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研究报告

毛白杨12种microRNAs的低温胁迫差异表达分析

摘要:为了探讨microRNAs(miRNAs)在杨树低温胁迫不同时间段的差异表达规律,初步鉴定参与杨树低温胁迫响应的miRNAs,以重要乡土树种毛白杨为材料,进行不同时间段(0、8、14、20h)的低温胁迫(4℃)处理,分别提取小片段RNAs(〈200nt),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毛白杨在低温胁迫后12种miRNAs的差异表达规律。结果显示,miRNAs的表达在低温胁迫下有显著变化,且呈现动态反应。在低温胁迫下,大部分miRNAs的表达受到抑制。miR168a、miR169ac、miR394a.3p、miR530a的表达量在各个时间段显著下调。该研究初步表明,miRNAs在调控毛白杨对低温胁迫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1-7

欧洲黑杨苗期氮素营养遗传变异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欧洲黑杨苗期氮素营养的遗传变异情况,阐明其遗传背景,以104份欧洲黑杨基因型为材料,结合通径分析和Structure2.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欧洲黑杨各性状遗传力均高于0.65以上,材积的遗传增益大于25.49%。通径分析显示,施氮区地径和不施氮区材积对氮反应指数为正向效应,其他性状则为负向效应。基于模型的群体结构分析出欧洲黑杨群体种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多元特性和异质性,将欧洲黑杨群体分为7类,其中第2和第3组群为主要组群,结合欧洲黑杨引种的地理来源和氮素利用效率类型,推断中欧和南欧是欧洲黑杨群体进化的起源中心。根据对欧洲黑杨遗传结构的分析,建议下一步开展欧洲黑杨氮素高效型亲本材料选择应以中欧和南欧为主。
8-12

白皮松组织培养研究

摘要:为建立高效的再生体系,以白皮松成熟胚,子叶为外植体,经过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活性炭、GA3在组培各阶段的作用。结果表明:适合子叶诱导芽的培养基为MS+6-BA3mg/L+NAA0.1mg/L+TDZ0.01mg/L,适合胚诱导芽的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1mg/L;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MS+NAA0.05mg/L;以预处理胚(切除下胚轴)为外植体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3mg/L;活性炭对芽增殖无显著作用,随活性炭浓度提高增殖系数有下降趋势;适量的活性炭和GA3可有效促进芽伸长。
13-16

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抗寒性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机理,以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温度,研究低温对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属不同种的树木抗寒性差别明显。3个树种抗寒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北海道黄杨‘、傲雪’北海道黄杨、大叶黄杨,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8.27℃、-26.42℃、-25.70℃。
17-20

AM真菌对黄檗幼苗的侵染特性比较

摘要:为了研究AM真菌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幼苗的侵染特性,通过盆栽试验,用4种基质培养黄檗幼苗,然后用4种AM真菌接种黄檗1年生实生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条件下AM真菌对黄檗的侵染强度差异很大,以草炭+蛭石+沙子=1:0.5:1比例混合的基质接种效果最好;在此基质上接种的4种AM真菌均能侵染黄檗形成菌根,细胞内均产生了泡囊、丛枝结构,其中以接种G.mosseae和G.diaphanum对黄檗的侵染效果最好,成活率均达到100%,未侵染AM真菌的黄檗幼苗很多不能完成一个生长季就死亡;通过混合菌种接种与单独接种的侵染特性比较,凡是含G.mosseae和G.diaphanum菌种的处理侵染率高,而含有G.versiforme和G.diaphanum的组合侵染率一直比较低,而且降低了G.mosseae和G.diaphanum的侵染效率及成活率。
21-26

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

摘要:为测定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并为开发此类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将乙醇作为溶剂提取3种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采用浸虫法在室内将博落回、柚子皮及垂序商陆提取物进行两两复配,测定了各复配剂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同时筛选出最佳的复配组合和比例。结果表明:博落回与柚子皮提取物复配的效果并不显著,仅在处理比例为1:5和5:1时表现出一定的相加作用;博落回与垂序商陆提取物复配效果在处理比例为1:3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47.52;柚子皮与垂序商陆提取物复配效果在处理比例为1:3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170.02。因此,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联合毒力最佳的复配组合和比例为柚子皮与垂序商陆,质量比为1:3。
27-31

