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园林》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历史与理论、规划与设计、人居环境、园林植物、园林建设、城市绿地系统、风景名胜、自然文化遗产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64
  • 国内刊号:11-2165/TU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21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3
  • 综合影响因子:1.22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园林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园林杂志主编心语

主编心语

摘要:羊年(2015年)春节,我总的感受是,人类最终不会把社会交给经济学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初期(青少年期),人类一旦进入中年,更多的应该是考虑维系各种关系的平衡(不是说维系现状,因为现状是一种极端不合理的不平衡),而不是忙于打破它。我对大形势的判断是:21世纪是人类从青年向成年转折的时代,吊诡的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却要负担起改造现存关系的艰难任务。近来原油价格的暴跌,让那些唯经济发展论的人重新振奋了精神:看哪,哪里有什么资源危机,按照20世纪70年代某些人的估计,
1-1
中国园林杂志主题 女性与风最园林

一位女风景园林师的职业生涯

摘要:笔者是美国卡罗·约翰逊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CRJA)的创始人和美国早期女风景园林师的代表。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自己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的缘由、历程和难忘的项目,并指出女性能给风景园林行业带来特殊的视角,从而丰富园林景观和生活,并希望中国的女风景园林师能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启迪。
5-7

功能主义下的浪漫与诗意:北欧女风景园林师的“自然”语境

摘要:根据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生态环境的退化与对女性的压迫有一定关系。作为以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为本质任务的风景园林师中的女风景园林师,她们的创作是否有着特别的不同?20世纪30—60年代是北欧功能主义盛行的年代,瑞典的乌拉·波多夫、挪威的卡伦·莱西塔和芬兰的玛莉斯·罗森伯耶3位知名的女风景园林师,以不同的方式把现代性和自然风景融入作品中,以自然作为有强大力场的无限场景去实现设计的意义,创造出浪漫与诗意的功能主义作品。
8-12

杰基尔和她的花园艺术

摘要:罗莎蒙德·沃林格花园是杰基尔为查尔斯·霍尔姆设计的花园。在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杰基尔全身心地投入到园艺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园艺专家的帮助下,罗莎蒙德多方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将花园中的栽植逐步恢复,再现了花园的原貌。花园分自然式和规则式2个部分,完美地展现了植物材料在各个季节中的美以及杰基尔伟大的花园设计艺术。
13-15

琼·艾弗森·纳索尔:一览她的职业生涯

摘要:琼·艾弗森·纳索尔以她在生态设计领域的科研和创新而著称。她将社会科学和设计创新融合在一起,并将设计引入景观生态学。她最出名的是"关怀暗示"理论,强调"混乱的生态系统"需要经由人类意图的清晰记号来框限,才能长久地在人类活动中得以持续。她的工作是跨学科的,有赖于许多学科、政府机关以及地方居民的共同协作。她将统计和绘画当成不同但都很重要的科研工具。棕地、绿色基础设施、废弃地以及流域规划设计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部分。目前她正在研究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废弃地绿色基础设施,郊区景观的碳储存潜力,以及能够降低环境影响的新型农业形式和景观格局。这些项目都将有助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或减缓。
16-18

以创新性公众政策塑造公共空间

摘要:笔者作为美国俄勒冈州本德地区德斯舒茨国家森林的一名风景园林师,一直致力于以创新性公众政策塑造公共空间。主要目标是为各个年龄、各能力层次的人群创造公共空间,这些设计良好且无障碍的户外学习空间都融入了自然和文化因素。通过风景园林技能的运用,已在公共领域实现了这个目标,如景观道规划、视觉分析、无障碍环境设计、解说规划和场地设计。未来还将推出一套有说服力的土地保护论理学,它通过艺术和人文科学的正面意象,让人们尊重土地,从而谨慎地设计公共空间,以实现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
19-24

当代法国风景园林行业中的女性

摘要:女性一直在风景园林行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欧洲以及法国的主要风景园林协会、联盟,都有女性积极参与,虽然并未官居要职,但数量上占有较大比例。对法国风景园林教育研究、设计实践的发展,女性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女风景园林师做了梳理与介绍,总结法国当代风景园林行业内女性的发展状况特征。未来,女性将在风景园林领域内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25-30

城市女性化景观发展演变

摘要:在女性视野下追溯城市性别景观发展演变的历程,研究城市景观女性化与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相互关系,认为城市女性化景观的盛衰与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历史相重叠,是性别结构与性别权利演变的外在表现。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的发展,创造兼顾男性和女性不同需求的理想的城市景观形态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
31-35

理智和情感的相遇:27年的风景园林之旅

摘要:作为葡萄牙著名风景园林事务所TOPIARIS的女性合伙人,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她27年的从业生涯。其工作涉及城市景观规划、城市开发、城市绿地设计、历史遗产保护、酒店与度假村景观设计、私家花园设计等。在设计过程中,作者强调了时间作为风景园林的第四个维度来衡量设计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性。空间特征之余,切实地提出了能够帮助城市抵御气候变化风险、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开发策略。
36-41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论坛

论“境学”与“营境学”

