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 31-1725/R 国内刊号
  • 1007-385X 国际刊号
  • 1.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是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述评
CD40信号和肿瘤免疫163-166

摘要:CD40分子是分子量为50 kD的I型跨膜糖蛋白,成熟的CD40分子含有277个氨基酸,属于TNFR超家族成员,表达于APC(antigen presenting cell)、内皮细胞以及某些肿瘤细胞.CD40分子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引起了学者极大的兴趣,研究揭示CD40分子激发不仅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其介导的信号还可在多个环节影响肿瘤发生、发展.鉴于此,干预CD40信号可能是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靶点和策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抑制VEGF表达的锤头状核酶系统167-173

摘要:目的:建立和评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 ribozyme)技术系统.方法:对VEGF121基因RNA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分析,选择靶点;设计并构建针对VEGF的分泌肽RNA的可表达锤头状核酶(14)载体系统和VEGF-荧光色素酶融合基因报告质粒;通过试管内切割实验等方法评估核酶对于试管内转录得到的VEGF RNA切割特异性和效率;通过瞬时共转染实验和稳定转染实验评估核酶在细胞内对于VEGF RNA的切割效率.结果:设计和构建了对VEGF RNA二级结构水平上的暴露区(+8,+36和+71位点:核酶1,3和4)和非暴露区(+17位点:核酶2)4个锤头状核酶(14)的两套质粒;试管内切割检测表明,针对+8,+36和+71位点的核酶(1,3和4)可以有效地在试管内对VEGFRNA进行特异性切割,使其水平分别降至对照的61.7%,27.6%和44.8%(荧光色素酶活性)或66.3%,27.0%和30.0%(蛋白质水平);将核酶表达质粒与VEGF-LUC模板质粒瞬时共转染人SMMC-7721肝癌细胞,核酶1,3和4 VEGF-LUC水平分别降低到对照的81.4%,56.6%和69.1%;稳定表达针对VEGF的核酶1,3或4的SMMC-7721细胞株中,内源性VEGF RNA的水平降至对照水平的5%以下.对照未转染的、转染空载体的和转染了核酶2(+17)的SMMC-7721细胞.结论:分别针对VEGF+8,+36和+71位点锤头状核酶可有效地抑制VEGF的RNA水平.

Smac合成肽靶向下调凋亡抑制蛋白XIAP提高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174-178

摘要:目的:探讨包含目的蛋白功能结构域的Smac合成肽能否增强胰腺癌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化学合成SmacN7细胞可穿透融合多肽,共沉淀实验观察SmacN7细胞穿透肽与胰腺癌Panc-1细胞内的XIAP的相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acN7细胞穿透肽与顺铂、5-FU联用对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法检测SmacN7细胞穿透肽应用前后Panc-1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结果:SmacN7融合多肽能与内源性XIAP结合,明显下调Panc-1细胞XIAP表达水平,显著增强顺铂或5-FU诱导的Panc-1细胞凋亡,使其对顺铂、5-FU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降低1.98倍、2.62倍.结论:应用包含目的蛋白功能结构域的Smac合成肽能靶向下调胰腺癌Panc-1细胞XIAP表达,显著提高其化疗敏感性,为胰腺癌的生物治疗协同化疗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科技动态
TRL9和CD32参与介导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DNA抗体激活将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178-178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机体产生大量病理性抗核蛋白和抗DNA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IFN-α是触发SLE病理性免疫应答,进而导致病理损伤的中心环节.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环磷酰胺单次注射对小鼠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早期作用179-182

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的免疫增强作用机理.方法:对单次腹腔注射50 mg/kg CTX后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注射CTX后第5天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使用CTX后第1~5天外周血和脾脏中淋巴细胞数量出现了迅速的下降,同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出现非T淋巴细胞比例的下降和T淋巴细胞比例的升高,且CD8+比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明显.结论:淋巴细胞数量和亚群的变化可能同CTX的免疫增强作用有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简讯
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征稿启事182-182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腺病毒介导CDES融合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183-188

