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收·动物医学·蚕·蜂

茶皂素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茶皂素是一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笔者全面综述了茶皂素的理化特性,抗菌、免疫、抗氧化、降血压及对心脑血管的保护等生物学功能以及对动物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同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阐述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对其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1-4

葡萄籽原花青素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原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其中以葡萄籽的含量最为丰富。研究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GSP)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笔者综述了GSP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等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将GSP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肉品品质和抗应激作用,为GSP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5-8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24头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平均分为4组,进行为期42天的饲养试验。4个组中A组为对照组,B、C、D组在全混合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20和30 mg/kg的大豆异黄酮。于试验第1、14、21、28、35、42天分别按照早晚奶样的6:4比例混合后进行奶样采集,记录产奶量,并进行DHI报告分析,同时对血样进行血常规及血清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饲喂30 mg/kg大豆异黄酮的奶牛第42天的产奶量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提升了21.8%(P〈0.05),乳蛋白含量和乳脂率无显著变化。大豆异黄酮可以减少乳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布,对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数量分布无显著影响。饲喂大豆异黄酮28天后,奶牛血液中红细胞数(RBC)的数量开始显著提升(P〈0.05),但白细胞数(WBC)变化不明显。试验28天后血清中白介素4(IL-4)表达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35天后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能增加奶牛的IL-4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并改善奶牛的产奶性能。
9-15

巫山黑山羊、大足黑山羊及其与波尔山羊杂交后代肉质特性研究

摘要:试验随机选择4月龄的巫山黑山羊、波×巫F1、大足黑山羊、波×大F1公羔各9只,去势,强度育肥60天后,每个群体选择6只进行屠宰并对其进行肉品质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波×大F1肌肉中的总脂肪显著高于巫山黑山羊(P〈0.05),灰分极显著低于巫山黑山羊和大足黑山羊(P〈0.01),粗蛋白、胆固醇和水分在4个群体中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氨基酸在大足黑山羊肌肉中的含量最高,波×巫F1次之,波×大F1最低;波×巫F1肌肉中的14种氨基酸含量较其母本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波×大F1却有16种氨基酸明显低于其母本;波×巫F1中有5种必需氨基酸得分接近或超过100,其他群体中只有4种。(3)硬脂酸、棕榈酸和豆蔻酸在波×巫F1肌肉中的含量最高,油酸和亚油酸分别在波×大F1和大足黑山羊肌肉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巫山黑山羊(P〈0.05),大足黑山羊肌肉中的亚油酸占肌内脂肪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杂交后代波×大F1(P〈0.05)。(4)4个群体中的磷元素均明显高于其他元素,硒元素在波×巫F1肌肉中的含量最高,显著的高于在波×大F1肌肉中的含量(P〈0.05),波×巫F1较其母本有7种元素呈上升趋势,而波×大F1则有5种元素较其母本明显降低。
16-22

基于DANP法识别影响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关键因素

摘要:为了规范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保障猪肉安全与公共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在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可能影响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4个维度和17个主要因素,运用决策实验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相结合的DANP法(DEMATEL-based ANP),定量分析影响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维度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经营特征是最重要的维度,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生猪疫情与防疫认知、成本与收益、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是5个关键因素。该结果证实了DANP方法能有效识别影响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的关键因素,且可为政府规范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23-32

徐海长距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摘要:为探明徐海长距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在体重接近的情况下随机选取13周龄徐海长距鸡24只(12只公鸡,12只母鸡)进行体尺性能和屠宰性能测定,对各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各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海长距鸡胫围、胫长、体斜长与大部分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除肌胃重外其余屠宰性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之间的第一对典型相关系数为0.96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占总相关信息72.6%。在2组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为胫长、胸宽、半净膛重、屠体重。本研究结果对徐海长距鸡的早期选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3-37

