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园艺

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宜性评价及生态效应分析

摘要:为探讨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宜性以及沿海防护林的生态效应,选择上海海湾森林公园和金山化学工业区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AHP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对防护林树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以此分析防护林的改土效果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营建沿海防护林能较好地促进土壤脱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护林还有助于增加空气负离子数量,调节大气温湿度,生态效应比较显著。
1-6

黄土丘陵区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研究

摘要: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油松根际土对不同物种的化感效应,以期为油松林的乔灌草复合提供科学依据。设定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研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5、1、3、5、7、10 mg/m L,测定提取液对油松、刺槐、侧柏、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紫花苜蓿发芽与生长化感效应。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油松根际土对刺槐、紫花苜蓿呈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加大抑制效应不断加强;对侧柏起促进作用;油松根际土对油松、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的化感效应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因此,从油松根际土化感效应的角度考虑,在油松林营造乔灌草复合植被时,应优先考虑侧柏,慎重选择刺槐、紫花苜蓿,选择复合胡枝子、绣线菊、冰草时应该注意油松林的间伐以及间作的密度。
7-13

加勒比松种源/家系苗期选择研究

摘要:为了能够筛选出苗期表现优良的加勒比松家系和进行苗期选择研究,对9个种源92个加勒比松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巢式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在引种地和育苗地(造林地)间气候趋于一致的前提下,生长测定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高径比3个苗期生长指标在种源和家系间均达显著性水平;发芽率在种源和家系间则未达显著水平。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最优良家系为C65和C96,较优良家系为C2、C40、C41、C93和C97。
14-18

移植方法与光照条件对闽楠大容器苗生长和质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科学培育闽楠大容器苗,在福建沙县进行了闽楠大容器苗移植方法和光照条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年生美植袋苗移栽的方法可提高成苗率;美植袋苗移栽法、空气切根处理和带肥移植等能显著提高苗木的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根冠比和质量指数;光照条件对闽楠大窗器苗的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和质量指数有着显著性以上的影响,但对根冠比无显著性影响,最佳的光照条件为50%全日照。采用美植袋苗移栽法、空气切根处理、带肥移植等培育措施和50%全日照可提高闽楠大容器苗培育成效。
19-23

女贞不同种源种子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了解女贞不同种源种子差异,为良种选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笔者分别对女贞自然分布区14个种源种子的千粒重、干重、纵径、横径、含水量发芽指标等特性指标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的表型性状、质量指标等差异显著,其中发芽率最高的种源为成都,达到83.67%,最低为南昌,仅有20.33%;千粒重最大的是桂林,为34.85 g,最小的是成都,为21.57 g;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与经度、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干重、横径与年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纵径与年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横径与纬度显著负相关,纵径与年均日照呈正相关。并利用种子特性聚类分析将种源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24-28

山胡椒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油脂变化研究

摘要:为揭示山胡椒果实生长特性及油脂变化规律,对山胡椒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数量性状、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收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坐果初期至6月中旬是较为集中的果实膨大期,山胡椒果实纵横径、百果鲜重和体积在此期间增长迅速;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与"S"模型高度吻合,决定系数R2在0.95以上,回归方程统计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油脂积累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鲜果含油率在该阶段的增幅达到鲜果总含油率的73.23%;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升高,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始终高于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整体呈上升趋势,油酸的动态变化与亚油酸和硬脂酸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1、-0.843。此外,在山胡椒果实油脂中检测出一定量的具有广泛工业用途的羊蜡酸、月桂酸。
29-33

