,病机,治则,方药方面人手,论述十闻诊法在小儿咳嗽中的具体应用。
125-127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综述

儿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中西医研究近况

摘要:性早熟是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由于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所致。此病的西医治疗多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能有效抑制性腺轴及性腺发育,延缓骨龄成熟;中医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而肾常不足,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或由情志因素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疏泄失调,导致天癸萌发过早,即发为此病。治疗多采用滋阴降火等法,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激素水平,延缓第二性征过早发育,且安全性高。
128-130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摘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起源于美国,且越来越受到护理学界的重视,在国外已运行多年。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它突出强调了家庭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核心概念简单概括为尊重、支持、灵活性、选择、合作、信息、授权及力量。FCC主要应用于慢性病的护理,如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脑性瘫痪等,也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等。实施FCC可起到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130-132

儿童单纯性肥胖研究现状

摘要:国内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儿童肥胖已成为保健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中国儿童少年肥胖检出率明显增高,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并增高成人慢性病的患病风险。本文就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情况做一综述,指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因素,防治重点,望引起关注。
132-134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临床研究

山葡健脾颗粒治疗儿童哮喘并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山葡健脾颗粒治疗哮喘患儿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年龄常规给予普米克令舒泵吸,喘息者联合万托林泵吸,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山葡健脾颗粒口服,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纳呆改善时间的变化、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O%(45/50),高于对照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1)。观察组在咳嗽、喘息、纳呆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哮喘发作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给予山葡健脾颗粒治疗,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从而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哮喘严重程度,安全可靠。
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