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理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5-3611
  • 国内刊号:43-1214/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2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8
  • 综合影响因子:1.54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验与评估

中华成人智力量表的事前智商估计

摘要:目的:探讨中华成人智力量表事前智商的估计方法。方法:中华成人智力量表(ISCA)标准化样本被随机分成人数大致相等的两组,分别用于建立智商估计公式和效度检验。公式建立经由一系列以全量表智商为因变量、保持测验成绩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为自变量的分层线性回归而实现,效度检验时比较估计值和实际值的分布、平均数差异、相关性和等级一致程度。结果:两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十个估计公式调整R2为38.3%-86.6%,估计标准误为11.84—5.47。估计智商平均数与实际智商无显著差异,全距较实际智商有程度不同的缩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为0.62—0.93,相同等级比率为49.9%~67.8%。联合分测验成绩能大幅提高估计效度,增加联合的分测验项数能提高估计精确度,但项目的平均贡献下降。结论:基于ISCA常模数据建立了10个ISCA智商的估计公式,在正常成人中使用具有满意的估计效度。
743-747

沙盘游戏意象疗愈体验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摘要:目的:探索沙盘游戏意象疗愈体验的内容结构及其测量。方法:通过自行编制的沙盘游戏意象疗愈体验问卷,对沙盘游戏治疗体验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434份有效问卷。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沙盘游戏意象疗愈体验的内容结构由无意识涌现、意识感受激活、记忆再认知三个维度构成。该模型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验证。结论:本研究所揭示的沙盘游戏意象疗愈体验的三维度模型具有心理分析意义;所编制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752-755

大学生自杀倾向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摘要:【摘要】目的:编制大学生自杀倾向问卷(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inclination questionnaire,CSI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450名大学生中初测,确定34个条目的正式问卷。随机抽取798名江苏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结果:问卷共4个因子,分别为:抑郁水平、自杀认知、自杀准备和绝望感,共解释方差61.79%。总问卷和各因子的Cronbach’s仅系数在0.92—0.71之间;问卷总分和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99—0.84之间。问卷总分与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抑郁分量表(MMPI—D)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1)。结论:大学生自杀倾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用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中。
756-758

军人睡眠问题测量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摘要:目的:编制军人睡眠问题测量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预测验等构建初问卷,并采用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修改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9,重测信度为0.825,分半信度为O.896。②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了13间功能、失眠、嗜睡、运动性异样睡眠及非运动性异样睡眠五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50.321%: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x2/df,RMSEA、RMR、GFI、AGFI、NFI、CFI分别为2.526、0.051、0.022、0.916、0.897、0.842、0.897。③各分测验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99—0.826之间,各分测验间相关在0.034—0.502之间(P〈0.01)。④总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其各分测验存在中、高度相关。结论:军人睡眠问题测量问卷的信效度指标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军人睡眠问题筛选工具。
759-761

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在大一学生中的试用

摘要:目的:评估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中文版在我国大一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972名大一学生完成BDI—II中文版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的测试,并随机抽取65名大学生1周后完成BDI—II的重测。结果:BDI—II中文版的Cronbach a系数为O.85,各条目间的相关系数在0.08—0.39之间,各条目与BDI—II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4~0.57之间,重测相关系数为0.73(Ps〈0.05);BDI-II总分与CES—D总分呈正相关(r=-0.70,P〈0.01)。认知-情感和躯体症状2因子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指标为IFI=0.967、CFI=0.967、X2/tff=-3.820、RMSEA=0.054。结论: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在大一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作为我国大一学生抑郁症状筛查的自评工具。
762-764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慢性应激对不同月龄大鼠前额叶皮质、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不同月龄大鼠行为、前额叶皮质、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2月龄和15月龄48只Wistar大鼠的行为学、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细胞形态学及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年应激大鼠水平运动、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这一变化在老年应激组更明显。应激组糖水偏爱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持续到应激结束后一周;老年应激组的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青年组。应激组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呈程度不同的损伤现象。且老年应激组的损伤较青年组严重。应激组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BDNF表达明显下调,老年应激组下调明显。应激后一周,青年应激组BDNF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引起老年大鼠明显的行为学改变,提示老年大鼠对应激的反应性和耐受性降低。应激导致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细胞的变性、萎缩和死亡及BDNF表达下降,这一变化在老年组更为明显。
765-768