宁远河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摘要:为了揭示宁远河流域森林景观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以2010年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9.2和FRAGSTATS3.3软件,通过多种指数从景观组成结构与斑块分布状况、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和景观要素空间关系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远河流域森林景观的面积和斑块数分别占景观总面积和总斑块数的85.05%和83.39%,为主要的景观类型;景观要素斑块类型面积排序为:阔叶混(42949.05hm2)〉橡胶(14678.66hm2)〉非林地(14378.50hm2)〉槟榔(4236.73hm2)〉芒果(3857.55hm2)〉松类(1872.70hm2)〉桉树类(1713.98hm2)〉相思类(1655.16hm2)〉其他经济林(402.63hm2)〉阔叶类(377.95hm2)〉竹类(27.68hm2),阔叶混、橡胶、槟榔和芒果在森林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各个类型斑块分布不均匀;整体景观的斑块彼此邻近,空间分布较均衡,破碎化程度低;竹类景观受人为干扰因素最大。
32-37

雷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磷库的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雷竹林集约经营中土壤磷素的演规律,采集集约经营下种植雷竹不同年限(1年、5年、10年和15年)的雷竹林土壤,用Hedley法分析土壤的不同形态磷素组分含量,并测定pH、有效磷和全磷、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pH随着集约经营时间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雷竹林土壤磷素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1年、5年、10年和15年的全磷含量分别是0.70、0.89、1.37、1.86g/kg;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6.6、137.3、225.1、283.1mg/kg。在1~15年集约经营过程中,雷竹林土壤磷素组分Resin-Pi和NaHCO3-Pi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组分NaHCO3-Po、NaOH-Pi、NaOH-Po和Residual-P在集约经营初期变化不大;集约经营10年后显著增加;而HCl-Pi在集约经营前10年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10年后无显著变化。雷竹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雷竹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的有机磷组分(NaHCO3-Po和NaOH-Po)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长期集约经营措施会引起雷竹林土壤磷素超量积累,对林地周边水体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
38-43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应用研究

偏最小二乘回归在Hyperion影像叶面积指数反演中的应用

摘要:叶面积指数(LeafArea Index,LAI)是一个重要的森林结构参数指标,遥感技术被认为是区域LAI反演的有效手段。现有遥感反演模型多以单变量的曲线估计及线性回归模型为主,模型的通用性、建模精度以及植被指数的选择上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以攸县黄丰桥林场为研究区,Hyperion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13个因子,利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开展130个样地(60m×60m)的叶面积指数测量,选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指标、变量解释能力及变量权重作为变量筛选的依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植被指数与实测样地的回归模型,开展叶面积指数反演并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在LAI反演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其中以6个植被因子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最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1;LAI与植被指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RVI与LAI的相关性最大;残差分析表明,反演模型的自变量个数选取以4~6个为宜。
44-5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火情实时监测系统

摘要:为了实现森林火情监测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火情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无线传感监测网络和监控中心2部分组成,可实时、在线、精确获取森林气象及火场环境信息,具有部署灵活、维护方便、成本低廉、扩展性好等优点。移动节点的引入进一步加强了消防人员的安全保障和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将该系统应用在情况复杂多变、实时性要求很高的森林防火,能显著提高救灾效率,减少火灾所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53-58

桑树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矿区栽培种桑树对4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能力,在湖南浏阳七宝山矿区污染土壤上,以‘湖桑一号’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植物各部分和土壤中Cu、Pb、Cd、Zn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桑树各部位单位重量中Cu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3.13mg/kg)〉叶(13.38mg/kg)〉皮(7.51mg/kg)〉骨(4.93mg/kg),Pb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3.13mg/kg)〉叶(10.32mg/kg)〉皮(3.35mg/kg)〉骨(1.73mg/kg),Cd的含量的趋势为根(4.53mg/kg)〉叶(1.90mg/kg)〉皮(1.57mg/kg)〉骨(1.03mg/kg),Zn的含量的趋势为根(317.72mg/kg)〉叶(186.53mg/kg)〉皮(105.07mg/kg)〉骨(89.16mg/kg)。每平方米耕作层土壤上桑树对Cu的迁移总量为12116.1mg,修复年限为2.01年,对Pb的迁移总量为7409.83mg,修复年限为15.45年,对Cd的迁移总量为2056.4mg,修复年限为1.26年,对Zn的迁移总量为254532.8mg,修复年限为0.39年。
59-63