摘要:目的:构建一种重组腺病毒rAdCDES,在体内外进行抑瘤和放疗增敏作用实验研究.方法: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与腺病毒骨架质粒重组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293包装细胞扩增获取重组腺病毒rAdCDES.用测定生长曲线和MTT法检测其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生长抑制情况;建立津白号鼠乳腺癌模型,观察rAdCDES和放疗对瘤体大小及鼠存活期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rAdCDES;rAdCDES对MCF-7细胞生长抑制率达(83.1±8.1)%,与对照rAdLacZ(19.2±7.8)%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内rAdCDES对小鼠乳腺癌MA737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延长了小鼠的存活期,且对放疗有肯定的增敏作用.结论:本文所构建的rAdCDES在体内外对乳腺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放疗的增敏作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科技动态
TLR同源分子RP105对TLR4信号通路的负向调控作用188-188

摘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保守配基以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是诱导抗感染免疫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反应需要在机体精细地调控.TLRs信号及其负调控分子的研究是当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RP105蛋白最早发现是B细胞所特有的TLR同源体,活化后可诱导B细胞增殖.与其它TLRs不同,其分子胞内段缺乏可磷酸化的保守酪氨酸位点.但RP105分子在抗原递呈细胞上(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的表达及其功能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同时针对VEGF和p53腺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干扰作用189-192

摘要:目的:构建能同时干扰VEGF和p53基因表达的RNAi腺病毒干扰载体,观察其对肿瘤细胞VEGF和p53的干扰作用.方法:先分别构建能干扰p53和VEGF的质粒载体,依次将构建干扰载体的干扰序列和H1启动子序列切下并连接到pAdTrack上,构建成pAdTrack/VEGF/p53,将构建的质粒转染含有pAdEasy-1的BJ5183工程菌中,回收并酶切鉴定重组腺病毒载体,将阳性腺病毒载体感染293细胞并收集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腺病毒干扰载体同时降低VEGF和p53表达的作用.结果:经过酶切鉴定,pAd/VEGF/p53载体中含有插入的2个启动子和干扰序列.转染腺病毒干扰载体后,肿瘤细胞中的VEGF和p5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构建能同时干扰VEGF和p53基因的腺病毒干扰载体可以显著降低MCF-7细胞中VEGF和p53 mRNA的表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简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征订启事192-192

新城疫病毒HN基因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毒性研究193-196

摘要: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HN基因对肝癌细胞SMNC7721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脂质体介导方法在体外转染含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质粒pVHN于细胞SMMC7721 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3,5-二羟基甲苯测定其唾液酸含量的变化;丫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FCM检测病毒HN基因和HLA-A,B,C的表达.结果:体外转染pVHN能显著地降低细胞表面唾液酸含量(P<0.05),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SMMC7721;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的细胞死亡形态学改变;实验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HN表达差异显著,HLA-A,B,C表达上调.结论:HN基因在体外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细胞表面唾液酸含量,同时,使其高表达HN抗原,上调HLA-A,B,C表达,从而,可能增强了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和免疫识别,诱导了细胞SMMC7721死亡.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体外研究CpG基序对人食管癌疫苗的佐剂效应197-201

摘要:目的:探讨CpG基序在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疫苗研究中的佐剂效应.方法:以Eca-109细胞膜表面小肽刺激DC作为食管癌疫苗,HL-60细胞膜表面小肽刺激DC作为对照疫苗.以CpG基序作为佐剂,以CBPw作为对照佐剂,测定各组的T细胞增殖试验和CTL活性.结果:佐剂组的T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人食管癌疫苗组的T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与Eca-109细胞匹配的HLA也影响了T细胞活性的发挥.结论:CpG基序是人食管癌疫苗的有效佐剂,HLA对T细胞功能有影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简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简介201-20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JNK/S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榄香烯抗肝癌效应中的作用202-205

