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31-1725/R 国内刊号
  • 1007-385X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是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院士论坛
细胞信号转导与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401-404

摘要: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人们至今仍未真正全面了解癌症的致病机制。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业已证实,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系统、IKBkinase/NF—κB(IKK/NF-κB)通路、Wnt-β-catenin途径、TGF-β信号系统、活性氧族(ROS)等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形成了一个精密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的复杂网络。针对肿瘤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研发的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受体单抗Trastuzumab、活性酪氨酸酶抑制剂Imatini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Gifitinib,以及多靶点新药Sorafenib和Sunitinib等成功应用于临床,把肿瘤的靶向治疗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肿瘤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仍存在着多种局限和不足。今后应大力研发新型多靶点药物,临床上应强调分子靶标的综合性,针对多途径多靶点的鸡尾酒疗法是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腺病毒提高腺相关病毒在耐药与非耐药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及其机制405-410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低剂量腺病毒提高重组腺相关病毒2型(recombined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2)在耐药与非耐药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rAAV2-GFP单独或联合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RFP)或条件复制型腺病毒(Ad5—TERT—RFP)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人口腔黏膜上皮癌细胞系(KB)和人口腔黏膜上皮癌耐长春新碱细胞系(KB/VCR)。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肿瘤细胞感染后GF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感染后肿瘤细胞GFP蛋白表达及ERK和AKT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细胞内GFP的mRNA表达量、DNA拷贝数,以及细胞表面受体HSPG、αv integrin和FGFR-1的mRNA表达。结果:流式细胞结果显示,rAAV2-GFP联合AdS—RFP或Ad-TERT—RFP感染肿瘤细胞24h后,GFP阳性细胞率和GFP平均荧光亮度分别提高了约0.3~3倍和4~8倍。Western blotting证实联合应用Ad5—RFP感染肿瘤细胞后24h,GFP蛋白表达增加约4~6倍,肿瘤细胞内ERK和AKT磷酸化水平升高。联合感染后细胞内GFP的mRNA表达量提高了3.83~7.33倍,DNA拷贝数未见明显改变,HSPG、αv integrin和FGFR-1的mRNA表达轻微提高。结论:低剂量腺病毒显著提高rAAV2在耐药与非耐药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增加细胞内转录有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稿中计量单位使用的要求410-410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树形分子递送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HepG2细胞的抑制效应411-416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聚酰胺(polyamidoamine,PAMAM)树形分子递送survivi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效应。方法:采用第1至第5代的聚酰胺树形分子室温下与反义survivin寡核苷酸混合制备树形分子与反义寡核苷酸的复合物(PAMAM—asODN),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结构。PAMAM—asODN复合物转染HepG2细胞,同时设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细胞作对照。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复合物细胞转染效果;RT—PCR分析转染后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复合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树形分子与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具有高效络合作用,形成了大小为25nm左右的复合物;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与对照相比,PAMAM-asODN复合物转染细胞的效率显著提高;RT—PCR的结果表明,转染PAMAM-asODN复合物的肿瘤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显著降低;MTT结果表明,树形分子递送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进入细胞后,HepG2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增殖抑制率随培养时间、复合物浓度、树形分子代数的增加而增加,6.0μmol/LG4.0 PAMAM—asODN与细胞培养96h可使抑制率达55%以上。结论:PAMAM树形分子能高效递送survivin asODN进入细胞,并抑制HepG2肿瘤细胞的增殖。树形分子可能是一种高效基因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简讯
肿瘤免疫治疗国际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征文通知416-41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人mda-7/IL-24对淋巴瘤细胞Namalwa的抑制作用417-422