羊柴种子去荚、低温层积处理后萌发特性及HPLC法测定内源激素ABA、IAA含量变化

摘要:为了研究羊柴种子自身萌发力对其飞播过程的影响,笔者对羊柴种子去荚处理后含水量、吸水规律、萌发能力以及羊柴种子不同天数低温层积处理后萌发能力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对2种处理后内源激素ABA、IAA分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带荚种子含水量为9.16%,去荚种子为8.92%;两者吸水过程均分为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去荚种子的最大吸水速率为带荚种子的4.79倍,达到饱和期所用时间约为带荚种子的1/2;羊柴种子去荚处理后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81.67%、33.27,为对照组的8.167、38.39倍,带荚种子低温层积处理60天后发芽率、发芽指数次之,为46.67%、4.19;CK组抑制物ABA含量最高,达7921.12 ng/m L,经过80天低温层积处理后ABA含量降至最低,为4590.85 ng/m L。综合去荚处理以及低温层积处理后的发芽率、发芽指数、ABA含量,IAA/ABA比值,最后确定羊柴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为去荚处理以提高其吸水性能或对带荚种子进行60天,4℃的低温层积处理。
34-39

不同品种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比较

摘要:为优化橡胶树花药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为橡胶树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以橡胶树品种‘云研73-477’、‘云研73-46’、‘热研8-79’、‘云研77-4’、‘RRII105’、‘热垦525’的花药为材料,比较不同品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体胚发生能力及植株再生频率。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花药均能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诱导率最高的是‘RRII105’和‘热垦525’,分别为93.33%、90.33%,最低的是‘云研77-4’,为31.33%;体胚发生能力在不同品种间也有较大差异,‘云研73-477’体胚诱导率最高达76%,‘云研73-46’没有分化出体细胞胚;植株再生频率较高的品种有‘热垦525’和‘云研73-477’,分别为75.38%、54.35%,‘云研73-46’和‘云研77-4’无再生植株。
40-44

追施不同浓度锌对烟叶吸收砷铅镉的影响

摘要:为探索烤烟大田生育期抑制土壤重金属吸收的有效途径,选取含重金属较高的旱地红壤进行追施不同浓度硫酸锌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追施硫酸锌对烟叶吸收重金属砷和铅的影响很小,但对烟叶吸收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追施硫酸锌浓度在6 g/L以上,上部叶镉含量可降低50%以上,中下部叶镉含量可降低40%以上。追施硫酸锌浓度超过12 g/L将引起烟叶硫酸锌含量大幅度升高,进而导致烟株锌中毒,并且烟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45-49

陇南植烟土壤交换性镁与烟叶中镁含量特征及关系分析

摘要:为研究甘肃陇南地区植烟土壤中交换性镁和烤烟烟叶中镁的含量特征,在陇南烟区点对点采集土壤和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地区植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适中占72.4%,含量丰富占27.6%,总体处于适中~丰富水平,交换性镁含量空间分布趋势为由西北和东南部向中部逐渐增加;尽管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丰富,但烟叶中镁含量不足,明显缺乏占2.74%,轻度缺镁占83.56%,在正常范围内仅占13.70%,总体含量偏低;烟叶中的镁与土壤交换性镁、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钙镁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中交换性钙镁比偏高,钙镁吸收的拮抗作用,可能为烟叶镁含量偏低的重要原因;采取平衡施肥技术,协调土壤中交换性钙镁比,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及追施镁肥是解决陇南烤烟烟叶含量偏低的重要途径。
50-54

蔬菜基于与无机肥配施的有机肥适用量研究

摘要:目前有关蔬菜作物有机无机肥的配施比例等有关施肥种类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为获得蔬菜生产上合理施用有机肥的用量,通过对菜心等叶菜和苦瓜开展田间试验,考察施不同量有机肥对菜心等叶菜和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获取2类蔬菜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时的合适用量,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菜心等叶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时,产量较高和品质较优的有机肥合适施用量为每茬50 kg/667 m^2,若产量水平特别高的叶菜可适当增加至每茬100 kg/667 m^2。(2)苦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时,产量水平一般的苦瓜使用商品有机肥合适用量约为300 kg/667 m^2,产量水平特别高的可增至500 kg/667 m^2;若使用农家有机肥的合适用量约为750 kg/667 m^2。
55-61