慢性束缚应激对小鼠毛囊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皮肤氧化应激对小鼠毛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慢性束缚法建立小鼠心理应激模型.观察行为学和皮肤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皮肤组织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与控制组相比,束缚组小鼠运动距离显著减少(P〈0.05),血浆皮质醇和皮肤TBARS水平显著上升(P〈0.05,P〈0.001),SOD、GSH—lax活力显著降低(P〈0.05,P〈0.001),毛囊生长期明显延迟;束缚加抗氧化剂组小鼠,皮肤组织TBARS水平、GSH—Px活力与控制组无明显差异,可部分逆转毛囊生长期延迟。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引起的皮肤组织氧化应激导致小鼠毛囊生长期延迟。
769-772

注意分散情绪调节的晚期正电位

摘要:目的:从Gross的情绪过程模型出发,利用双任务范式研究在情绪产生过程中注意分散是否调节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方法:招募20名大学生(9男,11女),从中国情感图片系统选择正性、中性和负性情境图各29张为刺激,采用默数和深呼吸为注意分散任务,记录和测量情绪状态强度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默数、深呼吸条件下所评价的情绪状态强度显著小于看条件。LPP波幅在早期(350—650ms)、中期(650—1050ms)和晚期(1050—1500ms)窗口呈现出不同的任务与图片效价交互作用。从350ms开始.默数条件下三种图片的LPP波幅低于看条件;深呼吸条件下负性图片的LPP波幅低于看条件,但在晚期窗口正性和中性图片的LPP波幅与看条件无差异。结论:注意分散不仅有效降低被试的主观情绪状态强度,而且能够调节LPP波幅。是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但默数和深呼吸对不同效价的图片呈现出不同的时间过程模式。
773-776

时间压力和语音复杂性对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

摘要:目的:考察时间压力和语音复杂性对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方法:采用外显发声任务,对口吃组与对照组在有、无时间压力条件下对不同语音复杂性材料的朗读速度和口吃频率进行了考察。结果:①口吃组和对照组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朗读速度显著快于无时间压力条件,朗读绕口令句子的速度显著慢于非绕口令句子,朗读声母绕口令显著慢于韵母绕口令;②在时间压力条件下口吃频率显著高于无时间压力条件,朗读绕口令句子的口吃频率显著高于非绕121令句子,朗读声母绕口令的口吃频率显著高于韵母绕口令;③朗读声母绕口令时在句首发生1:3吃的比率显著高于韵母绕口令。结论:时间压力和语音复杂性对口吃组和对照组的语言编码和言语流畅性有重要影响。
777-780

中学生的记忆参照效应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的记忆参照效应及亲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R/K范式,比较中学生在自我参照、朋友参照、母亲参照、语义参照条件下的记忆效果。结果:①R/K判断、参照条件的主效应显著,两者交互作用显著.朋友参照条件的R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母亲参照条件,而与自我参照条件无显著差异;②高他人亲密组的R反应正确率显著高于低他人亲密组。结论:亲密度对中学生记忆参照效应存在积极影响。
781-784

谎言判断的双加工理论

摘要:心理学关于谎言的研究分为两个主要的方向,其中之一就是探究普通人在判断他人是否说谎时的心理过程.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判断。早期解释谎言判断的心理学理论包括基本归因错误、分心假设和情境熟悉性假设。而近来双加工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动机、认知需求、判断时间、背景信息、探测效应和怀疑等方面的研究中得到了许多数据支持。目前对于谎言判断的研究存在许多争议,例如双加工是否是连续单维的过程,人们是否具有判断谎言的能力,未来的研究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开展。
785-78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病理心理

