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农业信息·科技教育、水产·渔业、生物质能源、三农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850
  • 国内刊号:11-1984/S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772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2
  • 综合影响因子:0.80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研究进展

苜蓿叶部与根部病害研究的评价进展

摘要:为了更好地应用苜蓿这种优良豆科牧草,减少苜蓿病害就成为当前扩大苜蓿生产的重要途径。针对苜蓿叶部和根部产生病害的研究进展和抗病评价做了综述,并针对当前研究进展为建立中国苜蓿抗病评价体系提出建议,为今后从事苜蓿抗病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
1-7

家禽生产过程中NH3的产生及控制研究进展

摘要:为有效控制家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NH3对养殖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文献对NH3的来源、产生与挥发机理、危害、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等多方面的研究报道,力求为有效控制NHNH3浓度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以期能有助于提高家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8-12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研究报告

UCP3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生长及育肥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摘要:为了分析UCP3基因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生长及育肥性状的相关性。以118头中国西门塔尔育肥牛为研究材料,通过DNA测序和PCR_RFLP技术检测UCP3基因BglI酶切位点SNPs,并进行相关分析。UCP3.BglI酶切位点表现多态,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与部分育肥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该位点与饲料转化率性状和平均日增重性状表现显著相关(氏0.05),其中AA基因型个体均值显著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料肉比较低,日增重较高;与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发现在15月龄体高、体长和胸围性状,12月龄体高性状,8月龄体长性状中UCP3-BglI多态位点差异显著,AA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其他或其中一个基因型值(氏0.05);在宰后体尺性状测量性状中,UCP3.BglI多态位点对胴体长、胴体胸深和后腿宽和背膘厚性状影响显著。其中AA和AB基因型个体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背膘厚性状的表型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氏0.05);在后腿宽性状中,AB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AA和BB个体(尺0.05)。初步认为,AA基因型与优良的生长育肥性状显著相关,对A等位基因的选择有利于优良性状的改良。
13-18

人β-防御素3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摘要:根据Genebank上公布的β-防御素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提取的人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全长为1391bp的β-防御素3完整基因组序列,包括起始序列、信号肽序列、2个外显子、1个内含子以及上下游酶切位点和终止密码子等。与NCBI上公布的DNA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9.93%,在内含子上有1个A的缺失,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公布序列的同源性达100%。将其克隆到pMDl8.T载体中,进一步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hBD3,为其表达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19-22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应用研究

血清11型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鉴定

摘要:从同一发病鸭场间隔4天分离到两株鸭疫里默氏菌(RAll56和RAll57),为比较它们的差异。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和琼扩试验鉴定血清型,纸片法测定耐药性,动物试验测定致病性。结果显示:两株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相同,均为11型;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相同;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相同,RAll56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敏感,而RAll57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结果确认了11型鸭疫里默氏菌在福建的存在,增添了福建省鸭疫里默氏菌的流行病学资料;与实验室人工诱导相比,体内的鸭疫里默氏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23-27

血液提取总RNA的初步研究

摘要:试验兔血为材料,使用传统的TRIzol法和试剂盒提取总R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样品在260、320、230、280nm的光度及估算RNA的纯度和浓度。结果表明:TRIzol法和试剂盒法相比较,试剂盒提取的RNA样品质量较高,而且简单快速。
28-3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研究进展

VBNC状态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为选择更适合研究者研究细菌VBNC状态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目前已知的几种VBNC状态细菌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列举,分析对比其优缺点。为发展新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32-35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兽医—研究报告

日本血吸虫反式剪接前导RNA的鉴定

摘要:RNA反式剪接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包括单细胞原虫以及低等脊索动物。为鉴定日本血吸虫中是否存在SLRNA介导的反式剪接,运用Race方法从成虫中克隆出了1个90nt的SLRNA基因,36nt的RNA前导序列正是来源于此90nt的无PolyA结构的观RNA,并通过Northern进一步证实了该基因的存在。同时采用荧光定量和Southern对其拷贝数、基因组上的分布方式以及虫体不同阶段的表达量进行了鉴定,发现SLRNA具有55个拷贝并在基因组上呈散在分布;在虫卵和尾蚴时期SLRNA基因的转录丰度最高,雌虫阶段最低,雄虫、3天童虫以及14天童虫阶段无明显差别。结果表明,SLRNA介导的反式剪接可能是日本血吸虫基因转录后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
36-40

蟾酥注射液对小鼠淋巴细胞影响的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蟾酥注射液对机体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不同浓度的蟾酥注射液作为试验组,分别与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共同孵育48h,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用ELSIA法检测蟾酥注射液对几种重要的细胞因子0FN-γ,IL-γ和IL-12)分泌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蟾酥注射液对小鼠脾中T淋巴细胞cD4/CD8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蟾酥注射液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够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能够显著增强IFN-γ、IL-γ和IL-12分泌;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脾中CD4^+CD8^-和CD4^-CD88^+表型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脾中淋巴细胞进入S期的百分率。表明蟾酥注射液在体外能够显著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功能,说明蟾酥注射能显著地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
41-47