芋花粉活力测定及最佳贮藏方法的选择

摘要:为确保芋杂交育种实验的有效开展,研究芋花粉活力测定和花粉贮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柱头稀释液培养法和培养基萌发法均能有效测定芋的花粉活力;芋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0 mg/L硼酸+0.01%无水氯化钙+5%蔗糖。芋花粉的寿命短,但不同芋品种的花粉寿命不同;芋花粉在15%空气湿度或-20℃干燥条件下可以贮藏相对较长的时间。
62-67

“姜”及其相关植物的原植物考

摘要:为研究中国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姜"以及与"姜"有关植物的科学名称以及分类学,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开始,逐一整理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典型文献中出现的"姜",利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结合比较形态学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姜"的原植物为姜科姜属的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同时,整理出与"姜"有关的植物10种,涉及到名称12个,确定了其中8种植物的原植物的科学名称。对"姜"及其相关植物的原植物的考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将今论古,对历史典籍中记载的"姜"进行分类学研究,并认为尽管中国先民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植物分类学体系,但是对植物的认识依然非常清晰、明确,并确定中国先民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用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育"姜"的方法。
68-72

青花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摘要:揭示青花菜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和特征规律,以期为种质资源改良与创新,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从主要种植区搜集76份种质材料,观测生育期、单球重等16个主要农艺性状,并对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青花菜各性状间存在较高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3.104%的前6个主成分来评价青花菜种质材料。可将其归纳为产量因子,生长势因子和花球特征因子,是青花菜种质评价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分成3类;第Ⅰ类主要为早中熟种质,侧枝多,球形中高圆,单球重低;第Ⅱ类主要为晚熟种质,株型开展,球高圆紧实,单球重中等;第Ⅲ类主要为中熟种质,株型较直立,球形极高圆,单球重高。可利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青花菜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特异种质,指导育种。
73-79

41个肉用老南瓜品种主要植物学性状分析

摘要:为科学评价国内肉用老南瓜品种,对参展的41个肉用老南瓜品种的始花期、第一坐瓜节位、果长、把长、茎粗、节间长、最大叶纵横径、单果重、果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了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个肉用老南瓜品种在把长、单果重、果长、肉厚等性状上变异幅度较大,在始花期性状上变异幅度较小;各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41个老南瓜品种可以分为3组,其中第1组在多个性状上优于第2、3组群,但各组间及组内品种间的相似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老南瓜育种的优良性状选择和亲本选用提供了依据。
80-85

包膜尿素不同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氮平衡的影响

摘要:为确定合理的包膜尿素用量以指导黄瓜育苗施肥,采用生产中常用的草炭:蛭石(2:1)为育苗基质,研究了包膜尿素不同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尿素用量在125~375 mg N/株的情况下,可协调黄瓜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促进幼苗对磷、钾的吸收;移栽时,基质中的氮素残留总量90.5~250.3 mg N/株,其中,残留的包膜氮素占75.4%~82.3%,可实现带肥移栽;育苗期间可产生31.9~121.5 mg N/钵的氮素表观损失。
86-90

早春覆盖对长江中下游绿芦笋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芦笋早春生长的影响,促进嫩茎提早萌发,以芦笋品种‘井冈701’为试材,研究了地膜、小拱棚、稻草、草木灰等覆盖方式对芦笋嫩茎萌发、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和单层地膜均能显著提高地温,促进嫩茎提早萌发与采收,并能大幅提高前期产量和春季总产量,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中小拱棚处理效果最佳,可提高地温2.1~6.7℃,比对照提早20天采收,产量比对照提高18.57%,每666.7 m^2收益比对照提高了136.67%。稻草覆盖对芦笋的生长、产量和效益的促进作用较小,而草木灰则不能显著提高相关指标。试验筛选出了一种能使早春绿芦笋采收时间大大提前,且产量显著提高的简便农艺方法,对于促进本区域甚至全国的芦笋均衡供应以及提高芦笋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91-94

不同溶剂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摘要:以菌草竹荪7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为供试药剂,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其对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以期探索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结果表明,菌草竹荪2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抑菌圈直径可达38.56 mm,乙酸乙酯提取物次之,抑菌直径为31.66 mm。鉴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提取效率和抑菌效果的高低,乙酸乙酯为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