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评论、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贷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电子化、证券市场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
  • 国际刊号:0578-1485
  • 国内刊号:11-1267/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96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49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金融 2015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金融改革发展及其内在逻辑

摘要: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
11-17

外汇管理改革开放的方向

摘要:过去36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开启这一奇迹的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提升金融业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开放,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改革和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两个轮子。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改革持续深入,外汇管理着力推动“五个转变”,简政放权不断落实到位,外汇管理职能发生深刻变化,对微观事务的行政干预不断减少,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管理,优化公共服务,外汇管理起到了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保障公平竞争的作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8-20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转型

摘要: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细胞,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创业创新、保持就业稳定、稳固民生基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引导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银监会始终坚持的监管方向。在监管持续引导和激励下,银行业将服务小微企业与自身战略转型相结合,主动求新求变,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出一条银企共赢的商业可持续之路。
21-23

迈向现代化的保险监管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保险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中国保险监管一步步走向成熟,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24-27

货币政策的发展、挑战与前瞻

摘要:过去二十多年的金融调控及其特点 金融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与发展阶段和实体经济需求相适应,方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强化。
28-30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普惠金融的根基

摘要:什么样的金融是好金融呢?我认为,好金融就是让信用成为财富、让金融成为给人们带来改变命运机会的金融。也就是说,这个金融制度能够让信用变成财富,能够给每一个人带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就是普惠金融的理念。普惠金融的定义与内涵 普惠金融的定义与内涵,在大家的认识中有不同的含义。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理念是在2005年,那一年是世界银行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也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准备在中国推出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的那一年。
31-33

冲破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摘要: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展现出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鲜明特色,其中最显著者,当推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同时出现且内洽地持续数十年。这一现象是如此之独特,以至于国际社会将之称为“中国之谜”。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揭示的理论逻辑具有全球意义,因为它引领一个曾经“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大国,有效地冲破了长期困扰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致命瓶颈——资金短缺。
34-36

金融危机与政府救助

摘要: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是极其脆弱的。研究和防范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则是金融研究的皇冠。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很多波折。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地干预资本市场和救助金融机构,并在2015年的权益市场动荡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以看到的是,在过去的37年里,在中国这个新兴加转轨的经济体系里,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这也许是政府干预的成果,但是我们更需要理解这种频繁干预的逻辑及其对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
37-39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是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强,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从而有效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将增加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近来,如何理解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协同关系,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走向以及如何安全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分析。
40-42

人民币长期强势的基础

摘要:为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此次完善中间价报价使得中间价形成更加参考外汇市场总体供求关系,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长远政策目标是更好地发挥汇率在调节外汇供求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中的功能,深化金融改革,在客观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更加平衡、更可持续的增长。
43-45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各项指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进展。然而,如何避免急于求成和指标反复,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走出一条安全稳健的道路仍值得我们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指标与目标的区别 货币国际化的指标与货币国际化的目标需要严格区分。货币国际化的指标只是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技术手段。学者较多使用的货币国际化指标有此种货币在全球可识别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
49-51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新金融发展

稳步推进中国信托业发展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历史转折期,金融改革日益深化、金融业态日益丰富,金融市场创新层出不穷,从而更好地发挥了金融业在国民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本期我们约请了来自金融系统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近年来金融业新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建设的过去和未来。
52-54

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流通批发领域改革深入,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也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1980~1990年,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第一个改革十年。市场价格逐渐放开,开始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标志着大宗商品市场期货交易探索的开始。1990~2000年,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第二个改革十年。
54-57

金融租赁业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我国金融租赁业自2007年国家确定允许银行试点开办金融租赁公司起,经过7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金融租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57-59

银行4.0时代即将到来

摘要: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互联网金融是最热门的主题,移动支付、余额宝、P2P、微粒贷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颠覆论”一时兴起。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影响到底会深入到什么程度?互联网金融的大潮是终将退去留下一地狼藉,还是会把银行业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跳出互联网金融的圈子去寻找更本质的规律。
60-62

中国债券市场开放前瞻

摘要:2015年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获得境内外高度评价,吹响了债券市场开放的新号角。市场热切期盼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措施。中国债市开放的历程 回顾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历程,大致已经历三个阶段。
63-65
中国金融杂志支付市场

银行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银行卡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在全球各地迅速发展,在方便人们生活、推动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银行卡产业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近50亿张;拥有银行卡受理商户约1200万户、POS受理终端约1600万台、ATM受理终端约62万台。
66-68

银行卡价格改革趋势

摘要:银行卡支付清算系统是支付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银行卡支付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银行卡支付涉及发卡银行、收单机构、清算机构、商户和持卡人。如何协调各参与方的利益是保障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关键,而银行卡交易定价则集中反映参与各方利益分配。
69-71