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短著述、病例报告、综述、疑难病例会诊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国际刊号:1002-0152
  • 国内刊号:44-121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5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5
  • 综合影响因子:0.98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三甲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5名精神科专业人员对876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I精神障碍临床定式访谈中文版进行抑郁障碍的评估,并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因素。结果三甲医院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现患率为16.6%(145/876),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2.817,95%CI:1.161~6.885)、年龄65岁及以上[以35~49岁为参照(OR=1.747,95%CI:1.118~2.688)]、无婚姻关系(OR=2.023,95%CI:1.203~3.398)、三级高血压[以一级为参照(OR=1.776,95%CI:1.226~2.333)]和冠心病(OR=2.018,95%CI:1.427~2.587)。结论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
193-198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骶管内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摘要: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主要由原始未分化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构成的罕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中枢型(central PNET,c PNET)和外周型(peripheral PNET,p PNET)两类。其发病部位依次是小脑、大脑、外周神经和脊髓,椎管内原发的PNET十分罕见[1],而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笔者近年收治1例原发于骶管内的p PNET,现报告如下。
198-198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论著

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异常行为对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目的调查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PDDs)患儿多动、刻板、自伤、易激惹行为对照料者情绪及育儿压力的影响。方法对138例PDDs患儿使用异常行为量表(aberrant behavior checklist,ABC)、Conners多动指数问卷(Conner index of hyperactivity,CIH)评估患儿近一个月异常行为情况,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照料者压力问卷(caregiver strain questionnaire,CGSQ)分别评估患儿照料者的情绪及育儿压力。结果 PDDs患儿的照料者中6.2%存焦虑情绪,17.8%存抑郁情绪,29.5%同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偏相关分析示,PDDs患儿照料者CGSQ得分与患儿CIH分(r=0.201,P=0.023)、刻板动作(r=0.189,P=0.033)呈正相关,与刻板言语呈负相关(r=-0.219,P=0.013),照料者焦虑情绪与刻板动作呈正相关(r=0.206,P=0.021)。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在PDDs照料者中较普遍。除刻板言语外,PDDs患儿的异常行为越严重,照料者育儿压力越大,焦虑情绪越明显。
199-202

甘肃农村地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摘要:目的研究甘肃农村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ventory,QOLIE-31)对甘肃省农村地区154例癫痫患者及149名正常对照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分析社会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教育程度等)和临床因素(癫痫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服用药物种数等)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47.63±7.74)vs.(52.28±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发作类型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人均年收入、服用药物种数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家庭人均年收入(β=3.115,P=0.002)、服用药物种数(β=3.261,P=0.027)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家庭经济状况、服用药物种类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显著,合理选择药物是控制癫痫发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203-207

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病前行为特征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病后认知功能和病前行为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9例为患者组,72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根据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the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for school-age children-present and lifetime version,K-SADS-PL)将患者组患儿分为伴强迫症状组(70例)与不伴强迫症状组(79例)。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回顾性调查所有入组儿童6~10岁的行为特征;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测验、Stroop色—词测验、连线测验、视觉空间记忆、迷宫测验对所有入组儿童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CBCL量表测评显示,两患者组既往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伴强迫组学校情况(P〈0.01)、分裂强迫(P〈0.01)以及体诉因子分(P〈0.01)均高于不伴强迫组。认知功能测评显示,两患者组所有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伴强迫组常识(P〈0.01)、木块(P〈0.01)、Stroop色—词关联测验(P〈0.01)以及视觉空间记忆评分(P〈0.01)低于不伴强迫组。病前行为特征与病后认知功能相关分析显示,伴强迫组社会能力总分与类同评分呈正相关(r=0.31,P〈0.01);不伴强迫组行为问题总分与木块评分(r=-0.31,P〈0.01)、拼凑评分(r=-0.32,P〈0.01)呈负相关。结论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病后认知功能更差。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认知功能均与病前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存在相关关系。
208-213

