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动物医学·蚕·蜂

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点牛羊养殖环境与投入品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

摘要:旨在分析新疆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中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以期为健康养殖和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奠定科学基础。以新疆阿勒泰和塔城地区的牧民定居点为试验点,现场调查并随机采取养殖环境中的土壤、地表水源、饲草料及牛羊肉样品,对土壤和水样中As、Pb、Hg、Cr、Cd等重金属进行检测;对饲草料和肉样中辛硫磷、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农药残留,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违禁添加剂进行检测;此外还对肉样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等兽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疆牧民定居点牛羊养殖环境符合健康养殖和畜产品生产的相关国家标准,但在养殖投入品环节中的种植饲草料中存在农药残留的隐患,但尚未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应尽早加以控制。总体而言,牧民定居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符合国家有关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牧民定居后的养殖模式有利于改善民生,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6

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生长性能及脂肪沉积分布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脂尾去除对‘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生长性状及脂肪沉积分布的影响,选取发育正常、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各18只,各随机选取9只进行断尾,‘兰州大尾羊’采用外科手术法,‘蒙古羊’采用橡圈结扎法。断尾羊为试验组,未断尾羊为对照组。屠宰后的结果显示:‘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试验组的采食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日增重、宰前活重和热胴体重则均是试验组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对照组的尾臀部脂肪重和总脂肪重明显高于试验组,尾臀部脂肪重差异极显著(P〈0.01),总脂肪重差异显著(P〈0.05)。‘兰州大尾羊’其余各部位脂肪重均是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其中,皮下脂肪重和肾周脂肪重差异不显著(P〉0.05);睾丸脂肪重、肠胃脂肪重和内部脂肪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蒙古羊’对照组的尾臀部脂肪重高于试验组,且差异性极显著(P〈0.01)。皮下脂肪重、睾丸脂肪重、肾周脂肪重、肠胃脂肪重、内部脂肪重和总脂肪重在‘蒙古羊’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分析可知,脂尾去除有提高兰州大尾羊和蒙古羊日增重及降低二者采食量的趋势;脂尾去除对‘蒙古羊’脂肪沉积分布影响不大,而‘兰州大尾羊’则有更多的脂肪沉积到了皮下、睾丸、肾周和肠胃周围,且断尾的‘兰州大尾羊’总脂肪重显著降低。
7-1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肉羊产业优势省区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肉羊生产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特征,肉羊生产优势省区布局也引起了政策制定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全方面了解中国肉羊产业的区域优势,选取了全国31个省区关于肉羊产业发展的16个影响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并对各省区的公共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进行测算,以进行排名。结果显示,内蒙古、山东、新疆、河南、河北、江苏、北京、四川、浙江和广东是发展肉羊产业最具有优势的十个省区,其中内蒙古、山东和新疆既是肉羊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而江苏、北京、浙江和广东不是生产大省但却是消费大省或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最后,在分析十大省区优势资源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因地制宜和统筹兼顾实现肉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12-19

茶皂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源活性物质中的皂苷对动物机体具有促生长、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同时可以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模式。研究表明茶皂素通过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善瘤胃微生物发酵,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降低甲烷产量,进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产品品质,因而可被用作天然饲料添加剂。笔者全面综述了茶皂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瘤胃发酵的影响研究进展,并结合自己所在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分析了茶皂素作为瘤胃发酵天然调控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另外笔者根据研究现状,提出了茶皂素新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20-24

甲醛对小鼠肝和肾脏氧化指标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甲醛对小鼠肝脏和肾脏氧化损伤的影响,将24只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连续5天分别腹腔注射0.2 m L的生理盐水及浓度为1、10和100 mg/kg的甲醛溶液。5天后检测小鼠的肝脏和肾脏系数、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发现:浓度为1~100 mg/kg的甲醛对小鼠肝脏系数和肾脏系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注射浓度为10、100 mg/kg甲醛的小鼠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略有下降(P〉0.05);各组小鼠肾脏MDA的含量升高,GSH的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连续5天腹腔注射1~100 mg/kg的甲醛可以使小鼠肝脏发生明显氧化损伤,且损伤程度与甲醛的剂量正相关;而小鼠肾脏的氧化损伤不明显。
25-28

金丝猴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金丝猴(Rhinopithecus)是典型的经历快速辐射和近期物种形成事件的进化类群,分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 avunculus)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5个种。它们共同占据着东南亚的森林和林地生态位,是非人灵长类重要物种,国内外学者在它们的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文章就5种金丝猴各自的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29-35