摘要:目的:研究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mda-7,又称IL-24)对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Namalwa、Raji、K562、NB4、U937、Ramous、CEM、KGla、HL60、J6-1)中mda-7/IL-24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从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mda-7/IL-24编码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IL-24。经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转染Namalwa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转染细胞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mda-7/IL-24的表达。通过MTT法、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来评价mda-7/IL-24对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特性、集落形成、凋亡情况、体内致瘤能力的作用。结果: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未检测到mda-7/IL-24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pTarget-IL-24的Namalwa细胞在mRNA与蛋白水平都有mda-7/IL-24的表达;稳定表达mda-7/IL-24的Namalwa细胞增殖活力以及集落形成能力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是两者的凋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稳定表达mda-7/IL-24的Namalwa细胞株的致瘤性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P〈0.05)。结论:mda-7/IL-24对来源于Burkitt淋巴瘤的Namalwa细胞系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为Burkitt淋巴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基因修饰的DCs对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抑制作用423-427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转染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amine2,3-dioxygenase,IDO)基因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携带IDO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BALB/c小鼠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后者与C57BL/6小鼠骨髓移植物共培养,将经过处理的骨髓移植给BALB/c小鼠(C57BL/6→BALB/c小鼠GVHD模型,H-2^b→H-2^d),观察、比较各组GVHD表现(包括GVHD评分、生存期、病理学改变),并行嵌合体检测及观察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结果: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小鼠接受经IDO处理的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后,未出现明显的GVHD反应,生存期显著延长,3个月时生存率大于80%;对照组均在移植后2周左右出现明显的GVHD表现,生存期未超过1个月。IDO—DC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损害;3个月时IDO-DC治疗组仍然保持比较高的嵌合;IDO-DC组的T细胞对C57BL/6、BALB/c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与对C3H淋巴细胞反应性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IDO基因修饰的DCs可以选择性去除骨髓移植物中异基因反应性T细胞,从而特异性地抑制GVHD并能及早地免疫重建。

基因芯片对骨肉瘤发病相关基因的筛查428-434

摘要:目的:筛查骨肉瘤发病相关的基因,探讨其对于骨肉瘤发病的意义。方法:采用3个骨肉瘤细胞株(MG-63、Saos-2、U-20S)及1个成骨细胞株(Hfobl.19),提取总RNA,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与Affymetrix GeneChip U133A芯片杂交,筛查骨肉瘤细胞差异表达≥2.0倍的基因。挑选其中10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别设计合成引物,用嵌合荧光(SYBR GreenⅠ)实时PCR法定量检测9例新鲜骨肉瘤标本中该10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ABI Prism 7000分析其与成骨细胞株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在芯片包含的所有基因(约22000个转录本)中,3个骨肉瘤细胞株与成骨细胞株相比较,共同上调58个基因,共同下调142个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能量和物质代谢基因、癌基因、信号转导基因、转录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基因、细胞凋亡基因、免疫反应基因、抑癌基因等。在200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挑选10个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实时RT—PCR检测9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该10种基因的表达结果与芯片结果完全相符。结论:骨肉瘤是一种多基因病变,应用基因芯片可以发现该肿瘤发病相关的基因,为深入探讨骨肉瘤的基因机制奠定基础。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科技动态
ERK结合GSK-3β使其失活导致β-catenin表达的上调434-434

摘要:β-catenin是一种癌基因,在人类诸多肿瘤中高表达。肝细胞癌(HCC)是人类最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HCC发病的概率比非携带者高出100倍以上。本文所报道的就是有关HBV—X蛋白(HBX)如何导致β-catenin上调的机制。研究发现,被HBX激活的ERK通过与GSK-3β的一个结合序列结合并磷酸化GSK-3β的4β苏氨酸位点,从而启动GSK-3β使其SER9被p90RSK磷酸化,最终导致GSK-3β的失活以及β-catenin的上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60C0γ射线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435-439

摘要: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Gy^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种植辐射细胞检测其成瘤能力,成瘤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照射细胞培养至35代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抗性实验显示照射组细胞在第45代后克隆形成增加(P〈0.01),而在照射后50代细胞软琼脂集落的形成能力明显增加(P〈0.01),显示BEAS-2B细胞经辐射后出现了恶性转化。(2)皮下种植22Gy 50代细胞的8只裸鼠50d后1只成瘤,种植22Gy 60代辐射细胞的8只裸鼠中有4只成瘤;成瘤组织病理检测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上皮细胞癌。结论:成功地建立了^60Coγ射线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简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8年度征订启事439-439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旋毛虫虫体蛋白对肝癌细胞H7402的抑制作用440-444

