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动物医学·蚕·蜂

基于环境要素禀赋的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摘要:考虑环境要素禀赋,对区域畜禽养殖数量进行总量控制是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测算了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承载力、允许养殖总量以及实际养殖总量,并从畜禽养殖规模以及生态功能区划角度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2000—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实际养殖总量均超过允许养殖总量;高安市、东乡县、余江县、德安县以及南昌县实际养殖总量占允许养殖总量百分数偏高,应该降低畜禽饲养量,提高畜禽粪肥利用率;都昌县、湖口县和彭泽县实际养殖总量小于允许养殖总量,这些地区虽然还有适当扩大养殖规模的空间,但应注重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以减小潜在的污染。
1-7

喷施硼、钼、铁对苜蓿结实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探索微量元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现蕾期叶面喷施硼、钼、铁,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4 kg/hm2的硼砂,苜蓿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了9.67%、35%;喷施325 g/hm2的钼酸铵,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12.9%、17%;喷施3 kg/hm2的硫酸亚铁,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7.5%、69.46%;但喷施不同微量元素的各处理的结荚率均低于对照组(59.66%)。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种子产量与结荚率、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在新疆昌吉地区,通过在苜蓿现蕾期喷施硼砂浓度为2.98 kg/hm2、钼酸铵浓度为325 g/hm2、硫酸亚铁的浓度为2.90 kg/hm2时,能够增加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提高种子产量。
8-1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渔业

中印罗非鱼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基于美国市场的分析

摘要:为了对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罗非鱼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以1994—2014年的相关贸易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中印两国的产品竞争力。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罗非鱼产品对美国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增长速度快于印尼,但印尼罗非鱼产品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外销渠道,市场价格较中国高很多。中国罗非鱼逐步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印尼的市场占有率则相对稳定。中国罗非鱼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已经逐步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但印尼在罗非鱼产品出口上更加具有比较优势;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分析来看,竞争力效应对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额变动的影响大于印尼,中国罗非鱼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罗非鱼产品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以及在本国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仍低于印尼。
15-22

罗非鱼池塘养殖周期沉积物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

摘要:为给开展养殖池塘营养环境的平衡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定期采集罗非鱼池塘养殖过程中沉积物样品并检测各类营养物质含量,分析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理化指标的周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干重、TP、TN及TOC含量大体都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7—9月为各营养物质的主要产生时段,其百分比例都接近总量的80%。NH4+-N的含量随时间逐渐升高,在8月上旬达到峰值,之后基本维持在峰值水平。各塘沉积物的NO2--N含量在养殖前期基本相等,中期较前期明显降低且各塘出现较大差异性,后期升高。
23-27

不同地理来源草鱼群体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分析

摘要:为评估10个不同地理来源草鱼群体(佛山群体、肇庆群体、荆州群体1、荆州群体2、荆州群体3、鄂州群体、益阳群体、长沙群体1、长沙群体2和江苏群体)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对该10个群体为亲本构建的15个杂交组合进行同塘生长对比。对其4月龄、7月龄、8月龄、10月龄、12月龄、15月龄和18月龄的体质量进行测量。以4月龄体质量为协变量,运用协方差分析对不同杂交组合后代进行生长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在18月龄时荆州群体2♀×佛山群体♂杂交组合后代平均体质量最高,为1892.90 g,比其他杂交组合平均体质量分别高3.51%~32.36%。经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荆州群体2♀×佛山群体♂和荆州群体1♀×佛山群体♂杂交组合后代的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生产上,应用这2个具有生长优势的组合生产优质苗种进行推广,可大幅度提高渔民的经济效益,另外该结果可为快速生长草鱼核心群体的确定奠定基础。
28-32

换水频率和附着基对大珠母贝育苗效果的影响

摘要:为了提高大珠母贝育苗生产的效率,2013年4月10日—6月27日,设立3个试验分别比较了换水频率、附着基的类型和附着基的颜色对大珠母贝育苗效果的影响。试验Ⅰ:换水频率对大珠母贝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设立A1、A2、A3、A4和A0共5个组,其中A1、A2、A3、A4分别为每3、6、9、12天换水1次,A0为对照组每日换水1次;试验Ⅱ:附着基的种类对大珠母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设立B1、B2、B3、B4共4个组,其中B1、B2、B3、B4分别为尼龙网布、黑色粗糙面塑料片、黑色光滑面塑料片、遮阳网;试验Ⅲ:附着基颜色对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设立C1、C2、C3、C4共4个组,其颜色分别为红色、黑色、黄色和绿色。结果表明,换水频率、附着基的种类和颜色对大珠母贝的育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P〈0.05)。试验中每6~9天换水一次的幼虫生长和成活率最高,粗糙面塑料片和深色(红色、黑色)附着基附苗量最大,大珠母贝生产中适合在此条件下育苗。
33-38