慢性精神分裂症前瞻性记忆损害与回顾性记忆损害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与回顾性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RM)损害状况,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M与RM的关联。方法纳入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用中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量表(Cambridge prospective memory test,C-CAMPROMPT)评估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vent-based PM,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ime-based PM,TBPM),数字序列(digital span,DS)测验评估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逻辑记忆(logical memory)测验和视觉再现(visual reproduction,VR)测验分别评估即刻听觉逻辑记忆(immediate auditory logical memory,IALM)、延迟性听觉逻辑记忆(delayed auditory logical memory,DALM)和即刻视觉再现记忆(immediate visual reproduction memory,IVRM)、延迟性视觉再现记忆(delayed visual reproduction memory,DVRM),并根据标准分数将患者各量表得分转换为可进行量表间比较的损伤指数。结果患者组的EBPM[(7.9±3.4)vs.(13.7±2.9)]、TBPM[(6.9±3.6)vs.(13.0±3.2)]、DS-顺背[(5.8±2.0)vs.(7.5±2.2)]、DS-倒背[(6.5±1.9)vs.(8.2±2.8)]、IALM[(8.3±3.1)vs.(11.9±2.5)]、DALM[(7.4±3.7)vs.(11.8±2.6)]、IVRM[(8.0±2.7)vs.(11.2±3.8)]及DVRM[(7.7±3.5)vs.(10.8±2.7)]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组EBPM损伤指数和TBPM损伤指数均大于DS-顺背损伤指数、DS-倒背损伤指数、IALM损伤指数、IVRM损伤指数、DVRM损伤指数(均P〈0.05),与DALM损伤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PM总分与除IVRM(P=0.155)外RM各测验得分的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和回顾性记忆损害,前瞻性记忆损害较回顾性记忆损害严重,且两种损害相互关联。
214-218

马德拉斯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马德拉斯运动神经元病(Madras motor neuron disease,MMND)患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MMND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MND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国外MMND患者在临床特点上进行比较,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中青年起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组脑神经支配肌受损和肢体的无力、萎缩。其中双侧面肌无力和萎缩、构音障碍最为常见,2例出现舌肌萎缩及震颤,1例有吞咽困难。肢体无力和萎缩上肢较下肢常见。所有患者均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血清肌酸激酶增高1例。肌电图均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临床上MMND应与肌萎缩侧索硬化、肯尼迪病、Brown-Vialetto-van Laere综合征等相鉴别。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能对MMND有一定疗效。与国外患者相比,本组患者以对称的面肌无力起病较常见而无听力损害。结论 MMND通常表现为累及四肢、面部及球部肌肉的无力萎缩、锥体束征和听力损害。我国MMND患者与国外患者在某些临床表现上略有差别。
219-223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血浆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患者血浆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RF)检测88例PD患者,其中43例PDD患者,45例非PDD患者,以及6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Glu、GABA水平,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比较各组血浆Glu、GABA水平的差异,并对血浆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与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患者血浆Glu、GABA水平(49.81±22.79,249.17±62.57)较正常对照组(149.59±50.08,276.66±85.43)均显著降低(均P〈0.05),并且PDD组血浆Glu、GABA水平(40.34±15.77,233.63±53.56)分别显著低于非PDD组(58.86±24.87,264.02±67.39)及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HAMD评分与血浆Glu水平(r=-0.366,P=0.000)及血浆GABA水平(r=-0.217,P=0.04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PD患者血浆Glu、GABA水平的下降可能与PDD的发病有关。
224-228

轻度脑外伤患者弥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 TBI)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6例m TBI患者(患者组)36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全脑DTI扫描和认知功能测查,采用基于体素的全脑分析法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全脑白质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FA值的差异;提取患者组差异脑区FA值,与P300波幅、潜伏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DRS)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y scale,HAMA)评分,年龄及受教育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FA降低的脑区分布在右额内侧回,双侧中央后回、左楔前叶,左后扣带回和右颞上回(P〈0.01,FDR校正);未发现有FA增高的脑区。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各异常脑区FA值与患者各临床特征因子存在相关(P〉0.05)。结论 m TB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和多个脑区白质微细结构的损害。
229-234