黄河下游滩地林鸡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为更好利用和保护滩地生态系统,实现滩地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尝试将家禽养殖业和林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林禽复合产业。2006年在长垣县黄河滩地进行林鸡复合养殖,设置4个放养水平(每100m2林地投放5只(散养)、9只(散养)、13只(散养)、30只(舍养))。结果表明:林地内1年可养三季鸡,鸡子系统的加入使系统资金流动加快,循环周期及投资回收期缩短,可在短期内见效益,比单纯种植杨树见效快。采用林下放养的方式,鸡的体质好肉品优、价格较高、收益较多。因此,应加强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次级生产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4个放养水平鸡子系统的经济产投比分别1.69、1.62、1.21、0.15,可见放养密度与产投比呈负相关。林鸡复合经营模式,为滩地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70-73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林学-调查报告

海南通什低质低效次生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以加勒比松林为例

摘要:为了探讨海南省低质低效林高效栽培技术,为海南省低质低效林改造奠定基础,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南省国营通什林场(109o31'E,18o46'N)低质低效加勒比松次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灌木层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草本层,但均匀度指数却低于草本层;林下植被生物量总体表现为灌木层大于草本层;土壤全N的含量在1.15~1.78g/kg之间,0~20cm土层的全N含量与20~40cm土层及40~60cm土层间差异性显著。40~60cm土层的有效P含量与其余2层呈显著差异。0~20cm土层速效K含量与其余2层差异性显著。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海南省低质低效林土壤养分较为贫瘠。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N、全P、全K、速效K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但与容重、pH相关性并不显著。生物量与土壤的理化性状相关性不大。
74-79

柳州市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材料分析,对广西柳州市短周期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含碳率分别为41.9%、41.1%、40.85%,彼此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桉树人工林枯落物含碳率表现为:2年〉4年〉3年。0~60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32~0.65%。4年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分别是2年、3年的2.16、1.18倍。桉树乔木层碳储量表现出随林龄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3年、4年桉树林乔木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38.61%、57.42%,在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中贡献率较高。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0.86%、2.69%、1.49%,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8.55%、3.98%、2.62%。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碳汇贡献率较低。2年、3年、4年桉树人工林壤碳储量分别为37.54、46.92、39.2t/hm2,彼此间无显著差异,桉树人工林0~20cm碳储量占了整个土壤碳储量的41.2%,20~40cm碳储量占整个土壤碳储量的31.88%,可见0~40cm土壤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乔木和土壤碳储量成为短周期桉树人工林重要的碳储存库,本研究为本地区提供了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数据。
80-84

泡桐农田防护林带单株树冠结构特征

摘要:冠层结构控制着叶面积及其分布,影响树木的生长,冠层分布影响林带的防护效益。为了解泡桐不同林带树冠的特性,2009年8月选取8年生单行、双行白花泡桐林带,研究其单木冠形、生长量、生物量、叶面积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单行、双行林带单木的树高、胸径、冠长、冠幅、叶量、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而树干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双行林带单木树冠外偏,呈非对称卵圆型。2个林带单木叶面积在冠内变化规律一致,由上层到下层,内层到外层均逐渐增加。单木叶面积是树高、胸径及冠长的函数。对单木冠层结构的分析可为林带冠层的变化及调控林带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85-88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园艺-研究进展

园艺植物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摘要:遗传图谱的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对遗传图谱的构建步骤、分子标记的种类、作图群体的种类及目前国内外园艺植物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89-94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摘要:从种质资源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烟草遗传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95-99

毛壳菌生物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毛壳菌应用于生物防治,具有安全、高效、低毒的优点。介绍了毛壳菌的生物防治机理,包括产生具有抗菌性能的代谢产物、产生细胞壁降解酶、菌寄生、菌竞争和诱发植物防卫反应物5种类型,最后,展望了毛壳菌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应用前景。
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