水产品解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冷冻水产品在加工前都必须进行解冻处理。如果解冻时间过长,易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再加上酶的作用和氧化反应致使水产品发生腐败变质;如果解冻时间过短,水产品内部的汁液不能够充分地进入细胞内,易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也影响到产品的鲜嫩度。因此选择合适的解冻方式对水产品的后续加工至关重要。笔者探讨了解冻过程对水产品品质的变化,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水产品解冻技术,比较了各解冻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优势与不足,并对水产品解冻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39-4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对蚕豆根尖SOD和POD同工酶的影响

摘要:旨在了解土荆芥挥发油对受体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阐明土荆芥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淋溶和挥发2条途径,分别以不同剂量挥发油处理受体植物蚕豆幼根,电泳后比较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淋溶途径中,细胞内SOD活性明显受该挥发油抑制,处理48 h后POD同工酶谱有POD7特征性强带出现;在挥发途径中,该挥发油对SOD同工酶的活性则表现为促进效应,处理浓度较高或时间较长(24 h,20μL;48 h,15~20μL;72 h,10~20μL)时,POD同工酶谱有POD6特征性强带的表达。此外,SOD同工酶谱带变化主要为酶带的强度改变,POD同工酶谱带变化主要为酶带的数量增减。由此推测土荆芥挥发油可影响蚕豆根尖细胞SOD和POD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其中POD同工酶基因的响应可能比SOD更为敏感。
47-53

鹰嘴豆浆液蛋白发酵与酶解效果的对比分析

摘要:为对比观察国产蛋白酶酶解和益生菌发酵降解鹰嘴豆浆液蛋白的效果,比较酶解法、发酵法降解鹰嘴豆浆液蛋白为小分子蛋白肽的能力,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分别酶解,纳豆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蛹虫草分别发酵鹰嘴豆浆液蛋白,测定不同处理时间时的可溶性氮、DH、电泳条带等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国产碱性蛋白酶酶解鹰嘴豆浆液蛋白240 min,上清液的可溶性氮含量可达到0.1389%,DH为6.43%;木瓜蛋白酶酶解240 min时的上清液可溶性氮含量达到0.0972%,DH为4.41%;而发酵法处理以纳豆芽孢杆菌效果最显著,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处理鹰嘴豆浆液蛋白8 h时的上清液可溶性氮含量为0.0895%,DH为4.03%。本研究表明,酶解法降解鹰嘴豆浆液蛋白的效果要比微生物发酵法处理时间短,降解效果更好。
54-58

高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CMP)的制备及其注射剂的研制

摘要:为研究高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及其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条件,以中药茯苓粉为原料,正交试验优化其羧甲基反应的工艺条件,并对所制备的多糖注射剂进行性能鉴定和药理学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取代度高、纯度高,具有羧甲基反应特征,最优反应工艺条件为氯乙酸:氢氧化钠=1.15: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 h,此最优组合下羧甲基取代度(DS)值为1.21。所制备的多糖注射剂性状稳定、无毒、无热原性和无刺激性,安全可靠。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高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及其注射剂的研制可为丰富茯苓多糖的产品类型、拓宽应用范围及市场投入提供前期的理论基础。
59-6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植物保护·农药