大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来自内隐和外显测量的证据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群体中孤独感和自杀意念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449名,采用社会和情绪孤独感量表中文版、自杀意念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同时施测,再通过实验法.考察孤独感高低分组的大学生在内隐自杀联结测验(Implicit Suicide Association Test)上得分的差异。结果:孤独感与抑郁(r=-0.290,P〈0.01)、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266,P〈0.01),层次回归分析表明,控制抑郁水平后,孤独感对自杀意念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62,P〈0.001)。高孤独感得分者内隐自杀联结测验中的IAT效应明显高于低孤独感得分者(F=7.58,P〈0.01)。结论:自杀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具有同一性。除抑郁外,在大学生群体中,孤独感也是预测自杀意念的敏感指标。
805-808

儿童期遭受多重侵害的高职高专学生生态学执行功能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遭受多重侵害的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态学执行功能特征。方法:采用青少年侵害问卷自评版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筛选出研究对象共270名,其中多重侵害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组54人,多重侵害无创伤后应激症状组69人,非多重侵害组68人,对照组74人,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一般信息问卷,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和瑞文标准推理测试。结果:四个组在执行功能的抑制、转换、情感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和任务监控八个因子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heff6检验显示多重侵害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组在抑制、转换、情感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组织和任务监控七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在抑制、转换、情感控制、任务启动、工作记忆五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多重侵害组,多重侵害无创伤后应激症状组在抑制、情感控制、任务启动、计划和任务监控五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多重侵害无创伤后应激症状组在工作记忆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多重侵害组。多重侵害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组与多重侵害无创伤后应激症状组在生态学执行功能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多重侵害组和对照组在生态学执行功能各因子上得分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遭受多重侵害的高职高专学生生态学执行功能受损。
809-812

儿童期虐待、执行功能与农村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执行功能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模型。方法:研究对象为816名农村青少年,调查的问卷包括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长处和困难量表自评版(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白评版(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Self Report Version,BRIEF-SR)。结果:相关分析表明,除情感忽视与行为管理,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与元认知,躯体虐待与多动注意不能无相关(均P〉0.05),其余各因子、各变量间都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儿童期虐待和执行功能对农村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儿童期虐待除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有直接作用外,还通过执行功能起到间接作用。结论:儿童期虐待和执行功能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执行功能在儿童期虐待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813-815

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估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方法:采用社会问题解决技能问卷、亲子冲突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友谊质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核查表和问题行为问卷对来自上海和昆明的549名犯罪青少年和555名普通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问题行为、母亲受教育程度、父亲受教育程度、日常生活事件次数能显著预测青少年犯罪的概率,预测力依次降低。结论:干预青少年犯罪需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同时入手。
816-817

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理论研究现状与评价

摘要: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生理上和认知上具有特定的障碍。心理理论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研究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和生理机制三个方面的研究。为了更好的揭示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理论的内在机制,今后应该在研究取样、研究方法、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818-821

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

摘要:已有研究初步指出了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特征和危害,制定了多种测量工具,揭示了依赖发生的外在影响因素和内部人格特质,初步阐述了自我认同、群体规范、归属感的心理作用机制。但现有研究尚缺乏对手机这个依赖源独特性的研究.对手机依赖的定性、诊断和发生机制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822-82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

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

摘要: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FQQ)、同伴关系提名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组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组;②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的冲突与背叛因子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友谊质量因子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同伴积极提名显著负相关,与社会偏爱分数和社会影响力分数显著负相关;③高孤独感组在友谊质量的帮助与指导、肯定与关心、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解决策略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孤独感组;冲突与背叛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④不同社交地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比较发现,受欢迎组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P=0.034)和被忽视组(P=0.005);⑤友谊质量和社交地位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回归分析显示,友谊质量的“亲密袒露与交流”因子负向预测孤独感,同伴接受性正向预测孤独感。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孤独感明显偏高;留守儿童的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与其孤独感密切相关。高孤独感的留守儿童与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少并处于不利的社交地位。
82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