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创新论坛、产业解析、创新之路、产业动态、研发聚焦、知识产权、投融资动向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9-5659
  • 国内刊号:11-4484/N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6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科技成果 2015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扉页

化工污染场地微波修复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及《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的履约进程,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关闭搬迁或即将退役的化工企业。其产品的生产和处理、废物的倾倒和排放、化学物质的泄露等因素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场地污染问题。这些场地的污染土壤将成为“化学定时炸弹”,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
1-1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论坛

基于全球视野的朗姆酒及甘蔗制酒专利情报分析及广西相关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紧密结合广西朗姆酒产业发展的需求,借助国内外大型数据库及专利分析工具,从朗姆酒及甘蔗制酒产业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授权、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状况、同领域领先国家和企业的专利布局等方面入手,结合翔实的数据进行系统地专利信息分析,并结合广西实际提出了广西发展朗姆酒产业的对策。
4-7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交流

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技术进展

摘要:文章围绕我国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深水沉积盆地油气调查,形成重、磁、震为代表的综合地球物理采集、处理、解释、评价的四大技术支柱,构架了深水油气调查勘探的技术框架,形成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8-11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水窜水淹自适应深部整体调控技术

摘要: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孔渗性差,大量发育的天然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在水驱过程中极易形成水窜通道,常规调驱技术“要么注不进、要么堵不住、要么油水全堵死”,整体增油控水效果差。首次揭示了微裂缝中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差异性粘性阻力的转化规律,发明了分子可控的三维网状结构型调堵剂体系,构建了“控压推进,逐级调控”配套工艺技术,实现了对不同等级裂缝的精确调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2-14

矿床原生晕方法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多金属矿床异常结构模型技术流程建立

摘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矿床原生晕方法技术研究。近年来,通过国家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基金专项(200811054)“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与异常结构模型研究”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这一成果的《热液多金属矿岩石地球化学勘查》专著正式出版发行(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项目选择了陆相火山热液型铅锌矿、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铜矿及海相火山热液块状硫化物矿等四种热液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通过13个热液多金属矿的研究实例,以原生晕分带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系统地三维立体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分析了55种元素含量和铅硫同位素,研究了与多金属热液矿床相关的各类地质体元素富集贫化规律与成矿环境、矿体元素组合、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元素的分带性、同位素组成、成矿元素存在形式、异常结构。优选出热液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指标、总结了不同类型热液多金属矿的原生异常结构模型,建立了构建多金属矿床异常结构模型的技术流程。
15-16

青海省乌图美仁-加日马地区1:5万航空磁测及地面异常查证成果

摘要:“青海省乌图美仁-加日马地区1:5万航空磁测及地面异常查证”项目完成了25350平方公里的1:5万航磁测量工作,对全区进行了磁场特征分析,研究了磁异常形态及分布规律,利用航磁资料对测区内的断裂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划分,结合物性测量资料和地面查证情况对区内航磁反映明显的火山岩、各类侵入岩体进行了划分和分类,全面总结了该区航磁异常特征;共划分航磁异常443处,择优进行了地面查证工作,地质找矿取得了显著成果。进行了找矿远景预测,为该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17-18

合肥市幅(H50C001003)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摘要:合肥市幅(H50 C 001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较全面地总结了本次调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测区的区域地质特征。成果全面清理和建立了区内的构造地层单元和岩石地层系统,论述了各地层单位的岩石、古生物、沉积相与古地理等特征,建立了青白口纪-石炭纪的层序地层与地层格架;厘定了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阐明了不同时代、不同岩石类型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和构造背景;对不同盆地、不同旋回的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来源、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对比,划分了火山岩岩石系列组合与火山机构类型;系统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系统总结了前陆带的逆冲推覆构造、前陆盆地和断陷盆地构造的特征,探讨了与造山带演化的关系;全面论述了区内第四纪地质特征,编制了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并对区内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背景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19-21

镜泊湖浮游动物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摘要:2013年9月及10月在镜泊湖26个采样位点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92种。其中,轮虫最多,为46种,占50%。浮游动物组成以桡足类剑水蚤占优,并且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的种类范围在0~35种,密度范围在0~192.5个/升;浮游动物的Margalef指数、Shanoon-Wienner指数以及Pieloud指数范围分别为1.41~5.19、1.42~3.52和0.42~0.98。整体而言,镜泊湖入湖口的水质要优于湖区和出湖口的水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镜泊湖动物群落分布受环境因子影响明显。整体上,水温、DO、化学需氧量、EC、藻类多样性、藻类种类及密度是影响镜泊湖浮游动物种群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TN、NH3-N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影响也较大。
22-27

城市面源污染总量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城市面源形成机理及污染特性,针对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累积-降水-径流冲刷-输送”这一形成过程的污染特征,提出了基于城市下垫面源区和基于雨水/雨污合流排放口两种城市面源污染总量监测方法,对点位布设、频次设置、总量计算方法确定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以四川省内江市主城区为监测对象进行了方法对比验证。
28-31

