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 11-5973/S 国内刊号
  • 2095-039X 国际刊号
  • 1.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特邀综述
群体感应淬灭——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新策略241-247

摘要: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的一种调控机制,指细菌通过感应特定信号分子的浓度来感知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它细菌的数量,并调整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多种植物病原细菌利用QS系统调控致病因子的表达,因此,QS系统可以作为细菌病害防治的新靶点。对细菌QS调控机制的干扰和破坏称为群体感应淬灭(quorum quenching)。本文介绍了QS与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的关系,以及近年来群体感应淬灭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豌豆潜蝇姬小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产卵寄生和取食寄主行为描述248-253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秒表配合解剖镜的观察方法,比较了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的产卵寄生和取食寄主的2种寄主处理行为。结果显示:2种处理行为的发生流程存在差异。雌蜂产卵寄生的行为流程为:搜索、刺探、梳理、产卵器插入(产卵)和休息;而雌蜂取食寄主的行为流程为:搜索、刺探、梳理、产卵器插入(不产卵)、取食寄主和休息。雌蜂用于产卵寄生的总处理时间(342.2±33.6s)显著低于用于取食寄主的总处理时间(1327.8±134.2s);其中2种寄主处理行为中对应的产卵器插入行为时间分别为85.9±7.4s和483.2±43.5s;产卵寄生的雌蜂不取食,而取食寄主的雌蜂的平均单次取食时间为233.8±17.3s。研究结果表明,潜蝇姬小蜂的取食寄主方式属于为非同时发生-致死型。

宁波地区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寄生蜂调查254-259

摘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十字花科蔬菜最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保护和利用寄生性天敌是控制小菜蛾的重要手段。为有效控制小菜蛾在蔬菜上的为害,减少农药用量,作者于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对宁波地区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其田间自然被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共有8种原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东方长颊姬蜂Macromalon orientale、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 excarinata、齿唇姬蜂Campoletissp.、弯尾姬蜂Diadegmasp.)、1种兼性寄生蜂(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和5种重寄生蜂(盘背菱室姬蜂Mesochorus discitergus、粘虫广肩小蜂Eurytoma verticillata、稻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oryzae、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和啮小蜂Tetrastichussp.),其中优势种为菜蛾啮小蜂和菜蛾盘绒茧蜂,分别占62.23%和31.19%,同时,小菜蛾幼虫期田间自然被寄生率普遍高于蛹期。另外,菜地蔬菜品种的多样性有利于寄生蜂的保护和利用。

红星盘瓢虫取食烟粉虱和桃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260-266

摘要:本文研究了取食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对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Billberg)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虫态的烟粉虱时,红星盘瓢虫从卵到成虫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取食不同虫态的桃蚜时,红星盘瓢虫一、三和四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和四龄幼虫的成活率差异显著。分别取食烟粉虱的混合种群(卵、各龄若虫和蛹)和桃蚜的混合种群(卵和各龄若虫)时,瓢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d和15.7d、81.1%和70.0%。红星盘瓢虫取食烟粉虱和桃蚜的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但成虫寿命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显著,分别为64.6d和86.0d、389.4粒和960.4粒。红星盘瓢虫捕食烟粉虱和桃蚜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967和0.0964;净增殖率(R0)分别为118.7573和355.3586;世代平均历期(T)分别为49.4d和60.9d;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015和1.1012。

编码harpin_(Xoo)蛋白的基因hpa1_(Xoo)转化菊花增强对蚜虫的抗性280-286

摘要:将水稻白叶枯病原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编码harpinXoo蛋白的hpa1Xoo基因构建植物重组表达质粒pCAMBIA3300-hpa1Xoo-bar,由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介导,叶盘法转化寒菊QX-077,获得了草丁膦转基因寒菊株系。经PCR、Southernblot和RT-PCR检测证明hpa1Xoo已整合到寒菊基因组中。在转基因株系的叶片和植株上抗虫性鉴定表明,转基因寒菊显著抑制桃蚜Myzus persicae的繁殖(t〈0.01)。RT-PCR表明转基因植株中hpa1Xoo能够在转录水平正常表达。hpa1Xoo转化寒菊可以正常表达并提高寒菊对蚜虫的抗性。

梅奇酵母XY201对冬枣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287-292

摘要:本文对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 XY201进行了生物量最大值培养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活力变化及其对冬枣采后病原真菌抑制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梅奇酵母XY201菌株在NYDB培养基中培养96h后,菌体生物量达最大值3.84×108cfu/ml。XY201在20℃、4℃和0℃三个不同温度和不同介质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不同,0℃培养液菌体生活力最强,240d时菌液浓度为6.46×107cfu/ml。XY201能显著抑制冬枣采后病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的孢子萌发和菌丝伸长;当酵母菌浓度为5×108cfu/ml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可达100%。对峙培养结果显示XY201对A.alternata生长的抑制率为42.59%。

拮抗芒果炭疽病菌的红树内生细菌筛选及AiL3菌株抗菌物质研究293-299

摘要:采用对峙生长法测定了24株红树内生细菌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不同菌株的拮抗作用,其中来自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叶片的菌株AiL3拮抗效果较好,对芒果炭疽菌3个菌株的抑菌带均大于10mm。该菌株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8种植物病原菌亦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菌株培养滤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硫酸铵沉淀分析发现,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抑菌活性;沉淀物经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作用后,拮抗作用消失,说明菌株AiL3产生的抗菌物质是蛋白类物质。该蛋白对热和酸碱稳定、对紫外线不敏感。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的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300-306