不同剂量党参、淫羊藿提取物对青脚麻鸡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不同剂量党参、淫羊藿对青脚麻鸡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420只14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均分7组,分别为饮用党参和淫羊藿提取物大(2g/L)、中(1g/L)、小(0.5g/L)浓度组和对照组(饮用自来水)。于28、35、42、49、56日龄时早晨空腹随机抽样12只解剖,迅速取脾脏标本,称重后Bouin液常温固定24h,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用LEICA-RM-2128型切片机切成5gm切片,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显微观察,OLYMPNS-CH30型显微摄影系统显微摄影。结果表明:党参和淫羊藿各试验组鸡脾脏红髓和白髓界限清晰,脾小体明显,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多,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其中以2g/L组结构最为明显。说明在饮水中添加党参、淫羊藿提取物均对青脚麻鸡脾脏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48-52

采用潮汐式生物反应器进行ST细胞培养的研究

摘要:ST细胞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兽用疫苗生产传代细胞,该研究利用一种新型的潮汐式生物反应器Bellocell进行了ST细胞的培养试验。通过3L转瓶培养扩增ST细胞,消化分散后以1.07x10。个细胞接种潮汐式反应器Bellocell(R)-500,培养7天,每天监测细胞数量、pH和葡萄糖值的变化。试验期间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逐日增快,为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48h之后需要每天更换新的培养基。在1-6天的培养期间,观察到细胞每日增长倍数在1.2-2.4倍之间,接种后第6天细胞数量达到峰值3.17×10^9个,是接种之初的30倍。细胞数量达到10^9时,显微镜观察载体上的ST细胞,呈梭形、大小均一,台盼蓝染色结果证实细胞存活。试验成功实现了ST细胞的高密度培养,为以ST细胞为生产基质的兽用疫苗生产提供了一条简便快捷的途径。
53-56

嵌合猪圆环病毒对仔猪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摘要:为分析嵌合猪圆环病毒(PCVl-2)对仔猪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检测了健康普通仔猪接种PCVl-2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与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及血清学变化。结果显示:仔猪接种PCVl-2后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未受影响,未出现可见的临床症状和大体病理变化,仅部分出现轻微的组织病理变化。血清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蛋白抗体在接种后第14天出现阳转,第28天时抗体阳性率达到100%,表明PCVl-2诱发仔猪快速产生了针对PCV2ORF2蛋白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反应。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血清中PCVl-2DNA含量在接种后逐渐上升,第28天时达到最高,之后迅速下降;第35天宰杀时组织中病毒含量以肺门淋巴结中最高,心脏中最低;而常规PCR难以检出血清和组织中的PCVl-2DNA,表明PCVl-2接种后只引起仔猪的轻微感染。研究数据表明,PCVl-2对仔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致病性明显减弱。
57-61

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Th17细胞的表达

摘要:为分析附红细胞体感染后Thl7细胞所发挥的免疫功能。采用RT-PCRTL荧光抗体双标的方法检测小鼠脾脏IL-17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Thl7细胞在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发挥了重要的免疫作用,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62-66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研究进展

黄颡鱼DNA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黄颡鱼在多种DNA分子标记中的应用研究。详细阐述黄颡鱼多个类型的DNA分子标记的原理,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黄颡鱼的DNA分子标记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黄颡鱼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67-75

草鱼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摘要:主要从形态学标记、DNA分子遗传标记和蛋白标记这3个水平上综述了近年来学者们对黑龙江、长江和珠江三大水系间、长江水系内、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的草鱼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情况。得出了如下结论:草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野生群体较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高。通过研究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终以达到通过不同的标记方法来筛选遗传多样性高的标记位点,用于草鱼的分子辅助育种的目的。
76-80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研究报告

两种扇贝形态性状对体重和肉柱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一代与栉孔扇贝形态性状对自身体重和肉柱重的影响,通过间接选择形态性状而实现质量性状的选择,从而使选育现场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所以,随机选取杂交扇贝及对照组栉孔扇贝各60只,分别测量壳长、壳高、壳宽3个形态学指标并称量活体重和肉柱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这两种扇贝形态性状对体重、肉柱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两种扇贝各自形态性状与体重、肉柱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氏0.01);3个性状对质量性状的直接贡献存有异同,杂交扇贝壳高是影响体重和肉柱重最重要的直接因素,而对于栉孔扇贝而言,壳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壳长对肉柱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所以现场选育过程中杂交扇贝主要的选择依据是壳高,栉孔扇贝应以壳高和壳长为共同参照指标。
81-84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水产一应用研究

基于本体的水产养殖领域知识表示研究

摘要:针对水产养殖企业流程各异、品种不一、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不同导致采集的信息异构、难以有效共享和缺乏共同理解等问题,采用本体作为知识的表示方法,根据水产养殖领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将构建过程划分成规范化、概念化和本体实现3个阶段,并组成一个本体构建迭代流程。这种本体构建方法易学、易用,减少了系统开发的工作量,为解决本体的快速构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85-91

尼罗罗非鱼MyD88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为了准确分析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在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根据MyD88EST序列(Gen Bank登录号:GR679416.1)和β-actin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B037865.1),分别在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实验利用5倍系列稀释的尼罗罗非鱼肝脏cDNA样品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融解曲线分析,建立尼罗罗非鱼MyD88的SYBR GreenI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应用2-^AAct分析方法初步检测了尼罗罗非鱼肝脏、脾脏、血液和肌肉等不同组织中的MyD88相对表达量。扩增结果表明,MyDSSCmfl-actin基因标准曲线C_T范围分别为24-35和19-30,扩增效率分别为100%和96.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5;熔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均形成单一特异峰,L值分别为78.5℃和77.5℃。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yD88基因在参与机体免疫的相关组织肝脏、脾脏和血液中高丰度表达。
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