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和生产性能比较评价

摘要:为评价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筛选能够适应东北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笔者对吉林省东部地区14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第一年生育期,次年越冬率及不同茬次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各项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差异不显著,‘陇中苜蓿’、‘甘农3号’、‘甘农6号’返青较早;‘WL525HQ’、‘WL712’、‘WL656HQ’、‘WL903’越冬率较低且产量及综合评价较低,不适于在吉林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WL440HQ’、‘甘农3号’、‘甘农6号’、‘WL168HQ’的越冬率较高且综合评价中表现良好,适合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广泛推广种植。
38-44

木聚糖酶对稻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摘要:为探明木聚糖酶(Xylanase,XYL)添加水平对稻草(Rice straw)青贮品质的影响,在常规水分和低水分青贮中均设对照和分别添加20、40、80 mg/kg木聚糖酶的4个处理组,分别为CON组和XYL1组、XYL2组、XYL3组,均设3个重复,贮存60天开封后测定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较常规水分青贮,低水分青贮的p H升高(P〈0.01)、干物质回收率(DMR)增加(P〈0.01)。常规水分青贮中,添加木聚糖酶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DMR含量(P〈0.01,P〈0.05);XYL3组的DMR最高,气体损失率(GLR)和氨态氮(NH3-N)最少。低水分青贮中,随木聚糖酶添加水平升高,p H下降(P〈0.01,P〈0.05),DMR有升高趋势。因此,在2个水分的稻草青贮中,添加木聚糖酶能够显著改善青贮效果,均以XYL3的添加效果最佳。
45-49

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联合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工艺参数的研究

摘要:为利用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联合发酵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笔者利用经航天诱变筛选的高产纤维素酶活菌株黑曲霉ZM-8和产朊假丝酵母SJ2,采用混菌固态发酵方式,研究产朊假丝酵母SJ2接种量、接种时间和联合发酵时间等因素在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中对发酵产物中单细胞蛋白(SC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先接入1:30黑曲霉,24 h后接种5%的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联合发酵36 h。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产物中SCP的含量达到了25.44%。
50-53

乳酸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凋亡初探

摘要:为探讨乳酸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保护肠黏膜屏障的部分机制,分别使用TNF-α(200μg/L)、乳酸(100μL/L)、TNF-α(200μg/L)+乳酸(100μL/L)处理仔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组,并设空白对照。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力;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和蛋白活性。结果表明:TNF-α组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乳酸+TNF-α组可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P〈0.05)。乳酸+TNF-α组caspase-3蛋白量和活性显著低于TNF-α组(P〈0.05)。乳酸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IPEC-J2细胞损伤,抑制TNF-α诱导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蛋白活性的升高,提示乳酸菌主要代谢产物乳酸可通过抑制上皮细胞凋亡来保护肠上皮细胞,进而保护肠黏膜屏障。
54-58

不同联合激活方法对牛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摘要:为摸索牛体细胞核移植最优的联合激活方法,利用体外成熟22~24 h的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质,牛耳部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注射到透明带间隙。在电融合参数为电场强度25 N/C,脉冲宽度10μs,2次脉冲的融合条件下,对不同联合化学激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电融合参数不变的条件下,6-DMAP+CB的激活方式,融合率最高但差异不显著,后期发育的卵裂率(74.1%)和囊胚率(27.8%)也最高。笔者初步得到了较适合牛体细胞核移植的联合激活方法,为今后牛的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发育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59-62

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纯化培养与鉴定

摘要:为了探索一种分离纯化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简便高效方法,采用先组织块培养后消化纯化和直接消化后过筛纯化2种方法对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进行培养、纯化,最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上述方法得到的细胞进行角蛋白检测从而鉴定上皮细胞纯度。结果表明:先组织块培养后消化纯化法可以得到纯度95%,且形态均一、活性良好的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先消化后过筛纯化法得到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形态良好但是纯度仅为70%,与前一方法相比有待提高。因此,先组织块培养后消化纯化法是获得绵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一种简单易行且高效的方法,该方法得到的细胞可以在体外传至3~4代。
63-67