摘要:境,是围绕主体并与主体互动的有明显特性的多维空间,是中国风景园林文化的元概念,可以划分为人境、然境和交境三大类。境学,是研究境的特性、作用和意义的学说,包容了建筑、规划、营境和环保诸学科,在人类知识架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营境学,是通过人与天调的过程使地球表面成为善境的学科,以处理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中的人天关系为己任,是现有风景园林学的扩展。营境者必须遵循境道,秉持境德。
42-45

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概述——管理景观变化的新工具

摘要:景观反映了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概括与表征,如何在满足当代基本需求的条件之下使景观以"可持续"而非衰退的方式变化,是环境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挑战。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作为一个新方法与新工具,提供了一个理解景观、管理景观变化的系统框架。介绍了景观特征评估的定义及基本特征,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概述了景观特征评估在规划及景观保护、管理2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方法。
46-50
中国园林杂志规划设计理论

朴野理趣 山水画境——乡土风景中河道的山水观研究与实例分析

摘要:在当下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大部分区域都在谋求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同时,城镇的环境治理也在并举之中,其中河道的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除了基本技术问题之外,人文层面的地域性、差异性和特质性成为重要的探寻方向。力图以山水画的特点与境界为研究策略来探讨这一问题,并以山水画的乡土化观点进行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此外,结合对浦阳江生态廊道所开展的研究为例,对该观点下的具体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期望为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所贡献。
51-55

城市景观全周期策划的程序与方法

摘要: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城市景观带来的影响成为设计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为避免城市景观建设中文化特色缺失、生态和生活环境破坏等问题,"策划"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的立足之本。然而目前城市景观策划的重要价值却未能引起学界、业界的广泛重视,这就需将城市景观策划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提出并阐释了城市景观全周期策划的内涵,探讨了城市景观全周期策划在整个景观活动过程中的时序位置,建构了城市景观全周期策划的程序与方法。
56-62
中国园林杂志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现状分析及未来申报方向研究

摘要:首先分析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现状。我国已成功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多数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符合的入选标准组合单一,生物多样性类别和地貌景观类别遗产地的数量相对较多,尤其是地貌景观类别世界遗产地中的岩土地貌类型遗产地。未来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应优先考虑申报数量较少的化石产地类型、陨石冲击类型、水体景观类型、构造地貌类型、冰川地貌类型、海岸地貌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还应尽量使申报地符合的入选标准组合更加多样化,同时,保持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地域平衡性,关注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北部地区、陕甘黄土高原区、华北与东北南部地区的遗产地。
63-67

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的动态管理对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遗产保护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大量区域性遗产需要整体观照、动态保护。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率先开展了运河遗产廊道/区域的动态管理。经过30年的探索,其动态管理的机制在实践中日臻成熟。这些对我国大运河的保护与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剖析了美国国家遗产廊道管理模式的动态性特征,并提出了它对中国大运河动态保护与管理的几点启示。
68-71
中国园林杂志风景园林植物

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能力评价

摘要:为研究不同植物叶片的滞尘规律,选择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60种绿化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同一开敞式的环境条件下,对单位叶面积7d与14d的滞尘量与滞尘累积量、整株植物滞尘量分别进行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植物滞尘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对乔灌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比较,植物个体之间滞尘能力有很大的差异,落叶乔木银杏(1.619g/m2)是绦柳(0.079g/m2)的20倍多;常绿乔木雪松(3.405g/m2)是油松(0.663g/m2)的5倍多;小叶黄杨(6.102g/m2)是紫叶小檗(0.312g/m2)的19倍多。2)对乔灌木单位叶面积滞尘累积量进行分析,园林植物14d滞尘量与7d滞尘量相比,都呈现增加状态,刺槐、毛白杨、栾树、七叶树、紫荆、红丁香、金银木、紫薇、紫叶小檗、天目琼花等11种植物累积量最多,增加1倍以上的滞尘量;而臭椿、北京丁香、樱花、雪松、白玉兰、金钟花、木槿、钻石海棠、卫矛等植物累积量较少,都仅仅增加了1%不到的滞尘量。3)按照滞尘能力大小进行分类,乔木中,圆柏、银杏、毛白杨与刺槐属于高滞尘能力植物;灌木中,胡枝子、榆叶梅与木槿属于高滞尘能力植物。
72-75

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树种筛选评价

摘要:基于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特色,建设场地及植物应用现状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初筛的200种广州地带性乡土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模型由适应能力、应用价值、观赏效果、开发潜力4个评价准则及相关的13个评价因子构成。建议:综合得分在89以上的17种地带性乡土植物可作为林带的基调树和主景树;88~87分的可广泛开发利用;87~85分的可适度开发利用;85~83分的可选择性开发使用;低于83分的暂不推荐开发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广州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和模型可为其他特定生境植物筛选提供借鉴。
76-80
中国园林杂志城市绿地系统

基于锡尔系数的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实证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绿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问题日益凸显。选取建成区绿地率的指标,运用锡尔系数对我国四大地区及其所属的省、市、自治区进行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总体差异和构成分解,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城市绿地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全国总体区域相对差异明显缩小;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地区内差异引起,地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在逐渐提高;在四大地区内省际差异中,东部省际差异对全国总体差异影响最大,西部影响较大,中部影响较小,东北影响最小;东部省际差异呈大幅下降趋势,西部省际差异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中部、东北省际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发展均衡,且变动幅度也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分析认为上述区域差异及演变是由建成区规模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