摘要:目的:探讨JNK/S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榄香烯抗肝癌效应中的作用,为阐明榄香烯抗癌效应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气相色谱法检测榄香烯在Hca-F肝癌细胞内的分布.透射电镜观察SMMC7721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利用Western-blotting对榄香烯处理的HepG2肝癌细胞JNK/SAPKs进行的活性分析.利用RT-PCR检测榄香烯处理的SMMC7721肝癌细胞的DAXX基因表达.结果:榄香烯标准品在8.42 min时出现洗脱峰.榄香烯处理3 h后,SMMC7721细胞开始发生具有凋亡特征的变化.榄香烯处理组HepG2细胞的JNK/SAPKs激酶活性次于热休克处理组,高于对照组.榄香烯处理的SMMC7721细胞组未见DAXX基因的表达.结论:榄香烯能够进入细胞内.其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活化JNK/SAPKs来诱导的.DAXX传人途径在榄香烯诱导的JNK/SAPKs活化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科技动态
TGF-β通过下调MyD88表达抑制LPS诱导的TLR4活化205-205

摘要:TGF-β在调节细胞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TGF-β还可影响TLR8诱导的细胞活化,但其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为研究TGF-β是否影响TLR2、TLR4和TLB5诱导的细胞活化及其分子机制,作者用TGF-β预处理RAW264.7细胞,然后检测TLRs诱导的NF-KB活化.结果显示TGF-β预处理能显著抑制LPS、flagellin和Pam3Cys诱导的RAW264.7细胞NF-κB转录活化,但不影响polyI:C诱导的NF-κB活化.由于polyI:C只活化MyD88非依赖信号途径,提示TGF-β通过作用于MyD88依赖信号途径抑制TLRs诱导的NF-κB活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羧肽酶A1及其活性中心基因的表达及活性分析206-210

摘要:目的:克隆羧肽酶A1(carboxypeptidase A1,CPA1)全酶及其活性中心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分析表达产物活性.方法:RT-PCR扩增CPA1全酶及活性中心基因,测序分析后将目的基因克隆于表达载体pGEX-4T-1,测序证实插入方向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目的基因后SDS-PAGE电泳分析.目的蛋白经变性、复性、纯化后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鉴定其活性.结果:获得了人CPA1全酶及活性中心基因,目的基因诱导表达后约66 kD及46 kD处可见新生蛋白带;活性分析显示CPA1全酶和活性中心蛋白都具有一定的催化水解活性,但后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较弱.结论:能成功克隆了人CPA1全酶及其活性中心基因,获得了二者的原核表达产物,体外具有一定活性.可望以人羧肽酶A1全酶及其活性中心基因为新起点,继续完善优化羧肽酶A1系统,为抗体靶向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科技动态
BAFF对外周血未成熟B淋巴细胞存活的作用210-210

摘要:B淋巴细胞成熟是一个高度的选择过程,需要精细的分化和存活信号.BAFF(TNF家族的B细胞活化因子)能够结合B淋巴细胞,促进BCR介导的细胞增殖.阻断BAFF的作用时外周B细胞数目减少,而在BAFF转基因小鼠中则可检测到高水平的Bcl-2.该研究主要探讨了BAFF在体外对脾脏未成熟移行B细胞(Transitional B lymphocyte)存活的作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论著
甲型流感病毒治疗小鼠S180腹水瘤的研究211-214

摘要:目的:从机体的免疫应答来探讨甲型流感病毒对小鼠S180腹水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S180腹水瘤模型建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甲型流感病毒治疗15 d.观察实验小鼠的生存时间;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2,IL-6和TNF-α的含量;DNAladder法、流式细胞仪(FCM)、荧光显微镜检查和电镜(EM)用以检测腹水瘤细胞凋亡.结果:用甲型流感病毒治疗的实验组荷瘤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L-2,IL-6,TNF-α的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水瘤细胞DNA发生了特异性降解,出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结论:甲型流感病毒对于小鼠S180腹水瘤具有治疗作用,在此过程中,有机体免疫系统的参与和肿瘤细胞凋亡的产生,而病毒本身通过腹腔注射并不引起小鼠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