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半干旱区乡土植物抗旱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课题是基于西藏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对优良植物资源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旱地乡土植物资源的筛选和繁育在我国西藏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迫切性,在具有重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优良乡土植物资源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获取了大量翔实、科学的试验数据,论述了巨柏、砂生槐等乔木、灌木树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和适旱机理,进而为培育抗旱高产新品种,提高植物生产潜力,最大限度降低干旱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植被建设成效提供理论依据。筛选出适合西藏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的生态经济型优良种源,通过推广应用,将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32-34

工程海冰预报技术研究

摘要:海冰是渤海冬季最主要的海洋环境灾害之一。“工程海冰预报技术研究”项目以预防和减轻海冰灾害为目标,以渤海石油平台海冰环境安全保障为示范,开展工程海冰参数预报技术研究。通过海冰力学参数预报技术研究,海冰对海上工程结构物作用机理研究,小区域海冰精细化预报以及风险冰块识别和漂移轨迹预报技术开发,建立工程海冰预报技术示范系统,为冰区海上油气开发的海冰环境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
35-36

共生复合微生物在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该项目主要研究了共生复合微生物对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作用机理,创新了共生复合微生物在城市污水处理、畜禽粪污处理工艺中的技术模式,实现了相关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发。项目从优选复合菌剂入手,研发了专门应用于有机废弃物处理和环境治理的新型复合菌剂产品,获得国家正式批准文号;首创了功能微生物(CMA)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代替活性污泥的方法,构建了共生复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污泥减量化的新模式,并将共生复合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延伸到畜禽养殖粪污处理领域;首次将共生复合微生物与畜禽粪污处理工艺科学合理地配套衔接,创新了复合微生物粪污原位降解新技术。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研发出了CM复合菌剂产品3个、有机肥类产品3个,在多个地区实现了大面积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示范。技术成果先后在北京国环清华工程设计研究院、济南护城河处理和国内上千家企业示范应用推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42-45

高藻、高有机物湖泊型原水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摘要:针对太湖水源高藻、藻毒素、高有机物、高氨氮、嗅味等污染特征,开展高效生物预处理技术、高效化学预处理技术及强化常规处理技术、高藻原水深度处理技术、高藻型原水藻类膜工艺去除关键技术和高藻毒素型原水安全消毒技术研究。通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形成预处理耦合技术→强化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超滤膜联用多级屏障处理工艺流程,依托于无锡中桥水厂建立高藻和高有机物原水膜深度处理集成技术示范工程,形成针对高藻型湖泊原水用水安全的技术保障体系,示范工程饮用水水质达到GB5749-2006标准,工艺流程受到长三角地区普遍的认可,正在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46-48

倒伞型表面曝气机性能研究

摘要:针对倒伞型表面机性能研究不系统的问题,采用专门的大型试验水池,对倒伞表面曝气设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倒伞型表面曝气机的充氧效率与浸没深度和转速的关系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根据污水处理的规律,构建了污水处理表面曝气精确曝气的控制策略,为倒伞表面曝气机在实际中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9-51

基于近红外的玉米产地快速鉴别

摘要: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玉米产地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首先对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不同产地采样点收集的玉米样品光谱进行SG(Savitzky Golay)平滑和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采用可以表征90%以上光谱信息的前两个主成分PC1、PC2进行分析,去除3600~4000cm-1及10000~12000cm-1的仪器噪声较大波段,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对不同产地玉米进行很好的区分鉴别,说明近红外光谱法在玉米产地快速鉴别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52-54

基于GIS的省域与县域永久基本农田精细化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应用

摘要:为了实现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分布、保护责任、利用“五位一体”的全面监管,开发了基于GIS的省域与县域永久基本农田精细化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了基本农田数据管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汇总、成果输出、数据备份和更新等功能。实践表明,该系统达到了将基本农田定量、定质、定位、定责“四定”的精细化监管要求,已经成功应用在我省部分区县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精细化监管中。
55-57

烟煤胶质层指数标准物质研究概述

摘要:本文以国内外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方法为基础,阐述了我国烟煤胶质层指数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思路和过程,总结了标准物质的质量特性和使用方法,展望了烟煤胶质层指数标准物质的应用前景,进一步提出了系列标准物质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设想。
58-59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成果推广

鄱阳湖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摘要:鄱阳湖地区作为南方沙化的典型分布区,沙化土地面积3.89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彭泽、湖口、都昌、星子、永修、新建等滨湖地区。当前,鄱阳湖沙化正以3~5米/年的速度扩展,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已引起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十年来,一些学者就鄱阳湖沙化土地的形成演化、景观结构、植被演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鄱阳湖地区沙化土地演化过程、机理以及与北方荒漠化异同等问题目前尚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结论,在沙化治理方面尽管也开展了一些相关工作,但还未探索出适宜于本地区成熟的沙化治理技术与模式。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