摘要:目的:研究旋毛虫虫体蛋白对肝癌H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确认其对肝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体内、体外培养获得旋毛虫成虫与新生幼虫的混合物,采用匀浆、离心方法制备旋毛虫虫体蛋白,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浓度。分别设0.035、0.070、0.140mg/ml与H7402细胞作用为实验组,并设虫体蛋白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作用为对照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检测旋毛虫虫体蛋白对H7402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成功制备了旋毛虫虫体蛋白。0.035、0.070、0.140mg/ml旋毛虫虫体蛋白对H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2.40±13.80)%、(29.45±16.80)%、(39.38±17.80)%。TUNE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可观察到旋毛虫虫体蛋白诱导H7402凋亡,其凋亡率为(39.07±0.90)%,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划痕和侵袭的实验表明旋毛虫虫体蛋白对H7402细胞迁徙能力有抑制作用,对其侵袭的抑制率为(63.79±13.71)%。结论:旋毛虫虫体蛋白对肝癌H740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一个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抗肝癌生物制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文稿中统计学符号规范化书写的要求444-444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445-449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KAI1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KAI1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cDNA3-KAI1质粒后AN3CA和HEC-1-B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均可检测到KA1蛋白的稳定表达。转染空白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量多体积较大,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4.2±3.1)%和(52.7±4.3)%,细胞的倍增时间为21.3h和20.1h;基因转染pcDNA3-KAI1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少体积较小,细胞克隆形成率为(37.4±5.1)%和(32、1±3.7)%,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3.7h和45.2h;两组间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91±10、7)/HT、(68±10、8)/HT,而空质粒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292±11.5)/HT、(219+12.7)/HT,两组细胞比较,侵袭能力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有效转染可使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均下降,KAI1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转移的新治疗靶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简讯
更正声明449-449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西妥昔单抗对耐多西他赛肺腺癌细胞株放化疗敏感性的调变作用450-454

摘要: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对耐多西他赛(Docetaxel)肺腺癌细胞株SPC.A—1/docetaxel放化疗敏感性的调变作用。方法:克隆形成实验观察C225对SPC—A-1/docetaxel细胞株放疗敏感性的影响;MTT比色法观察C225单独应用以及不同次序联合多西他赛对SPC.A—1/docetaxel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225对SPC-A-1/docetaxel细胞凋亡及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C225联合放疗可以显著减少SPC-A-1/docetaxel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其D0值以及单纯放疗的D0值分别为1.73Gy和2.39Gy,增敏比为1.38。C225单药即使在高达1000μm/ml的质量浓度下作用48h对SPC—A—1/doeetaxel细胞无细胞毒和生长抑制作用;在使用多西他赛之后使用C225,多西他赛的IC50值为85.2μg/ml,较单独使用多西他赛时的IC50值128.7μg/ml显著降低。C225单独应用可以诱导SPC-A-1/docetaxel细胞凋亡,并具有时间效应。C225处理(24h)前后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3.80±4.46)%及(60.50±6.57)%(P〈0.05)。结论:C225增加了SPC-A-1/docetaxel细胞株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凋亡及G1期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454-454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胶质瘤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继发性耐药相关基因的筛查455-460

摘要:目的:构建胶质瘤耐替尼泊苷(teniposide,又称VM-26)细胞株,利用基因芯片筛查该细胞株继发性耐药相关基因并证实其表达。方法:选用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为靶细胞,从低剂量起始逐步递增用药量(每4000个细胞VM-26剂量由0.135ng至4.5ng)诱导建立对VM-26耐药的细胞株,绘制亲代细胞系和耐药细胞株增殖曲线比较两者倍增时间,采用细胞毒性实验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两者耐药程度的差异。应用人类cDNA表达谱芯片检测耐药和敏感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筛查出与耐药有关的基因并经半定量RT—PCR验证。结果:经过72代诱导培养,建立了稳定耐药的细胞株SHG44/VM-26,耐药性是亲代细胞的52.6倍;耐药细胞倍增时间明显长于亲代细胞(25.6vs48.9h);cDNA芯片筛选出11个基因表达上调,42个基因表达下调;半定量RT—PCR证实基因MDR1、NGFR、HSP22、CXIX、CDKN3和NADE的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成功建立胶质瘤耐替尼泊苷细胞株SHG44/VM-26,该细胞株的继发性耐药与基因MDR1、NGFR、HSP22的高表达和CXIX、CDKN3和NADE的低表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