摘要:本文研究了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JK-SH007产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JK-SH007抗菌物质的产生;培养基初始pH、培养时间、温度、培养体积、不同牛肉膏、蛋白胨组合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初始pH7、牛肉膏2g、蛋白胨20g、以1/2装液量装液、30℃振荡培养36h可获得较高产量的胞外分泌型抗菌物质;菌株JK-SH007的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效可达40.54%。

GFP标记的多粘芽孢杆菌1114在番茄根际的定殖307-311

摘要: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1114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研究其在作物根际土壤中的迁移和定殖规律,通过电击转化引入绿色荧光标记质粒pB-SVG101,得到稳定表达的荧光标记菌株,转化后的菌株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仍保持良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多种接种方法,发现该菌株能通过浸根的方式侵入番茄的维管组织和周围细胞。

广西水稻内生细菌的动态分布及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312-319

摘要:从广西稻区74种水稻品种中采集了222个水稻标样,分离出1903株内生细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这些菌株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胺醇单孢菌属Sphingomonas、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成团泛菌属Pantoea。其中,Bacillus和Enterobacter为主要类群,Bacillus为优势类群。水稻内生细菌的类群随不同的水稻品种和栽培地区而变化。水稻内生细菌在植株器官中的分布以根部数量最多,其次是叶鞘和叶。内生细菌的总量在水稻生育期的变化趋势是从苗期到孕穗期上升,从灌浆期到乳熟期下降。分离到的1903株内生细菌中,有412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有拮抗作用。

臂形草内生真菌HND5的GFP标记及其抑菌作用320-326

摘要:臂形草Brachiaria brizantha内生真菌HND5及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本研究通过原生质体转化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质粒pPKNTG转入HND5菌株中,获得了带绿色荧光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PCR鉴定结果表明绿色荧光与外源质粒的插入相关。随机选取7个荧光转化子进行拮抗活性评价,发现其中5个转化子及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对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拮抗活性与野生型菌株HND5相当。该结果为深入研究HND5菌株内生性及生防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除草剂精禾草克和乙草胺对油菜菌核病生防菌盾壳霉生长和寄生的影响340-346

摘要:本文研究了油菜田间常用除草剂精禾草克和乙草胺对油菜菌核病生防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精禾草克对盾壳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95mg/L和7.80mg/L;乙草胺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37.45mg/L和120.90mg/L。精禾草克可以抑制盾壳霉寄生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当精禾草克的使用量达田间使用浓度时,盾壳霉不能寄生核盘菌菌核;而乙草胺对盾壳霉寄生菌核的影响较小,在田间使用浓度1250mg/L时,盾壳霉仍可寄生菌核;乙草胺和盾壳霉在田间使用浓度条件下混合使用,60d后菌核腐烂指数与单独使用盾壳霉没有显著差异,均大于75。上述结果表明在田间使用量条件下,乙草胺可以和盾壳霉生防制剂混用,而精禾草克不宜和盾壳霉混用。

香蕉枯萎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作用347-351

摘要: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根部土样中分离到1株枯萎病拮抗芽孢杆菌XY-10。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DNA分析将其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拮抗试验表明菌株XY-10不同浓度的发酵滤液均可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和生长,当发酵滤液浓度分别为10%、30%和50%时,其在高度抑制水平上的抑制率分别为7%、23%和40%。经发酵滤液处理,病原菌菌丝末端膨大成球状、菌丝破裂、消解,菌丝体分枝增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专题综述
植绥螨性比及性别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352-358

摘要:植绥螨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多种农作物上的螨类和其它害虫,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资源。种群性比及性别决定机制是植绥螨生殖生理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领域,与生物的遗传、个体发育、进化等密切相关。本文对植绥螨的性别决定机制、影响植绥螨性比的因素以及性比调控在捕食螨规模化生产及实践应用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木霉胞外蛋白酶的研究进展359-364

摘要: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重要的农业微生物资源,在植物病原菌和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木霉菌具有复杂的胞外蛋白水解系统,可以分泌大量多种胞外蛋白酶,是细胞壁降解酶的重要组分。胞外蛋白酶通过参与营养竞争,协同降解植物病原菌细胞壁和根结线虫体壁等多种途径参与木霉的生物防治。本文就国内外木霉胞外蛋白酶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原菌和根结线虫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研究简报
椰心叶甲啮小蜂复眼的扫描电镜观察365-368

摘要: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是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的寄生性天敌。研究该小蜂的行为发现,雄蜂复眼在交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此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复眼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蜂复眼长椭圆形,外凸,小眼约267个;雄蜂复眼近椭圆形,略外凸,小眼约285个。雌、雄蜂复眼中心区域小眼排列较紧密,多为较规则的六边形,边缘区域小眼排列不紧密,多为不规则四至六边形,且少量相邻小眼的间距较大。雌、雄蜂复眼小眼面积分别为124.931、19.90μm2。雌、雄蜂复眼中心区域近背区小眼间着生少量感觉毛。

小菜蛾布伦克虫疠霉研究初探369-372

摘要:侵染小菜蛾的布伦克虫疠霉Pandora blunckii在广东省首次发现,该菌可引起西洋菜田中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的流行病,侵染率为20.7%,主要侵染小菜蛾三、四龄幼虫;该菌不能侵染四龄菜青虫。本文还对该菌侵染小菜蛾引起的症状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自然寄生红火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红火蚁的致病力373-376

摘要:对采自广州番禺区、南沙区,惠州和深圳市等地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虫体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致病力测定发现分离物PL对红火蚁有一定致病作用。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PL菌株,形态学鉴定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acinus。对PL菌株的10个分离株PL01~10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经1×108孢子/ml的浓度处理后第15d,菌株PL04处理的红火蚁累计死亡率最高,为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