中国蜂产品市场SCP分析与预警

摘要:为全面掌握蜂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推动蜂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助一臂之力,利用SCP模型对蜂产品进行市场分析,搜集相关调研数据,对蜂产品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系统的探讨,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指出蜂产品市场结构和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分析发现:蜂产品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均较高,相关系数在0.5以上;蜂产品市场集中率较低,产品差异化程度小,进入壁垒较低但退出壁垒较高;蜂产品市场营销手段薄弱,出口蜂蜜的RSCA从1990年的0.86下降为2012年的0.05,新产品研发力度有待加强。因此,应从蜂产品原料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蜂产品市场的健康永续发展。
36-4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渔业

大鲵虹彩病毒-LY株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克隆和分子特征研究

摘要:为明确大鲵虹彩病毒-LY株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分子特征和中国不同CGSIV毒株mcp基因变异及病毒的系统进化关系。克隆了CGSIV-LY株mcp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基因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GSIV-LY株mcp基因全长1392 bp,可编码46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50.03 ku,理论等电点是5.75,为亲水性可溶蛋白。CGSIV-LY株mcp不含有信号肽;没有跨膜区存在;抗原表位预测显示抗原性良好;结构预测显示,存在8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存在17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和20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CGSIV-LY株mcp二级结构中无β-折叠,无规则卷曲占57.66%,延伸链占31.11%,α-螺旋占11.23%,主要以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氨基酸序列包含3个结构域:氨基酸N末端,氨基酸C末端和capsid_NCLDV保守区结构域,并在氨基酸序列的第414~436区存在一个低复杂度域。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和基于mcp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蛙病毒属成员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包括CGSIV-LY株在内的中国出现的不同CGSIV毒株之间mcp基因差异很小,为平行进化关系,共同聚为蛙病毒属成员独立的一支。中国出现的不同CGSIV毒株mcp基因应具有基本一致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45-54

3种长江珍稀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初步研究

摘要:试验对西伯利亚鲟、美洲鲥鱼和暗纹东方鲀3种长江珍稀鱼类的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以解冻后精子的活力为参数,探讨了稀释液、不同种类不同体积分数的保护剂、以及不同的精液稀释比例对实验鱼类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3种长江珍稀鱼类以配方2和体积分数为10%甲醇组成抗冻保护剂,西伯利亚鲟精液按1:2稀释倍数,保存1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45±5.00)%。暗纹东方鲀精液按1:2稀释倍数,保存2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60.5±2.69)%。美洲鲥鱼精液按1:3稀释倍数,保存6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80.3±2.58)%。3种珍稀鱼类的精子保存以美洲鲥鱼效果最好。保存方法均采用三步法,在液氮面上方6 cm处平衡10 min,接着在液氮面上平衡5 min,最后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研究结果为保护长江珍稀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55-58

大型海藻养殖对水体DO含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解大型海藻养殖对海水DO含量的影响,明确其在光照、黑暗及光暗交替条件下海水DO含量的变化过程,将取自温州洞头近海养殖的鼠尾藻、羊栖菜带至实验室内进行养殖实验,设置光照(2 h、6 h、12 h)、黑暗(2 h、6 h、12 h)、光暗交替(1 h+1 h、6 h+6 h、12 h+12 h)处理,测定养殖水体DO含量,对其产氧速率、耗氧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鼠尾藻、羊栖菜产氧速率都逐渐下降,鼠尾藻的产氧速率比羊栖菜高(P〈0.05);黑暗条件下,鼠尾藻耗氧速率在6 h时达最高288.02 mg/(kg·h),羊栖菜耗氧速率在2 h时达最高207.46 mg/(kg·h),鼠尾藻的耗氧速率比羊栖菜高;光暗交替下鼠尾藻的净产氧速率先急剧降低后缓慢升高,短光暗交替周期(1 h+1 h)时净产氧速率最高457.08 mg/(kg·h)。羊栖菜净产氧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在中光暗交替周期(6 h+6 h)时最高64.04 mg/(kg·h)。大型海藻养殖时随着光暗环境的交替进行,不断发生着光合产氧、暗呼吸耗氧的转换,总体而言海藻养殖提高了水体DO含量。大型海藻养殖的生态、社会价值显著,建议大力推广。
59-62