利培酮治疗额颞脑挫裂伤后精神症状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在额颞脑挫裂伤后精神症状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额颞脑挫裂伤后伴有精神症状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160mg/d,治疗组患者给予利培酮1mg/d,2组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与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开始后第1、2、3、4周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12,P〈0.0001),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0.99,P〈0.0001),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11.91,P〈0.0001)。经控制时间点后两组比较具体表现为治疗开始后第1、2、3、4周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反胃、体重增加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明显缓解。结论利培酮可明显改善患者额颞脑挫裂伤后精神症状,安全有效。
235-237

胡桃醌对胶质瘤细胞株U-87MG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肽基脯酰胺顺反异构酶Pin1(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1)抑制剂胡桃醌(Juglone)对胶质瘤细胞U-87 MG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胶质瘤细胞株U-87 MG经0、0.8、1.6和3.2μmol·L-1胡桃醌处理后,以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β-链蛋白(β-caten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1.6μmol·L-1和3.2μmol·L-1胡桃醌组U-87 MG细胞划痕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6.04%±6.25%和30.05%±13.35%,与0μmol·L-1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1.6μmol·L-1和3.2μmol·L-1胡桃醌组穿膜细胞数平均为(103.67±5.69)个和(77.33±7.77)个,与0μmol·L-1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胡桃醌可显著下调U-87 MG细胞β-catenin、VEGF、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胡桃醌可通过下调β-catenin及其下游MMP-2、MMP-9和VEGF的蛋白表达而抑制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238-242

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招生通知

摘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举办的《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习班》拟定于2015年8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临床电生理学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诱发电位等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在骨科、手外科、神经外科、运动医学、
242-242

肌原纤维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附1例报告)

摘要:目的研究肌原纤维肌病(myofibrillar myopathy,MFMs)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肌原纤维肌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结果本例为散发病例,青年女性患者,病程较短,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伴轻度肌萎缩,骨骼肌病理活检示病变肌纤维内出现空泡,内有紫红色颗粒状或团块状物质沉积,结蛋白、dysferlin及a1-抗胰蛋白酶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电镜示部分肌原纤维破坏,Z线消失,可见肌原纤维降解产物堆积;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随访1年未再发肌无力等临床表现。结论肌原纤维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进展缓慢,确诊有赖于骨骼肌病理活检,光镜见肌纤维内结蛋白等多种蛋白质异常沉积,电镜见肌原纤维破坏、Z线消失。
243-246

第十二届西部精神医学论坛征文通知

摘要:第十二届西部精神医学论坛预定于二零一五年七月召开本次会议由西部精神医学协会主办。会议征文内容:1.女性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2.恋爱、婚姻家庭及性心理;3.精神疾病治疗新技术;4.医学教学法研讨;5.精神病院的管理及相关法律问题;6.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7.合理用药;8.心身健康;9.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实践;10.联络会诊精神病学;11.灾后危机干预;12.网络与生活。
246-246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病例报告

重症肌无力、糖尿病、Graves病、胸腺增生共存1例报告

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病,可伴Graves病、甲状腺炎、胸腺瘤/胸腺增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天疱疮等其他自身免疫病,但MG同时合并2种或以上自身免疫病临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罕见MG患者合并3种自身免疫病(1型糖尿病、Graves病和胸腺增生),并进行文献复习,
247-249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综述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研究现状

摘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国外已经研究多年[1],由于其对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作用以及在行为学领域的价值而重新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2]。本文对近期t DCS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国内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250-253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谱系障碍的变化

摘要: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自颁布以来,受到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DSM-IV-TR的基础上,历时14年,完成DSM-5第一版。与DSM-IV相比,DSM-5在多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就DSM-5中四种谱系障碍的改变做简要介绍。
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