黑麦草人工草地甲虫及发生程度

摘要:为摸清贵州独山黑麦草人工草地鞘翅目昆虫种类组成及发生情况,采用网捕、陷阱及目测法收集统计记录甲虫种类和数量,总结分析其发生程度。初步结果鉴定出鞘翅目昆虫10科33种,叶甲科古铜凹胫跳甲(Chaetocnema concinnicollis)为优势类群;发生程度较高的有害种群有:豆长刺萤叶甲(Atrachya menetriesi)、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细角长跗跳甲(Longitarsus succineus)、斑鞘豆肖叶甲(Pagria signata),鞍象(Neomyllocerus hedini)、黑斑尖筒象(Nothomyllocerus illitus)、暗色槽缝叩甲(Agrypnus musculus)和筛阿鳃金龟(Apogonia cribricollis);发生程度较高的天敌种群有:黄斑青步甲[Chlaenius(Achlaenius)micans]、逗斑青步甲[Chlaenius(Pachydinodes)virgulifer]、中华婪步甲(Harpalus sinicus)、爪哇屁步甲(Pheropsophus javanus)、星斑虎甲(Cylindera kaleea)、纵条瓢虫(Brumoides sp.)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其他种群零星发生。黑麦草人工草地生态环境具有相对稳定的鞘翅目种类组成,需警惕古铜凹胫跳甲成为黑麦草人工草地的主要害虫,注意保护利用其天敌类群。
65-71

3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间隔期及效果

摘要:本试验新引入三唑类杀菌剂,以期作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轮换药剂,用于甜菜褐斑病的化学防治。为明确三苯基乙酸锡、氟硅唑、苯醚甲环唑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施药间隔期和防治效果以及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于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2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1809 g、25%氟硅唑水乳剂300 m 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 g,施药间隔期为3周,防治效果分别为77.41%、77.03%、71.36%。3种药剂对甜菜根产量和产糖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含糖率,间隔3周施药的处理和对照相比增糖率分别为1.16%、1.56%、1.25%。
72-76

黄烷酮类衍生物的抗菌活性QSAR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黄烷酮衍生物分子结构与杀菌活性的关系,以34种黄烷酮衍生物的杀菌活性为指标,以量子化学计算软件PCLIENT提取化合物的初始分子描述符,经高维特征筛选以及多轮末尾淘汰进行特征选择,获得了14个重要分子描述符,并基于保留描述符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最后基于支持向量机非线性解释体系,对保留分子描述符的作用进行解析,各描述符对影响黄烷酮衍生物的杀菌活性的重要性依次为Sss O〉MATS6e〉Sea C2C2aa〉EEig04d〉EEig03x〉C-028〉R7v+〉L2e〉X4A〉Mor25m〉G1m〉Mor17m〉BEHv1〉RDF045m,为指导黄烷酮类杀菌剂的合成提供了重要指导。
77-8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

基于景观类型的北京市生态风险时空特征分析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估区域内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值的重要方法,如何定性定量地对其进行客观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北京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北京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北京市快速发展的11年间,北京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幅度为水域〉人工〉农田〉草地〉未利用地〉森林;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并随粒级增大而下降;2000—2010年,北京市生态风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强度以城区为中心向郊区、远郊区呈放射状逐渐增加。
82-89

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

摘要:稻鸭共作生态技术是将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促进物质循环和改善稻田环境,构建了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作模式,笔者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的物质积累、壮秆效应、根系活力、病虫草害控制及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甲烷排放及控氮截流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实施中投放绿萍、一稻两鸭、零日龄放鸭、沼稻鸭循环及防虫网全程覆盖等成功实践的种养模式,指出了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90-96

城市碳循环系统机制解析与核算研究进展

摘要: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城市系统的碳排放受到城市能源消费、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开展城市碳循环系统机制解析与核算方法研究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从城市外部碳循环系统和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碳循环系统的结构特征入手,对城市碳循环系统结构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碳核算的核算边界和核算因子,明确了城市碳核算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城市碳核算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旨在为城市碳核算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97-103

福建泉州具有清热功效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当地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通过采集和制作野生植物标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泉州区域内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区域内具清热功效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106科267属346种2变种,其中有30科43属46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有记载的中药种类,这些植物分别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清热泻火功效、清热凉血功效、清热燥湿功效和清虚热功效。其中有46科76种植物具有抗癌作用;47科83种植物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病。泉州区域内的具有清热功效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多、资源分布广泛、药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104-112

基于碳效应的荥经县土地系统脆弱性分析

摘要: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系统的生态系统功能,而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变将导致土地系统脆弱性的发生,笔者旨在引入净碳排放量来对土地系统脆弱性响应机理展开分析。通过分析荥经县土地利用变化(包括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地类)引起的碳排放量和碳储量的波动状况,得到研究区净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荥经县土地系统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化石燃料消耗量增加是净碳排放量逐年递增的主要原因;(3)1997—2011年荥经县土地系统脆弱性逐年增强。建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发展清洁能源和改善能源结构来减少研究区的碳排放量,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来增加其碳储量。
1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