珠三角地区不同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特征

摘要:于2012年5—12月对珠三角地区主养笋壳鱼(Oxyeleotris marmoratus)、草鱼(Grass carp)、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4个品种的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在整个调查期间,主养笋壳鱼、草鱼、大口黑鲈和乌鱧池塘的生物量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4.718、3.693、2.579及20.932 mg/L。四种池塘小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和轮虫类)的生物量占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比例很高,枝角类和桡足类对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贡献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发现,主养笋壳鱼池塘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有p H、水温、透明度和总固体含量。主养草鱼池塘水温、透明度和总固体含量是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主养大口黑鲈池塘中溶解氧含量极大地影响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主养乌鱧池塘p H、水温和亚硝酸盐含量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影响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值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63-69

浮床植物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研究浮床植物对养殖的池塘净化作用,测定了NH4+-N、NO2--N、NO3--N、PO43--P、TN、TP、CODMn等主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池塘中各项水质指标按对照组、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的顺序逐渐降低;其中以20%处理组对NH4+-N、NO2--N、NO3--N、PO43--P、TN、TP、CODMn等主要水质指标去除率最大,分别为42.82%、39.47%、43.8%、64.1%、46.57%、58.75%、7.4%。通过6次空心菜的采收,空心菜的产量可达14.3~17.6 kg/m^2;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通过采收空心菜直接从667 m^2养殖池塘中移除TN分别为1643.5、2988.2、5341.3 g,移除TP分别为240.7、437.6、5341.3 g;同时处理组池塘罗非鱼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主养罗非鱼的养殖池塘中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很好的净化水质,降低池塘富营养化。因此,建议20%的空心菜浮床覆盖率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70-74

鲁南采煤塌陷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

摘要:通过对不同塌陷水域(大水面、大池塘和精养池塘)水质的分析,研究其总氮(TN)、氨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总磷(TP)、p 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等水质理化及营养指标,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分析评价其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该塌陷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各项指标基本处于Ⅲ类水及以下的标准,营养盐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水域的富营养水平均处于轻度富营养化以上。
75-80

基于政策工具的罗非鱼主产区产业政策分析与评价

摘要: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罗非鱼主产区地方政府出台的罗非鱼产业政策进行计量分析和评价。从基本政策工具和产业链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罗非鱼产业政策分析框架,并对政策文本进行单元编码和统计分析,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中国罗非鱼产业政策在政策工具设计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罗非鱼产业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罗非鱼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81-8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水产养殖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研究

摘要: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并将其运用于水产养殖的投入产出分析。在获得投入、产出系数后,利用GM(1,1)模型预测最终水产养殖的需求量(上下限)、资源保证程度(最高量和最低量);然后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对未来各阶段投入产出系数进行修正和设计灰色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最后进行模型计算,取得多种可供选择的优化方案并进行综合论证评价后确定最满意方案。该模型做到了方法互补、求解比较容易而且便于灰靶决策。
87-9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生物科学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来源及染色体定位的研究进展

摘要: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由于小麦条锈菌具有高度变异性且抗源的单一化,抗病品种抗性很容易丧失。因此,不断发掘新的抗条锈病基因资源,扩大抗源选择利用范围,对中国小麦抗病育种工作极为重要。对已命名的57个条锈病基因进行了总结分析,着重介绍了源于小麦一级、二级和三级基因源的各个抗条锈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并对条锈病抗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92-95

pVLT-EGFP载体构建及其在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的表达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利用酶切连接的方法,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与表达载体p VLT-33为基本元件,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 VLT-EGFP,电转巴西固氮螺菌R7细胞,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EGFP m RNA的表达情况。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 VLT-EGFP载体,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q PCR结果显示:30℃,诱导9 h EGFP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 VLT-EGFP,为实现p VLT-EGFP的可控表达及研究固氮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规律及促生长机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96-101

黑龙江省核盘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核盘菌种群内致病力分化现象,采用离体叶片菌饼接种方法,以向日葵品种‘丰葵杂1号’为供试寄主,对采集自黑龙江省6个地区18个县的大豆和向日葵两种寄主植物的93个核盘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14个菌株不能致病外,其余79个菌株均能引起向日葵叶片发病,但所致病斑直径的大小差异很大(0.2~5.3 cm),中等致病力菌株数量较多,共占总菌株数的66.7%。来源于同一地区以及同一地块的菌株其致病性也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说明在所测定的核盘菌分离株内确实存在着致病力强弱明显不同的菌株,这种致病力强弱明显不同的现象与菌株来源地区和寄主来源间均无明显的关系。
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