基于子代基因型鉴定技术研究FMR1敲除对C57BL/6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FMR1基因敲除对C57BL/6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将FMR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饲养于SPF环境,依照遗传学规则进行繁育,并采用PCR法利用小鼠尾部组织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果表明,PCR技术可以检测小鼠的基因型,且具有方便快捷、直观可靠的特点。子代经过检测可得野生型、杂合子和纯合子3种基因型;在此鉴定基础上,挑选10周龄C57BL/6 FMR1 KO和同源SPF级C57BL/6种鼠各10对,采取1:1全同胞兄妹近亲繁殖的方法,测定各对第2胎仔鼠的繁殖性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C57BL/6 FMR1 KO小鼠在窝产仔数、离乳率、初生鼠体重和体长、离乳体长及雌雄比例等数值偏低,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两者的离乳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
68-71

脂多糖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LR2和TLR4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TLR2、TLR4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损伤中的作用,以体外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用浓度为1、5、10μg/m L的LPS刺激RIMECs3、6、9、12、24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再以浓度为1、5、10μg/m L的LPS刺激RIMECs 9 h后,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LPS刺激均能引起RIMECs表面TLR2和TLR4 m RNA表达增加。不同浓度LPS刺激不同时间后,RIMECs表面TLR2和TLR4 m RNA表达基本均在9 h达到峰值,且无时间依赖性。用LPS刺激RIMECs 9 h,5μg/m L的LPS对细胞表达TLR2 m RNA作用最强且无剂量依赖性,10μg/m L LPS对细胞表达TLR4 m RNA作用最强且呈剂量依赖性。TLR2和TLR4在LPS损伤RIMECs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72-77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渔业

鱼类食性的基因调控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摘要:鱼类食性受多种因素包括内在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如食欲、消化道结构以及外在的饵料性质如蛋白来源、饲料适口性等的影响,是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功能基因的遗传调控是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笔者概述了鱼类食欲调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食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对鱼类食性改良和人工饲料蛋白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培育食性改良品种提供科学参考。
78-82

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

摘要:为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吉富罗非鱼(GIFT)成鱼体长、全长、体高和体宽对体重的影响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罗非鱼生长性状之间的差别。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各养殖密度下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不显著变量进行了剔除。结果发现:除在养殖密度为18000尾/hm2和22500尾/hm2时体长和全长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养殖密度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3个养殖密度下对体重影响最大的变量分别是体长(18000尾/hm2)、体宽(22500尾/hm2)、全长(27000尾/hm2),回归方程中,在养殖密度为22500尾/hm2时全长和体高被剔除,在养殖密度分别为18000尾/hm2和27000尾/hm2时体长被剔除。不同养殖密度下同日龄吉富罗非鱼的其他生长指标对体重的影响存在差别,在选育时应充分考虑。
83-87

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营养价值评定

摘要:为了解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价值,用常规方法分析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奥尼罗非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90%,蛋白质为18.70%,粗脂肪为2.65%,灰分含量为1.09%。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量为16.90%(占鲜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7.68,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根据AAS的评分标准得出,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而CS的评分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此外,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9.11%。通过研究表明奥尼罗非鱼是一种味道鲜美、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较高的鱼类。
88-93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密度对罗非鱼幼鱼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养殖密度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罗非鱼幼鱼的影响,选取了同批次的罗非鱼幼鱼进行50天的饲养,测定了4组不同养殖密度梯度下幼鱼的生长指标的变化,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幼鱼的成活率及最终平均体重和体长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定生长率、日平均增重、生长效率、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也显示出相似的规律,高密度最低的A组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密度最高的D组,密度过高会抑制罗非鱼幼鱼的个体生长速度。养殖经济效益分析表明C组产量最高,是较适宜的养殖密度。
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